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旅游文化內(nèi)涵 晉祠的特色風(fēng)景
導(dǎo)讀:晉祠旅游文化內(nèi)涵 晉祠的特色風(fēng)景 1. 晉祠的特色風(fēng)景 2. 晉祠風(fēng)景圖片 3. 晉祠風(fēng)景區(qū)簡介 4. 晉祠周邊景點 5. 晉祠的著名景點 6. 晉祠有什么特色 7. 晉祠的特色風(fēng)景作文 8. 晉祠的美景 9. 晉祠的風(fēng)景特點
1. 晉祠的特色風(fēng)景
唐碑亭、難老泉、晉祠南部、伏龍山、公園水鄉(xiāng)等等。
1、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nèi)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shù)的珍品。圣母殿右側(cè),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
2、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jù)《詩經(jīng)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3、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
4、伏龍山是園內(nèi)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題書“伏龍山”。山腳有石洞流水,水從石龍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兩羅漢,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邊石虎飲水,狀貌惟妙,情趣橫生。
5、晉祠公園東南部,是公園水鄉(xiāng)。這里俗稱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橋,橋上行人,橋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2. 晉祠風(fēng)景圖片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nèi)有幾十座古建筑,環(huán)境幽雅舒適,風(fēng)景優(yōu)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shù)聞名于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shù)中心,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3. 晉祠風(fēng)景區(qū)簡介
萬柏林太原的銀杏樹,以汾河公園東西兩岸最多。汾河公園夾汾河而建,南北二十余公里,種植了大量的銀杏樹;
其次是森林公園和植物園,也是最近幾年城市綠化的大工程,銀杏樹擔當主要角色。
不過,銀杏樹樹齡最長的是處于晉祠舍? ??寺內(nèi)的一顆明代種植的銀杏樹,樹圍已達2米以上,樹齡可500余年。
4. 晉祠周邊景點
目前沒有游覽車。晉祠公園和晉祠是合二為一的觀光游玩景區(qū)。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秀麗到處的假山,小橋,閣樓小溪,鮮花綠樹,林間小道連接的各個景點。晉祠公園大部分仿古建,祠堂,是近年新建的,很適合徒步游玩。晉祠廟里,就不同了,這里的每個景點,都有一段傳說,都是一個故事。是重點保護的文物,為了防止污染環(huán)境,景區(qū)里面,不配備觀光車。
5. 晉祠的著名景點
唐碑亭、難老泉、晉祠南部、伏龍山、公園水鄉(xiāng)等等。
1、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nèi)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shù)的珍品。圣母殿右側(cè),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
