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牌坊 | 風土
(本文選自王淼新書《糖紙煙盒撥浪鼓》,現(xiàn)微店開通部分作者簽售,簽名鈐印,題寫上款,可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去微店購買,謝謝?。?/p>
老宅?牌坊
撰文/攝影/王淼
老宅
我家有一座老宅,在古城的張牌坊街上。老宅不大,有三間帶走廊的堂屋,一間小巧的門樓過道。小小的院內遍植著石榴樹和棗樹——石榴樹結出的是白色的冰糖籽,粒大汁豐,甘甜可口;棗樹結出的是脆靈棗,皮薄肉厚,又甜又脆。聽奶奶講,這座老宅其實并不是我家的祖產,它的格局不大,解放前應該屬于一家小地主所有,土改后分給了爺爺奶奶,連同室內擺設的條幾、八仙桌子和太師椅等,應該都是那次城市貧民分享勝利果實的收獲。以至后來爸爸入黨,外調人員前來家訪,看到這座頗帶些老門舊家“范兒”的老宅,馬上認定爸爸的家庭成分過高。最后還是頗費了一番周折,爸爸的入黨問題才總算得到了解決。
尚存的老宅
我的幼年是在老屋中度過的,那時最常聽到的,是奶奶講述的那個千篇一律的故事:“東山磨磨牙,西山磨磨牙,回來吃你姊妹倆?!奔幢阋呀浡犃藷o數(shù)遍,愛哭的我還是立馬不哭。爺爺為人忠厚老實,前半輩子一直靠做小生意養(yǎng)家,收入微薄,勉強糊口。解放后公私合營,爺爺不僅分到房產,他本人也進了副食品公司。所以,爺爺?shù)拇_是真心擁護新政府,感激那個新時代的。在我的記憶中,文革伊始,每到吃飯的時候,我們家的一個日常功課是,大家圍坐在飯桌前,聽候爺爺?shù)目诹?,全體起立,合唱《東方紅》。唱《東方紅》時的爺爺顯得很肅穆,也很虔誠,他態(tài)度謙卑,垂手恭立,唱到動情處,眼中甚至還常常閃現(xiàn)著淚花。我和姐姐、妹妹雖然均為這種莊嚴的陣勢感到有一點可怕,但內心深處卻又未免覺得有些好笑——想笑,卻又不敢笑,只是埋下頭來匆匆吃飯,然后,跑到外面盡情撒歡去也。
老宅門樓與內景
當然,老宅留給我更多的,還是那些溫馨、快樂的畫面。老宅不大,能利用的地方基本都利用上了。記憶最深的是位于堂屋左手的那個小花園,它以樹枝、秫秸編織而成的籬笆作圍墻,從外面看,里面花木繁盛,枝葉掩映,可謂密不透風。但走進去卻是別有洞天,沿著屋墻邊的小徑走到盡頭,居然還有一個逼仄的廚房。夏天,蔭涼的花園自然不失是一個消暑的好去處,尤其是玩“捉迷藏”,隨便找個角落蹲下,總能讓那些鄰居家的孩子找上半天。冬天,我們會躲進春意融融的廚房,爭著搶著幫奶奶拉風箱,不僅身上暖和了,有時還會得到奶奶的獎賞。當然,下雨、或者落雪的時候,我們大多會轉移到封閉的門樓過道里玩耍,相比而言,這里的空間更為闊大一些,也更適合玩各種諸如“木頭人”、拍“啪啪”之類的戶外游戲。
幾百年樹齡的枸杞樹依然枝葉茂盛
古城里曾經有過許許多多的老宅和老屋,它們青磚灰瓦,曲徑幽窗,房頂上長滿了各種雜草,顯示出一種獨特的歲月年輪。我一直覺得,所有的老宅和老屋其實都有自己的生命,它們都是通靈性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xiàn)。雖然其中未必會發(fā)生聊齋故事,卻總會有一些有趣、好玩的細節(jié),令人懷想,讓人難忘。而所謂“紅塵世界”,所謂“人間煙火”,其實也都是與這些老宅和老屋的存在密不可分的。
但是,很遺憾,今天的人們似乎再不珍惜老宅和老屋了——老屋說拆就拆,老樹說砍就砍。他們不愿再傾聽老宅對歷史的訴說,不愿再凝視老屋對過往的重現(xiàn)。一切讓人心安心靜的東西,都顯得那么不合時宜。如果說每一代人的情感都要有所附著,失去了老宅和老屋,我不知道,我們這代人的情感又要附著何處呢?
