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長城景點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

導(dǎo)讀:江南古長城景點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 1.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 2. 江南長城全景圖 3.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大全 4. 江南長城導(dǎo)覽圖 5.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欣賞 6. 江南長城的圖片 7. 江南古長城介紹 8. 江南長城旅游攻略 9.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高清

1. 江南長城景點圖片

深秋清晨的臨海,空氣里有潮濕的感覺。站在高處俯瞰這座歷史老城,上世紀蓋的樓房和遠處新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遠處連綿不絕的山脈依稀可見。臨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擁有豐厚底蘊和悠久歷史的老城。在這里,你完全感受不到江南的感覺了,有一種滄桑卻大氣的脈絡(luò)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街道蔓延、流動。

2. 江南長城全景圖

有四個,分別是攬勝門(近東湖)、城隍廟(近望天壇)、朝天門(西門)、還有一個南門(近龍興寺、和巾山塔群)。

長城位于臨海市區(qū),依山蜿蜒而進,全長6000多米,現(xiàn)存5000米。東起攬勝門,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于山巖陡峭間直抵靈江東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宛若巨龍,雄偉壯觀,尤以北部最峻,與北京八達嶺長城形神俱肖,人稱 “江南八達嶺”。沿途各類城堡、城門、城樓獨具特色,于雄偉之中又體現(xiàn)出江南清秀、柔美的特點。

3.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大全

臨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發(fā)達,還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貴文物,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東湖公園、桃渚戚繼光抗倭古城、武坑風(fēng)景區(qū)、大坎頭珊瑚巖、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溪口古窯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chǎn)地保護區(qū)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峰、珊瑚巖群分別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臺州府城墻和桃渚古城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被命名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涌泉寺、三峰寺旅游景點建設(shè)也已完工。

臺州府城墻(又稱江南長城、江南八達嶺)位于臨海市的老城區(qū),始建于東晉(一說南朝),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年至公元1016年)重建。后元代統(tǒng)治者下令拆毀各地城? ??,臺州府城墻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得以幸免。歷代均有修繕,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甕城。是具有軍事防御與防洪雙重功能的府城城墻?,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qū)。中國建筑學(xué)泰斗羅哲文先生把臺州府城墻贊譽為北方明長城的“師范”和“藍本”。

東湖

東湖位于臨海市區(qū)。開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頃,亭臺如畫,中懸洲渚,堤隔橋連,春風(fēng)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臨海東湖之名,以緊臨臺州府城墻東側(cè)而得,原為城北白云、山宮數(shù)溪匯合處。此湖的歷史也是有些來頭了,據(jù)說是在宋熙寧四年(1071)時,由郡守錢暄開鑿而成。南北長近500米,東西寬約150米。

括蒼山

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主峰米篩浪位于臨海市括蒼鎮(zhèn),是浙江名山之一。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6米,是浙東第一高峰,被稱為“泰山之佐”?!杜_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圖序》云:“登之見滄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

括蒼山,是21世紀中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這里欣賞日出以后又可領(lǐng)略山下霧海抬升成云的云海奇觀

巾子山(巾山)

巾山,位于臨海市西南隅,高百米,三面臨街,南瀕靈江,兩峰聳立,中垂凹谷。相傳皇華真人得道升天時墮下巾幘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遺巾處”。

山形東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頂雙塔差肩屹立千年,稱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寶塔。一磚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實屬少見。山頂兩峰對峙,峰上各一塔,稱“大小文峰塔”,同時建于唐代,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西峰西南側(cè),有建于明代萬歷四十三年(1615)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筍,與左側(cè)一棵古樟并立,一纖一壯,相映成趣,南山嶺北,有一塔,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山上林木茂密,風(fēng)景幽麗,著名的景點有:三元宮、南山殿、巾山寺、天寧寺、茅庵、望江樓、聽濤閣、翠微閣、明代摩崖題刻40余年。歷為道、佛名山。

桃渚城

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明代抗倭遺址。古城的東、南、西建有三座城門,城門外筑有甕城,利用防守,便于殺敵。城內(nèi)保存完整的古軍事街巷格局,東門至西門 的主街有5米寬、400米長似游龍形,互不望底。南門至衙門是官道,筆直通往,衙門的右側(cè)是練兵的校場;左側(cè)是休憩的花園;前面是穿城而過的化龍渠;后面是山腳通向東敵臺的通信道。南北小巷各有五條,錯齒交叉,互不直通。環(huán)內(nèi)線一周是跑馬道,有4米寬,用于運兵防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zhì)公園,位于臨海市區(qū)東南約41公里東海之濱的桃渚鎮(zhèn)城里村,東南距海僅10余公里。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衛(wèi)所制度與沿海防御體系的重要實物資料。

