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的景點廟 臨汾的景點廟宇有哪些

導(dǎo)讀:臨汾的景點廟 臨汾的景點廟宇有哪些 1. 臨汾的景點廟宇有哪些 2. 臨汾有什么廟宇 3. 臨汾的景點廟宇有哪些地方 4. 臨汾古跡有哪些 5. 臨汾的景點廟宇有哪些圖片 6. 汾陽有哪些寺廟 7. 臨汾有哪些著名景點 8. 山西臨汾最靈驗的寺廟排行 9. 臨汾有個什么寺

1. 臨汾景點廟宇有哪些

光孝寺地處堯都區(qū)吳村鎮(zhèn)孫曲村馬山嶺距市中心約五公里,頻臨濱河西路,交通便利,是一所合法的佛教寺廟場所,光孝寺歷史悠久,距今700余年歷史,于2015年回恢復(fù)修建完善,規(guī)模宏大,僧人云集,香火鼎盛。

古今流傳,皇帝入陵,圣賢入塔,大夫入墓,百姓入土,不難看出善信先祖靈骨(骨灰)能于寺廟塔內(nèi)安放,是享受僅次于帝王將相的待遇,是一種崇高的榮譽。而且善信先祖的靈骨(骨灰)安放于寺廟,由寺內(nèi)僧人每日誦經(jīng)超度,先祖得受冥福,福佑后人,澤被子孫,一切福善,此舉最勝。

光孝寺應(yīng)廣大善信之請,興建了報恩寶塔,塔高48米,其中地上五層供奉五方如來佛祖,地宮兩層裝飾安放廣大善信先祖靈骨(骨灰)位?,F(xiàn)以裝飾莊嚴,圓滿功成,可為廣大善信提供兩種方便。

2. 臨汾有什么廟宇

四川是沒有廣勝寺的。廣勝寺于山西省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腳下,寺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所謂“廣勝”。就是“廣大于天, 名勝于世”的意思。

唐大歷四年(769年),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撰置牒文,奏請重建。宋、金時期,廣勝寺被兵火焚毀,隨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陽(今臨汾)一帶發(fā)生大地震,寺廟建筑全部震毀。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陽一帶又發(fā)生地震,但這兩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損壞,除上寺飛虹塔及大雄寶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為元代建筑。

廣勝寺分上下兩寺和水神廟3處。上寺在霍山之巔,下寺在霍山之麓,水神廟位于下寺西側(cè),和下寺僅一墻之隔。著名的國寶——元代戲劇壁畫,就繪制在這里。進入廣勝寺寺門,奇?zhèn)ゾ碌?a href='/jingdian/49698' target=_blank>琉璃塔,巍然屹立,高聳入云。這座塔始建于漢,屢經(jīng)重修,塔身用青磚砌成,共13層,每層均為八角形。 從底到頂,各層高度逐漸遞減,而寬度也逐層收縮,構(gòu)成一個漂亮的圓錐體。

3. 臨汾的景點廟宇有哪些地方

臨汾市區(qū)內(nèi)有一座關(guān)帝廟,在鼓樓附近的東北臨汾日報的北側(cè),體育街北街的西側(cè),這座廟宇的大殿坐北朝南,臺基高75.4厘米,前臺東西長19.5米,南北寬7.15米;殿基東西長24米,南北寬19米;臺基周圍立青石欄板,柱頭雕壽桃、多菱形。大殿面寬7間,進深6間,大殿內(nèi)曾供奉的關(guān)云長、 岳飛像早就不見蹤影,拆遷前曾是市政府的政務(wù)中心辦公的窗口。

據(jù)史書記載,關(guān)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明正統(tǒng)年間西河王重修,萬歷年間增建寢殿,清咸豐六年(1856年)再重修。當時廟宇的南門就在鼓樓東大街,街的南邊有明代琉璃影壁

這座大殿還有廊柱30根,欄板木雕“神鷹牡丹”、“丹鶴迎?!薄ⅰ傍P戲牡丹”、“八仙朝元”等圖案,技法精湛,嘆為觀止。單檐歇山頂,琉璃脊高大華麗。殿的東側(cè)還有三塊咸豐六年(1856年)捐資重修碑三塊。

