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歷史名城,古建寧縣城槎港山

石首歷史名城,古建寧縣城槎港山

調(diào)弦口驅(qū)車沿荊江大堤東行13公里,就可見到十多個饅頭似的小山包,這就是曾經(jīng)名聞遐邇的槎港山。1000多年前,顯赫一時的建寧縣衙就坐落在這里。它在歷史上前后共存在了140余年,統(tǒng)御著一塊跨越今石首、監(jiān)利華容三縣市屬地約2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后來在歷史的塵埃中消失了。

槎港山,相傳早年一木商浮筏(槎)流經(jīng)此處,用一木筏換取一棵檀香樹,因名。

清人喻嘉才在《繡林景獻記》中有這樣的敘述:"張騫乘槎,港因得名。"說是因漢代出使西域的特使張騫曾乘木筏來此而得名。如此說來,早在漢代,槎港至少就是一個水上碼頭了。據(jù)傳,這里自古以來人戶最為集中,地形如"金線吊葫蘆",曾發(fā)現(xiàn)大量的古石柱、石墩和殘磚斷瓦。

據(jù)《石首縣志》載:北宋時,改南平國為荊湖北路,改荊南府為江陵府,石首屬之。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分石首縣東部地域置建寧縣(故白臼巡院升級),又以故萬庾巡院升置萬庾縣,與石首三縣并存,均屬江陵府。不久廢萬庾入建寧。宋熙寧六年(1073),廢建寧入石首。宋元祐元年(1086)復置建寧縣,又與石首并存。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又廢建寧入石首。

相傳,在撤銷建寧縣劃歸石首縣管轄時,這里有一位在建寧縣槎港山居住的學者,名叫秦之俅。他很不服氣,覺得撤建寧縣,不撤石首,是不是建寧縣名不如石首縣名氣派?

他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去尋找在荊州游玩的恩師——鄭獬。這個鄭獬是安陸大才子,同秦之俅是師生關(guān)系,他對建寧和石首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當秦訴說撤建寧而不撤石首的原委后,鄭獬向秦解釋道:"這石首縣名比建寧縣好!有道是:兩山夾一城,數(shù)石峨峨,玉石立首,故名石首"。

這時的秦之俅,心里還是不服氣,他深知恩師的文才博大,不敢頂撞。于是,他想出了一個疑難問題,對恩師說:"那現(xiàn)在荊州府,居于江陵之城,其縣名永固,何故?"這一問,的確把恩師難住了,他苦思冥想,答不上來。書房內(nèi)師生交談的氣氛也隨之靜了下來,出現(xiàn)了尷尬。

于是,恩師提議出府門到荊州城墻上走走。他們師生站在南門城樓上,舉目四下眺望,靜而面對長江,那奔騰不息的波瀾,滾滾向東而去。這時,恩師眼睛一亮:"有了,你剛才提問的江陵,你看這有:四方兼八面,大江蕩蕩,荊江藏陵,因號江陵。"學者一聽,連聲叫好,這才服氣。石首之名因"玉石立首",也就順理成章永恒不變地固定下來。那建寧古縣城呢?隨著歷史煙云的逝去,建寧遺址早已消失于槎港山下。

為了紀念古建寧縣,石首城區(qū)命名了一條建寧大道。

來源:今日頭條--柳哲

免責聲明:本平臺所采用部分圖片或視頻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quán)屬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權(quán)糾紛,請聯(lián)系在線小編刪除處理,謝謝配合!

點擊閱讀:

點擊閱讀:

Hash:49f9745621eb3934001844ec5b958901fdc59a64

聲明:此文由 石首在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