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錦堂記》與《晝錦堂圖》,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嗎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華亭(在今上海松江)人。明萬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董其昌富收藏,精鑒賞,書畫藝術及繪畫理論對清代影響很大。他的書法秀逸,自謂于率易中得秀色。他的山水畫學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不重寫實,而追求筆墨趣味。古雅秀潤成其主要特色,但柔媚有余,魄力不足。董其昌在明代畫壇上是“華亭派”(即松江派)的代表人物。
在《漢書·項籍傳》中,有“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錦衣夜行”之說。后“晝錦”即為顯貴還故鄉(xiāng)的意思。宋代仁宗時,宰相韓琦曾以武康軍節(jié)度使知相州,因為相州是其故鄉(xiāng),故筑堂名“晝錦堂”。歐陽修曾為之作《晝錦堂記》。董其昌便以此繪出晝錦堂山景。這幅畫構圖匠心獨具,意境平遠開闊,遠岫坡石,雜樹叢生。在岸邊樹下繪一茅舍,可能即是韓琦的別墅。畫作者摹古人筆法,又繪古人居讀之處所,自是一幅懷古之作。
此圖全幅不用墨線,無墨立骨(輪廓線),純用顏色點染而成,濃淡相宜,層次分明。其設色相當講究,主要以石青、石綠、赭石敷染勾勒,并用淡墨烘染,色彩明凈沉著,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一派青綠山水的秀潤風光。其山石畫法取法董源、黃公望,多平坡、磯頭,用色筆作簡單的披麻皴,使每快石頭整體感很強,但又有凹有凸。唯磯頭過多且圓,缺少變化,略顯平淡。董其昌用他嫻熟的筆法,秀潤的設色,將一座山間幽居和溽暑交秋的景物,完美地表現(xiàn)了出來。畫卷后面還附有他親筆草書歐陽修的《晝錦堂記》,字體勁健,一氣呵成,算得是一件書畫合壁的佳作。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Hash:b5326d933db1c0863b44ee31e10c0fc7fa8875ae
聲明:此文由 將軍書畫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