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臨澧網(wǎng)紅景點(臨澧游玩的地方)

導(dǎo)讀:湖南臨澧網(wǎng)紅景點(臨澧游玩的地方) 臨澧一中2016高二學(xué)生廖伍藝同學(xué) 臨澧縣讀什么字 張家界必去的旅游景點 臨澧在哪里? 湖南常德有什么旅游景點 張家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臨澧一中2016高二學(xué)生廖伍藝同學(xué)

廖伍藝同學(xué)是一個熱心幫助同學(xué),尊敬老師,敬愛師長,專注于社會實踐二十年的好學(xué)生,作為一個團員她一心跟黨走,在學(xué)校不違反校規(guī)校紀(jì),在社會上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是一個品學(xué)兼優(yōu)的四非高校好學(xué)生!

臨澧縣讀什么字

臨(lin)澧(li)縣 (xian)。

澧縣,隸屬于湖南常德市,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湖南省綠色食品基地示范縣,有 “非金屬之都”之稱。

臨澧縣位于湘西北,澧水中下游,東鄰津市,南接鼎城桃源,西與石門毗鄰,北抵澧縣;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著名景點林伯渠故居、太浮山景點等。邑地古為荊楚之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隸常德府;1988年5月至今,隸常德市。

邑地古為荊楚之域。春秋戰(zhàn)國屬楚。秦贏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隸黔中郡慈姑縣。西漢荊州黔中郡置武陵郡,罷慈姑縣置零陽縣,屬之。三國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析武陵郡地置天門郡,隸零陽縣。

張家界必去的旅游景點

張家界是中國最美的旅游城市之一。來景點游玩,推薦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不要錯過了。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自然景觀。前兩年,我跟團兒來過一次森林公園,最大的感受是:風(fēng)景很美,山峰奇特,峽谷幽長。下面,隨我一起來看看~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景點介紹】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境內(nèi)。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其間有奇峰3000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稱。

旅游景點有:武陵源風(fēng)景名勝區(qū),桑植縣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區(qū)茅巖河漂流、天門山,慈利縣五雷山,永定區(qū)玉皇洞石窟、普光禪寺等。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qū)、天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景點位置】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武陵山脈東段

【門票】成人票165元/位

交通路線

公交:

乘坐4路公交車(8:00-18:00)進入市區(qū),票價1元,約0.5小時可到。機場大門口前100m處為4路公交車始發(fā)站,此為環(huán)城線,為AB線,建議上車前先向乘務(wù)員咨詢所去目的地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自駕:

長沙出發(fā)走長常、常張高速,全程320km(過路橋費約150元),只需2.5-3.5小時,方便快捷。從北京、上海、廣州及周邊省份城市自駕前往張家界均可通過京珠高速等干道先到長沙,再轉(zhuǎn)長張高速前往。到張家界后,可將車停在市區(qū)或門票站外停車場,因自駕車不可進入景區(qū)。

【推薦游覽項目】

(1)金鞭溪

金鞭溪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點,因流經(jīng)金鞭巖而得名。全長5710米,金鞭溪沿線是武陵源風(fēng)景最美的地界,從張家界森林公園門口進入后,往前步行300米左右是金鞭溪的入口。

主要景致有醉羅漢、神鷹護鞭、金鞭巖、花果山、水簾洞劈山救母、千里相會楠木坪、水繞四門等。

(2)鷂 子寨

鷂子寨又名竭功山。位于森林公園東南,距老磨灣5千米,因形似腰子而得名。海拔1050米。寨頂為一狹長嶺脊,長約1400多米,寬100米左右,是一座西、北、東三面絕壁深達300余米的扁狀觀景臺,以奇險著稱。有天橋、層巖涌塔等主要景點。

(3)猴山樂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通過對動物的有效保護,獼猴增加相當(dāng)快,現(xiàn)有獼猴22群1000多只。為了滿足游客嬉猴之趣,于1992年在公園門票站附近特地開辟了獼猴的棲息地-猴山樂園,每天都有幾百只獼猴聚集在這里。

臨澧在哪里?

