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獨領風騷的河北峰峰黑龍洞廟宇建筑群
作者:高保興
高保興近照。
黑龍洞既是村名,又是四A級風景名勝區(qū)景點之一。作為名村,它隸屬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臨水鎮(zhèn)。作為地名,它原是滏陽河源頭最大的噴發(fā)泉眼。同時也是古磁州八景——“龍洞珠泉”的觀賞地。其上有風月關、黑龍廟、昆山明月閣、觀音堂、太上老君廟、奶奶廟、關公廟和呂祖廟建筑群。
說它神奇,它是滏陽河的開河之源;它是晉冀魯豫交界區(qū)農耕求雨的圣地;它是光緒帝御賜金匾給黑龍爺的風水寶地。這里有各具特色、獨領風騷的廟宇建筑群,此地馳名九州,至今享有“詩山秀水”之美譽。
(一) 神奇的廟宇建筑群
黑龍廟建筑群是:一處景區(qū),兩座院落,三層觀景臺,中間有圍墻欄桿過道相連。東西兩院各有門樓,有邊坡、有護欄,各有三臺二十階步道。東院廟宇為閣樓式建筑。下層是昆山明月閣,供奉南鼎老爺;上層是觀音堂,供奉觀音菩薩。整體為磚木結構,飛檐斗拱、起脊挑粱;四坡水、琉璃瓦,卷棚蓋頂。西側有石梯,十八臺階,可拾級而上,登臨祭祀。觀音堂近似正方體,四周有圍墻廊道,居高臨下,是為第三層觀景臺。東院平面呈倒梯形狀。當院有百年古槐、一塊明代題詩碑。南邊靠山處,有兩間磚瓦房,過去住和尚道士,現在為門崗值班室。院北有齊腰護墻,其下有元代摩崖石刻三處,明代龜馱碑一通、壁字板一塊。其上是為第二層觀景臺。下邊是風月關馬路,大石堰與山崖邊有圍墻和石欄桿,是為第一層觀景臺。
西院平面整體呈長方形狀,黑龍廟為主要建筑。它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層層拔高。由風月關券頂構建而成的前院略低,東西兩側各有兩塊帶基座的石碑,其中三塊是清代嘉慶、光緒年所立,一塊是現代新碑。南邊臺基,目測米許。其下有鐵香爐一尊,過去是石香爐,緊挨月臺。兩側各有五臺階做步道。前院周邊設有圍墻,可作觀景臺。中間是拜殿,后邊是廟堂。整體呈前殿后閣的形制。拜殿為兩柱三開間,整體呈前后敞開式建筑。 房檐屋脊為硬山頂,上覆琉璃瓦,兩坡水。東西兩堵磚墻 ,前邊兩根八楞石柱,鐫刻楹聯;后邊兩根仿木圓柱做支撐,頂部有大梁各一根,二梁逐步收縮,其上立支柱,邊坡各有兩根通檁,頂部一根。均為榫卯結果,構成屋頂脊椎之框架。長椽方頭均染紫紅色,內部雕梁畫棟,華彩艷麗,蔚為壯觀。兩邊白墻中間鑲嵌三塊金石壁字板,主要記錄光緒十年捐資修廟之功德。
拜殿與廟堂之間由過道相連,東側有磚券半圓門,可通墻外諸廟宇。殿堂無論是內部結構,還是外部形態(tài),建筑風格幾乎雷同,也是三開間、硬山頂,屋檐與屋檐相呼應,從下仰望,好似一線天。不同點是:黑龍廟是封閉式的,拜殿是敞開式的。廟內后墻通長建有平臺,上有五尊造像:中間雕塑是黑老爺坐像,通高九尺,紫棠色臉龐,慈眉善目,兩耳垂肩,五溜胡須,下垂于胸,頭戴龍冠,端坐中堂。龍椅靠背皆為紫紅色,后邊兩側有龍首造型,扶手兩側有長方形黃色線條作紋飾。黑龍爺身著官服龍袍,上身為紫紅色,腰系玉帶。雙手執(zhí)事,手握執(zhí)板;兩層疊袖,皆為黃色。下身為淡青色,有折紋,露朝靴,靴頭有花紋。整體造像,比例適合,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其它四神像左右相伴,均坐木凳,各司其職。左側是二郎爺和報事爺; 右側是張三爺和開路爺。廟堂四面皆為彩繪壁畫。有宮廷儀仗,有龍車鳳輦,有文臣武將,有各路神仙。
