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 | 顏真卿《東方朔畫贊》

東方朔畫贊碑》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俗稱顏子碑。自署天寶十三載(754年)十二月立。 晉夏侯湛文,顏真卿楷書,碑陽額為其篆書。碑陰記為顏真卿撰文并楷書,額為其隸 書。340×151.6厘米。四面刻。碑陽、碑陰各15行,碑側(cè)各3行,行30字。 碑在山東陵縣,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開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韓思復(fù)曾銘石立于東方朔神廟前。 天寶十三載 ( 754年)顏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訪使東平王安祿山為探察顏氏虛實,委派判 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監(jiān)察御史閻寬、李史魚、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顏真卿 與之狎游此廟。見其碑文磨損不堪,感嘆之余,揮毫依舊文重書,復(fù)刊于石,并撰 碑陰記,以抒對東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鐫刻完工時,正值安祿山反叛,石刻被藏匿土中。十余年后,由別駕吳子晁起立于廟前?!?/p>

此碑精拓本鮮見。宋拓本剜鑿甚少,損字可辨,碑陽“頡〓”之“頡”左上與 “頏”字均未損?!磅探濉荨敝啊 弊治簇喑伞百F”?!?a href='/jingdu/' target=_blank>京都”二字損壞不甚。 “既濁能清”之“濁”字未損。碑陰“瑯邪”二字未損。明代后期“ ”字已剜成 “貴”。由于此碑石質(zhì)粗劣,隨著時間延移剝落增加,碑下部尤甚,很多字幾不可 識。有翻刻本,其中亦有精良者。

《東方畫贊》碑文字體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氣勢磅礴,為顏氏四十五歲盛年時之作。是臨習(xí)顏體大字的最佳范本。

顏真卿書此碑時正值盛年(45歲),筆法剛健雄渾,遒勁嚴(yán)正,為顏碑中的珍品。蘇軾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焙笠娨萆俦?,乃知魯公自臨此。雖大小相懸而意良是,非自得于書,易為之言也?!保ā冻鸪毓P記》卷下)此碑已初具后來顏書的規(guī)模,在研究顏書的發(fā)展上有重要意義。原石多經(jīng)剜刻,面目全非。傳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來,世人爭相拓摹,推崇備至。

釋文: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

晉夏侯湛撰

唐平原太守顏真卿書

大夫諱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魏建安中分厭次為樂陵郡,故又為郡人焉。事漢武帝,漢書具載其事。先生瑰瑋博達,思周變通,以為濁世不可以富貴也,故薄游以取位,茍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xíe)頏(háng)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訓(xùn)也,故正諫以明節(jié),明節(jié)不可以久安也,故詼諧以取容,潔其道而穢其跡,清其道而濁其文,馳張而不為邪,進退而不離群,若乃遠心曠度,瞻智宏才倜儻博物,觸類多能含變,以明算幽贊,以知來自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陰陽圖緯之學(xué),百家眾流之論周給敏捷之辯,支離覆逆之?dāng)?shù),經(jīng)脈藥石之藝,射御書計之術(shù),乃研精而究其理,不習(xí)而盡其功,經(jīng)目而諷于口,過耳而闇于心。夫其明濟開豁包含弘大陵轢(lì)卿相,嘲哂豪杰,籠罩靡前,跆(tái)籍貴勢,出不休顯賤,不憂慼戲萬乘若察友視儔,列如草芥。雄節(jié)邁倫高氣蓋世,可謂拔乎其萃,遊方之外者也.談?wù)哂忠韵壬鷩u吸沖和,吐故納新、蟬蛻龍變、棄世登仙、神友造化、靈為星辰,此又奇怪。忽恍不可備論者也,大人來守此國,僕自京都,言歸室省,睹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fēng),徘徊路寢,見先生之遺像,逍遙城郊。觀先生之祠宇,慨然不懷,乃作頌焉。其辭曰:“矯矯先生,肥遁居貞,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涅而無滓(zǐ),既濁能清,無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何視,汙若浮,樂在必行。處儉岡憂,跨世凌時,遠蹈獨遊,瞻望倫代,爰想遐蹤(zōng),藐藐先生,其道猶龍染跡朝隱和而不同棲遲。

Hash:d824c4f5ddf5a07fd0991b083217b5ce86e753eb

聲明:此文由 中國書法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