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張家河

遠去的張家河

出村沿東南方向一直往塬下走,下塬進川,便到了張家河。

記憶中,張家河隸屬村子第五生產(chǎn)小組。七八戶人家,在一處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高臺上參雜坐落,幾間低矮的瓦房,兩三孔窯洞,掩映在一片蒼翠的樹木中間。兩條土路,一左一右,彎彎曲曲,如同兩片撇開的胡須,沿著高臺伸展出去。向左的一條,通往臺下的棗林,林邊的水泉;向右的一條,通往臺下的打麥場,延伸向坡底的小河邊。一片茂密的果園,坐落在距離打麥場不遠靠右的川道里。沿著果園往遠處看去,一川煙雨,兩山加持,水草豐茂,沃野千里,比起塬上的貧瘠來,張家河算得上一個草豐水美,牛羊盈道,比較富庶的地方。

因為人少,土地又多,且大多都是肥沃平整的川地,又有河流的滋潤,自然每年,要比塬上多打糧食。囤里有糧,心底不慌,說話辦事,心中就有底氣。草豐水美,牛羊豬雞,都有尋食的地方。豬在林間自由漫步,雞也可以在場畔和草叢里隨意尋找蟲子、草籽,遺落在野外的糧食,完全不需要人的照料,自在生長產(chǎn)蛋,而不需擔心被割尾巴。有了這些,自然就有了來錢的出處,有了貼補家用的支撐,日子也就多了一些幸福,多了一些期盼,多了一些讓塬上人羨慕和眼紅的資本。

因為這層原因,加上遠離村莊,多少有點山高皇帝遠的意思,生活在張家河的七八戶人家,在全國上下一片紅,戰(zhàn)天斗地,運動一個接一個的年代,一個個卻活得平心靜氣,波瀾不驚,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之中,既不用每天開會,也從不參加大平大整,階級斗爭。似乎與他們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這樣的生活,那個時候,是多么讓人羨慕神往。所以張家河雖在川道,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卻從來沒有為因為地處偏僻,山大溝深這些原因,為兒子娶不到媳婦,女兒嫁不出去這些事情發(fā)愁。

小時候,張家河不但是大人們向往的地方,更是孩子們喜愛的天堂。每到星期天或者節(jié)假日閑暇的時候,娃娃們便會三五成群,呼朋喚友,結(jié)伴去川道里玩耍。棗林里摘棗,果園里偷蘋果;小河里抓魚,捉螃蟹;苞米地里搬苞米,摘南瓜,地下挖個坑,架起柴火烤來吃。

這一切活動中,最為開心最為好玩的,莫過于河里抓魚了。張家河的河水不深,最深的地方,也不過淹沒膝蓋的深度。河水清澈,清澈到河底的石板,河內(nèi)的石頭、水草、游魚,全都看得清清楚楚,無遮無攔。這條河起源于哪里,又流向何處,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去留心探索。大家所熟悉的,也就是張家河到范家河的一段距離,至于上游的源頭和下游是個什么情況,沒有人關(guān)心。

河淺,魚也不多,而且除了一種長著長長胡須,指頭長短的草魚,再無別的魚兒生長。抓魚的過程,也就少了一些樂趣。說是抓魚,其實是撈。因為魚小徒手很難抓住,通常的時候,孩子們?nèi)ゴɡ铮紩昧艘粋€荊條編的小籠來,看見有魚出沒的地方,挪開石板或是石頭,將籠對準魚群快速甩出,便會有幾條躲避不及的,鉆到籠里來,成了孩子們的俘虜。因為太小,這種魚,無論大人或者孩子,通常是不吃的。逮了回去,扔在臉盆或者水缸里,慢慢把玩。但這些魚無論你怎么養(yǎng),卻很少有見長大的,仿佛它們天生就是那樣,如同小人國里的那些小人兒,不管怎樣,都不會變大。我曾為此,頗費了一些苦力和時日,給它們喂食一些饃渣、蚯蚓,用心觀察了很久,但終是徒勞。當然,也有一些好嘴的人,把它們捉了來,開膛破肚,去掉內(nèi)臟,丟進油鍋里炸得焦黃,放進嘴里咔咔咀嚼,據(jù)說味道很好,但我終是沒有嘗過。

