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 開平碉樓與村落

在珠三角的西岸,有著“中國第一僑鄉(xiāng)”之稱的廣東江門地區(qū)。有著一個中西合璧的奇特村落,那就是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作家巴金曾這樣描寫過:“在南國的風物,的確有一種迷人的力量。在我眼里一切都顯示出一種夢境般的美:那樣茂盛的綠樹,那樣明亮的紅土,那一塊一塊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還有明鏡似的河水,高聳的碉樓。南國的鄉(xiāng)村,雖然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表面上它們還是很平靜,很美麗的!”

開平碉樓與村落,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是中國鄉(xiāng)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wèi)、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是開平的地理和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開平地勢低洼,河網(wǎng)密布,而過去水利失修,洪災頻繁;更因其位于新會、臺山恩平、新會四縣之間,屬“四不管”的地帶,土匪猖獗,明代后期即有鄉(xiāng)民建筑碉樓防澇防匪。清時,迫于生計,一批批開平人出洋謀生,經(jīng)過一輩乃至數(shù)輩人的積累,漸有產(chǎn)業(yè),一批批華僑衣錦還鄉(xiāng)之時,為了家眷、財產(chǎn)安全,便建成這一座座古堡似的碉樓。20世紀20—30年代是興建碉樓的高峰期,整個開平,碉樓多達3000多幢。

1912年至1930年間,開平發(fā)生了多起較大的匪劫,其中,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眾匪伙劫赤坎地區(qū)開平中學時,被鷹村碉樓探照燈照射,四處鄉(xiāng)團及時截擊,截回校長及學生17人。此事轟動全縣,海外華僑聞訊也十分驚喜,覺得碉樓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節(jié)衣縮食,集資匯回家鄉(xiāng)建碉樓。后來,一些華僑為了家眷安全,財產(chǎn)不受損失,在回鄉(xiāng)建新屋時,紛紛建成各式各樣碉樓式的樓宇。這就開始了建設碉樓的熱潮。

在建筑碉樓時當?shù)氐娜A僑海外設計好碉樓圖樣,把圖紙帶回家鄉(xiāng)建造碉樓。于是,一座座以我國古代鄉(xiāng)村“角樓”為基礎,融入了西方城市、教堂建筑中的塔樓造型的碉樓,在紛亂的年代拔地而起。開平鄉(xiāng)民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審美觀,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樓千面”。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哥特式的尖拱、巴洛克建筑的山花……西方不同時期的建筑形式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相結合,在嶺南的僑鄉(xiāng)扎根,為古老的東方穿上了西方的盛裝。

當中有名的銘石樓建于1925年,樓主方潤文早年在美國謀生,經(jīng)營過餐館,后以“其昌隆”雜貨鋪發(fā)家,致富后花巨資建了這座碉樓。方潤文去世后,方家全家在1953年突然離去,分別去了香港和美國,人去樓不空,半個世紀后,碉樓內的物件依舊保持著原樣,西式的美人臥榻,中式的雕花大床,五彩玻璃隔斷屏風……似乎停留在時空中,等待著主人的歸來。
這就是開平碉樓與村落,巴金筆下的南國風物。這就是因開平境內盜賊峰起,洪澇不斷,民不聊生而建造的開平碉樓。

Hash:0c54a27c5f7578a156a0c598560b01ca1e2a2706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