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各村的來(lái)歷,趕緊看看

河間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東西橫距63公里,南北縱距36公里,總面積1333平方公里。河間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shí)代就已有人類聚居,繁衍生息。據(jù)明嘉靖《河間地志》載:“河間縣當(dāng)時(shí)有人口24961人,明末泰昌元年(1620年)人口達(dá)51000余人”。也就是說(shuō)距永樂(lè)初年的百年后的嘉靖年間按戶均人口4口,僅有6240戶,每平方公里只平均38人??梢?jiàn)在洪武、永樂(lè)年間的人口正像1992版《河間地志》中描述的“經(jīng)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zhēng)和靖難之亂,河北居民稀少,田園荒蕪”。

上篇介紹了部分由山西洪洞遷入移民建村命名淵源、起因?,F(xiàn)就《河間地志》中注有的建村年代說(shuō)明明初移民的數(shù)量之多,范圍之廣,規(guī)模之大?!兜刂尽分须m沒(méi)明確村民從何地而遷入,但,根據(jù)當(dāng)時(shí)的歷史有關(guān)資料記載和民間的傳說(shuō),山西洪洞移民應(yīng)占多數(shù)。

一、河間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前建的村落有48處。

束城建于春秋時(shí)代。

瀛州鎮(zhèn)、曾家務(wù)建于戰(zhàn)國(guó)時(shí)代。

西關(guān)、宋王大建于秦(公元前221年)。黎民居建于秦(公元前200年)。

西詩(shī)經(jīng)村、三十里鋪(現(xiàn)分為南北三十里鋪)、冷飯店建于西漢初。

君子館建于西漢景帝年間。

黃留保住建于西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大超市、小超市建于東漢元年(136年)。

赤塔建于東漢建武二十六年(50年)。

張侯建于三國(guó)年代。

侯南建于西晉泰始二年(266年)。

南關(guān)建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

大管德建于唐貞觀四年(630年)。

戈家樓建于唐光化三年(900年)。

行別營(yíng)、北司徒、中留守建于北宋元年(960年)。

于場(chǎng)建于北宋乾德四年(966年)。

大孫莊建于宋雍熙二年(985年)。

胡村建于北宋圣元元年(1023年)。

孟家莊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

東關(guān)、北關(guān)、角樓、南莊、小豆腐莊建于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

臥佛堂建于北宋建隆開(kāi)寶年間。城上建于北宋于雍熙至景德年間。

臥佛堂建于北宋建隆開(kāi)寶年間。

西丁坊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

大張莊建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

王張村建于金正大元年(1224年)。

任留念、大位村、瓦井、常留念建于元初。

興村建于元至元四年。

西劉莊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

大留更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

齊會(huì)建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

四公村建于元至元五年(1345年)。

閣上建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

門莊建于元至正十年。

北王莊、大漁莊建于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

二、自洪武元年至永樂(lè)二十一年(1368--1423)建村的有438處。

于洪武元年(1368年)的有3處:北李子口、黑馬張家莊、孝子墓、

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的有6處:管德莊、北趙莊、北石家村、大蔡樓、南古寨、大莊、

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有1處:興隆店、

建于洪武六年的有48處:鎮(zhèn)上、回莊、小管德、南呈各莊、景和、孟莊子、北辛河口、高頭、北石槽、南石槽、南留路、北留路、馬村、南李子口、林豆萬(wàn)、老林莊、時(shí)村、萬(wàn)貫(后分南北萬(wàn)貫)、后申魯、小里文、大里文、杜王化、劉王化、王王化、馮王化、高王化、鄭孔務(wù)、艾孔務(wù)、胥家萬(wàn)、孫郭莊、南八里鋪、西周村、東周村、南太平莊、福海莊、南王莊、南石家村、宋村、林村、時(shí)莊、西張、徐楊屯、孫常村、尹洼、小柴、朱家村、梁家鋪、郭屯。