2、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jù)《詩經(jīng)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3、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
4、伏龍山是園內(nèi)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題書“伏龍山”。山腳有石洞流水,水從石龍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兩羅漢,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邊石虎飲水,狀貌惟妙,情趣橫生。
5、晉祠公園東南部,是公園水鄉(xiāng)。這里俗稱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橋,橋上行人,橋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6. 晉祠有什么特色
周柏和唐槐都是晉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分別位于圣母殿北側(cè)和水鏡臺前。周柏又叫做長齡柏,樹齡已有3000年,以半臥半躺之姿挺立,雖老態(tài)龍鐘卻依然蒼勁威風(fēng)。據(jù)說原來有兩棵周柏,不知何時消失了,后來在慢慢傾斜的周柏旁又長出了一棵新樹,一直撐住它,相互依靠了千年。歐陽修曾以“郁郁古柏含蒼煙”來形容這棵周柏。
唐槐是周柏的“后輩”,人們也叫它復(fù)生槐。傳說之前因歷史久遠已干枯,到了乾隆年間,有一道士叫賣膏藥,號稱能草木皆生,便將膏藥貼在枯槐上,一個月后果然死而復(fù)生,甚為茂盛,眾人驚呼。關(guān)于傳說如今自然無從考證,但晉祠有名的古槐中,唯有這棵唐槐最郁郁蔥蔥,每到春夏之季,濃翠蔽日,獨具一格成為一大盛景。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殿,為了供奉邑姜所建。初次看到圣母殿,就被殿堂的寬大疏朗所震撼,兼具大唐的雄健和大宋的典雅。大殿前廊柱上的盤旋的木龍也頗為搶眼,怒目利爪,似有飛天之勢,這種木雕能保存千年十分難得。而大殿的一圈圍廊,古代稱為“副階周匝”,這種做法是我國現(xiàn)存古典建筑廟宇中的“始祖”,進深兩間的前廊亦是現(xiàn)存的孤例。
最值得一看的是殿內(nèi)供奉的43尊彩塑,它們均為宋代原物,迄今已 有900多年的歷史。主像便為圣母邑姜,頭戴鳳冠氣宇不凡地坐在鳳椅上,另有42尊女宦官左右分立,表情豐富,生動地反映出她們的內(nèi)心世界。最富有生活氣息的則是其中的侍女,她們有的侍奉飲食,有的侍奉起居,有的拿著墨寶,神情上或天真或含笑或哀怨。古代匠人竟能將這群含怨求媚的侍女塑造得如此逼真,不得不令人佩服。
第三絕是難老泉。這難老泉是晉水的源頭,既灌溉了附近的良田,也是老百姓主要生活用水來源。但難老泉的出口有個奇怪的現(xiàn)象,人們在泉水附近修建了一個小水池和堤壩,水堤上一字排開十個圓孔,分為兩條溝渠,一條由三個孔排水,一條由七個孔排水,常年奔騰不息。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三七開”的來歷。
古建筑三絕
古建筑三絕除了前面提到的圣母殿木雕盤龍,還有殿前的魚沼飛梁和獻殿。
魚沼飛梁,它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起了一個十字形的古橋,由于橋面寬廣,四周下斜如翼,猶如一只展翅的大鳥,也被稱為飛梁。人行橋上,有種四通八達的感覺。
這種十字形的橋?qū)嶋H上是中國現(xiàn)存古橋梁中的孤例,可以理解為我國最早的水路立交橋,具有耐磨、防火和穩(wěn)固的作用。即使如今神州大地上這種橋梁已不再罕見,但仍暗嘆于古人的智慧,無不蘊含著地域文化特征。橋梁東側(cè)的一對鐵獅子就算得上是宋代鑄品佳作,一雄一雌毛發(fā)拉直,造型威武。
魚沼飛梁南邊的獻殿為金代所建,原來為祭祀時存放貢品的場所,四周沒有墻壁,只有通透的柵欄,形成殿亭結(jié)合的模式,據(jù)說是為了貢品的通風(fēng)防腐。
