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寶雞先民仙跡
黃帝燒香臺,位于寶雞南秦嶺北麓的天臺山口,相傳是黃帝求救炎帝而焚香表達心意之處。此地又是炎帝采嘗百草而中毒遇難之處。黃帝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是關中古老的游牧民族,因有土德之瑞而以黃帝稱之。黃帝以“姬水成”,一般學者認為姬水是指今陜西麟游縣流出而南入渭河的漆水河。黃帝被道教奉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地位。
炎帝號神農氏,居于姜水(今寶雞市渭濱區(qū)神農鎮(zhèn))傳說乃上古姜姓部落首領,后向東發(fā)展。后世尊奉炎黃二帝為華夏民族始祖。姜土爰氏“踐巨人足跡,感而有孕,生子棄”,是為周族始祖后稷。今有學者考據(jù)分析,該傳說中的“踐跡”、“棄子”是古代圣足跡崇拜和圖騰考驗儀式。這種原始宗教活動傳說為姬、姜兩姓的聯(lián)姻蒙上了一層非常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今寶雞市境內,還保存有姜城堡、姜塬廟和神農廟,而且在新建成的楊陵農科城也以后稷雕像作為城市標志。
姜太公釣魚臺,位于距今寶雞市45公里的渭河南岸、古稱磻溪河的伐魚河谷。歷史上周文王訪賢招納姜子牙興周滅商、奠定800年江山之事便始于此,故有“垂釣始祖發(fā)祥地”、“伐紂興周起步點”之稱。道教故事傳說,當年姜太公來此隱居時,見寸草不生,便借太上老君的青牛來耕山梨石、播種柏樹,使千畝柏林綿延數(shù)千年。
陳倉山又名雞峰山、寶雞山、雞山,位于寶雞市渭濱區(qū)馬營鎮(zhèn)柘溝村南,距市區(qū)10余公里,主峰海拔2014米。秦穆公修建“寶雞祠”于陳倉山。寶雞祠前有一突兀嶺崗,頂端豎有一鐵鞭,相傳是鴻鈞老祖執(zhí)法所用的鐵教鞭。
秦穆公遇靈鷲的靈山,即今鳳翔縣境內的靈山,因有大小九個山頭,古稱“九頂蓮花山”,約占地1000多公頃。相傳秦穆公在此狩獵,遇見靈鷲鳥,就將蓮花山改名為“靈鷲山”,簡稱靈山。
老子騎牛過玄關。道教有個傳說“風透玄關”,說得是當年老子得混元老祖指點,自華山出發(fā),騎著青牛西行,被寶雞天臺山的山高水綠景色所迷住,由于有玄關擋道,老子便讓青牛以角拱石,穿石為洞,山風穿洞而過。從此,留下了“風透玄關”的自然美景和“老子騎牛過玄關”的道教動人故事。現(xiàn)在這里有一個天然、人工合成的山洞,高4米,寬3米,深3米有余,內供老子像一尊,正襟危坐,神態(tài)非常安詳。伏羲氏、鴻均老祖、孫臏、葛洪等也在伯陽山居住過。
龍門山古名靈仙巖,是炎帝部族活動的重要地區(qū),道教活動遺跡也很多。相傳戰(zhàn)國時尹喜曾隱居于此。后到漢代,婁景稱此山為洞天福地,故改名景福山。
大散關位于寶雞市西南五十多華里的大散嶺上,鎖陳倉道(即故道),北起古陳倉(今寶雞市東),向南沿著清姜河經益門鎮(zhèn)、二里關、觀音山、大散嶺,順著嘉陵江谷道至鳳縣抵達漢中。道教老祖老子也曾在大散關逗留休息。
位于寶雞市鳳縣南部的紫柏山,海拔2538米,古往今來許多仙道于此游歷修行。漢初張良輔佐劉邦取得帝位,隱居于紫柏山下,即今留壩縣之張良廟。歷史上傳說的“張良學道”的故事,對我們認識黃老道很有幫助。按照道門中人的說法,張良是“尸解”成仙,成仙后跟隨在太上老君左右,號太玄童子。又過了數(shù)百年,張良的第八代孫張道陵,創(chuàng)立了天師道,被人看作是道教的正式創(chuàng)立。
喜歡此文請留言點贊,歡迎轉載,感謝光臨!
Hash:d46d32da99c3b27a9f9600e2b8bfad08f16b5447
聲明:此文由 琴心熙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