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5A級風(fēng)景區(qū)江西鷹潭龍虎山云夢山鬼谷洞風(fēng)景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云夢山鬼谷洞又名龍虎山鬼谷洞,位于江西鷹潭市龍虎山東南部貴溪冷水鎮(zhèn)境內(nèi),距離貴溪市南八十里,周回七十里,峰巒郁峻,云海松濤,氣象萬千,溪壑幽深,迥出人寰,實為仙府。道教稱之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五洞天,貴玄司真天是也?!睹饕唤y(tǒng)志》:鬼谷先生春秋晉平公時人,姓王名詡,嘗入云夢山即龍虎山采藥,合服得道,顏如少童,居青溪之鬼谷,因此為號。自張道陵天師肇基龍虎山以來,鬼谷洞一直屬于龍虎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鬼谷洞(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凝真觀遺址

凝真觀,位于上清宮南七十里之鬼谷洞的山腳處,屬正一道觀,是道教徒奉祀祖師和天神地祇的場所。按《洞天記》:“即鬼谷先生修真之所?!庇赡咸浦兄骼瞽Z及后主李煜出資修建,面積約1800平方米。五代道士吳寶華居此修煉,北宋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3)重修,元代至元年間(1271-1294)道士吳與順重建,時有四殿四堂,及左右道舍與配房等。元代大書法家趙孟有詩《鬼谷巖》專記此事:“鬼谷巖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dāng)拂蒼蘚,細讀老君碑?!爆F(xiàn)在凝真觀已塑起了一尊鬼谷仙師的造像,有道教徒數(shù)名在此修行。

天樂道院舊址

天樂道院位于凝真觀之東,共分上下兩棟,距約150米,面積200平方米,與凝真觀同年代興建。元代至元年間(1271-1294)上清紫微道士吳與順重建(曾子良記),是道教徒的生活起居之所,后大部分被毀,僅留石壁,長33米,高10米,還保存完好。

鬼谷大洞

鬼谷大洞位于云夢山半山腰處,形似崖屋狀,外敞內(nèi)收,高約3米,深約8.5米,寬約4.8米。洞壁為海沉積巖,洞口兩側(cè)有人工鑿成的門欄,上方有裝門的石孔,洞門有象形的鯉魚把守,上方左右兩側(cè)有天然的石鐘、石鼓。

相傳古人敲一下鼓,洞源村都能聽到。距洞1.5米處,右邊沿洞頂直斜而下有一巖石,稱云夢床。人若平臥在上面,兩腿自然分開,兩手自然松垂兩側(cè),自然會屏蔽了胸部呼吸,出現(xiàn)腹部呼吸(丹田呼吸),這就是道教的上乘內(nèi)煉功法——胎息法,亦稱睡仙功。左邊有一塊黛青色的巨型巖石,似麒麟狀,石上有條紋,似人工所刻之蝌蚪文或稱鳥篆文,石身有三個小孔,是出油、出鹽、出米的孔,相傳當(dāng)年不管來多少人在此居住修煉都能供給以維持他們的生存。這在百姓看來十分神奇,百姓為了能多出些油、鹽、米,便把孔鑿大了,結(jié)果什么都沒有了。

巖頂有象形的日月星辰,傳說頂部有一個淺淺的凹形圓孔,人稱天然月亮石,盛傳它會移動,數(shù)百年來,它已從洞頂慢慢地移到洞頂?shù)倪吘?。?dāng)時,百姓只要到了鬼谷大洞就會關(guān)注月亮石的位置,傳說:“月亮下山時,天下應(yīng)大同”。洞的最深處是一尊鬼谷仙師的晚年塑像。

鬼谷小洞

鬼谷小洞在鬼谷大洞右邊約100米,洞口呈不規(guī)則形。洞口寬35厘米,高50厘米,洞徑約45厘米,口面向上,瑩潤光滑。洞之上方巨巖聳崎,呈重樓復(fù)閣之勢,成了這座靈洞的天然 屋頂。洞內(nèi)光線幽暗,洞深約8米,成螺形,鐘乳倒懸,巖景粗獷。人若進洞,必須臉朝黃土,五體投地,先下左腳,后下右腳,投入身軀,然后雙手并舉,垂直而下,方能落地。此洞是鬼谷仙師閉關(guān)修煉之所。據(jù)《欽定四庫全書》記載:“鬼谷洞,在鬼谷山,其洞幽黑,入必明燭,周回四里,可容數(shù)千人,旁有一洞,洞口狹小,相傳若有人入其中,迤邐漸遠,見人物盧舍儼如人世。”

