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xiāng)有這么一條街,從古至今竟然穿越了700多年!
在新鄉(xiāng),有這樣一條街,街東頭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廟宇彰顯的厚重歷史,街道中間是青磚老宅的幽靜彌漫出的歲月故事,街西頭則是高樓與美食體現的節(jié)奏明快的現代生活。
這條街上,有街頭年輕人唱出的激情,有街中皮具店傳出的叮當聲,有巷尾老奶奶守的食雜店。新鄉(xiāng)東街,一條幾百米的街道,可以讓人從青蔥少年走到壯年人生,再到暮年垂老,新鄉(xiāng)東街占據了幾代新鄉(xiāng)人的記憶
小編作為外鄉(xiāng)人,對新鄉(xiāng)鼎鼎大名的東、西大街自認為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的。但在提筆之前,看到位于勞動路上的東大街和位于和平路上的東關街兩個不同的地名指示牌,瞬間懵了。怎么同一條街在勞動路一頭叫東大街?而在和平路一頭叫東關街呢?
位于勞動路口的東大街與位于和平路口的小編隨意問了幾個過路人,發(fā)現能解釋清楚的還是寥寥無幾。最后,查閱資料得知,原來大家以前俗稱的東大街,其實準確的名字應該叫東街。東街是由東大街和東關街兩條街道銜接而成的,以街道中的南圪垱和西圪垱一線為界。
南圪垱街和西圪垱街將東街一分為二其實,在舊時,這個分界線曾是新鄉(xiāng)的東城門所在地。根據歷史,城門以內叫街,城門以外叫關,所以城門以東叫東大街,以西叫東關街。當時的新鄉(xiāng)只有東關和北關,沒有西關和南關。新鄉(xiāng)之所以有東關街,是因為東大街原來是官府衙門所在地,到城里去辦事情購物品的人們都要進出東門。所以,東門外的街道也就成了外來流動人員食宿購物的重要場所了。
東城門舊址東街的發(fā)展,基本上是隨著城里十字的發(fā)展而同步前進的。從解放前,與西大街相對位于老城里十字的中心點,城區(qū)的南北半軸線。到后來勞動路與人民路貫通后城里十字南移,東街也開始了不斷的變遷。
1951年,拆除舊城墻,東大街與東關街連接一起,1958年,街上的民居開始一戶或幾戶幾戶地拆遷。1965年以后,伴隨著城里十字的集體拆遷,東大街開始了徹底的改變。
從最開始街道最寬處也只有三四米的小街巷,慢慢地變成了今天大部分路段可以容納三四輛車同時通過的石板路。從當年低矮的土房子或者瓦房,變成了今天的高樓林立。
新鄉(xiāng)老城隨著時間、時代的推進展露著它的新生,這樣的新生似乎也意味著某種告別。然而至少有一些像東街一樣的老街巷曾固執(zhí)地堅守過一段好時光。這一段時光,已足夠將幾代新鄉(xiāng)人的記憶填滿。
探尋老街老巷,并不僅僅只是懷舊那么簡單,只是想順著這座城市早年的肌膚紋理去感受新鄉(xiāng)斑駁陸離的過去,在那些被 塵埃封鎖的街巷間,推開昔日新鄉(xiāng)的大門。
東街:讓新鄉(xiāng)人從青春走到暮年
站在勞動路與東大街交匯處,一邊是西大街新豎立起來的大氣牌坊“弦歌街”,一邊則是位于交叉點一隅的藍底白字的路名牌 “東大街”。但這絲毫不影響位于東北角的關帝廟歷史文化街的精彩。
關帝廟歷史文化街關帝廟歷史文化街,目前是河南省重點文化產業(yè)項目,攜國內外知名品牌,打造的新鄉(xiāng)文化主題體驗街區(qū)。所以,可能是為了應和這樣的文化定位,東大街入口處,一輛輛小吃推車的造型都是精心設計的,紅色車身、灰瓦車頂、古典簡樸的裝飾,讓小推車與旁邊的古廟配得剛剛好。
古典風格的小推車而路兩邊的酒吧、火鍋、咖啡店,投射出的零星燈光灑在青石路上,在華燈初上的這一刻,成了這條街上最溫暖的色彩。昔日秋風戲馬的威風不再,獨剩青春飛揚的歡笑回蕩在無盡的夜空。
頗具風格的咖啡館往前看,就是新鄉(xiāng)人眾所周知的關帝廟了。作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市現存最古老的一組古代建筑群。自元代建立以來,歷經多次重修。目前大部分木構件仍保持元代建筑風格,3座主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原貌。歷經700多年的風雨侵蝕,關帝廟依然巍然屹立,古意盎然的古建筑群在日出日落中續(xù)寫著“壽亭侯關羽”的傳奇。
過了關帝路,放眼望去,仿佛時光倒退了一個世紀。白墻灰瓦的低矮民房、房前拾級而上的石板臺階、當年一扇扇精雕細琢的門窗……
石板臺階古典窗欞雖然現在這些老舊民居已被一個個改造成了飯店、酒館等地方,也被冠上了諸如東街西里、自釀時代、壹食堂、老院火鍋、呷饗記等這樣時尚的名字......
