“80”后村支書輾轉9000公里挺進西藏,一路宣傳家鄉(xiāng)煎餅
“沒想到在千里之外,吃上了家鄉(xiāng)的煎餅,真是太親切了!”在濰坊市對口支援的南木林縣,當臨朐的援藏干部們接過臨朐縣辛寨街道朱家峪村支書曾永帶來的煎餅,激動地熱淚盈眶。
這位曾永,就是在直播平臺上大火的“80”后村支書——去年5月21日,他將村里的工作暫時交代給其他村干部,帶著密封袋封裝的100公斤煎餅和母親揉好的香椿咸菜,開著一輛二手夏利車一路挺進西藏,沿途宣傳沂蒙煎餅。
視頻中,小小的夏利車車頂裝有旅行架,堆滿了生活用品,車身貼著“臨朐縣魯農(nóng)家庭農(nóng)場煎餅生產(chǎn)隊”的標識,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輕小伙走走停停,從初入夏季的山東到赤日炎炎的成都,再到冰天雪地的米拉山口,用操著“山東味”的普通話向網(wǎng)友介紹自己沿途經(jīng)過的驚險路段及美景、美食。
引起網(wǎng)友圍觀的,不僅僅是他獨自開著一輛老舊的小夏利就敢駛入川藏線的勇氣,還因為他不時掏出隨身攜帶的特產(chǎn)——“沂蒙”煎餅分給沿路的村民和驢友,薄如蟬翼的煎餅又香又糯,對方吃得津津有味,讓觀看者也忍不住想嘗一嘗。
“這次去西藏,我是全程直播的,一是我們的好山好水孕育了優(yōu)良的農(nóng)作物,想向更多的人宣傳我們沂蒙山區(qū)的農(nóng)產(chǎn)品,二是也是想把我們的臨朐美食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沂蒙老區(qū)?!痹勒f,往返21天的旅途,全程9000公里,得到了臨朐老鄉(xiāng)、戶外團體、熱心網(wǎng)友等兩萬多人的關注,光抖音平臺就漲粉4000多人,如今已經(jīng)超過3萬人。
作為一名“80后”農(nóng)村“當家人”,曾永有著更加開闊和現(xiàn)代的思維方式。曾永是土生土長的朱家峪村人,2015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之前,這個職位已經(jīng)空缺了兩年,曾永對此也有猶豫。像許多當?shù)氐纳絽^(qū)村落一樣,僅有272戶、960口人朱家峪村也逃脫不了“靠天吃飯”的窘境,村民收入微薄,年輕人大多數(shù)外出務工,村里底子薄弱。而曾永此前帶領村里的一批青壯年在外承包工程搞裝修,收入可觀,要不要放棄?面對鄉(xiāng)親們期待的眼神,曾永心一橫,收拾行李回到了家鄉(xiāng),決心帶領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
“我們這里地處辛寨街道西南的大山腹地,屬于丘陵山區(qū),鄉(xiāng)親們都說‘山連山,坡連坡,巴掌地里種谷子’,但好在土層深厚,結構良好,素來有種植小米的傳統(tǒng)?!敝旒矣逯Р繒浽捞寡?,但長期以來,村里種植結構單一,村民大都種著家里零零散散的一畝三分地,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再加上投入不科學,年成好時也談不上啥效益,更別提年成不好的時候了。
如何改變現(xiàn)狀?2016年,曾永帶著村 委成員一起去了省農(nóng)科院,三次對接雜糧研究所,從管理技術、優(yōu)質種子等進行了全面的學習?;貋砗?,村里確立了“綠色、無公害”的高端小米種植發(fā)展路徑,并成立了魯農(nóng)家庭農(nóng)場。同時,引進小米、薏米、蜜薯等多個品種進行種植,經(jīng)過多年的精心管護和栽培,600多畝的種植基地,可實現(xiàn)年產(chǎn)谷子20萬斤,地瓜40萬斤,薏米7萬斤。
眼看日子越來越好,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又讓村民逐漸忙碌的生活回歸了常態(tài)。“村民都宅在家里不能外出,連日常生活都成了問題?!痹勒f。怎么辦?當看到自己農(nóng)場生產(chǎn)的小米、薏米、地瓜時,他眼前一亮——攤煎餅。
“當時我想方設法對接了一個某煎餅出口企業(yè),重金購買了他們的配方?!痹勒f,當年2月開始籌備,3月份便投資40多萬購進8臺煎餅機、3盤石磨、1臺蒸車、2臺封口機,并裝修了更衣室、原料車間、加工車間、分揀車間、包裝車間,開始招募人員,調(diào)試機器,進行試運營。
在車間,記者看到,生產(chǎn)的煎餅細膩均勻,柔韌性強,一圈圈米輪清晰可見,似樹木的年輪,中間五分之一面積“見花”,餅體薄如蟬翼,在直播鏡頭前更顯得色相俱佳,來自廣州、黑龍江、四川等地的客戶不斷通過直播平臺下單。
試水“直播帶貨”,曾永為當?shù)?a href='/nongmin/' target=_blank>農(nóng)民脫貧致富趟出了新的路子,目前解決了近20人的就業(yè)問題,每人每月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煎餅的名聲打出去了,可作為定位的旅游“代餐品”,儲存能力如何?面對不同氣候、不同環(huán)境能否做到不干裂、不漲袋?不安分的曾永又有了新的想法——決定帶上煎餅自駕去西藏,看看自己的煎餅能否經(jīng)得住環(huán)境和時間的考驗。于是就有了“80后”村支書帶著煎餅進西藏的故事。
“當時做了大量的攻略,沿川藏線出發(fā),途徑西安、成都、西藏等多個氣候不一的省份和城市,但近三周的旅程,我們的煎餅無漲袋、不變干,1032米的沂山和5231米的唐古拉山,共同見證了我們沂蒙煎餅的品質、美味和純真!”曾永自豪地說。
回到家鄉(xiāng)后,許多沿途品嘗過煎餅的驢友等紛紛下單,來自北京、上海、云南等地的客戶也先后聯(lián)系到他,煎餅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敖衲辏覀冞€要計劃投資200萬元新建1200平方米的車間,提高生產(chǎn)能力的同時增加煎餅的品種,帶動更多村民就業(yè)?!痹勒f。
(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佃貴 通訊員 劉明志 劉瑞華 報道)
Hash:365ef7925c31f7d7d3390f25ba6e6b7a1d34814f
聲明:此文由 大眾日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