臨澧縣

編輯

同義詞 臨澧一般指臨澧縣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qū)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yún)⑴c整理,歡迎您與百科地理組一起交流。

臨澧縣,隸屬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湘西北,澧水中下游,地處武陵山余脈與洞庭湖盆地過渡地帶,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總?cè)丝?5萬,其中勞動力29.35萬,農(nóng)業(yè)人口36.28萬,地形地貌以丘陵為主,是國家商品糧、棉、油基地縣,湖南省綠色食品基地示范縣。臨澧石膏資源居全國前列、湖南省第一位、長江南區(qū)域第一位,探明儲量為21億噸,有 “非金屬之都”之稱。

臨澧先后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模范縣”、“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范縣”、“全國‘兩基’教育工作先進縣”等光榮稱號 。[1]

中文名稱

臨澧縣

行政區(qū)類別

所屬地區(qū)

中國 湖南

下轄地區(qū)

安福鎮(zhèn)、合口鎮(zhèn)、新安鎮(zhèn)

政府駐地

安福鎮(zhèn)

電話區(qū)號

0736

郵政區(qū)碼

415200

地理位置

E111.4~111.8 W29.3~29.8

面 積

1203平方公里

人 口

45萬

方 言

西南官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

著名景點

林伯渠故居、太浮山景點、丁玲紀(jì)念館

火車

臨澧火車站

車牌代碼

湘J

行政代碼

430724

湖南常德有什么旅游景點

常德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cè),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云貴門戶”,那么,湖南常德有什么旅游景點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湖南常德旅游景點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澧縣仙女祠

全洞廣達兩萬平方米,三層相通,寬闊深遠,形態(tài)奇特,據(jù)傳為董永和七仙女重聚后自由生活之所,與神話傳說形神相符,維妙維肖。

花巖溪

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常德市境內(nèi)、與聞名遐邇的桃花源一山相連,面積45平方公里,距常德城區(qū)50公里,水陸空交通極為便捷。1996年被批準(zhǔn)為湖南省級旅游度假區(qū);1997年被批準(zhǔn)為國家森林公園;2000年被批準(zhǔn)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首批“AAA”級景區(qū)。海內(nèi)個致力于旅游文化研究的專家們,先后給花巖溪冠以了“中國白鷺之鄉(xiāng)”、“江南休閑勝地”、“湖南的西湖”、“常德的千島”、“水彩畫的王國”、“紅塵中最后一方凈土”、“真正的世外桃源”等美譽?;◣r溪民風(fēng)淳樸,習(xí)俗古老。

柳葉湖

柳葉湖位于古城常德東北,是湖南省最大的山、水、城三位一體的生態(tài)型城市旅游休閑度假區(qū),是常德市委、市政府直接領(lǐng)導(dǎo)的省級旅游度假區(qū),被譽為“長沙的后花園、張家界的姐妹花”。柳葉湖總體規(guī)劃面積138.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1.8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度假區(qū)的.基本定位為休閑度假的城市樂園,特殊定位為水上運動的國際賽場。度假區(qū)的開發(fā)以自然風(fēng)光為旅游載體,以繁華的常德市區(qū)和歷史悠久的荊楚湖湘文化為依托,以旅游度假休閑娛樂、水上運動為切入點,精心打造城市樂園、國際花園和國際賽場。

臨澧縣宋玉廟

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澧州詩人李群玉從洛陽參加制考落第歸來,他決心以屈宋為師,痛飲讀楚騷,抒發(fā)其“巴歌掩白雪”之憤。一日,他來到澧陽郡長樂鄉(xiāng)浴溪河邊宋玉墓(今臨澧縣望城鄉(xiāng)看花村)拜祀宋玉。