紫陽古街

紫陽古街位于臨海的江南長城景區(qū),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浙江第一古街。紫陽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而得名。全長1080米,寬4至5米,為南北走向,貫穿古城區(qū),是國內(nèi)最長、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條歷史古街區(qū)之一,沿街兩側(cè)商鋪林立,藥鋪、染布坊、茶館、酒樓等百年老店鱗次櫛比,熱鬧繁榮。長期積淀的民俗風(fēng)情、文化內(nèi)涵、古老名店,顯示出無限的魅力。

臺州府文廟

臺州府文廟,位于市區(qū)回浦路與府前街交匯處,始建于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是州學(xué)之所在。明清時期,臺州文廟府學(xué)規(guī)模有所擴大,是明清時期臺州最大的文廟府學(xué),呈現(xiàn)出

右廟左學(xué)的新格局,開創(chuàng)了臺州文廟“廟學(xué)合一”的新體制。一度時期,臺州府文廟曾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臺州府文廟已顯斑駁,只有那高翹起的飛檐,還表明它曾經(jīng)的顯赫地位。2001年6月進行修繕,按照《臺州府志》等史志記載的孔廟原貌進行。2005年,臺州府文廟重新修繕落成。修復(fù)后的臺州府文廟有大成門,名宦祠,鄉(xiāng)賢祠,欞星門,潘池,東、西兩廡,杏壇,露臺,大成殿,明倫堂,啟圣殿等,占地5000多平方米。

江南大峽谷

江南大峽谷,位于浙江省臨海市尤溪鎮(zhèn)境內(nèi),東北距臨海市區(qū)12公里,東臨臺州市50公里,南連黃巖長潭水庫,西融括蒼山省級旅游區(qū),峽谷全長約35公里,沿線海拔高度300-900米,呈階梯式上升。

江南大峽谷以其神秘而誘人,以其秀美而攬勝,境內(nèi)景點很多,有清澈見底的指巖浴場、美麗幽靜的情人谷、惟妙惟肖的鯽魚島、深邃險峻的漏斗峽、深不可測的七折潭、峭壁如削的天門嶺、碧波蕩漾的竹海、濤聲陣陣的松林、神秘幽雅的法海寺、古樸原始的坪坑古村……有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個(七折潭、羊尾、天門嶺),溫帶綠葉闊葉林原始植被保護區(qū)1個,野生植物保護區(qū)1? ??。

4. 江南長城導(dǎo)覽圖

1 顧景樓在顧景樓看風(fēng)景,遠處的巾山群塔、東湖的浩淼如煙全都成為眼中的一幅圖畫,慢慢描繪而成。

2 望天臺在江南長城的西北角,登上最高處,便是元末明初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方國珍在北固山建國稱王時建造的天壇。也許所有的祭壇都北京的天壇相仿,一樣的象征著天圓地方,一樣的摹仿著山呼海應(yīng)。因“壇”與“臺”音近,故城隍山西北端一帶一直被人們沿稱為“望天臺”。

3 煙霞閣從望天臺沿城墻而下,靈江便閃現(xiàn)在眼前,江面上時時傳來陣陣汽笛聲,俯首馬墻,靈江水迷離在艷陽之下。據(jù)說每當夕陽西下時,霞光映射,靈江水氣蒸騰如煙,所以這里也被稱為煙霞閣。

5.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欣賞

臨海古長城:素有“江南八達嶺”之稱的古長城始建于晉,是當時的臺州府城。

長城依著清山蜿蜒而進,全長6000多米,現(xiàn)存5000米。東起攬勝

門, 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于山巖陡峭間直抵靈江東 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矯若巨龍,雄偉

壯觀,尤以北部最峻,與北京八達嶺長城形神俱肖,人稱

“江南八達嶺”。沿途各類城堡、城門、城樓獨具特色,使人覺得她是多么的雄偉,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和勇氣。同時,古長城又帶有她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體現(xiàn)出江南