但這里一塊塊被磨得溜光的青石拼湊出的街巷,一塊塊痕跡滄桑的磚瓦堆砌出的深宅大院,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依然與咫尺外的鼎沸喧嘩迥然兩個世界。
幾間老宅就這樣靜靜地,兀自佇立在旁邊的高墻壘起與霓虹閃爍中,訴說著新鄉(xiāng)的一段歷史。
東街西里自釀時代壹食堂老院火鍋呷饗記當我們還在回味這段歷史時,路南路北的南圪垱與西圪垱兩個路牌,正式將我們從東大街帶到了當年城門外最繁華的街道——東關街。
歷來,我們古人都講究“紫氣東來”,所以當年只要有貴人顯要來新鄉(xiāng),都會選擇從東城門進入,而作為進入東城門的必經之地,東關街當年聚集了眾多的車馬店和客棧,是外地客商投宿和大宗貨物交易的重要場所。
如今,東關街已沒了當年南來北往的商賈云集,但卻見證了新鄉(xiāng)的盛世年華。老街不斷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兩側店鋪林比,成為現代人的一方天地:西部大盤雞、東關熟肉、驢肉湯館、面條、燒雞,成為不少中年人呼朋喚友的集聚地。
東關街各種美食而且從東關街開始,街道也變的更加寬敞,由于人流密集,路中間還特意加了隔離護欄。
東關街上新設的隔離護欄
幾百米的街道,在面對和平路時走到了終點。我想象著這條街里曾經有過的聲色光影,喧囂熱鬧,滿懷著對前代人的崇敬思念……哪有歲月可回頭,就讓我們敬往事一杯酒,繼續(xù)走下去。
東街:穿越歷史華美登場
從七百多年前關帝廟的“壽亭侯關羽”,到新世紀的關帝廟歷史文化街;
從解放前一個城門所割的里外兩條街道,到今天一條大路走到頭的暢快通達;
從東大街第一家熟食店、大方照相館、新城影院開門時的興奮,到今天的富足與安康……
老城區(qū)經過近年的不斷改造,昔日新鄉(xiāng)的影子已經逐漸從新鄉(xiāng)人的視線里消失了,那些熟悉的木板房、石板路、窄窄的街巷和走街串巷的吆喝聲,都成為了人們久遠的記憶。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只有在過去的老照片和舊雜志、報刊上才能尋到那些伴隨新鄉(xiāng)人一起成長的老街記憶。
如今東街的腳步與新鄉(xiāng)發(fā)展密不可分,仿佛一個是前世,一個是今生。美食、娛樂在這里匯聚,成了新鄉(xiāng)的熱門聚會場所之一,潛藏著歷史與傳承的院落,就這樣穿越了歷史的舞臺,華美登場。
坐擁著另外一番雍容與優(yōu)雅,彌散出經陳釀過后的風情萬種,癡醉迷離。老新鄉(xiāng)可以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熟悉和味道,而年輕人則可以在這里接觸到新鄉(xiāng)城市的歷史脈絡和民俗傳承。
一條街,鐫刻新鄉(xiāng)百年記憶
一方景,容納世間萬千繁華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腳下的小城——新鄉(xiāng),來自:相約新鄉(xiāng)
Hash:9dd2901cc7b2bc3e2f8ffc500ece138d9305584e
聲明:此文由 河南大百科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