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古代歷史人物的簡介(100——200字)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贏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原稱華夏族),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于沙丘。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chǎn)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據(jù)有關(guān)記載,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zhèn)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鬃拥难孕兴枷胫饕d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來的典籍中。關(guān)羽(160?—220年)字云長,本字長生〔注〕,并州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jù)《三國演義》描寫關(guān)羽身長九尺,《三國志》中無記載。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lǐng),與劉備,張飛桃園結(jié)義。曾任蜀漢政權(quán)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謚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后受民間推崇,又經(jīng)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guān)圣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guān)公”。被后來的統(tǒng)治者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最后被封為“蓋天古佛”?!度龂萘x》中,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宴”“溫酒斬華雄”等佳話。 漢朝楚王韓信(?—前196年),漢族,古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人),楚王、齊王、上大將軍?;搓巺^(qū)碼頭鎮(zhèn)現(xiàn)尚存有韓信當年故里,后曾在其府治內(nèi)修祠堂。西漢開國功臣,初屬項羽,后歸劉邦。公元前三世紀世界上最杰出的大軍事家、大戰(zhàn)略家。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zhàn)略家、戰(zhàn)術(shù)家、統(tǒng)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zhàn)”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zhàn)神?!巴鹾顚⑾唷表n信一人全任?!皣繜o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白圭 (元代)石泉人。至正年間(1341~1368)進士。官職禮部侍郎,掌管禮樂、祭祀、學校、貢舉等事宜。為人誠實。辦事果斷,有魄力,有分寸。死后,奉祀在石泉“鄉(xiāng)賢祠”。 李芳華 明代石泉貢生。官任禮部郎中。為人耿直,為官清廉。死后,被作為鄉(xiāng)賢供奉。 任大仰 明代石泉人。曾擔任過湖廣德州府通判;后升任山東兗州府同知。學問淵博,很會辦事。他還健在時,德州、兗州兩地就為他建立了生祠。 張俊跡 (1608~?)石泉縣人。明末庠生。當時天下大亂,他避居山里讀書,清初,同石泉縣令涂之堯結(jié)為文字之交,常常作詩互相唱和。康熙十三年(1674),應(yīng)石泉知縣潘瑞奇這聘編輯《石泉縣志》。他主編的縣志,木刻印刷,傳入后世。志文記事粗略。他還著有詩文,取名為《悲憤集》,沒有印刷。 葉 玨 明代中池河增生。好學又注重操守。孝順父母,家里很窮。教書40多年,對功課要求很嚴格,他的一切行為,都以書本上說的為準?!缎W》、《孝經(jīng)》更是他早晚誦讀和教學的必修課。他教授的學生,不論是不是入了學或中了舉,在人格上,都是地方上品德高尚的人。享年70多歲,死在學校里,所有一切安葬事宜,學生都爭著料理。一些商人、農(nóng)民,雖然不認識他,也拿來香蠟,流著眼淚來送葬。 朱啟元 清代人。為人莊重正直,處事謹慎。道光末年,他助捐錢修筑石泉城墻。同治末年,努力辦團練保衛(wèi)地方。城內(nèi)缺水,他日夜督工開鑿李子園水井。石泉地方官保舉,獎給他六品職銜。后來,潘臺贈他“急公好義”匾額。 陳光映 清代石泉梅湖(今喜河)人。孝敬父母,治家嚴謹。同治八年(1869)見梅湖只設(shè)有下渡(口),過路行人很不方便,便捐錢造船,又設(shè)立(上渡)口。從梅湖到后柳的道路,有香柏巖一帶又窄又險,他又于同治十年(1871)捐資進行修鋪。還捐錢成立青苗會,以支應(yīng)往來公差事務(wù),減輕民眾負擔。享年86歲。 李映春 清代監(jiān)生。光緒三年(1877)大饑荒,他辦粥場,給民眾發(fā)放稀有飯。粥場18人染瘟疫后,他一人仍堅持操勞。 王萬全 石泉雙嶂人。同治年間,石泉有生員去州、府應(yīng)試時,常有分貧苦的沒有赴考盤纏費用,他就把他在楊家壩的40石租課(水田約20畝)的田地,全部捐獻出來,作為生員的經(jīng)費開支。石泉當時的生員大都受過他的恩惠。后來,廢除科舉,那份田產(chǎn)即作為石泉縣教育經(jīng)費的來源之一。 黃大順 清代石泉縣署職員,掌管戶房(專管戶口田? ?糧賦稅)時,有農(nóng)民完不起納糧任務(wù),合計有一二十兩銀子,黃大順替他們墊付了。對于憐恤孤寡,救濟急難,修橋補路一類善事,他總是盡力去做。光緒三年(1877)大荒,黃大順舉辦粥場,因錢不夠,便將妻子陪嫁的瓦房變賣,買糧為煮粥舍飯之用。
Hash:63ab2f50536c2603f87bfa3fd0adb021f31d8ed0
聲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