1937年,國共兩黨在臨汾創(chuàng)辦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民族革命大學,校址就設(shè)在關(guān)帝廟。1948年,國民黨匪軍指揮部曾駐扎在關(guān)帝廟。解放后,位于鼓樓東大街關(guān)帝廟的南門,人們把古戲臺改建成了大禮堂,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在這里有看不完的大戲,大禮堂的名氣在當時很大。關(guān)帝廟的大院先后成了臨汾第二招待所和第三招待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關(guān)帝廟只剩下一個大殿,周邊古建筑蕩然無存。關(guān)帝廟見證了歷史的演變,見證了社會的發(fā)展,成為時代的記憶。

4. 臨汾古跡有哪些

臨汾附近好的景點有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游景區(qū)位于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5. 臨汾的景點廟宇有哪些圖片

臨汾堯廟是堯王的廟宇,位于臨汾市的西南方向,臨汾是中國文化的發(fā)源地,有堯廟、仙洞溝

6. 汾陽有哪些寺廟

經(jīng)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老爺山的山腳下。從山腳下往上看,整個山上綠樹蔥蔥,山中黑磚紅瓦的寺廟建筑更是將整座山點綴的像一幅迷人的色彩畫。呼吸著山中清新的空氣,一旁還有茂密的灌木叢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兒相伴,我們沿著山中的石臺階開始登山了。剛把入山門的那段臺階登完我就累的氣喘吁吁,一屁股坐在地上就不想往前走了。爸爸媽媽鼓勵我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想想也是,剛走了沒多遠我就堅持不下去了,我是那么容易被困難壓倒的人嗎?當然不是了,我一定能堅持到底的

7. 臨汾有哪些著名景點

洪洞景點很多,必較有名的有:蘇三監(jiān)獄,,大槐樹根祖園,廣勝寺,飛虹琉璃塔。,每年還有迎接娘娘回門的大型活動,詳細名忘記了。

廣勝寺飛虹塔西游記里唐僧掃塔的拍攝曾在比取景。還有全國聞名海內(nèi)獨一的趙城金藏,霍泉三七分? ?下聞名。舉不勝舉

8. 山西臨汾最靈驗的寺廟排行

劉村:西晉末年,統(tǒng)治者荒淫腐敗,匈奴人劉淵趁勢起兵,建立漢國,徙都平陽。他的第四子劉聰初居劉村一帶,故名劉村。劉村另有一個美名稱“帽兒劉村”,因舊時這一帶百姓善編草帽,遠銷京津及甘肅、寧夏一帶,故有“帽兒劉村”之美譽。

澗上:仙洞溝澗水東流,經(jīng)澗上、東麻冊,注人汾河。澗上因村落緊靠澗河,故名。

上澗北、下澗北、澗頭:這些村名看似與澗河有關(guān),但這一帶卻是一片平原。原來這是古今地理變化所造成。有這么一個傳說,說是古代平陽府西城門正照對岸澗河,注人汾水處村叫澗頭,緊靠澗河上下游旁兩村叫上澗北與下澗北。縣官嫌于城府風脈不好,遂面向西磕了三個頭,潤河競改道于南,由東麻冊村而入汾河。

東宜、西宜、段村:這些村名也與古代潤河有關(guān)。東宜、西宜當為古代人民擇潤旁宜定居之地而建村落。段村傳為古潤河將此村沖為二段,故名段村。今分南段、北段二村。今南段與寄家莊之間有地名叫沫灘或沒(mo )灘,當為古代潤水沖為灘地而得名。

泊莊、泊段、漁家莊、沙橋:看這些村名都和湖泊與沙有關(guān)。據(jù)說這里原來是一個大湖泊,大約即是歷代縣志所載之“平湖”,多少年后,湖泊干涸,才形成這些村落。泊主,又稱沙泊底,當為當時湖泊之中央; 泊段,當為湖泊之段; 漁家莊,又名沙圪塔,當為湖泊邊高地,當初住著打魚人家; 沙橋,同泊段一樣,當是湖水邊沿,露出沙面,因以橋,故名沙橋。今泊莊新建東門樓有一副楹聯(lián):“泊淤沃導(dǎo),滄海桑田圣賢地; 莊筑新城,阡陌柳巷都市村。”此嵌名聯(lián)為區(qū)文聯(lián)主席劉琳所撰,點明了泊莊村得名之來歷。