石門縣熱水溪溫泉

熱水溪溫泉位于石門縣中西部的維新鎮(zhèn)境內(nèi),距縣城62公里,毗鄰龍王洞,與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在同一交通線上,熱水溪溫泉水溫及涌水量在全省居第四位,熱泉質(zhì)量是湘西北地區(qū)最好的。

常德博物館

常德博物館于1990年開始籌建。1991年5月23日主體建筑奠基,1993年3月28日主體館竣工,并成功舉辦了《全國“星火”計劃科技成果展覽》。南北專題館于1998年3月動工,1999年5月竣工。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于1993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常德博物館占地面積2.13萬平方米。館舍面積1萬平方米,為四合院仿古建筑,由主體館和南北專題館組成。主體館分前廳、中央大廳和后院。館前臨街面修有68米寬的-圍墻,圍墻內(nèi)是寬闊的館前場坪,場坪中心安裝有彩色音樂噴泉

古大同省級森林公園

津市大同森林公園坐落于津市城南區(qū),屬武陵余脈向洞庭平原過渡段的丘陵區(qū),東西長4.5里,南北寬近1公里,總面積211.7公頃。整個山體由西南向東北依次有大同山、關(guān)山、劉家山、羊人山、皇姑山等主要山峰。最高海拔251米,最低海拔60米。1992年經(jīng)省林業(yè)廳批準(zhǔn)為省級森林公園。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園的前身是津市國有林場,始建于五十年代初期。

張家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于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shè)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xiāng)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shè)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溇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shè)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shè)永定縣。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qū),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1988年5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組建省轄地級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級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nèi)外聞名遐爾而得名。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去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qū)結(jié)合部,介于東經(jīng)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

張家界市地貌構(gòu)造復(fù)雜,主要有山地、巖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貫穿城市全境。張家界市境內(nèi)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傾斜,中部沿澧水兩 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 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 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 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qū)組成的武陵源風(fēng)景區(qū)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qū)內(nèi)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賂、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qū)內(nèi)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獼猴、靈貓等。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yè)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國際度假區(qū)。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yán)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這樣的氣候有利于農(nóng)、林、牧、副、漁業(yè)的全面發(fā)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nèi)氣候復(fù)雜多變,干旱洪澇、大風(fēng)冰雹等自然災(zāi)害也比較頻繁。

春季(3/5月) 氣溫: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氣溫:19.7℃,23.3℃,22.2℃夏天蒼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氣溫:17.9℃,13.9℃,8.7℃ 秋天明凈而如洗-賞果、登高

冬季(12/2月)氣溫:3.4℃,0.7℃,1.3℃ 冬天素潔而如睡-賞雪、尋梅

張家界市區(qū)海拔183米,景區(qū)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在張家界市內(nèi),分布著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總?cè)丝谶_70多萬人,約占全市總?cè)丝诘?0%弱。少數(shù)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還有少數(shù)滿族侗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人?,F(xiàn)就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釋,就是長期居住在這里的一個土生土長的民族,古代稱“巴人”。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邊界,一直居住在長江、沅水之間,從來沒有全面性搬遷過,是一個很穩(wěn)定的民族。作為族稱的“巴人”,曾經(jīng)是一個多部落的統(tǒng)一體,其祖先一般認為是今鄂西的巴東、建始地區(qū)的“南猿人”以及長陽地區(qū)的“長陽人”。

據(jù)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jì)》記載,早在堯舜時代,長江,漢水以南就? ?了“南蠻”的生存與繁衍。

到了漢代,稱巴郡南郡蠻、武陵蠻、婁中蠻、澧水蠻與中沔蠻(屠山蠻)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稱武溪蠻、西溪蠻、天門蠻、黔陽蠻、建平蠻等。