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有18處:前桃園、后桃園、西王村、大皮屯、小皮屯、田圪、民臺(tái)頭、二十里鋪、南召、西北召、東北召、東王村、前申魯、前辛莊、后辛莊、南辛莊、東留莊、邵洪店、建于洪武 十二年(1389年)的有7處;西王莊、西王口、東王口、西董堤、東董堤、南樊莊、楊劉莊、

建于建文元年(1399年)的有2處:東雙塔、南楊莊、

建于建文二年(1400年)的有1處:侯村鋪、

建于建文四年(1402年)的有1處:盧村

建于永樂(lè)元年(1403年)的有2處:袁村、劉莊、

建于永樂(lè)二年(1404年)的有133處:南羅、中羅、小章、柴莊、常村、北小店、大朱村、北楊莊、艾家莊、西石相、東石相、西呈各莊、范九村、俳徊、高辛莊、張興屯、油房莊、方雅莪、宋雅莪、劉雅莪、張雅莪、王雅莪、古莊子、王莊子、趙莊子、店子、于屯、豐爾莊、胡官莊、蓋官莊、齊官莊、周官莊、李官莊、牛官莊、楊官莊、孟官莊、方官莊、姜?jiǎng)?、閻家?a href='/xingye/' target=_blank>興業(yè)屯、陳梁王、西梁各莊、東梁各莊、杏杭、西沙洼、東沙洼、傅天官、姚天官、后鞏村、大黃務(wù)、油店、龍王村、潘官莊、南莊、馮村、武莊、小朱莊、孫村、穆莊、翟生、屯莊、鄧各莊、苗莊、后孟回、前孟回、孫劉莊、張曹、小村、康家店、李家莊、八里莊、陸家村、小張莊、霍家莊、薛莊、沈莊、山張莊、賈莊、北雙塔、永樂(lè)、李澗河、馮澗河、高澗河、姚澗河、朱澗河、傅澗河、大店、小店、槐莊、黃莊、段莊、曹何莊、尊祖莊、西達(dá)路、東達(dá)路、前念祖、后念祖、劉念祖、許營(yíng)、馬各莊、西羊莊、曹莊、劉王士由、王王士由、位王士由、董王士由、前西里埋、后西里埋、繳臺(tái)頭、馬保洼、鄭留孝、楊留孝、沙河、東高莊、里甸村、劉屯、黃屯、竇莊、四莊頭、北老生、南老生、東化家務(wù)、西化家務(wù)、袁留保住、鄭留保住、前留保住、西九吉、東九吉、崔莊、龍華店、小集、河溝、劉家村。

建于永樂(lè)三年(1405年)的有152處:

南大齊、石馬、姜家村、寧家莊、冢耳村、艾家村、閻家村、崔九村、米各莊、劉店、陳莊、朱莊、前榆杭、后榆杭、留標(biāo)、后豆務(wù)、孫行石、李莊、田行石、何行石、西高屯、文屯、閻屯、枯樹(shù)活、西崔村、柴屯、石灰屯、里昌、孟穆留歡、陳鞏留歡、張王留歡、謝家、大張鏡、中張水鏡、白張水鏡、前官道、中官道、西官道、東官道、蓋莊、西苑各莊、東苑各莊、東洼、修羅、西莊、東張莊、文莊、張寺?tīng)I(yíng)、榮梁莊、大史、小史、前各莊、前小漢、后小漢、西大漢、東大漢、楊官營(yíng)、小黃務(wù)、黑佛頭、張村、雙樹(shù)、東方、后洪雁、南中原、南冬、前北冬、后北冬、西柳洼、東八里莊、南章西、北章西、桃園、五家務(wù)、槐樓、保安屯、后臺(tái)頭、前臺(tái)頭、張?zhí)旃?、劉天官、禪閣、許莊、邊邊莊、孫邊村、西高莊、柳張村、西告、東告、后王莊、恒道、滿堂、邢莊、史村、后羊店、北大齊、陳屯、滿中良、北寨、路屯、邊屯、找子營(yíng)、大行羊、榆林莊、邱莊、小莊、楊頭、北八里鋪、西三里莊、北三里莊、桂莊、徐家莊、十里鋪、小趙莊、大趙莊、李萬(wàn)、田營(yíng)、計(jì)家營(yíng)、臧家營(yíng)、白家營(yíng)、何倪莊、李張各、大王橋、東羊莊、南司徒、果子洼、南三里、務(wù)爾頭、李故仙、商故仙、邱故仙、侯故仙、席故仙、大故仙、小故仙、楊屯、孫屯、東高屯、梁郭莊、大楊郭莊、小楊郭莊、東崔莊、曹召莊、李召莊、趙召莊、馮留念、喬留念、閻辛莊、西九吉、沈家村、哺子村、狄莊、前劉守、后留守、枯樹(shù)活