獻殿最大的特色有兩處,一是造型為殿堂,但外觀又好似涼亭,玲瓏而穩(wěn)定;二是作為作為金代修建的建筑,保留了宋代早期建筑特征和明代雕花琉璃脊飾,同樣為世間罕見建筑。梁思成在實地考察過獻殿后,對其贊嘆:“獻殿的梁架,只是簡單的四椽栿上放一層干梁,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jīng)久不壞?!?/p>
晉祠除了三寶、三絕之外,還有很多古物可看,行走其中猶如時光倒流,是訪古幽思的好去處。就像太原人對晉祠形容的那樣:“不到晉祠,枉到太原?!毕胍獙ふ椅羧?a href='/jinguo/' target=_blank>晉國的文化精髓,有空不妨來看看吧。
7. 晉祠的特色風(fēng)景作文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tǒng)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8. 晉祠的美景
晉詞公園外八景是晉祠公園的重要景點。懸甕晴嵐,文峰鼎峙,寶塔披霞,門上水清疇,山城煙碟,桃園春雨,谷口雙堤,大寺荷風(fēng)等外八景。晉祠,風(fēng)景雋麗,歷史悠久,采園林文物為一體,既有大氣磅礴的厚重歷史,蒼天大樹的氣勢磅礴,也有文雅清雋的秀逸,綠草茵茵鮮花綻放的婉韻。
9. 晉祠的風(fēng)景特點
晉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縣西南八里。其曰汾東王,曰興安王者,歷代之封號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虧; 山下有圣母廟,東向。水從堂下出,經(jīng)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難老,合流分注于溝澮之下,溉田千頃,《山海經(jīng)》 所云“懸甕之山,晉水出焉”是也。水下流,會于汾,地卑于祠數(shù)丈,《詩》 言“彼汾沮洳”是也。圣母廟不知所自始,土人遇歲旱,有禱輒應(yīng),故廟特巍奕,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將王威、高君雅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是也。廟南有臺駘祠,子產(chǎn)所云汾神是也。祠之東有唐太宗晉祠之銘。又東五十步,有宋太平興國碑。環(huán)祠古木數(shù)本,皆千年物,酈道元謂“水側(cè)有涼堂,結(jié)飛梁于水上,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是也。自智伯決此水以灌晉陽,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漢,蓋汾水勢與太原平,而晉水高出汾水之上,決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歲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龍之山,道經(jīng)祠下,息焉。 逍遙石橋之上, 草香泉冽, 灌木森沉, 鯈魚群游,鳴鳥不已,故鄉(xiāng)山水之勝,若或睹之。蓋予之為客久矣。自云中歷太原七百里而遙,黃沙從風(fēng),眼瞇不辨川谷,桑乾、滹沱,亂水如沸湯。無浮橋、舟楫可渡。馬行深淖,左右不相顧。雁門勾注,坡陀厄隘。向之所謂山水之勝者,適足以增其憂愁怫郁、悲憤無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樂其樂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臺駘者,金天氏之裔,歷歲更遠。蓋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過而樂之,雖神靈窟宅,亦馮依焉而不去,豈非理有固然者歟! 為之記,不獨志來游之歲月,且以為后之游者告也。
