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十大特色美食
呂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呂梁是革命老區(qū),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紅軍東征主戰(zhàn)場、晉綏邊區(qū)首府和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一部《呂梁英雄傳》,是戰(zhàn)爭年代呂梁人民不畏犧牲、前赴后繼的真實寫照。呂梁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省級以上自然風景區(qū)5處,方山縣北武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臨縣磧口古鎮(zhèn)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交城縣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石樓縣天下黃河第一灣、佛教凈土宗祖庭玄中寺、中華名酒第一村汾陽杏花村、離石區(qū)“華北第二草原”西華鎮(zhèn)、離石區(qū)“華北第一險洞”白馬仙洞等眾多景區(qū)景點組成了一條條旅游熱線。呂梁還有很多的地方特色美食,來呂梁旅游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呂梁的十大特色美食。
1、蔥爆柏籽羊肉
柏籽羊肉是中陽縣的著名傳統(tǒng)特產,素以鮮嫩清香、無腥膻味而聞名,被當地人譽為“土人參”“補心丸”。柏籽羊肉,肉油分明,肥嫩細膩,肉質呈紫紅色,油色潔白如玉,較其它羊肉大不相同。用柏籽羊肉做成的肉菜、肉餡,不膻不膩,而且有一種柏樹的馨香,風味獨特,回味無窮,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蔥爆柏籽羊肉以柏籽羊肉為主料,切成薄片,加入醬油、紹酒拌勻,大蔥切成片,姜切成末,炒鍋里放入植物油,燒至九成熱,把羊肉片、蔥、姜同時下入鍋里,用旺火爆炒至肉片變色時出鍋即可。吃起來不腥不膻,鮮嫩清香。
2、臨縣大燴菜
臨縣大燴菜是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的著名特色美食之一。這道菜以本地土豬肉、土雞肉、山羊肉配以豆腐、土豆、粉條、豆角、胡蘿卜、 大白菜等原料,輔以大蔥、大蒜、油、鹽、花椒、香菜等佐料制作而成。吃起來味道鮮美,非常可口,是佐飯的上佳美味,深受人們的歡迎。
3、水晶豆腐
水晶豆腐是呂梁市特有的一種地方小吃,原料為土豆。是當地宴請親朋好友、紅白喜事必不可少的一個菜品。因從外觀看,其色澤晶瑩,形狀類似豆腐片。所以故稱水晶豆腐。其特點:味道鮮美,滑而不膩。
4、興縣冒湯
興縣冒湯是山西當地的傳統(tǒng)名吃,相傳起源于清乾隆年間。制作冒湯的原料為細粉絲、小扁食、青紅絲、海帶絲、蔥絲、鮮蕪要、香油等。粉絲多山藥的,小扁食餡有素葷之分,素餡多用白菜、粉條、豆腐拌以香油等調料做成,葷餡有羊肉、豬肉之分,羊肉餡多用蘿卜,豬肉餡多配白菜、粉條等。其特點:咸麻酸辣,鮮香可口,是遠近聞名的風味小吃。
5、嵐縣莜面
莜麥營養(yǎng)豐富,耐饑抗寒,在自治區(qū)西部被譽為一寶。雖然嵐縣也屬金西北,也產莜麥,但由于莜麥性喜寒、旱,在嵐縣莜麥大都種在山火丘陵的最頂端,這樣就使得種植面積縮小,播種收割也不是很方便而且每年可以種兩季的莜麥成了一季,所以產量不是很大,但也正是由于在這種條件下長成,所以嵐縣的莜面有著其他地方品種無法比擬的味道。
碗脫是山西柳林縣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離石、中陽等地也有,但不如柳林正宗。柳林碗托的原料是蕎麥,用小碗蒸出,然后放至清涼,在用特制小刀劃切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加入醋、油辣椒、蒜泥等佐料即可食用!
河撈面大約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這是一種古老的面食品種,因為制作這種面食時,要用一種木頭制成的“河撈床”工具使勁往下壓,有些大的河撈床,甚至要動用三四個人的力量才能操作,而文水人對河撈面的鐘情讓多少外地人自嘆不如。熱騰騰、滑溜溜的河撈面出鍋了,撈一碗,澆上做好的醬或者菜,倒點老陳醋,拌好后夾一筷子吃下去,滑溜柔軟,蕩氣回腸。多少文水人在外多年,對家鄉(xiāng)地道的河撈面念念不忘。
8、孝義火燒
孝義火燒 是山西省孝義市具有獨特風味的一種傳統(tǒng)餅類小吃。孝義火燒種類眾多,各人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不同的口味食用,火燒味道鮮美,口感酥脆,綿軟不粘,香鮮可口,層次均勻,質地酥脆,宜于熱吃。孝義火燒有糖火燒、菜火燒、咸火燒之分。咸火燒是內包咸鹽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時,若佐以蔥花、大蒜、醋、醬油、鹽、味精,更是美味可口。
9、汾陽石頭餅
汾陽石頭餅是中國最古老的鐵板燒食品。又稱石予饃,唐代稱石傲餅。它將搟好的餅胚放在燒熱的石頭上反復燒烤,故而取名為“石頭餅”,汾陽石頭餅分為甜、咸兩種,因石頭餅油酥咸香、易于攜帶,備受汾陽人的喜愛,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汾陽石頭餅還曾亮相于央視節(jié)目《是真的嗎》,真的是火遍大江南北!
10、方山合楞子
合楞子的原料很簡單,就是我們常見的土豆,方山盛產的土豆皮薄個大,口感沙沙的,合楞子做法十分講究技巧,所以這道菜的好吃與否,都要看做菜人的功夫和火候!
#呂梁#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同的地理歷史環(huán)境造就不同的風俗人情,也形成了不同的美食風格。呂梁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歡迎大家來補充!
Hash:e15bcde157a3aa3d1a23eec1fa03d48e7525ee65
聲明:此文由 中國傳統(tǒng)美食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