隋代稱“岳左”。

宋代稱北江諸蠻?!端问贰ばU夷傳》稱蠻區(qū)人為土民、土蠻、土官等。

明清兩代稱土夷、土蠻、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時期,才出現(xiàn)“土家”與“客家”之漢語稱謂。所謂“土家”,是相對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謂“客家”,又主要是指漢人而言的?!巴良摇币鉃椤氨镜厝恕?,“客家”則意為“外來人”,只有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地區(qū)以后才出現(xiàn)。本來,土家族自稱“畢茲族”,古代巴人也是這樣自稱的,但“畢茲”不等于就是“本地人”?!爱吰潯笔峭良易宓淖苑Q,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來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區(qū)以后才出現(xiàn)的漢語稱謂。

土家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張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顯其靈,真所謂物華天寶而人杰地靈。

白族

白族,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稱“白子”、“白尼”,漢語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稱“泊填”、“叟”、“爨”、“西爨”、“白蠻”、“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大理一帶。居住在桑植與天子山一帶的白族,則是從云南大理國。據(jù)有關(guān)史料介紹,早在1253年,蒙古軍占領(lǐng)了云南的大理國,強征了一支“寸白軍”,進攻南宋。這支“寸白軍”里有三個白族兄弟,分別名叫鐘遷一、谷均萬、王朋凱,因為他們?nèi)齻€人對蒙軍不滿,又厭惡戰(zhàn)爭,因此就逃離了軍隊而流落到了江西,后遷到湖南洞庭湖。他們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來并繁衍生息。當(dāng)時的三個人,經(jīng)700多年的繁衍,到現(xiàn)在已發(fā)展到近萬人了。解放以后,經(jīng)過幾十年的調(diào)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個白族鄉(xiāng),終于實現(xiàn)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雖然來自遠方,但他們的一些風(fēng)俗習(xí)慣同云南大理一帶的白族大同小異。白族的語言基本上是說漢語,漢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為白族人長期同漢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聯(lián)系。

白族也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歷史上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如參加1884年震驚中外的“鎮(zhèn)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劍川武裝起義等,同時,還在長期的生產(chǎn)斗爭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經(jīng)驗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輝煌,劍川石寶山的石窟與雞足山古建筑群,也頗具藝術(shù)特色。著名的愛情史詩《望夫云》與民間故事《美人石》與《蛇骨塔》,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規(guī)模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時又是進行商業(yè)活動的盛會,招來不少國內(nèi)外游人。

苗族

苗族,自稱“壯”、“蒙”、“摸”、“毛”,也有稱“嘎腦”、“果雄”、“帶奧”、“籠兒”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個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民族,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以及“荊楚地帶”,后來他們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達湘西和黔東一帶,然后在這里定居下來,生息、繁衍。根據(jù)史料記載,苗族在周秦時代稱為“蠻”,漢代移居湘黔以后,又被稱為“五溪蠻”、“長沙蠻”。元代封建統(tǒng)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區(qū)設(shè)置“五寨長官制”,在貴州苗族區(qū)設(shè)置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以加強對苗族人民的統(tǒng)治。

到了清代,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賦稅,調(diào)查戶口,統(tǒng)一設(shè)立府、廳、州、縣、進一步加強了對苗族人民的統(tǒng)治。這使許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貧苦,長期掐扎在死亡線上,終年不得溫飽。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才得以實現(xiàn)。

苗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在歷史上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過不屈不撓的斗爭。如漢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大寇郡縣”,極大的震撼了封建統(tǒng)治王朝;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發(fā)了苗族與土家族人民聯(lián)合參加的“乾嘉起義”,先由貴州松桃廳苗族領(lǐng)袖石柳鄧和石乜妹(女)發(fā)動,接著湘西花垣黃瓜寨的石三保,鳳凰廳野堡寨的吳隴登和蘇麻河的吳半生以及吉首坪垅的吳八月和三岔坪的吳連舉紛紛響應(yīng),聲勢浩大,斗爭勇猛,打敗了清軍多次進攻。這次起義軍斗爭共進行了13年之久,給清軍以沉重的打擊。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堅持斗爭,廢除了自清嘉慶以來盤剝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并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在長期的斗爭中,苗族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也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詳細資料請見:

Hash:108203ea97a51100bb693be6cf65dd40abb7d66f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