晉祠是山西首推之名勝,在省府太原西南懸甕山下。《元和郡縣志》有載:“晉祠,一名王祠,周唐叔虞祠也?!苯ㄖ甏褵o從查考,北魏即有最早的記載。這里是山西的一塊勝地,山明水秀的景色吸引了古今中外無數(shù)游人,悠久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可枚舉的名勝古跡。歷代稱頌晉祠的游記詩文很多,正是“行人望祠下馬謁,退即祠下窺水源” (歐陽修《晉祠》中句)。本文即為浩若煙海的眾多文學(xué)作品中一篇優(yōu)秀的游記散文,而清代作家朱彝尊也可說是后來居上。作者朱彝尊 (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 (今浙江嘉興)人,康熙時舉博學(xué)鴻詞科,授翰林檢討。他精通經(jīng)史,擅長詩詞古文,并被譽浙西詞派創(chuàng)始人; 其 詩與王士禎齊名,被稱“南朱北王”; 而其文則“不主一家”,很有特點,為世所重。本文正體現(xiàn)了作者為文之風(fēng)格。
文章勝在手法別致: 經(jīng)作者精心組合,熔歷史知識、風(fēng)景美色、思鄉(xiāng)情感、崇高情操于一爐,使讀者閱后,見名勝之概貌,長歷史之知識,發(fā)游覽之興致,得濃厚之情趣,激作者所激,感作者所感,思作者所思,樂作者所樂……
全文結(jié)構(gòu)與思想并馳,明晰而又整齊地分為三段。
第一段,作者先概敘所游名勝——山西晉祠之諸多古跡,并由古跡而引出這塊山水寶地的悠久歷史。在簡要的記述中,作者似乎是在記游時所見,實則早已成竹在胸: 對于這里的名勝古跡了若指掌,記時如數(shù)家珍,足見其歷史知識之淵博豐厚。
“晉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縣西南八里?!币婚_首即點題,簡單一句不僅點明晉祠的地理方位,而且講述了晉祠的建祠緣由。唐叔虞指的是姬虞,字子于。西周時,周成王滅唐,將唐地封給他,后因晉溪而改國號為晉。后世建祠堂祭祀這位晉國始祖,稱晉祠或王祠。晉祠在北齊又稱大崇皇寺,明代曾改唐叔虞祠?!疤h西南八里”,太原縣最早為隋開皇十年 (590) 設(shè)置,治所與晉陽縣同在現(xiàn)太原西南,幾經(jīng)易名后,明代又復(fù)稱太原縣,直至1914年改為晉源。故作者所言太原縣非今之太原,今太原市離晉祠二十五公里。文中提及“汾東王”是北宋仁宗天圣年間追封叔虞之爵號,“興安王”是五代后晉高祖石敬塘天福六年追封的爵號。
接著作者又簡介了晉祠周圍的地勢:“祠南向,其西崇山蔽虧”,引出晉祠兩大勝景——圣母殿與難老泉。講到難老泉,作者先極言其好處:“合流分注于溝澮之下,溉田千頃”,接著引《山海經(jīng)·北方經(jīng)》加以證實,并說明這股“合流分注”之水即“晉水”。寫到晉水與晉祠的位置時,作者又引《詩經(jīng)·魏風(fēng)·汾沮洳》中的“彼汾沮洳”,既說明晉祠高筑崗頭之地勢,又證明了文中“水下流,會于汾,地卑于祠數(shù)丈”之描述。論述圣母殿這一名勝在晉祠中的地位時,作者先正面敘寫,用“有禱輒應(yīng)”來說明其“巍奕”的原因,并從側(cè)面敘寫,引用了隋將王威等禱雨晉祠的典故。隋末大業(yè)十三年 (617),李淵為太原留守,策劃起兵反隋。副留守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知后,便邀之到晉祠禱雨,伺機加害。后為李淵所殺。文中“禱雨晉祠”即指此事。
作者如同走馬觀花,用簡潔的文筆又點了“臺駘祠”、“唐太宗晉祠之銘”、“宋太平興國碑”、“環(huán)祠古木”等晉祠古跡數(shù)處。古木指晉祠中“周柏”、“唐槐”等千年古樹。借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晉水》中的描繪,作者又巧妙地引述了“水側(cè)涼亭”、“結(jié)飛梁于水上”等風(fēng)景,并引證了文中對古木的描述。其中“結(jié)飛梁于水上”指晉祠勝景之一——“魚沼飛梁”。
此段最后,作者引用古代二戰(zhàn)例,既說明了晉祠歷史上的地位與周圍兵家之爭,又進一步分析了周圍的地勢。通過春秋智伯與宋代太祖一敗一勝兩個戰(zhàn)例的敘述,作者分析了地勢:“汾水勢與太原平,而晉水高出汾水之上”,接著作者又得出二役勝敗的原因:“決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p>
以上描寫,作者未用太多的筆墨去描寫景物本? ?,卻在將景物輕輕點出后,以豐厚翔實的史料對之加以考證、分析,使所描寫的景物在讀者的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同時獲得許多歷史知識。這種寫法很特別,又很有功效。此中不但反映出作者嫻煉的結(jié)構(gòu)文章的能力,還體現(xiàn)出作者在學(xué)識上的極高水平。以粗放的線條寫出清楚的概貌; 用簡要的記敘得到充分的論證,很值得人們借鑒。