南蘆、北蘆:村東汾河灘古為蘆蕩,西為大道,故名蘆道。今分為南蘆、北蘆;

參峪,地址在姑射山下之山峪口,古代山峪中產(chǎn)人參,故名參峪。亦有傳說此地有座寺廟,小和尚在山峪里桃水打柴,刨出個人參娃娃,故稱參峪;

左義南:舊曾名“斜塔”、“塔頭”,俗名“下頭”。因太陽從東南方照過來時,城中鐵佛寺塔尖的影子,剛好落在此村位置,

故稱“斜塔”、“塔頭”,“下頭”乃“斜塔”、“塔頭”之轉(zhuǎn)音;

官場村:傳說李自成攻打平陽府,久攻不下,將陣亡將士掩埋于此,后成村落,稱棺場村,嫌其名不雅,后取諧音改今名。解放后,此地曾掘出大量尸骨,可為佐證;

興旺莊:傳說原為平陽府及縣衙牧馬灘,本名為馬頭村,村民多為客籍,希冀發(fā)達興旺,遂改此名。

樊家莊:顧名思義,當為古代關(guān)押囚犯牢籠之地。村中原有一個包公廟,傳說包公為此地一王姓人家昭雪冤案,村人感恩,建廟紀念。

青城:西漢將? ?衛(wèi)青故里。傳衛(wèi)青欲在此筑城未果,故名青城,漢武帝時,他先后七次出征,抗擊何奴,為西漢的安定和統(tǒng)一建立了不朽功勛,深得漢武帝器重,死后葬在武帝陵旁。其村原有南樓一座,上鐫刻“衛(wèi)青故里”四字,文革時毀,今復(fù)重修。

馬務(wù)、馬站:均為傳說中帝堯放馬的河灘地帶。馬務(wù)曾用名馬站北。宋代在馬市設(shè)管理馬匹交易市場的機關(guān)叫馬務(wù)。這里曾設(shè)馬務(wù)、故后世稱馬務(wù)村。采購軍用馬集中于馬站,待送軍中,故稱馬站。

金城堡:劉淵稱帝,徙都平陽,初徙于金城堡,后建陶唐金城都之。此金城堡與劉淵所都金城同名,當為劉淵時留下來的名稱。

寄家莊: 傳說該村有個名叫寄桑的人,與東漢皇帝劉秀是患難之交,劉秀封寄桑為大將,后人以寄姓為村名紀念他。

9. 臨汾有個什么寺

不錯的,你會看到一個不同其它寺廟的鐵佛頭。那么為什么要鑄這么大的鐵佛頭?為什么沒有身子和腳?

鐵佛寺,原名大云寺,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鼓樓南,與山西師范大學毗鄰,因為寺內(nèi)高聳的寶塔下供奉著一尊遠近聞名的鐵鑄佛頭,始建于唐貞觀(627~649年)年間,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毀壞,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

傳說唐三藏法師從西天取經(jīng)回來,大興佛教。有人在京城附近塑了一尊泥身鐵頭的佛像,神形兼?zhèn)?,雄威有靈。一天,佛閉目養(yǎng)神,不覺打起盹來,猛然一閃,沉重的鐵頭竟閃落到黃河?xùn)|岸平陽城內(nèi)的高地上。后來人們就在佛頭落地的地方修了寺和塔,佛頭被供奉在里面。佛頭栩栩如生,面部肌肉豐滿,風眉厚唇,天庭飽滿,兩耳垂肩,典型的唐代風格,面部貼金雖已陳舊脫落,但仍不失莊重慈祥之風韻。佛頭中空,相傳是放佛經(jīng)的地方。

最有意義的是,塔內(nèi)南北兩側(cè)壁嵌有兩方重修大云寺的碑銘,上面記錄了清代臨汾發(fā)生大地震的實況,文曰:“康熙34年(1695年)夏4月6日戊時晚9時忽遭震變之災(zāi),寺廟傾塌,民舍無存,壓傷男女不可勝數(shù),地聲如雷,經(jīng)年不息。”至康熙54年,善男信女化緣募資,重修寶塔。這方碑銘為我國研究地震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Hash:4bfd005d1c36d4aed3fb2f82252b3d6f37ef81e9

聲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