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美食―冷湯!
說起中國的美食,面,絕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員,它千絲萬縷,細長纏綿,既美味,又美觀,而且被賦了長壽、順遂的祝愿。它千變?nèi)f化,豐富多彩,全國各地的人們按照自己的山川氣候、特產(chǎn)風物、口味偏好,為它進行著各種花式的創(chuàng)作添加,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面做不到的。中國的面,沒有一萬種,也有一千種。
永清緊鄰北京,在飲食習慣上與北京如出一轍,但在面的偏好上卻并不相同,北京人最愛的是炸醬面,而永清人最愛的是冷湯。
大凡把一種面稱為湯,這碗面必定是有湯水的,而永清的冷湯卻并沒有湯,它就是一碗真正的打鹵面。把它稱為冷湯,可能是相對于熱湯而言的。永清把帶湯水的熱面條稱為熱湯,相對而言,就把這種過了涼水的打鹵面稱為冷湯了。
與“湯”字比起來,“冷”字是名符其實的。
來自井臺上的美食 永清冷湯
冷湯是永清人夏天最愛的食物。夏日漸長,下地干活去得早,回來得也早,漫長的中午,勤快的主婦們就用工序復雜、清涼爽口的冷湯來犒勞全家,讓全家人一天的心情都為之舒爽。我小時候,永清農(nóng)家院中都有一眼壓水井,剛壓出來的地下水,從地下恒溫的世界,穿越到炎炎的地表,涼意十足,盛夏里喝上一口,爽得透心。永清人把這種水叫作“井拔涼水”。面條出鍋后,要撈到事先備好的“井拔涼水”中過濾。一遍還不算完,要端到井臺上,再過濾兩遍。永清人把這個過程叫“投”。剛剛還熱騰騰粘乎乎的面條,連投三遍后,就變得如同水草般清爽干凈,順順溜溜地在涼水盆中游曳。到了冬季,永清人也愛吃冷湯,但只投一遍,或干脆不投了,撈出鍋直接吃的冷湯也叫“鍋挑兒”,那另有一番風味。
搟面是一項如同舞蹈般的勞動。那時家家都有一套搟面的工具,寬大如同小床般的案板,粗長如同門栓般的搟面杖,要有足夠大的舞臺,搟面的舞蹈才得以施展?!败浢?a href='/xiaochi/7' target=_blank>餃子硬面湯”,這是連我這個不懂廚藝的人都知道的和面經(jīng)驗。主婦將和好、醒好的面,反復搟成薄薄的一張圓片,卷起再拋出,拋出再卷起,面片就成了京劇演員的水袖,舞蹈演員的彩綢。搟好后層層折疊,細密均勻地切成面條。我的親人中,搟面最好的兩個人,幼年時是我的姥姥,成年后是我的岳母,她們搟的面條,極細極均勻,每一根的橫切面都是不到2毫米的正方形,勁道而不硬。她們搟面時都灑玉米面,這樣的面條不會粘連,吃起來更爽口。
面板、搟面杖、菜刀就是冷湯制作必備的“三大件”
夏日吃冷湯,輔料豐富,農(nóng)家院里轉(zhuǎn)一圈,就取之不盡。什么西紅柿、黃瓜、豆角、茄子,都是經(jīng)典菜碼鹵料。冬季吃冷湯,也有替代品,如土豆絲、白菜絲、綠豆芽、豆腐干。每個家庭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偏好和老少咸宜的搭配方案。但有三樣最基本的輔料,是永清冷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油坯兒、蒜泥、鹽水,沒有了這三樣,冷湯就少了靈魂。
油坯兒,是永清人對芝麻醬的俗稱,這個俗稱來自于芝麻醬的制作工藝。芝麻醬和香油都是用芝麻制成,都要經(jīng)過撈芝麻、炒芝麻、磨芝麻三道工序,芝麻炒熟磨完后,就成了芝麻醬,如果想制作香油,則還要進一步經(jīng)過打杠、蹲油兩道工序。芝麻醬是香油的坯子,所以永清人也把芝麻醬稱為油坯兒。這既是俗稱,也是行話。油坯兒雖然比香油少了兩道工序,卻更得人們喜愛,它的濃香醇厚飽滿而接地氣,不似香油那樣尖銳。換香油的老漢推著車走街串巷,清脆的梆子聲穿過開滿紫色豆角花的籬笆墻,勾起了人們吃冷湯的沖動。孩子們就一手兜著芝麻,一手端著碗跑出去換油坯兒。老漢的提上板結(jié)著厚厚的油坯兒,提上滿滿的一提,傾入各家的麻醬罐子中,那個過程足以讓孩子們激動得大腦缺氧。吃冷湯時調(diào)麻醬,是孩子們最愛干的家務。舀出一勺,倒入碗中,舀取的過程中,濃稠的油坯兒難免會滴落在罐子的外壁上。用手指抹下來放入口中,那化不開的濃香真是讓人陶醉。加鹽,加水,不停地按一個方向攪動,油坯兒的顏色由深轉(zhuǎn)淺,水醬交融隨著筷子劃出半凝固的層層弧線,油坯兒就調(diào)好了。油坯兒是冷湯最重要的調(diào)料,它奠定著冷湯口味的基調(diào)。但油坯兒也是所有配料中最貴的,所以每碗冷湯只能加入一勺,如果孩子們想偷偷地多加,立刻會被家長喝止。有的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們多加,干脆在油坯兒中多放鹽。
