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zhí)都毷鬟z址發(fā)掘經(jīng)過

黑龍?zhí)?/a>細石器遺址發(fā)掘經(jīng)過

作者:陶東

蒙山區(qū)是我國古文化發(fā)源地之一。早在幾萬甚至幾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沂蒙地區(qū)人類社會燦爛的文化,留下來許多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遺跡。黑龍?zhí)?/a>細石器遺址便是其中的一個。

黑龍?zhí)哆z址發(fā)現(xiàn)于1982年。

80年代之前郯城的史前考古工作一直處于沉寂狀態(tài)。改革開放給這一地區(qū)的文物考古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1982年,臨沂地區(qū)文管會對文物進行普查,并作舊石器、細石器專題考古調查。臨沂文管會的徐淑彬和郯城圖書館的徐敏生于同年10月,在郯城縣紅花公社的馬陵山黑龍潭附近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點,采集了數(shù)百件標本帶回臨沂分析研究。11月中旬,二人再次對黑龍?zhí)都毷鼽c進行復查,弄清了黑龍?zhí)妒鼽c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情況。

黑龍?zhí)段挥谯俺强h東南約20公里,西距大尚莊村約1公里,東與江蘇東??h接壤,處于沭東丘陵的南段。

石器地點坐落在南北走向的馬陵山西側山坡上,主要分布在黑龍?zhí)端畮?/a>邊緣、大澗溝以北地帶及白雞窩等處。

1958年,山東、江蘇兩省聯(lián)合在黑龍?zhí)陡浇藿怂畮?,將黑龍?zhí)稊r腰折斷,建成黑龍?zhí)端畮?,水庫的西壩就筑在黑龍?zhí)渡希瑝挝鹘叵碌纳綕緶?,當?shù)厝朔Q之為大澗溝,大澗溝南的高坡叫白雞窩。

黑龍?zhí)陡浇罟爬系耐翣疃逊e是一層棕黃色粘質砂土,地質時代為上更新世,厚約2-5米,主要分布在黑龍?zhí)端畮爝吘墶⒋鬂緶弦员钡貛Ъ鞍纂u窩地點。地表可見零星的一層棕黃色粘質砂土殘積物,由于長期的自然剝蝕,石器暴露于地表或基巖之上。

全新世在白雞窩地點的堆積為一層灰褐色為主的雜灰色粘質砂土,一般厚約20-50厘米,呈東高西低狀,傾覆于上更新世的地層之上,海拔高度約50-60米,組成河流一級階地。

經(jīng)調查了解到,1958年修黑龍?zhí)端畮鞎r,出土更新世納犸古菱齒象和河套大角鹿化石。

為了弄清石制品的原生層位,在白雞窩地點開了一條2×4米的探溝進行調查,從探溝北壁剖面發(fā)現(xiàn)了清晰的地層關系,在上下文化層中獲得了部分打制石器和石料,同時還在附近采集到披毛犀、野馬、野豬、象等晚更新世哺乳動物牙齒化石標本。

初步觀察的結果,黑龍?zhí)兜攸c舊石器文化遺存的時代可能處在舊石器晚期。

對黑龍?zhí)哆z址的發(fā)掘,從1984年10月中旬開始,到11月下旬結束,歷時近一個月,地點選在白雞窩,開探方15個,規(guī)格為5×5米,發(fā)掘面積224平方米,地層堆積厚度1.35-3.30米,分為三層:

第一層,黑灰色或深灰色。富含腐殖質,含砂量較多,砂的底部有成堆的石制品,其中一部分是經(jīng)過細致修理的細石器。本層屬全新世次生堆積,厚0.5米。

第二層,灰色亞粘土或粘質砂土。近底部出土較多動物化石和一部分打制品,成層分布在一個活動面上,本層最厚處2米多。

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fā)利用、再利用的過程中加強保護是我們工作的準則。黑龍?zhí)段奈镩_發(fā)利用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文物資料的對外交流。如徐淑彬在1993年的《國立臺灣大學古人類學刊》撰寫了有關黑龍?zhí)妒鼽c的文章,擴大了郯城的知名度。

近年來,我們與廠礦企業(yè)和城鄉(xiāng)教育等部門合作,經(jīng)常組織青年工人和中小學生去黑龍?zhí)兜攸c參觀,并結合所編寫的材料向他們講解,使廣大青少年了解郯城領先其他地區(qū)的一些文明成果,激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努力學習的熱情和力量。

文物作為一種旅游資源,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黑龍?zhí)妒鼽c周圍有被譽為“郯城八景”之最的“海樓朝霞”、“仙洞云壑”以及“馬陵古道”,有眾多的大汶口、龍山、商周和漢代遺物遺跡,因而具備了文物與旅游相結合的優(yōu)越條件。1992年秋“國際馬陵之戰(zhàn)學術研討會暨首屆郯城國際銀杏節(jié)”期間得到了充分展示,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廠商參觀遺跡,備加稱道。

Hash:2a5774b8ce65073c14f1f87bb31d19b7c4e8b001

聲明:此文由 桃林微官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