黑龍廟與觀音堂中間因靠山崖,不成院落,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用空間。奶奶廟建在風月關券頂東邊。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琉璃瓦,兩坡水,卷棚頂。前面為一門兩軒窗,四扇屏,兩側有磚臺。內塑三尊神像,主奉大奶奶、二奶奶和三奶奶,正前置石桌供案。廟前五尺過道,對面為關公和太上老君廟,均坐南向北。關公廟在西,小三間 ,前后有四柱二梁,均帶柱礎,青磚黛瓦,彩繪壁畫,琉璃瓦,兩坡水,硬山頂。老君廟居東,有房單間,內有壁畫,兩坡水,硬山頂。此廟略低些許,與關公廟比肩。此處廟宇均在一個水平面上,與黑龍廟殿堂相比,落差米許。關公廟西側有過道小門樓,上三臺階至廟后,有廟半間,兩坡水,硬山頂,內有石桌供案,供奉呂祖尊神。東側靠山筑墻,西側有券門,與黑龍廟殿堂相互貫通。
風月關在黑龍洞之上,黑龍廟殿堂之下。東西券長24米,券寬7米,墻高7米。外墻中間有兩個邊門。邊門之間,上面有重修風月關壁字板,鑲嵌在墻體之內。墻外有五尺過道,大石堰與摩崖邊有玉石欄桿,在此可觀泉賞景。風月關始建年代無從考證,公元1987年重修時,仍沿用老物件石刻所題:“光緒八年桂月立”鑲嵌在券頂“風月關”匾額的南側。 風月關的建成,延展拓寬了黑龍廟殿堂院落的空間面積,為觀泉賞景、通關營商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黑龍洞在大石堰中間,墻體下邊。門前有月臺,兩側各有四層石階,三塊青石搭成拱券門,其上有兩道麻繩浮雕紋,平行且呈半圓形,石門橫梁上楷書“洞府仙地”左側有紀年,因券石遮擋,不能窺視全貌。洞前有敞開式門樓,正前開月亮透窗。其下龍首前伸,口吐噴泉。下邊是清泉水池,雅稱瑤池。 黑龍洞洞深不可測,最初為噴發(fā)泉溶巖洞,其入口敞亮,有室單間。 往里石洞收窄,有坡度仰角,可彎腰入內。再深入洞穴,豁然開朗,人可站立。頂部有鐘乳石若干,其下有祈雨臺,因洞內潮濕,焚香繚繞,滴水珍珠,可降甘霖。
(二)“永興雨師”黑老爺的前世今生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神麇山和滏陽河既是最好的例證;也是最佳的詮釋。據【山海經-北山經】載:“又北三百里,曰神麇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飛蟲;黃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滏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歐水?!鼻濉敬胖葜尽枯d:“昔有神鹿游于其上,逐之不見,世遂以為神麇山?!睋舅涀ⅰ枯d:“泉源沸騰,滾滾如湯,其水冬暖夏涼,崖上有魏世立所,水上有祠,可興風雨……”由此可見,觀音堂與黑龍廟早在魏世祖曹丕時就已經有了,而絕非始建于唐代。再者,黑龍洞原名“白蛇洞”,因“龍斗洞中將雨出”黑龍取勝而更名。“白蛇”亦稱白龍,戰(zhàn)敗即逍遁歸隱山林石縫之中,冷落棲身。而黑龍則門庭若市,香火日盛。
