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解放橋的歷史資料
始建于1939年, 時抗戰(zhàn)軍興, 桂林屢遭敵機襲擊, 為疏散城區(qū)人口, 建成鋼木桁架上承式橋梁, 定名“中正橋”。長181米, 寬11米, 5孔, 每孔跨36米, 木橋面, 荷載10噸。1944年10月, 日本侵略軍壓境, 炸毀2、3孔橋面。1945年7月, 占領(lǐng)軍潰敗時炸斷2、3號鋼梁。1946年2月修造“中正浮橋”。1951年7月, 在原址重修鋼木桁架結(jié)構(gòu), 更名解放橋。1957、1962年先后兩次維修。
1972年, 解放橋保留下部結(jié)構(gòu), 加固橋墩, 拆除上部結(jié)構(gòu), 擴寬橋面, 改建為空腹式混凝土雙曲拱橋。全長239.3米, 其中主橋215.3米, 引橋14米; 高4.36米, 5孔, 每孔跨徑34.9米;橋面寬15.5米, 其中車道9.5米, 人行道南北各3米;荷載汽—13級, 拖—60級。擴建后極大地便利了兩岸交通, 為桂林人民生活、生產(chǎn)作出重大貢獻。
1999年桂林市政府決定拆除舊解放橋,在舊址上重建解放橋。桂林新解放橋于2001年9月28日上午正式通車。
新解放橋主橋長284米,寬45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2米,為雙向六車道。解放橋兩端設(shè)有大型親水平臺,行車道以花帶相隔,東岸新辟沿江步行街,西岸與繁華的商業(yè)街相連,成為桂林市的又一標(biāo)志性精品。整座橋簡潔通透,拱中套拱,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有機地融入桂林周圍的山水景觀中,成為又一旅游景點。
Hash:7adb286977890837eb38216de91f632fc0f32c1c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