清秀、柔美的特點,更增添了她的魅力。

史載,明朝名將戚繼光在臨海八年,抗擊倭寇九戰(zhàn)九 捷。期間,戚繼光與知府譚綸整修臨海古城墻,創(chuàng)造性地

加蓋了二層中空敵臺、遺存之今,戚、譚隨后奉調(diào)薊州,修 建北京附近的明長城。他們抽調(diào)江南三千兵士,將其在臨

海筑城經(jīng)驗運用到明長城修建工程中。北國長城的空心 敵臺,源自臨海。因此,南北長城在規(guī)格、形制、構(gòu)造上,共

同點頗多,實為北國長城之“師范”和“藍本”,遂稱江南長城。

《臺州府志,建置》載:唐初,向東南平原擴建大城,系“唐尉遲敬德所造”。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吳越國王錢叔為表忠誠“納土歸宋,毀各地城墻”。十三州之一的臨海古城系在其列,但因其西南靈江段有防洪作用才得以保存。正因為臨海古城墻有著防御和抗洪防洪的雙重作用,所以古代軍事家們又進入了第三階段修筑。

臨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官撩麑⑵堇^光在臨海八年,會同臺州知府譚綸改造了臨海古城墻的結(jié)構(gòu),將其加高加厚,并創(chuàng)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臺,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戚家軍以臨海古城為據(jù)點,策應(yīng)閩浙沿海守防,屢敗倭寇九戰(zhàn)九捷,洗雪國恥,揚眉吐氣,大振國威。后來,由于北方長城防務(wù)的需要,朝廷特將戚繼光、譚綸調(diào)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繼光在任薊鎮(zhèn)總兵時,將他在臨海修筑城防的經(jīng)驗,運用到北方長城的增擴加強上。

慶歷五年(1045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墻。這次修筑的? ??墻,其結(jié)構(gòu)、防御、防洪等比前兩次更趨完整;西北隅在北固山(龍顧山)上逶迤,這一段子城與大城共有,組成大城內(nèi)抱子城;西南二面瀕靈江,為減輕洪水的沖擊,突出城墻外的墩臺靠江上游方向砌成圓角(俗稱馬面);龍顧山上的墩臺筑成二層空心敵臺,有梯相通,上層為平臺,臺上建望樓,平臺四周有齒狀的垛口和射洞,可供指揮和防御的雙重作用;下層為空層,可駐軍和貯存武器,當年具體負責(zé)修城的蘇夢齡作《新城記》,內(nèi)有黃巖縣令日:“陶甓(磚)雖固,猶未如石之確(牢固)也。”

1997年,臨海市先后投資近4000萬元進行修筑復(fù)原。修理中發(fā)現(xiàn)除清順治十五年(1568年)代理知府胡文燁對部分墻體"增高三尺,垛口并三為一”外,其余都是唐、宋、明留下的遺存建筑。在南邊城墻興善門考古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城墻斷面顯示: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的文化層十分明確清楚;唐代為泥夯土墻,高3米;宋代在唐代夯土墻上加高1米,在里外邊各加砌一磚半厚的包磚;在江邊段城外前砌1米高的石砌護墻;明代又在宋代的基礎(chǔ)上加高2米,里外各加砌一磚半厚的包磚,并且在結(jié)合部用條石平放拉結(jié);清代在明代的呈外略作修補加高。西南段的城墻均在7米高左右,寬4.4米左右。

從顧景樓往前,便是江南長城最為陡峭的“百步峻”。據(jù)傳由于“百步峻”一帶形勢過于險要,唐代大將尉遲恭指揮軍民筑城到此,屢筑屢毀。正當他束手無策時,適逢大雪紛飛,次日清早起來,忽見一只梅花鹿在雪地上沿山奔過,留下足跡,尉遲將軍心有所悟,即命眾將士沿著梅花鹿經(jīng)過的足跡疾筑,果然一舉而就,故臨海又有“鹿城”之稱。

游臨海古城墻,最佳的路線是從東湖北則的入口開始。沿東湖路北行,路基原是東城城基。后湖辟廣場,穿過“雄鎮(zhèn)東南”石牌樓,是‘百步峻”登城石階,共198級。登臨其上,返顧東湖,但見平波萬頃,橋亭如畫,夏秋之間,湖風(fēng)撲面,令人神怡氣爽,環(huán)樓四顧,處處皆景:東則高樓鱗次,一片新區(qū)氣象;南瞰老城,多是古街古屋。古趣油然而生;北面環(huán)背白云之山,山間飛青疊翠,時接淡霧輕云;西眺天、仙之水.遙對波光山月。括蒼雄踞于西南,靈江遙接于東海,使人心胸疏蕩,眼界寬闊;折而西向,漫步城頭,兩邊松柏蒼茂,上下萬木青蔥,雉堞時仄時曲,嵐氣隨至隨消。