黑龍洞原名杏花村,既是龍神居所,又是鄉(xiāng)民樂園。村東有古代遺址,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均為西周時期。另外還發(fā)掘明代【李龍?zhí)?/a>古墓】一座。他是磁州豪門富戶“李家窯”的主人。目前黑龍洞村已劃歸城區(qū),現有居民四千余人,農田土地所剩無幾。該村有句口頭禪:三張五李一大梁,姓姜的門戶也不攘。這是該村的主要姓氏。
黑龍廟又名黑龍閣、滏口祠。黑龍洞廟宇群,地處麇山之陽、滏水之陰。依山而建,半壁懸空。其上有:風月關、明月閣和黑龍廟兩組主體建筑,太上老君、關爺、呂祖和奶奶廟穿插其間。高低錯落,風格迥異。有歇山頂、硬山頂及卷棚頂等樣式。兩側有山門,可拾級而上,前往祭拜。其下有黑龍洞,是滏陽河最大的溶洞泉眼,因當地煤窯采空、地下水位沉降,而逐漸干涸斷流。盡管如此,龍洞珠泉仍為磁州名勝、八景之首。黑龍廟位列西側,整體呈前殿后閣的形制。雕梁畫棟,巍峨壯觀。前殿兩石柱有楹聯:麇山西峙明月已從磐石去,滏水東流清風又送海濤來。昆山明月閣供奉南頂老爺,其上為觀音堂。明月閣石門橫梁楷書:翠微玉寶,楹聯為:琴吞月海雷部總權三寶印,劍掛寒空威震中原四百州。兩幅楹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氣勢恢宏。
陰歷六月二十三日是黑龍洞廟會,而且黑龍爺有兩座廟宇。冬季回西廟避寒,開春到東廟避暑。每年冬閑時舉辦十村敬駕活動,屆時請和尚道士耍把式,請響器班敲鑼打鼓、吹拉彈唱,儀式非常熱鬧。
據【黑龍廟碑記】載:黑龍洞舊有龍神廟,每逢歲旱,祈禱輒應,遠近人士足來叩祝,甘雨迭沛,咸蒙其庥,以至廣平、大名、彰德府縣官紳,畢集禱祝,且為申奏,敕賜匾額,亦云媲矣。今土人以規(guī)制隘,廟垣傾頹,于是拓地茸修而新之,以為歲時隆奉報賽之儀。余至今日,環(huán)求為撰碑文,以垂久遠。余考之古制,龍不列于祀典、祀事,至漢始興,然其山水之奇,實甲于朔方,求雨之效,或因地靈所致,爰將順民情,樂為道其山水以記之。落款為:欽加四品銜、賞花翎知直隸廣平府磁州事霍邱裴敏中撰并書。又捐錢五十千文。光緒二十年歲在閼逢牂易月谷。
由此可知,光緒帝御賜黑老爺金匾,確有其事,極為罕見。據目擊者傳言,金匾長丈四尺高四尺,楷書“永興雨師”四個大字。周邊是彩繪雕龍紋飾,右下角落款處,加蓋光緒帝玉印。金匾高掛黑龍廟門口上方,金碧輝煌,非常顯赫。“文革”四清時,金匾當作柜臺面板,而今不知所蹤。
黑龍爺確有其人,而且是呼延贊的后代,世襲王位。據史料載:他的祖籍在山西太原,匈奴族人。殊不知其后人,都在直隸磁州呼家寨(石橋村)安家落戶。當年被構陷入獄的“呼延必顯案”,致使?jié)M門抄斬三百余人。但值得慶幸的是,呼延必顯有兩個兒子,在呼家寨屠村時逃出了虎口,被磁州西固義村姥爺家人所救。這就是:“呼改苗,不用逃”傳奇故事的由來。自此,黑龍爺改名換姓叫苗石林,亦有說叫“苗龍”的。其實苗石林是黑龍爺的化身。起因源于兩個民間故事。其一是:姥爺讓他去澆菜園,他卻在那里睡大覺。姥爺聞之,暗自查訪。月亮底下只見苗石林,用木棍在井里攪水,頓時泉水噴涌,橫流四溢,菜園得以灌溉。姥爺目瞪口呆,驚訝不語,默不作聲。但已知外甥不是凡人,而乃神龍矣。其二是源自“斷頭溝”的故事。話說不孝之子,背老娘,棄山谷,舉石頭,砸母親,當場身亡。苗石林平時常在這里放馬。有時候忙里偷閑,到坊山寺與老和尚下棋。不孝子忤逆殺母的行為,苗石林看在眼里,憤怒不已。不由自主地說道:“我要是龍王爺,定讓你五雷轟頂。”熟知話音剛落,晴天霹靂 、電閃雷鳴,不孝子當場斃命。自此百姓皆認為黑龍顯靈,附身放牧童。遂立廟以祀。