建于永樂(lè)八年(1410年)的有1處;董小里、

建于永樂(lè)十四(1416年)年的有59處:

后留古寺、前羊店、大寶車、小寶車、陳南寨、張南寨、李南寨、劉九村、杜九村、小行羊、官莊店、宋位村、傅位村、盧位村、羅位村、邢各莊、芮屯、槐各莊、西張莊、龍關(guān)、邊莊、侯莊、郭趙莊、王官?gòu)R、后柏桐、前柏桐、東半截河、西半截河、蒲禾屯、尹莊、前王莊、香椿辛莊、譚中良、南良、郭官屯、周莊、解家洼、東丁坊、王營(yíng)、楊營(yíng)、崔莊子、東里文、武張各、位莊、北新河、南新河、張郭莊、田留念、前鞏村、北汪村、南趙莊、南郭村、高家務(wù)、婁堤屯、王馬莊、黃家村、西石槽、宋石槽、劉石槽。

建于明永樂(lè)十八年(1420年)的有1處:南張村、

建于永樂(lè)二十年(1422年)的有2處:王刁、北張莊。

建于永樂(lè)二十一年(1423年)的有1處:任村、

三、明永樂(lè)二十二年以后(1424--1992)建村的有71處(未分年代)。

其村落有:大亮甲牌、小亮甲牌、馬樁、段莊、李莊、北關(guān)辛莊、提家園、馬房、希插、大操魯、小操魯、前豆務(wù)、崔莊子、舊館、康寧屯、韓別、北冬店、郭家村、北太平莊、義和莊、永安村、孟家廟、北辛莊、左家莊、學(xué)堤、河沿、西辛莊、北張莊、唐莊、新立莊、小留更、李趙莊、小蔡樓、北榆林莊、樊莊、吳家廟、流水套、左場(chǎng)、韓樓、顧家莊、王莊、野場(chǎng)、韓場(chǎng)、北高莊、西周樓、東周樓、李庵、東劉莊、北馬灘、秦莊、孫莊、南馬灘、馬戶生、楊張各、西留莊、小王橋、路德莊、小莊子、范圪、堤口、南漁莊、東漁莊、楊家樓、田家坊、葛莊、馮寺、小孫莊、小圈、北皇親莊、五行村、東九吉。

綜上所述,河間現(xiàn)在的557個(gè)村落(含村、莊、鎮(zhèn)、城、屯等,未分大?。?,按三個(gè)年代段分析:自有文字記載至元末(截止到公元1368年)2000余年所建村落僅占現(xiàn)有村落總數(shù)的9%;1424年至1992年的568年間所建村落也只占現(xiàn)有村落的13%;而在1368年至1423年的55年中建村438處,占現(xiàn)有總數(shù)的78%。當(dāng)然,我們還沒(méi)有查到較為詳細(xì)資料證明這78%的村落即“山西洪洞移民”。但,綜合多方資料佐證那個(gè)年代確實(shí)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山西移民遷至冀中的報(bào)道。否則,民間就不會(huì)有流傳甚廣的“問(wèn)我祖先來(lái)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shù)。問(wèn)我故鄉(xiāng)叫什么?大槐樹(shù)下老鴰窩”。

來(lái)源:今日河間

Hash:e1d41be252c5e8a21378c23c5f62985a962dd0b3

聲明:此文由 河間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