東湖呈長方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150米。湖中筑長堤兩條,東西向的橫堤將全湖一分為二,南曰前湖,北曰后湖。橫堤東西兩端各有一石拱橋跨湖岸,堤壩中段筑一小洲,曰“浣月”,“浣月洲”居全湖中心,洲中遍植樟、柏、梧、桂,高蔭橫云,自成綠島。而南北走向的縱堤則將后湖又一分為東、西后湖,縱堤中段亦有一洲,曰“樵云”。浣月洲南三四十米又有一湖中洲,有九曲扶欄石橋與浣月洲相連。

臨海古城墻不但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而且也是臺州最具人文內(nèi)涵的一大游覽勝跡。巍巍長城,其絕大部? ??橫亙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屹立兩千多年。雄關(guān)不獨北國有。千百年來,祖輩先民構(gòu)筑了數(shù)不清的城防設(shè)施和軍事要塞,以之抵御入侵,保境安民。堅固的城防。雄偉的結(jié)構(gòu),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構(gòu)成了中華大地上獨具特色的古城文化。歲月滄桑斗轉(zhuǎn)星移,遺存已經(jīng)非常稀少。而浙江臨海的古城墻,卻是獨具特色的古城墻碩果僅存者之一。

戚繼光在任薊鎮(zhèn)總兵時,將他在臨海修筑城防的經(jīng)驗,運用到北方長城的增擴加強上。今存薊鎮(zhèn)、昌鎮(zhèn)、宣府、大同、山西等鎮(zhèn)的長城,都是按他的規(guī)劃設(shè)計加以改進增筑加強過的。為了滿足他改建北方長城的需要,特抽調(diào)了曾經(jīng)參加改建臨海城墻的三千“江東子弟兵”充任領(lǐng)工、監(jiān)理和技術(shù)指導(dǎo)。

上了百步峻,便是白云樓。白云樓是江南長城東段的最高點,樓因腳下的而得名。宋時,人們又俗稱臨海為白云樓。往下,便是的遺址,在遺址旁邊頑強地生長著一顆有著1300多年樹齡的隋代古樟,人稱“枯木逢春”。隋樟雖已殘軀斷枝,但在那勃發(fā)的新枝上,依然是葉茂枝旺,生意盎然。

這里遠可觀巾山群塔,近可賞東湖毓秀。遠處的巾山高百米,相傳西漢道士華胥子即皇華真人曾在此山煉丹修道,歷經(jīng)磨練,得道升天。當華胥子駕鶴仙去時,一陣微風(fēng)撲面而來,吹落了他的頭巾。頭巾飄然而下,化作巾山雙峰,從此,這座山被稱為“巾子山”,兩峰之間的一塊石壁上,尚留有“遺巾處”三字。

繞敵臺而出,沿山而下,則是臨江城墻。這里,舊有7個城門,現(xiàn)尚存有朝天鎮(zhèn)寧、興善、靖越四個完好的城門和甕城,雄武莊嚴,結(jié)構(gòu)獨特。江南長城俏依然臨海古城更美麗江南長城與古城相匹配的儒、佛、道融為一體,使江南長城文化內(nèi)涵更加豐富。

,是個沉積感情,令人放下所有人生憂慮和功名利祿的地方。在他面前,沒有什么比創(chuàng)造歷史更偉大的了。一切的富貴榮華在他眼里,還不如一塊青磚來得真實。

古城有一種淡定的力量,抗拒著現(xiàn)世浮華躁動,一路延伸傳統(tǒng)文脈和歷史卷軸。古城有一種沉厚、典雅、溫存的東西,這種東西如麥香、如混沌的月色,彌漫著,縈繞著,仿佛滲透在空氣中,讓人無法抗拒。

站在臨海的古長城上,看山聽林濤。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不同方向吹來的風(fēng),站在不同的位置,觀看山上浮云的來去,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譬如,戚繼光與知府譚綸后來調(diào)到北方去當官了,他們從臨海調(diào)過去三千多民工,修了明長城,樣子就是按照臨海長城而建的。所以,南方、北方的長城,形狀差不了多少,但給人的感覺卻大為不同。北方的長城給人以粗獷感,令人生起一股豪邁感;而南方的長城,即便也是同樣粗獷,但因了南方之嫵媚而給人的感覺就婉約有致了。