(三)獨具神韻的“詩山秀水”
1、元代摩崖石刻
元代李誠【黑龍洞元代賑濟文】:“大德元年,廣平路境春夏不雨,大無麥禾,民且疫。御史臺呈中書省以聞,奉圣旨,賑濟著都省提。貧之家人給米二斗,幼者半之。所在開倉稟以賑,任喻各社長、鄰保扶持存養(yǎng)無飲失所。中書省遣舍人也,先忽都魯、御史臺奉訓大夫監(jiān)察御史田鐸、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分司奉政大夫簽司事武篤爾,八月癸丑至廣平。甲辰雨盈尺,乃諸屬邑賑濟共為賑5893口、12673石米,價值鈔64925貫有奇。十月壬辰,雨訖事畢,甲午至戊戌大雨霽,遠邇沾及,麥穗畢入,百姓莫不鼓舞歡詠,于圣天子洪恩沛澤之中,于已見和氣致祥,天人感應之理昭然若是。誠職禾,收長目,觀感化,乃拜此稽前,敬紀其事,命工刊諸茲,乃昭示永久云?!贝蟮略晔?。奉諫大夫廣平路磁州知州兼管本州軍奧魯兼賑辰事李誠書。監(jiān)說忽呂舉勤上乃教諭趙翥。
2、元代摩崖石刻
元大德五年,臨水鐵冶都提舉楊縛作【題黑龍洞】古風一首云:我昔寓燕然,常聞名士舉。今遷抵此堂,直可避炎暑。仰看四周山,俯觀諸園圃。滏河兩岸民,伴樂忘憂苦。龍洞淵源天,宮瞰齊梵宇。柏株生裂石,根柢殊無土。人眾捕黃魚,相雜如部伍。青樓沽酒家,招客為游侶。鄉(xiāng)社奉觀音,應時獲甘雨。西郊原野田,萬頃肥禾黍。此處欲營屋,天公肯從悉。弗漸已泛才,浪繼前賢語。
3、元代摩崖石刻
元代胡祗遹,武安縣人,任戶部員外郎、浙西提刑按察使等。作【黑龍洞觀音閣西山下】古風一首云:陰崖瞰清溪,高閣勢騫舉。石林出云表,六月不知暑。俯視川居人,披源接元圃。此生亦虛名,馬足車塵苦。北得抵沙漠,南游越吳楚。白發(fā)始引年,見此故鄉(xiāng)土。借問麟鳳班,曷若觀舊伍。邂逅籍一塵,招搖同志侶。按襟北窗風,洗耳松梢雨。醉眼溪云口,饑食得雞黍。指顧爭席人,此致頗同否。默與山靈盟,摩崖雋鄙語。
4、明代壁字板
明萬歷知磁州董應芳“題昆山明月閣”詩刻兩首。 落款是:昆陵董應芳。 (一)系柳龍春鞭,濯纓龍洞泉。西來千嶂月,東望萬家煙。石冷云鋪地,波清魚在天。塵心與禪意,脈脈總忘一。(二)昆山有明山,迢遞白云邊。地聳層層翠,龍開混混泉。多情頻下鳥,無系即為仙。斷碣蒼苔滿,徘徊悵惜賢。
5、明代石碑
河南省彰德府推官張應登《登昆山明月閣觀泉二首》第一首:帝遣巨靈鑿此山,源泉百道出其間。黑龍洞里珠千顆,白浪灘頭玉一灣。天色倒垂人在上,鏡光平照影常環(huán)。徘徊閣上觀元化,自古如斯去不還。第二首:昆山自是藏良玉,舉世無知化作泉。裂石噴來元混混,入河流去豈涓涓。食蘋昔日看神麇,打鼓常年發(fā)客船。最是滏河冬不凍,但看明月夜如濺。
6、明代蔣光祖,武安縣令