第二段中,作者寫了游歷晉祠的時間,但著重從自己的情感入筆,通過自己感情的變化,維妙維肖地從側(cè)面襯托晉祠之美,以及自己游覽晉祠時的濃厚興趣,剪裁得省凈得當,描寫得明了突出。
“丙午”即清康熙五年(1666),“天龍之山”指天龍山,在今太原西南。一開始,作者便交待此次游晉祠非專門而至,而是“道經(jīng)祠下”,這為后面的描寫落一伏筆。如果說在前面一段中,作者對晉祠的描寫是憑靠豐富的史料與對晉祠已有的間接了解,那么此段才是作者對晉祠“游”后之所“記”,“記”后之所“感”,如果說前文所述是作者此文之略寫的話,那么下文才是此文之中心。
在石橋之上踱來踱去,感受著芳草的清香,目睹泉水之明澈,在深密低矮的灌木叢中鉆過,耳聞林中鳥鳴啾啾,心情就象那晉溪中愜意游蕩的鯈魚一樣逍遙自在……與其說作者在描述晉祠美景,倒不如說作者的心已經(jīng)越過千山萬水,回到了自己久別的故鄉(xiāng),于是,便有了作者描繪之后一句深情的感慨:“故鄉(xiāng)山水之勝,若或睹之。蓋予之為客久矣?!币徽Z道出作者此游的心情,同時又真切地讓人感受到,這朔方的晉祠風(fēng)景是多么美妙,讓人們?yōu)橹兆?,且讓一個南方的游子頓生思鄉(xiāng)之情,此筆足見作者為文的高深功夫,正如唐李白 《太原早秋》中語:“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比绻f作者的正面描繪收到極好效果的話,那么這一聲感嘆則可謂錦上添花,而下文中的反面描繪就更讓人叫絕不迭了。
作者巧妙地把筆鋒一轉(zhuǎn),一個“遙”字,思緒北馳七百里,變?yōu)槿保骸包S沙從風(fēng),眼瞇不辨川谷……”漫天黃沙隨風(fēng)而起,刮得連眼都睜不開,而那淤淺混濁的桑乾河、滹沱河更是沒有什么景致,連渡橋、舟船這些過河的工具都沒有。騎馬在泥淖中行進,彼此不得相顧。至于雁門山,崎嶇陡峻,非常險惡。以上描述,不能不說作者帶有很大的感情色彩于其中。朔方的景致,自然與南方山青水秀之景色有別。作為“為客久矣”而思歸心切的作者,自然視之為“窮山惡水”,并在思緒上“增其憂愁怫郁,悲憤無聊?!睂嶋H上,作者在這里可謂別有用心: 假如沒有適才之“憂愁怫郁”,哪會有至?xí)x祠后之“欣然樂其樂”?在這遠離故土的北方,能使一個孤獨憂愁的游子“欣然”而“樂其樂”,使這樣一個曾厭惡北方山水而不視之為風(fēng)景的人,找到了一絲與故土風(fēng)光相吻合的所在,這便足見晉祠之美妙如江南了。這正應(yīng)了李白詩意:“千家灌禾田,滿目江南鄉(xiāng)”(《詠晉祠水》)。此段剪裁巧妙而真切,使讀者在前文基礎(chǔ)上又得全新的啟示,隨作者以“欣然樂其樂”之情,興趣盎然地欲游晉祠名勝了。
末段中, 作者再寫唐叔虞、 臺駘等, 與第一段中所引、 所述進行照應(yīng),把歷史傳說、人、神與晉祠結(jié)合于一體,總結(jié)出晉祠美景人神皆喜、古今共樂的特征,堪稱人間罕有的山水勝境。因之建晉? ??的唐叔虞距今已三千年,而因而建臺駘祠之臺駘,則已是傳說中的汾神,更為久遠了。此時,作者為晉祠作結(jié):“蓋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過而樂之”,這樣清新美妙的景觀,恐怕不只是人,就連神仙也會留連忘返的!“豈非理有固然者歟!”這樣的結(jié)語意味悠長,這不只為晉祠美境作注腳,還表白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 山水濃郁蒼翠,“理有固然”,這是全文之最高度。
“不獨志來游之歲月,且以為后之游者告也”。這是作者寫此文的根本旨意。游已游畢,記已記下,不是僅僅如此,作者還在用此告訴后來的游歷者: 假如你要游歷山川名勝的話,請一定不要疏忽晉祠名勝,那里的景致要比我所描繪的美妙得多!
“見概貌,長知識,發(fā)游興,得情趣,如經(jīng)塞外江南,似歷千年滄?!保腥诉@樣總括全文。我認為,“融知識性于游記散文中”,此文堪稱楷模。
Hash:bcc543612bf92b0cfd2e716a8377821c6c7a6eca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