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歷史故事??!

導(dǎo)讀:急需歷史故事??! 5個歷史典故

劉墉巧計殺和珅
傳說有一年的秋天,乾隆皇帝帶著一幫子人到居庸關(guān)一帶去行圍射獵。隨行人員除了親王、駙馬外,還有大學(xué)士劉墉。
早晨路過清河的時候,但見河水緩緩地流著,水清見底,河底里的小石頭子一粒一粒的看得清清楚楚。劉墉一邊看著河水,一邊想著主意。
到沙河的時候,天快晌午,大隊人馬就在沙河岸上扎營休息。這沙河是清河與榆河會合后的河流,水勢比清河湍急多了。就在御膳房的太監(jiān)在河旁擺上瓊漿玉液、熊掌、燕窩,準備用膳的時候,劉墉連忙上前跪奏道:“臣有一事不明,特向萬歲求教?!鼻≌蒙牛S口說道:“有話請講,何必行此君臣大禮?”劉墉站起來,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扔到河里。噗嗵,石頭掉進了河底,只濺起一點小小的水花兒。
“陛下,您看這水有多深?”劉墉問。
乾隆摸了摸胡子,心里說:你個劉羅鍋,這么點事你還想難我呀!就說:“一丈五,差不離。”
“那清河呢?”劉墉又問。
“清河嗎?”乾隆又摸了摸胡子,“丈把深吧!”
“這么說,是清河深呢還是沙河深?”
“當(dāng)然沙河深?!?br> “真的?”
“當(dāng)然是真的!”乾隆想:你劉羅鍋鬼主意多,想糊弄我?我不上你的當(dāng)。他捻著胡須,洋洋得意地靠在御椅上。
劉墉看了看正在興頭上的乾隆,轉(zhuǎn)身叫過一個太監(jiān)說:“你快回城傳圣旨:殺和珅!”
“這……這……”太監(jiān)嚇了一跳,“這陛下讓殺嗎?”
“你剛才沒聽陛下說‘殺和珅’嗎?你只管去好了,有事我擔(dān)當(dāng)?!?br> 那太監(jiān)平日里也看不慣和珅對乾隆吹牛拍馬,對下邊的人奸詐刁惡那一套。反正萬歲爺有話,這是大家都聽見了的,管它是真是假?再說,真要有事,還有劉墉頂著呢!便說了聲:“遵旨!”便跨馬奔了京城。
那天,乾隆玩得還挺痛快,獐子、野雞什么的,打得也不老少。第二天,高高興興地回到城里,剛進宮就有太監(jiān)來稟報說:“和珅已伏法?!?br> 乾隆一聽,立刻拍桌子瞪眼地大叫:“這,這是誰叫殺的?”
“是,是劉墉傳——”太監(jiān)一句話還沒說完,劉墉就大模大樣地走了進來。
“你,你為什么叫殺和珅?”乾隆怒沖沖地奔到劉墉面前。
“陛下息怒。您怎么那么健忘?殺和珅是您昨兒個去打獵時說的呀!我還釘問了一句:‘是真的嗎?’你說:‘是真的!’”劉墉不慌不忙。
“我,我——”乾隆氣得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心里狠狠地罵著:“好你個劉羅鍋呀,原來你裝傻充愣是在這兒等著我。我算上了你的大當(dāng)了!”但他也不敢對劉墉怎么著。一是不管怎么說,自己說過這樣的話;二是他還真離不開劉羅鍋,沒有劉羅鍋他就玩不轉(zhuǎn)了。
劉墉呢,心里暗自高興,因為他到底替朝廷、替百姓除了這一大害。

5個歷史典故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解釋: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xiàn)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zhì)。

楚國有個書生,由于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fā)財?shù)拈T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彼乓詾檎?,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后面,正準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 ?”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后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dāng)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jié)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jīng)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鴻門宴
漢元年(前206)十二月,項羽率軍至函谷關(guān)。見關(guān)門禁閉,又聽說劉邦已平定關(guān)中,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關(guān),準備討伐劉邦。此時項羽擁兵40萬,號稱百萬,駐扎新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的項王營)。劉邦有兵10萬,號稱20萬,安營霸上。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素有交情,當(dāng)夜策馬至劉邦軍中將范增的計謀密告張良,勸張良趕快逃避。張良馬上將情況告訴劉邦。劉邦請項伯從中調(diào)解,項伯要求劉邦第二天到鴻門。隨后,項伯連夜趕回鴻門,勸說項羽。項羽認為項伯所說有理。第二天早晨,劉邦親自來見項羽,項羽設(shè)宴招待。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范增于是指示項羽堂弟項莊來席前舞劍助興,意在擊殺劉邦。項伯見此情況,也撥劍起舞,并經(jīng)常用自己身軀保護劉邦。張良也離席去叫樊噲,樊噲攜帶劍盾闖入軍門,指責(zé)項羽要殺有功之人。后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wèi)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藺相如完壁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dān)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jīng)過我勸說方才答應(yīng)。趙王齋戒5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xiàn)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yīng)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yīng)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yīng)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趙高指鹿為馬
趙高自知權(quán)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只鹿,并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jù)實而言。事后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管仲輔佐齊桓公
魯莊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zhàn),魯軍失敗后,齊大夫鮑叔率領(lǐng)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愿。公子糾被殺以后,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貒院?,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么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后,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yè),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jīng)濟上,實行租稅改革,采取了若干有利于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并用,禮以使人知 廉恥,法以使人守規(guī)矩。在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形勢得到穩(wěn)定和改善的基礎(chǔ)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采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quán)。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準備了物質(zhì)條件。

Hash:9faf1a6f89cae513a3c06c62aaf8c73871e6b26a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