作【牒黑龍洞取水文】維月日牒于黑龍洞之神,曰:惟神位處四靈,澤資萬姓,克揚霪嘉,勿違于好雨好風,廣育黎民,不讓夫為箕為畢,歷有前效,敢繼后功。今者,武邑亢旸為災,興雨未注,屢有禱祀之請,尚少優(yōu)渥之占,人何以堪,苗乃將槁,尤心維亟,省過難辭,茲從與人之求,特望尊神之佑,遠遙勺水,大驅蟠澤之龍,近訝洪波,盡沒潛泉之唳,以九淵而灑九地,頓令瘴暑不災,值三伏而救三時,倏使枯苗悉起,鼓峰翠濕,免揚少女之風,洺水波深,盡樂曾孫之稼,化太甚旱為大有年,將見助與歡康,敢望懷于昭賽,用仲煙香,祈望明靈,勿作神羞,庶憐心禱,謹牒”。
7、廣平府知磁州裴敏中撰寫的《黑龍廟碑記》
北地皆平原大陸,山水罕見,故南人之游于北者,往往見其景承則以為奇特,徘徊不能去。然山不過塊阜,水不過長河,或濱海而已。若夫山水卒會,成大塊文章,以為難得,而又滃然而仰出,則為難得中之最難者也。惟濟南有趵突泉,時人咸駭為名勝,其造訪濟南者,無不以曾游趵突為厭足。然彼乃人力所為,非天然者。夫人工之制,有水處皆可為,不必濟南。譬如珠玉珍寶之飾,有財可立致,亦何足異!若天然者,作山川靈毓而不可得也。同治中,余伯宦三吳,將余之官,時治無錫,邑有葸泉山,極清澈,淪漪各匹練,余顧而樂之;其泉誠甘美,前人品為天下第二,信不誣也。及余欲游宦北來,意惓惓不忍舍,既至則為今按察使周公所留,公時為天津海關道也,華彝事重,挽與商榷,余亦自幸。天津為九河所匯,暇可以玩水,如是亦有年。會光緒癸已秋,余來權領磁州,既治事,民情樸固,有古人風 ,而其地山水盤桓,窈深繚曲,如往而復,如民風敦厚之所有來。余亦以此而大慰愿也。歲甲午三年,余巡至州治西鄉(xiāng)之黑龍洞,洞外之水,滏陽之諸河之源,其泉從石罅出者不下十余泓,從河際沸者難以數計,聲冷冷皆滃然,而仰出者,俗所謂百斛珠泉;混混天然,不舍晝夜,誠出于濟南人力所為之趵突遠甚;其下田塍岐錯,皆膏腴沃產,鄉(xiāng)民耕作其中,旱漢無憂,年利數倍,故民皆殷富。其地半員麇山之麓,沿山迤邐而行,則響堂寺諸名勝,與鼓山之鷲駐嶺對峙焉。蓋自曹魏、晉、石、慕榮拓跋氏以訖高齊、隋唐,是處最為繁盛,梵宇琳宮,震耀古今,層巒飛閣,繡闥雕甍,故響堂寺至今猶有魏齊以下遺跡,龍宮室臺榭澌盡也,物盛則衰,亦勢然也。
黑龍洞舊有龍神廟,每逢歲旱,祈禱輒應,遠近人士足來叩祝,甘雨迭沛,咸蒙其庥,以至廣平、大名、彰德府縣官紳,畢集禱祝,且為申奏,敕賜匾額,亦云媲矣。今土人以規(guī)制隘,廟垣傾頹,于是拓地茸修而新之,以為歲時隆奉報賽之儀。余至今日,環(huán)求為撰碑文,以垂久遠。余考之古制,龍不列于祀典、祀事,至漢始興,然其山水之奇,實甲于朔方,求雨之效,或因地靈所致,爰將順民情,樂為道其山水以記之。
欽加四品銜、賞花翎知直隸廣平府磁州事霍邱裴敏中撰并書。又捐錢五十千文。光緒二十年歲在閼逢牂易月谷。
(四)載入史冊的文人墨客詩集
元代磁州太守、遼西公作七律詩【觀音閣觀泉】云:秋色波光天下清,璽沙碧子照人明。千年老龍洞中臥,萬顆驪珠水底生。巍巍佛閣倒寒影,淲淲溪流無俗聲。何日結茆來此地,靈田山下學農耕。
元代滏陽縣主薄李起巖作七律詩【觀音閣觀泉】云:雙溪水碧四山青,快我層欄望眼明。崖樹遠依叢竹盡,澗花低傍亂苔生。龍眠洞穴藏無跡,鶴立林際唳有聲。欲訪樵家棲隱處,卜鄰何日遂歸耕。
明代磁州學正劉湜《滏水冬溫二首》第一首:激石傾崖浪幾層,靈源一派沸騰騰。若非西鼓丹黃焰,定是咸池日御蒸。不火自然生熱氣,有霜何用戒堅冰。臨淵細測陰陽理,醉依西欄動亟稱。第二首【滏水冬溫】詩云:鼓山山足吐溫泉,冬夏無分自歲年。白雪人間皆臘景,黑龍洞里自春天。騰騰熱氣浮千里,浩浩狂瀾漲百川。涌沸如同湯出釜,滏河萬古此流傳。