御書的“至真妙道”在青山石壁間,顯得格外肅殺,這位滿清的皇帝絕對設(shè)想不到,他給了當年創(chuàng)造那段奇跡的人最高的褒獎,而評論他的人,卻翻動著歷史的折頁,冷眼觀看著他創(chuàng)造的那段歷史。

古炮靜靜地置身那里,沒有了士氣高昂士兵的相伴,只有周圍古樹陣陣的濤 聲,顯得有幾分寂落。深褐色的炮筒在那里不屈不撓地苦苦守候了數(shù)百年,似乎一直虎視著外敵。據(jù)說,這就是明代在臨海八年,創(chuàng)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臺之一,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戚家軍以臨海古城為據(jù)點,擊敗倭寇九戰(zhàn)九捷。

坐在烽火臺上,倚著城垛向外望去,蒼山連綿,秋意厚重,一條江水靜靜地繞城而去,匯入大海,海天迷蒙,山色清朗,似是在欣賞一幅水墨丹青。

城墻,作為歷史的文物,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冷兵器時代那種防衛(wèi)功能早已消失。200多年的清代康熙、乾隆時期,就已經(jīng)把長城視作“但以雄關(guān)存舊跡、但留形勝壯河山”的歷史遺物來保存了。城墻是體量極為宏大的文物,不少的城墻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的還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的名錄,很多城市的城墻對于我國幾千年的社會發(fā)展歷史、政治經(jīng)濟、軍事防御工程技術(shù)等科學(xué)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

巍巍的江南長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個性。這段古長城,已不再是青磚的寫真,他早已化身成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力量的象征,令數(shù)以萬眾在心中膜拜。踏在那帶著滄桑的青磚上,仿佛看到了那從遠古走來,為了建筑長城而離去的民工們,他們臉上流露著不可思議的神情,他們一定是不明白,當年他們泣血筑成的衛(wèi)國城墻,而今成了人們閑暇之余覽勝之地。那些帶著一身塵埃的將士們也絕對不會想到,當年他們用生命保衛(wèi)的小城,成了談?wù)摴沤瘛崮v史之地。先人們一定無法設(shè)想到這段僅有6000多米的古長城,在無意間成了承載歷史的見證

6. 江南長城的圖片

臨海府城墻門票65元壹張。

臺州府城墻,又稱江南長城、江南八達嶺,位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臨海市,全長6000余米,現(xiàn)存5000余米,東起攬勝門,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于山巖陡峭間直抵靈江東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尤以北部最峻。臺州府城墻始建于東晉,歷史上曾多次拆毀、重建及修繕,元朝時期臺州府城墻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甕城,是一座具有軍事防御與防洪雙重功能的府城城墻。

7. 江南古長城介紹

臨海是浙江省臺州市代管縣級市,寧海是浙江省寧波市轄縣。

臨海,簡稱“臨”,浙江省臺州市代管縣級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長三角經(jīng)濟圈南翼,東連東海、西接仙居、南連黃巖、北靠天臺,臺州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臺州副中心城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蘊、江南名城秀麗山水、現(xiàn)代城市繁榮昌盛為一體的古城新市。

寧海縣,浙江省寧波市轄縣,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門灣之間,天臺山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東臨象山縣,南界臺州市三門縣,西靠臺州市天臺縣、紹興新昌縣,北接奉化區(qū)??h域總面積1931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184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8平方千米,地貌呈現(xiàn)“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8. 江南長城旅游攻略

邊帶發(fā)展

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guān)口成為農(nóng)、牧兩大經(jīng)濟、文化系統(tǒng)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fā)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zhèn)。長城既保證了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文化與畜牧業(yè)經(jīng)濟、文化的正常發(fā)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又起著調(diào)解兩種經(jīng)濟,使農(nóng)、牧業(yè)經(jīng)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jīng)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jīng)濟、文化緊緊系在一起的重任。

秦漢之時,累計投入的兵民有近千萬之眾。秦始皇在修筑長城的同時,即著手加強邊境地區(qū)的開發(fā)建設(shè),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fā)邊區(qū)的序幕。漢代由于修筑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后被漢政府采納接受并組織實施。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nóng)耕,不但加速了邊區(qū)的經(jīng)濟開發(fā),節(jié)省了政府的大量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并將華夏文化遠播四方。

9. 江南古長城景點圖片高清

江南長城位于浙江省臺州臨海市,實際上是臨海市的古城墻。江南長城長6000余米,現(xiàn)存5000米.

Hash:0c9c5f6999c2322d2f12459214ec025f7a999862

聲明:此文由 Mike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