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定象泉河 幸福像花兒

 ?。ㄉ辖拥谝话妫?

對離別故土的央珍而言,那是一場漫漫長路,遠的甚至讓她有一種絕望感。是不是自己太過草率?她自問,卻早已淚流滿面。

看著眼前女孩哭紅的雙眼,索南仁青心疼卻又無能為力。事實上,他是退伍軍人,早年戶口就已遷至噶爾縣。他在底雅,除了老母親和一間破敗的房子外幾乎一無所有。

很快,央珍明白了一切??蘅尢涮浔疽膊皇撬膫€性,兩人開始籌劃今后的生活。在底雅鄉(xiāng),他們先找到鄉(xiāng)黨委、政府租房安頓。正值年關(guān),底雅鄉(xiāng)也沒有工地可以找活兒,鄉(xiāng)里了解他們的情況后,不僅真誠地歡迎他們,還安排他們到索南仁青祖輩生活過的底雅鄉(xiāng)底雅村古讓作業(yè)組。

能干的央珍發(fā)現(xiàn),工地上留下了不少廢棄的水泥,她找人問是否可以用,在得到許可后,央珍和索南仁青開始在古讓組索南仁青家原有土地上,建起了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小家。

那是底雅的寒冬,但對這個來自異鄉(xiāng)的23歲姑娘來說,生活從此有了盼頭。

入黨:異鄉(xiāng)安家,希望在時光里慢慢發(fā)芽

大名河之象泉河從底雅河谷避開喜馬拉雅眾山阻隔,緩緩穿越什布奇山口,流入印度境內(nèi)。從什布奇山口,有西藏西部連接印度西北部的一條絕佳交通線路。

20世紀30年代,一個胡子拉渣、戴著破舊帽子的男人,曾幾次走過這條喜馬拉雅西部的山路。他叫朱塞佩·杜齊,意大利著名的藏學家、探險家。從這里,他邁進了喜馬拉雅腹地的奇妙之地——西藏。

這是一條文化與宗教探險之路。因為杜齊,也因為更早期的阿底峽大師,因為藏族著名大譯師仁青桑布的家鄉(xiāng)就在底雅,這里,更是一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

無論土地,無論人文,這里都是一方沃土,對世代生活在此的人們,對從外鄉(xiāng)一頭扎進這里的拉孜三姐妹。

初來時,央珍便看到了希望和美好的生活前景。老家日喀則人口稠密,不易找活兒,拿的工錢少。而遙遠的底雅,地處邊陲卻有許多機會?!爸灰憧细冻鲂羷?,在這里富起來是遲早的事兒?!毖胝湔f。

2010年6月,底雅最美的季節(jié)。因為央珍的召喚,遠在拉孜曲瑪村老家的次仁吉拉和米瑪相繼來到底雅的修路工地打工。

她們與底雅的姻緣也起于這次經(jīng)歷。底雅人看到了拉孜姐妹的勤勞,也看到了她們善良的本性。姐妹倆相繼被提親。當年,次仁吉拉就嫁給了底雅組組長歐珠多吉,其家境殷實,生活無憂。2011年,小妹米瑪成為底雅鄉(xiāng)什布奇村主任丹增群培的妻子。丹增群培家生活富裕,本人還是村里致富帶頭人。

次仁吉拉和米瑪有了好的歸宿,讓央珍感到極大的安慰,而她自己仍將經(jīng)歷一段艱難歲月。

2010年6月,底雅至札達公路開工興建。央珍和索南仁青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央珍從老鄉(xiāng)手中以2.2萬元賒欠了一輛工地用拖拉機,將其租給修路工地老板,由索南仁青當司機,而她自己則在工地上做飯。

僅半年,刨去拖拉機的租賃成本,央珍和索南仁青就賺了6萬元,加上央珍在工地做飯的工錢2.8萬元,他們有錢了。在邊陲山溝里,他們看到了希望。

后來,央珍將戶口遷入底雅,從此,政府每年給她發(fā)生態(tài)補償和邊民補助。2012年,國家投錢的安居工程又讓她家的房子擴建了60余平米。

直到現(xiàn)在,這個有了倆閨女的4口之家,共有6間房。在8畝林地上種上了蘋果、杏樹、核桃等200多株樹苗,其中4畝土地是鄉(xiāng)里分的。央珍還在古讓組公路沿線開了一間茶館……

從一無所有,到蒸蒸日上的好日子,所有這些,央珍都歸功于國家對西藏邊民的好政策。她說,她想報恩,報共產(chǎn)黨的恩情。而第一步她想入黨。從2015年預備黨員到現(xiàn)在成為一名正式黨員的央珍,擔任古讓組組長、雙聯(lián)戶長。

守邊:感恩的心,后藏拉孜巾幗不讓須眉

漫長的路途,橫亙的山嶺,凜冽的寒風……來自拉孜縣的三姐妹都曾經(jīng)歷過前往底雅的這條山路。如今,緣定象泉河谷的她們,自稱為底雅人。從打工妹到守護一方國土,三姐妹的幸福恰如那花兒般燦爛。

拉孜縣曲瑪鄉(xiāng)是一個農(nóng)牧兼宜的地方,年少時,三姐妹一年四季在牧羊耕田中度過,卻不曾上過一天學。這是她們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

央珍說,沒文化不能怪父母?!叭朦h一方面是想通過學習提高自己,了解更多好政策,幫助村里組里的人一起富起來。另一方面,就是想報黨恩。我們?nèi)忝脧耐忄l(xiāng)來到陌生的土地,從上到下點點滴滴的幫助,我們銘記一生。我想通過自身的努力回饋社會,回報國家。這是我現(xiàn)在最迫切的想法。”

富裕起來的央珍家有一輛翻斗車和家用車。每年,央珍的丈夫索南仁青專跑底雅至獅泉河運人運貨,每趟可賺2600元。

再無后顧之憂的央珍開始思考怎么讓大家一起富起來。

三姐妹披的色彩艷麗的底雅披風,是嫁入底雅后從村里女人那兒學的古老編織手藝。作為古讓組組長、雙聯(lián)戶長,央珍總思謀遠慮?,F(xiàn)在,她正考慮把女人們召集在一起,搞一個合作組織,讓大家編織這種古老的傳統(tǒng)服飾,再賣出。她想,這是一條致富路。

央珍說:“我是黨員,是組長,我們組16戶34人,有孤寡老人,也有殘障人士,幫助大家一起致富,是我的義務(wù)和責任?!?

從底雅組次仁吉拉家距古讓組央珍家有7公里,距什布奇村小妹家則有25公里,三姐妹的家依次向位于什布奇山的邊防靠近。

和底雅鄉(xiāng)所有鄉(xiāng)民一樣,巡邏守邊是三姐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腳踏國土的巡護路線,從陌生到熟悉,如今的三姐妹能叫出底雅一個個山名、一塊塊大石頭的“外號”,她們對守邊的意識也從“零”向“主人”轉(zhuǎn)變。

今年10月28日,一封習近平總書記給隆子縣玉麥鄉(xiāng)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讓所有邊民如沐春風。守邊固邊在阿里邊境一線的拉孜三姐妹也由衷地感到自豪。她們說,我們的家是底雅,我們的祖國是中國。習近平總書記信里的每一句話,就是說給我們大家的。我們決心以玉麥倆姐妹為榜樣,扎根雪域邊陲,既要自力更生,建設(shè)家園,更要齊心協(xié)力,守好邊境。

Hash:6604fbc6e5d67a155cbf757e06b2323c44fe448a

聲明:此文由 西藏日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