油坯兒算是農(nóng)家院里的奢侈品,有許多節(jié)儉的人家舍不得吃,取而代之的還有芝麻鹽兒。說是芝麻鹽兒,其實是搟碎的花生末。將花生仁炒熟,在簸箕中搓掉花生衣,再用搟面杖將花生仁搟碎,就是芝麻鹽兒了。將它加入冷湯中,每一根面條上都包裹著花生碎,看起來就有食欲,它的香味與油坯兒相比,各有千秋,并不遜色。只是做起了費事,在生活條件好了之后,永清人就都用油坯兒,而不用芝麻鹽兒了。
菜碼的多寡也影響著冷湯的口味
第二重要的輔料便是蒜泥。如果少了蒜泥的參與,冷湯就不能叫冷湯。北京人吃炸醬面,都是嚼蒜瓣,在永清人看來,這未免有些粗糙。想起來嚼一口,怎么能比得上蒜泥與面條結(jié)合得那么絲絲入扣、如影隨形呢?蒜泥一定要是蒜罐子和蒜棰砸出來的,而不是刀剁出來或機器打出來的。蒜罐子和蒜棰是永清人家家都有的炊具,平時閑置在廚柜的角落里,到吃冷湯時,才把它們?nèi)〕?。將剝好的蒜瓣放入蒜罐子,灑上鹽來增加摩擦,同時激發(fā)蒜的辛辣。我有一個朋友,對搗蒜也進行了一番研究,他認為搗蒜搗18下,口味最佳。這我真沒研究過。我總是要把蒜搗到稀爛,不留一絲纖維。然后再加入涼水,進一步激發(fā)它的辣味。這樣半水半泥的蒜泥,能夠完全融入冷湯中,于無形之中辣得你鼻尖冒汗,夏天的清爽、冷湯的激情就這樣辣出來了。搗蒜甚至還能檢驗永清人的性格,永清人認為手重心狠的人搗蒜就辣,我二姐很早就被拉入了搗蒜的黑名單,因為她從小就手重,隨便扔一根木棍,就打死了正值青春產(chǎn)蛋期的母雞,母親因此嚴禁她搗蒜。
第三重要的則是鹽水。將多多的鹽和醬油提前加入一只小碗中,用勺子架在灶膛口,加入油,冷油時就加入花椒,待花椒炸得焦黑,芳香四溢,將花椒油傾入小碗中,鹽忽然受熱,噼啪聲響,炸得油星四濺,如同新年燃放的煙花,烘托著冷湯的氣氛。過去生活條件不好,人口又多,就再加入一勺煮冷湯的開水,因此花椒油才被稱為鹽水。現(xiàn)在的鹽水都已經(jīng)不再加水了,味道更濃。鹽水的作用其他任何輔料都替代不了,它能夠讓冷湯多出一份麻香?,F(xiàn)在,廊坊、永清縣城的飯店也多有冷湯,但總覺得比農(nóng)家院里的少了些味道,少的正是花椒油。
這就是蒜泥神器
還有一道時令性的菜碼,也讓永清冷湯為之增色不少,那就是院中枝頭上的香椿?!?a href='/xiangchun/' target=_blank>香椿芽兒,黃瓜紐兒,孩兒手”,這是永清人認為最嫩的三樣的東西,其中只有香椿芽兒可以吃到嘴里,最實惠。到了初春,向陽背風處的香椿早早發(fā)芽,紫紅油亮,顏值爆表,單單是為了它,永清人也要吃一頓冷湯。將香椿芽洗凈剁碎,煮冷湯時,從鍋中取一勺開水,傾入放香椿的碗中,香椿瞬間由紫紅化為翠綠,就熟了,極嫩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極簡的加工。香椿加入冷湯中,增加了一股來自春天的清香,讓你一年的精神頭兒都為之開啟,可惜這味食材只能在春天短暫相遇。
冷湯是最能體現(xiàn)家的味道的永清美食。它的制作過程要全家參與,那是一場洋溢著歡樂幸福的集體勞動,男女老少都有自己拿手的操作,少了誰都像是少了一股味道。它的食材都來自農(nóng)家院中,固定的種植地點,固定的蔬菜品種,固定的鹵料搭配,固定的制作方法,也固定了這個家庭中每一名成員的味覺偏好。通過這碗冷湯,家的味道就這樣留在了永清人的記憶中,不管你走到多遠,年紀多長,這股味道都刻骨銘心,縈繞不去。
招租:把握商業(yè)脈搏,搶占財富先機!永清縣城某旺鋪一樓招租,面積80平左右,水電暖齊全。電話:18831659521
▌來源:文旅永清,編輯晴兒審核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信息:由永清微在線整理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Hash:a20ea54b69119e1d50e4dd714c6af9c368408371
聲明:此文由 永清微在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