古城的老宅已經消失殆盡,所剩無幾
牌坊
古城曾經與江南的歙縣齊名,是北方著名的牌坊城。但因為文革期間的“破四舊”,數(shù)十座精美的牌坊相繼被推翻、拉倒,劫后余生的牌坊,只剩下“百獅坊”和“百壽坊”兩座而已。所謂“牌坊城”云云,其實早已名不副實了。
百獅坊,又稱張家牌坊
我家老宅在張牌坊街上,出門西望,首先看到的就是張家牌坊——亦即“百獅坊”。穿過張家牌坊走到下一個十字路口,往南看,朱家牌坊——亦即“百壽坊”赫然在目。那時候的牌坊街還是古意猶存的,且不說窄窄的馬路兩旁房屋儼然,清一色全是數(shù)十百年的老房子,灰撲撲的,恬靜安詳、毫無火氣;單是馬路邊上種植的那些合抱粗的高大的梧桐樹,森森然綠蔭如蓋,遮天蔽日,就能夠讓人感受到一股濃郁的舊時氣息。我生也晚,自然無法看到古城當年的古風景致,但可以想象,幾十座精美的牌坊分列在大大小小的路口,古城又將是一番怎樣的氣象。我三歲開蒙,很早就認識了張家牌坊上的“封建禮教的罪證”幾個黑體大字。但我當時并不知道的是,文革初起,文物遭殃,正是有人靈機一動,在張家牌坊和朱家牌坊的正中匾額上,分別寫下了“封建禮教的罪證”和“砸爛舊世界”等標語口號,才終于改變了這兩座牌坊被推翻、遭拉倒的命運。
文革時期的百獅坊
昔日的張牌坊街
鄉(xiāng)人俗稱的張家牌坊,乃是清代乾隆年間的建構,是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而其官稱“百獅坊”,則是因為牌坊上精雕細鑿著一百只姿態(tài)各異的石獅子。我們小時候到牌坊下去玩,其實也大都是奔著那一百只石獅子去的。我們一方面相互攀比誰爬得快,誰爬得高;另一方面,則比賽誰能夠一一查清那一百只石獅子。尤其是后來聽說,在一百只石獅子當中,只有一只是公的,可以通過摸襠的方式找到,大家更是興味盎然,紛紛爬上牌坊去尋找。但是,下面好說,高處的石獅子卻是絕難摸到的。結果可想而知,一百只石獅子沒有查清,一只公獅子也從未找到。鄉(xiāng)人俗稱的朱家牌坊,同樣是清代乾隆年間的建構,是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而其官稱“百壽坊”,則是因為牌坊上雕有一百個書體不同的壽字。不過,因為不屬我們的地盤,我們向來對朱家牌坊少有問津。至于是否有人真的查清過那一百個不同的壽字,自然無從得知。
百壽坊,又稱朱家牌坊
昔日的朱牌坊街
年齡稍長,與牌坊有關的故事頗聽了不少。比如,張家牌坊的主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惟恐再有富戶超過自己,竟然在牌坊完工后,設計毒死了主持修建牌坊的工匠。比如,朱家牌坊的主人為了迎娶曲阜孔家的姑娘,居然一步一個元寶、一路雙趟擺到曲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事實上,從我記事之日起,牌坊就與牌坊街融合在一起,成為古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在那里看到的總是自己最熟悉的場景:老屋炊煙,親戚閑話,慈眉善目的老者,載欣載奔的孩童……。對于我來說,牌坊是家鄉(xiāng)的標志,牌坊街則是通往家園的必由之路,而一旦失去了日常生活的豐富肌理,牌坊就會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空洞符號。所以,我從來不敢想象,古城怎么可以沒有牌坊街,牌坊街怎么可以沒有牌坊,而沒有了牌坊街的古城,又怎么可以稱作古城呢?
百獅坊以一百個石獅子著稱
百壽坊以一百個壽字著稱
但是,牌坊街畢竟還是要拆遷了,聽說會建成一座大廣場,讓兩座碩果僅存的牌坊孤立其間。于是,春節(jié)期間,我禁不住又一次來到了即將消失的牌坊街。那是大年初二,街上行人寥寥。雖然家家張貼著春聯(lián),但春聯(lián)的鮮艷,卻依然難掩牌坊街時日無多的衰敗和落寞——牌坊街即將灰飛煙滅,我們的感情和記憶也將隨風飄散……。
落日余暉下的百壽坊
《糖紙煙盒撥浪鼓》王淼 著,北岳文藝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定價:36、8元。
新書《糖紙煙盒撥浪鼓》已經上架,現(xiàn)微店開通部分作者簽售,簽名鈐印,題寫上款,可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去微店購買,謝謝您的惠顧!)
Hash:805225aa8e97cfb08ed372d13047f6d3cf84f698
聲明:此文由 讀書這么好的事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