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漁洋村,6000年村落文化!

漁洋村古寨門。新華社發(fā) 王富印攝

新華社鄭州5月6日電(記者桂娟 史林靜)五一假期,安陽縣漁洋村迎來了不少觀光客。

安陽殷墟西北22公里處的漁洋村里有一個小小的四合院,院子東廂房的玻璃柜里密密麻麻擺放著各種物件,有仰韶陶片、龍山卜骨、漢代耳杯、商代陶鬲、明代青花……這些文物帶著不同時代的記憶,排列成一條時間的河,從仰韶一直到明清。

房子的主人叫龍振山,今年73歲,這間四合院既是他的住所也是漁洋村文化博物館,里面存放的3000多件文物全部來自漁洋村腹地。小村6000年來的發(fā)展和演變,在此留下了印記。

龍振山對收集來的古老陶罐進行整理。新華社發(fā) 王富印攝

被當?shù)厝朔Q為“土博士”的龍振山言語并不多,但說起這些幾千年前的瓦當和陶片,便滔滔不絕。1974年春,28歲的龍振山正和村里人栽蘋果樹,無意間挖出了一些破碎陶片和陶坯。

“很多人看完就撇下了,因為這種東西在漁洋并不稀罕,過去刨地、蓋房也常有人挖出來。”龍振山說,這些陶片滿是土銹,上面刻的花紋簡單別致。他彎腰把陶片和陶坯收了起來,這一彎腰,讓他跟古物結(jié)下了40多年的緣分。

“無論誰家犁地、蓋房子我都會去,總能翻出點什么?!饼堈裆秸f,后來,村里人知道他在收集這個,碰到片磚只瓦也都拿給他。

漁洋村隨處可見的老建筑。新華社發(fā) 王富印攝

保存的古物越多,龍振山就越想知道它們的來歷。1978年,龍振山開始學習研究。有了一定的考古知識后,收集的文物種類也多了起來,不再只是陶片,還有卜骨、石器、陶紡輪、陶魚墜、骨箭頭等。

整理記錄、查閱書籍、推定年代……每得到一件東西,龍振山都會記下發(fā)現(xiàn)的時間和地點,并畫出詳細的圖示。

漁洋村博物館展覽的文物。新華社記者史林靜 攝

這些幾十年來搜集整理的文物經(jīng)考古專家分類斷代,將中國文明史的各個時期連了起來。在這間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我們的步履從當代開始,“途經(jīng)”清、明、元、宋、北齊、東魏、漢、戰(zhàn)國、商、下七垣、龍山時代,最終止步于仰韶時代。

考古學者唐際根曾3次考察漁洋村,對這塊不到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歷史文物感到驚喜,在他看來,這些文物遺存,形成了罕見的“六千年不斷代村落文化”。

如今,很多老屋已經(jīng)殘破,但仍有十幾棟房屋被保存下來。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門檻上刻著的瑞獸,門楣上寫著的“持忠恕”“致中和”“耕且讀”等字牌,依舊低述著歷史。

漁洋村一處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門楣上書著“致中和”。 新華社記者史林靜 攝

“由于此前沒有進行有意識和有效的保護,漁洋村的地上遺存損毀嚴重,很多都只剩下斷壁。而地下文物,參觀者也不一定能了解其價值和意義,給今后的開發(fā)利用帶來難度?!睗O洋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富印說,如何將村落文化挖掘好、研究好、保護好是目前的一個難點。

隨著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這個古村落的保護和發(fā)展有了新機遇。結(jié)合當?shù)貎?yōu)勢資源,駐村扶貧工作隊整理、挖掘、總結(jié)出了漁洋村六千年華夏村落文化、明清民俗建筑等文化品牌。

漁洋村退休教師郭金慶在給參觀游客做義務講解。新華社發(fā) 王富印攝

“最近幾年,隨著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村里參觀?!蓖醺挥≌f,村里專門成立了漁洋文化宣講團,義務為游客講解。

“你看這墻上有鑿了孔的拴馬石,這是當時的讀書人或官宦人家拴馬的地方?!?0歲的退休老教師郭金慶是文化宣講團的團長,作為土生土長的漁洋人,村里的每一處老宅他都如數(shù)家珍。

“這么悠久的歷史、文化,都要分享出去。以前我們沒意識,現(xiàn)在碎磚碎瓦都是寶?!惫饝c說。

來源:新華社記者 桂娟 史林靜

Hash:a2b953e54fa08843c3adb40fdf442f5536e5cd8c

聲明:此文由 安陽信息網(wǎng)生活圈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