河里的魚和螃蟹可以任意抓,但偷摘棗林里的棗和果園里的果子,種植在林間空地上的香瓜,卻是讓川里的大人孩子都會厭惡的事。如果被撞見,是要被咒罵和驅(qū)趕的。記憶里,住在川道里幾戶人家的大人都還比較隨和,看見有孩子偷摘瓜果,大多遠遠站在鹼畔上,呵斥那么一兩嗓子,很少有人下到林子里來驅(qū)趕。但有那么一個人,雖也不下到林里來驅(qū)趕,但每每發(fā)現(xiàn)有塬上的孩子偷摘,卻總是要站在自家門口的鹼畔上,扯著嗓子可勁兒罵,直看得孩子們一個個溜走不見方才作罷。罵人的,姓甚名誰,過去我們是不知道的,大家都呼她作“五老婆”。為什么呼作“五老婆”,因為她是五老漢的婆娘,自然而然,大家就這樣叫了。五老漢無兒無女,是川里的五保戶,嘴里經(jīng)常叼著個煙鍋子,穿一身黑色的中式衣褲,綁著褲管,面色和善,坐在門口一倒放著的青石轱轆上,眼神深邃地望著川道,如同一尊石雕。即使看見有人在園里摘果,地里掰苞米,也很少有吱聲的時候。五老婆就不同,只要看見有人在地里或者林子間,不管是不是偷苞米摘果子,立刻會扯開又尖又細的嗓子,操著一口我現(xiàn)在記不大清楚不知是河南還是甘肅人的口音,站在坡上喊叫開來,直到林子或者地里看不見人方才作罷。印象里,這個穿著大衿子襖的老女人,一頭亂草一樣灰白色的頭發(fā),臉頰消瘦,精力卻是異常驚人。這一對老兩口,無兒無女,是小時候張家河七八戶人家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對。因為身處川道,人在山里,雖然有糧,較之塬上,日子富裕了些,但畢竟身在山中,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逢節(jié)過會,購置東西,免不了要翻山越嶺,去塬上去縣城,在塬上人面前,川里人還終究是優(yōu)越不起來,見了塬上人,多少還是有點謙卑。所以塬上的孩子下川里來偷果子摘棗,川里人盡管心里不爽,內(nèi)心深處,還是不愿多得罪。除了五老婆,大多數(shù)人就是看見,喊幾嗓子,嚇跑為止,是不深究的。塬上的孩子,想是也摸準了川下人的心里,被吆喝發(fā)現(xiàn),一個個也是大搖大擺,不慌不忙走掉,內(nèi)心深處,并沒有多少害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村莊廢棄,川道里的七八戶人家,全部遷到塬上,并入四個生產(chǎn)小組,川下的棗林被毀,果園被挖掉,土地被重新劃分,并入大隊,娃娃們除了跟隨大人去川道里干活,去張家河的次數(shù)就漸次少了起來。

住戶搬遷之后,本就沉寂的川道,變得更加寂靜蕭條。棗林沒了,果園沒了,往日光溜溜的打麥場,因為無人晾曬莊稼,打碾谷物,漸漸被荒草所覆蓋,只留了一個沉甸甸的青石轱轆,遺留在荒草之中,仿佛在向人昭示往日的繁榮。位于高臺上的院子,房子被拆掉,殘垣斷壁,滿目瘡痍,漸漸都長了草,成為黃鼠狼,野兔出沒的巢穴。位于山根下的幾處土窯洞,門窗都被卸走,張著黑洞洞的大口,在秋風中靜默,淹沒在荒草和灌木叢中。一切曾經(jīng)的熱鬧、繁華,全都隨風而逝,飄散在時光的隧道中。

