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味道不可辜負
要提起湖北省十堰市的名小吃,三合湯可算是首屈一指的,再往下數(shù),就能排上酸漿面了吧?可以說三合湯是小吃中的高配,而酸漿面就是標配了。
十堰名小吃三合湯十堰最親民的小吃酸漿面其實這兩樣小吃都源自于鄖陽區(qū),也就是以前的鄖縣,曾經(jīng)是離十堰市區(qū)最近的一個縣,位于鄂西北,北接河南,西連陜西,三省交界咽喉之地。
相傳明朝萬歷年間,鄖陽府開科考試,各地秀才紛紛趕考,有鄂豫陜?nèi)氐男悴徘》曜⊥粏?a href='/kezhan/' target=_blank>客棧,這三位學子不僅口音不同,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各執(zhí)己見,爭論不休,不覺時至深夜,早已過用餐時間,客棧也不能提供餐食,好在三位秀才都自備干糧,于是紛紛拿出臨行前媽媽準備的食物,放在一鍋中燴燉,不一會兒就香飄四溢,滿屋氤氳之息。。。
客棧老板聞味趕來,忙問:是何等美食,這般誘人?近前一看,原來竟是三種最普通的食材:一把紅薯粉,幾片黃牛肉,些許餃子。最普通的做法:燴燉。客棧老板暗暗記下,并加以改良,支起大鍋,用牛大骨燉出原湯,再把食材放進去燙煮,再佐以香菜,蔥末,人間美味便由此誕生!
這三位秀才也從這段經(jīng)歷中得出了最深刻的體會: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釋道精神,無論是“仁愛中庸”,還是“道法自然”,抑或“眾生平等”,都是教我們?nèi)绾胃匀缓椭C相處,如何與人建立更好的關系,如何遵從道德,為社會做貢獻。雖然切入點和各自精髓不同,但是在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道缺一不可,這不就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尊崇的和諧共處,融匯團結的文化嗎?
于是,這三位學子便給這鍋美食起了一個極富底蘊的名字:三合湯。
我第一次吃三合湯,還是小時候在五堰街上,那個時候的五堰街哪有現(xiàn)在這般的整齊干凈,低矮的門店,油膩的飯桌,卻是熱鬧非凡,煙火氣甚囂。記得就在現(xiàn)在豐融超市的附近的位置,那時候有一家三合湯店,生意特別的好,什么時候去都是人滿為患。絕配的是門店外面,居然就是一個賣烤餅的爐攤。逛街逛累了,來一份飄著紅油的三合湯,就著烤餅,只吃的是大汗淋漓,神清氣爽。冬日御寒,夏日排毒,那一份美樂就像是到了天堂!
曾經(jīng)那個年代的回憶關于酸漿面的典故,我倒是沒有聽說過。但是絕對是最親民的小吃。以前面老鄖陽人家家戶戶都有幾個缸,有做酒的缸,有酸菜缸,而? ??鄖陽人的味蕾中,是偏愛酸味兒的。這種酸味不是山西人的醋,也不是四川人的泡菜,更不是東北人的酸白菜,而是我們本地人的腌的雪里紅酸菜。酸漿面的底湯酸汁就是青菜經(jīng)過泡制發(fā)酵之后而得到的。酸漿面不是普通的手搟面,面是加入少量堿的黃細面,“軟面餃子,硬面湯”硬硬的面團,搟面的時候也很費勁,總是將全身所有的力氣壓在那條長長的搟面棍上。這一切準備都是值得的,為的是煮出來的面條不糊湯,清爽筋道。
很多外地人到十堰來是吃不慣酸漿面的,是因為那種酸味是新鮮蔬菜發(fā)酵之后的味道,用什么東西發(fā)酵之后都會有一點點的異味,很多人會不適應。就像是外地人,吃不慣柳州螺獅粉,喝不慣北京豆汁兒一樣。碗底用豆芽打底,再把案板上面費勁搟好的面條用水大煮一會兒,撈出到炒制好的酸漿汁里,面上再撒一把熟芝麻,細蔥花,紅油,一碗解膩可口,酸味撲鼻的酸漿面就成了。
酸菜面條小時候我沒有吃過酸漿面,但是我經(jīng)常吃媽媽手搟的面條,家里酸菜缸里隨意撈出一顆酸菜,用刀切的細碎,油里放些干辣子炒出辣味,再倒入酸菜炒香,放入煮熟的手搟面里,毫無味道的白面條一下子就被鮮香辣鮮所覆蓋了,香氣誘人的酸菜面條里總能吃出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背影總在我夢中出現(xiàn)如今媽媽離開我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夜半夢回總還是能和她圍坐在我家核桃木的小方桌旁,桌上是酸菜面籽,鍋盔饃饃,煤爐上還坐著即將沸騰的水,父親的背影還在里屋,不知忙碌些什么,那個坐在竹搖窩里的孩子還在吚吚呀呀說著什么。。。。。。
這么多年,也出去旅游過,也品嘗過各地的美食,但是無論再好吃的食物都不能給我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品世間萬般皆可放下,唯有家鄉(xiāng)味道不可辜負!
珍惜當下一切的美好Hash:7a33f0df8116028e6093b913c9cafae16eb6ef9c
聲明:此文由 透明心1974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