龐涓井

龐涓井又名龐家井。位于凝真觀之北約50米處,與道士吳與順重建的滌煩亭同一位置。百姓俗稱“龍眼”,是鬼谷洞重要的山間溪水,此水甘甜可口,亦是道院飲用水的源頭。

張儀井

張儀井又稱林泉井。處于鬼谷大洞之左30余米,井處于天然崖洞之中,井口狀如一橫臥的寶葫蘆,口徑約2米,泉水清澈見底,甘甜清冷,不溢不涸,即使落入了竹葉在其中,也不腐敗,沒有一絲異味。據(jù)說,此井由鬼谷仙師之徒張儀管理并維護,具有“林泉止處,永作丹丘”之稱。

孫臏寨

孫臏寨,在凝真觀遺址之北200余米處,鬼谷山下部,在封閉的山脈兩山谷深處,沿山形而疊建,形成梯田,面積約1600平方米,石砌墻壁。舊志記載,清代還有黎家、毛家姓氏在此居住,現(xiàn)今僅存石階、斷壁、石墻。

露水坑古城墻

清朝咸豐五年至同治三年(1855-1864)期間,太平軍轉(zhuǎn)戰(zhàn)貴溪。當(dāng)年貴溪冷水鎮(zhèn)是進出福建的交通要道,太平軍在露水坑古驛道邊筑起了城墻等工事,以防清軍的襲擊,現(xiàn)去冷水林場桂莖分場十余里,可見隱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的古城墻遺址。古城墻用大鵝卵石砌成,長近60米,高4米,中間是一拱開門洞,橫亙于夾峙的青山之間,城墻下是陡峭的石壁,易守難攻。城墻附近有不少殘存屋基,為太平軍屯兵起居之所,據(jù)《貴溪縣文物志》記載,除了城墻由太平軍修筑的傳說外,由當(dāng)?shù)厝罕娏硪徽f法推測,古城墻可能是明末殘存政權(quán)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公元1645年),或唐王朱聿(钅粵)(年號紹武,公元1646年)所筑。

千年豆科紫藤

千年古藤,學(xué)稱豆科紫藤,古藤的形狀酷似蟠龍,有龍眼,龍須,龍嘴,因此,當(dāng)?shù)匕傩沼址Q之為龍?zhí)?。龍?zhí)僦睆竭_107厘米,高約數(shù)丈,位于鬼谷大洞左旁。盤桓蓄勢,循巖攀崖,援樹破竹,九曲三彎,直插云霄,一派“中華第一藤”氣勢,令人嘖嘖稱奇。早在元代,大詩人袁桷就有詩贊嘆這根古藤:“縱橫太古石,短長千歲藤;感彼巖居子,獨飲古澗冰”。

千年白果樹

距離貴溪桂港十余里,兩旁青山聳峙,溪水相隨,千年白果樹挺立溪邊,高達五丈,樹干粗約三人合抱,三根主枝交錯張開,如傘似蓋,蔥蘢多姿。樹干高約五米處長樹瘤兩個,長約尺許,下垂酷似始乳。樹身一穴裂開,如銹樹脂漸流不斷。傳說,雌雄白果精已經(jīng)出世,雄者匍匐,逐水而行,危害不大;雌者立身,浮水而出,荼害生靈。它曾用計? ??張?zhí)鞄熌赣H那兒騙得圣水,正要漲水出逃,碰到剛回到家中的張?zhí)鞄煵唏R追殺,匆忙之中,誤用雌劍將白果精殺死,因雌劍無法收回而使創(chuàng)口千年“流血”。此樹已在1986年定為貴溪市文物保護對象。

文章來源:龍虎山風(fēng)景旅游區(qū)官方網(wǎng)站 www.tongkuaiyou.com編輯:痛快游閱讀次數(shù):389

Hash:f87b9c5335dcb9bcc7cb939daefd8f12e9c6aedc

聲明:此文由 痛快游旅游服務(wù)平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