幾場大雪過后,一切都被冰雪淹沒。張家河,這個曾經(jīng)熱鬧繁榮的小山村,徹底被人遺忘,退出了歷史舞臺。除了在張家河生活過的幾戶人家,清明或者過年,家里添丁加口,需要去川道里拜祭埋在那里的祖先,塬上的人,早就將這個曾經(jīng)的村莊遺忘干凈,很少有人提及的時候。

村子合并后,川里搬上來的七八戶人,漸漸融入塬上人的隊伍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忘記自己在川道里生活的那段歷史,開始以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塬上人自居。要不是后來高速路從川里經(jīng)過,埋在川道里的祖先墳?zāi)贡幌唇僖豢眨瓦B那些遺留埋沒在荒草殘垣中的老屋土窯洞,也被掘地三尺,遭到一場空前浩劫,人們猛然又回想起了從前,記起這個遙遠的地方,一切都將淹沒。

因為修路,那些修路的工人,抑或還有專業(yè)的盜墓賊,仗著修路的晃子,一路修,一路把沿路兩邊的新墳舊墓,連帶如同張家河這樣已經(jīng)不住人廢棄的村莊,里里外外翻了個遍,挖掘了個底朝天,沿途幾乎未有幸免的。曾經(jīng)在張家河呆過的一戶人家,聞聽有人盜墓,下到川里探視,發(fā)現(xiàn)自家位于陽坡上的祖墳倒是完好無損,但位于高臺上靠坡的土窯洞,窯掌靠里的墻面,卻是泥皮掉落,出現(xiàn)一個小小的坑洞?;氐酱謇?,就到處宣揚,說自家祖上埋在窯掌里的東西被人取了,一時整個村子都轟動起來,張家河這個已經(jīng)被忘記很久的村莊,再次被提及,生發(fā)出無數(shù)神秘甚至詭異的傳說。無數(shù)無所事事的閑人野漢,或者徒步,或者騎上摩托車,下到川里,開始在廢棄的殘垣斷壁,土堆荒草刨挖搜尋,以期夢想能夠刨挖出一些什么來,一夜暴富,但終是徒勞,未見有一個成功。

宣揚了一陣子,事情也就漸漸過去,隨著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慢慢又歸于沉寂,古老的村莊,再次淡出人們的視野,被徹底遺忘。

張家河的消失,其實只是中國歷史變遷進程中一個縮影,隨著社會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劇,無數(shù)這樣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管理不便,人煙稀少的村莊被廢棄、搬遷,退出歷史舞臺。隨著一個個村莊的消亡,一些曾經(jīng)被血緣凝結(jié)的家族,伴隨著村莊的消失,氏族文化也跟隨消亡,減弱,變得淡漠。一個村莊,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個氏族,必然會有一個氏族的根和傳承。這種根基和傳承,某種程度上說,起著和法律一樣甚至比法律更為重要的作用,規(guī)范著一個村子抑或一個家族子孫的行為,教導或者約束著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社會上的合法公民。但隨著村子的消亡,家族成員的分散,這種依靠血緣和宗親關(guān)系自然生發(fā)的約束力,也就逐漸淡漠或者減弱,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越來越功利、疏遠。但凡事有利就會有弊,這是社會進步的結(jié)果,我們除了接受,別無他法。

別了。遠去的張家河,那個曾經(jīng)帶給我們童年歡樂和美好記憶的地方,別了,遠去的張家河,和一切已經(jīng)遠去即將遠去的村莊!

作者簡介:魯萬宏,富縣人,省作協(xié)會員,青年實力編劇。代表作長篇小說《五指塬》,著有長篇歷史小說《楚漢爭霸》,長篇官場小說《只手補天》;長篇女性小說《風中女人花》;中篇小說《七個水晶頭骨》,《大法師》等,八十集電視連續(xù)劇《一代藥王孫思邈》等。

本期編輯:禾田

Hash:1976e876c39e93398fed51d44643529e49e505a0

聲明:此文由 鄜州文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