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巴彥淖爾的7次相遇,一見一傾心!

巴彥淖爾廣播電視臺

Bayannur

巴彥淖爾

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

—— 歌德

很多人喜歡西北,喜歡巴彥淖爾

因為那里有太多

我們目光所及、司空見慣之外的景致

那些景致

會讓我們暫時從忙碌的生活中抽離

放空自己,忘乎所以

與天地融為一體

產(chǎn)生萬般關(guān)于自己和生活的新思緒

旅途中的每一段見聞

都是不可多得的緣分

6月伊始

到處都是夏天的味道

希望你生命中的下一次相遇

是巴彥淖爾!

花園城市—臨河

“臨河”作為一個具有固定內(nèi)涵的詞組,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地理志》。戰(zhàn)國時期趙國在河套地區(qū)設有九原城。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黃河北岸設九原郡,因河為塞,筑44縣城—臨河。

Lin he

臨河

組圖:張蒙攝

作為全市的

政治、經(jīng)濟文化、商業(yè)中心

臨河區(qū)是一個

青春、朝氣、靚麗的新型城區(qū)

巴彥淖爾市民族美術(shù)館供圖

車水馬龍,瓊樓玉宇

街道縱橫,華燈璀璨

繁華的都市景象集中彰顯著巴彥淖爾

的城市活力和發(fā)展?jié)摿?/p>

張蒙攝

隨處可見的公園,各具特色的村落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呈現(xiàn),休閑生活的蔓延

無不讓這座臨河小城

顯得充滿時代感和幸福感!

去百湖之鄉(xiāng)—磴口

黃河流至 磴口處為南北向,磴口在黃河西岸。由于該岸黃河槽基層堅硬,河水不易沖淘,而上層覆蓋著松散的沙壤土,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級級臺階。磴口,“磴” 意思是臺階,磴口又是黃河東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

上圖:張蒙攝,下圖:磴口縣文體旅游廣電局供圖

一城風景半城湖

磴口縣因境內(nèi)湖泊眾多

而被譽為“百湖之鄉(xiāng)”

信步城中

可謂步步生景,處處柔情

湖光點亮了這座城

黃河造福了這一方人

兵團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

在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成為整座城最生輝的一部分!

故鄉(xiāng)杭后,品家的味道

杭錦后旗,“杭錦”是由突厥語“抗里”演化而來,意為車子。它原是突厥內(nèi)部一個勢力集團的名稱,后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征時,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員歸附于蒙古,后漸被同化,形成杭錦部落。

上圖:黃洪峰攝,下圖:仲加華攝

那里是隱于世間的梨園仙境

那里是人們向往的戈壁天堂

那里處處彌漫著酒香

那里的美食足以走進你的心房!

遇見塞上江南

走進杭錦后旗

不知那讓你難以忘懷的

會是一杯甘冽的河套酒

還是一份濃濃的河套情

去古郡五原,看萬畝葵園

五原這個古地名源于夏朝。4000年前天下洪水泛濫,大禹采取疏導的辦法根治了洪水,待水勢減退后,在高埠處出現(xiàn)了若干個丘狀原所,人們在原所上辟田、造屋、繁衍、生息,“五原”的稱謂由此而來。

柳志福攝

五原縣的相遇

還得歸功于那朵金黃盛開

這里的向日葵

大自然饋贈的杰作

五原縣向日葵種植歷史悠久

被譽為“葵花之鄉(xiāng)”

全縣葵花籽年種植面積在70萬畝以上

總產(chǎn)量15萬噸左右

真正吸睛的

當屬向日葵花期時的萬畝花海

綿延百里,壯觀秀麗

讓人驚嘆!

柳志福攝

這里是農(nóng)耕文化燦爛盛開之地

也是紅色文化閃耀傳承之所在

它是唯美的城,也是英雄的城

愛國將領(lǐng)馮玉祥五原誓師

響應北伐,彪炳史冊

傅作義將軍河套抗戰(zhàn)

阻擊日寇,震驚中外

先烈的事跡無時無刻激勵著后生奮發(fā)

歷史雖為云煙

卻是巴彥淖爾最動人的史話!

烏拉特三旗—感受塞外人間

烏拉特系蒙古語,意為“能工巧匠”。烏拉特部落是蒙、元時期,由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十五世孫布爾海統(tǒng)領(lǐng),由屬下后裔組成的最古老的部落之一。

據(jù)蒙古族歷史文獻《蒙古游牧記》記載,烏拉特部落在滿清時期戰(zhàn)功卓著。1649年,清朝設立烏拉特前、中、后旗,并交由烏拉特首領(lǐng)圖巴、溫布之子諤班、驃騎將軍色楞之子巴克巴海統(tǒng)管,統(tǒng)稱為三公旗。

楊文致攝

塞外風光,人間天堂

流動的陽光,輕柔的和風,濃濃的新綠

徐自宏攝

烏拉特前旗

看一眼“塞外明珠”—烏梁素海

登一次“塞外小華山”—烏拉山

泡一湯天然溫泉—莫尼山泉

孫其納攝

陳強攝

烏拉特中旗

拂袖揚鞭,策馬原野

對月高歌,杯酒釋寂寞

找回意? ?風發(fā)的年少輕狂

烏漢畢力格攝

包長青攝

烏拉特后旗

瞭望戈壁,夜觀星海

走進陰山深處,探訪佛音裊裊

在宇宙蒼穹間,感悟人生真諦

愿清風長伴明月

愿每一個清晨都有暖陽

愿世間美好與安康常伴于你

愿你早日與巴彥淖爾相遇

··· ···

來源:巴彥淖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

實習編輯:屈宇浩

校對:屈加曼

審核:馬若晗

Hash:6d2d6eaa51054c8f9a3f603fa4df6ce895f962fd

聲明:此文由 巴彥淖爾廣播電視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