明代紀純,磁州人,任戶部郎中、四川保寧知府和陜西按察司副使。作《神麇漲綠》詩云:山聳層巒地步高,潺湲溪水泛漁刀。秋風松柏欺黃壤,春風龍魚化綠濤。逃屋那堪催逋賦,故人寧肯戀綈袍。閑來吟詠聊乘興,驚起山前黑龍鰲。
明代楊性魯,磁州人,任高平縣令。作《滏水漲》詩云:誰把銀河水倒傾,長津滾滾濁濤驚。飛湍似撥蛟龍怒,巨浪疑翻岱華行。禾黍須臾千派涌,田廬倏忽一川平。憑高忍聽號童叟,疏奏何時達圣明。【登麇山明月閣下探黑龍洞觀泉涌】詩云:名勝寰中此獨偏,北來爽氣欲參天。山排菡萏千層石,地涌珠璣萬斛泉。龍斗洞中將雨出,麇游峰頂踏云還。英雄回首堪棲息,何用蓬壺更訪仙。
明代楊貴誠,四川新都縣人,任磁州訓導。作【滏水冬溫】詩云:夜雨凝寒水結冰,滏河指派自澄清。漾云浪急游魚躍,流夜灘高釣舫憑。千里寒氛空外擁,一川暖氣地中升。于石排壅通天府,廣溉田疇歲歲登。
明代《麇山樵唱》詩云:屹立麇山接滏河 ,樵人伐木笑顏酡。高低韻美三臺令,清獨聲悠六丑歌。對伴??逻€款乃,息肩傍石暫蹉跎??此芹庳毥鹂停撬朴那榈萌ざ?。
明代杜云,陜西華陰縣人,任磁州訓導。作《麇山樵唱》詩云:迢迢荒境繞林皋,緩步登臨興味高。玉質忘歸柯已爛,買臣未遇氣應豪。數聲款乃和山鳥,一曲升平驚野猱。幸遇雍熙無事日,不聞名利樂陶陶?!朵嫠瑴亍吩娫?潺湲一派異常流,出自神麇山下頭。不逐寒風連地凍,每鐘和氣向空浮。黑龍洞里春常在,白鷺洲邊暖未收。天下溫泉惟此勝,舟通滄海日悠悠。
明代唐嚁,撫順人,任廣平知府。作《滏陽河泛舟》詩云:夏木千嶂里,長波渺渺來。綠陰停漳臺,白晝畫圖開。響沫魚相泳,盤渦鷺并回。銀鞍愁傍險,故作泛舟回。
明代河南省彰德府知府左燁作【祈雨鼓山有感】詩云:赤地茫茫年復年,不堪民命為愀然。鼓山祈雨才三日,雨井通靈瞰九天。頓使槁苗回秀色,更令晚谷遍甫田。西城有慰豐登望,坐看寒氈列綺筵。
明代李世潘河北臨城縣人,任磁州同知作《滏水東流》詩云:澗底溶溶寒似暑,水邊藹藹氣如云。靈源不與凡源共,何勞雨來渙至文。
明代李士高,磁州人,任戶部郎中。作《游龍洞寺》詩云:壁削芙蓉萬仞丹,禪林陰隱畫圖看。人間勝地僧多占,洞里諸天客到難。云傍龍來晴作雨,風從澗落暑生寒。年來未有煙霞癖,石畔長松好掛冠。
清代高世寅《雪霽早行道游黑龍洞晚歸二首》第一首:聞說巖泉勝,登臨古剎存。麇山晴更秀,龍像靜中尊。冰色寒凝野,河流曲隨村。炊煙數家起,暖暖透朝暾。第二首:晚行逢雪霽,習習谷風微。鳥雀千林入,雞豚幾處歸。積寒月畎澮,反照戀巖扉。馬識城關路,垂鞭已似飛。
清代任塾,江南懷寧縣人任知磁州、戶部員外郎。作【龍洞珠泉】其一詩云:石罅吐涓滑,紛淪共一川。爭光珠際月,倒影鏡中天。橫藻隨流直,頃漚到洑園。鳧雛添繪景,無數浴沙邊。其二詩云:眾脈一源分,神功灌注存。白陂魚衍族,萬頃稻生孫。邀渡星槎泛,催臼水碓喧。幾時脫塵鞅,濯足臥云根。
清代楊方晃,磁州人,舉人,不仕。作【龍洞珠泉】云:誰展驪龍手,驚翻萬斛泉。會從山閣下,流潤遍桑田。
清代許晟,磁州人,嘉慶貢生,不仕。作《龍洞珠泉》詩云:驪龍出洞去,洞深不可知。洞口珍珠多,卻笑無人拾。
清代裴大鵬,邯鄲人,嘉慶舉人。作《滏水春帆》詩云:一灣春水漲玻璃,片片懸帆映綠堤。細雨吹來風勢順,沖煙已到畫橋西。
編審:朱世良
Hash:5b8d3cf644f74b859b7a4ebff1c740da4af46fa8
聲明:此文由 燕趙佳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