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城拾記之六:占地2畝許,這座“袖珍”園林卻知歷史興衰
序言 :松江有倉城,悠悠一水間??邕^橋,穿過街,曾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如今歲月變遷,老屋斑駁,卻獨有一番古情韻味可以訴說。在“雙輪驅(qū)動”的引領(lǐng)下,永豐街道用文化喚醒倉城,特作《倉城拾記》,對倉城歷史淺作梳理,對一街一石一橋一園分篇探訪,其間更有無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重新拾起,趟過歲月河流,拂去歷史塵埃,方見此間動人故事。
本專題系列共計十篇,倉城的歷史,倉城的橋,倉城的名街名巷,倉城的名宅老宅,倉城的歷史名人,倉城的著名林園,倉城的朝觀,倉城的特產(chǎn)風(fēng)味,倉城的風(fēng)俗文化,倉城現(xiàn)今的改造,將為你一一道來……
《倉城拾記》
系列專題之第六篇
倉城的園林
▼
一煙薄霧籠倉城,
人聲漸起,破曉時分。
上了大倉橋,別了關(guān)帝廟,
入了秀南街,過了觀音堂。
抬頭忽現(xiàn),一墻之上,
樓閣高聳,古木參天。
尋至門前,得一“頤園”。
“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園林亦如此。相逢不如偶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倉城的園林。
說起江南園林,往往言必提蘇州。殊不知,松江也曾是園林薈萃之地。宋代松江有云間洞天等6處園林,元代有陳家園等7處,明代有熙園等40余處,清代有秀甲園等近20處。
一座座園林,承載著無數(shù)的歷史風(fēng)云故事。如秀甲園,位于松江西塔弄底,康熙兩次南巡松江都曾臨幸此園,還御賜“蒸霞”二字;后來秀甲園改成了民族英雄陳化成祠,1912年底孫中山造訪松江時,也曾寓居于此。又如邱家灣的嘯園,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此設(shè)王府,洋槍隊的華爾也曾在此設(shè)公館。以及,橫云山麓的橫云山莊,《明史稿》便在此編寫完成,由清初的戶部尚書王鴻緒修撰,因王鴻緒別號橫云山人,所以《明史稿》又被稱為“橫云山人明史稿”……
凡此總總,不勝枚舉,除了秀甲園、嘯園、橫云山莊,還有古倪園、熙園、濯錦園、孫園、塔射園、梅園、肯園、復(fù)園、宿云塢……眾多園林,名極一時。
可惜的是,或經(jīng)歷代興廢,或遭戰(zhàn)火焚毀,松江歷史上的名園大多已煙消云散,到如今只剩了兩處。相較于蘇州現(xiàn)存的50多座園林而言,松江園林常被人所忽略,也就不足為奇了。
松江現(xiàn)存的兩處園林中,一處是醉白池,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位于松江人民南路,曾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觴詠之處,也是當時名人學(xué)士常游之地。
還有一處,便是倉城的頤園。
倉城地區(qū)古有靜園、養(yǎng)真園、竹溪別業(yè)等園林,現(xiàn)僅存頤園。頤園位于松匯西路上海第四福利院內(nèi),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是上?,F(xiàn)存最小的古典園林。
頤園有多小呢?占地2畝許。若跟蘇州78畝的拙政園一比,可見頤園有多袖珍了。頤園雖小,卻精致玲瓏,山、池、橋、樓、閣、齋、舫、榭、廊、古樹、翠竹一應(yīng)俱全。
頤園為何小如許?這或許跟古代松江城的格局有關(guān)。明代松江已是東南一大都會,成為當時全國棉紡織業(yè)中心,一城之內(nèi),樓宇林立,商貿(mào)繁盛,人煙密集。經(jīng)濟上富庶,城池卻不甚大,加之松江府下的華亭縣和婁縣同處于一城,使得松江成為少有的一府兩縣治的古城。明中葉以后,江南住宅逐漸走向奢華,松江的縉紳士大夫也競相筑園,闊綽到什么程度呢?“寧揮千金而不恤”。清代葉夢珠提到松江府的情形時寫道:“郡邑之盛,甲第入云,明園錯綜,交衢比屋,阛阓列廛,求尺寸之曠地而不可得。”
這番景狀,從頤園的小而美中可見一斑。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頤園,原是布商沈氏的小花園,名為“因而園”?!耙蚨笔呛我??在這里恐不宜當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來解釋。原主人當初為園取名“因而”,或是來自于元曲,如元代鄭光祖 《倩女離魂》中“兀的不取次棄舍,等閑拋掉,因而零落”,“因而”表示“匆促、草草、輕易”之意;如元代王實甫 《西廂記》中“當如此,切須愛護,勿得因而”,有”輕忽、很不重視“之意;如元代商衟 《月照庭·問花》套曲“仗聰明、國色兩件兒,覷五陵英俊因而”,有“微不足道”之意。
總而言之,園主人筑了一個小小的后花園,于繁華鬧市中守一方小天地,自謙“微不足道也”!田園山水,一直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家園,即便身處鬧市無山無水,也可筑上一片園林,有山石層疊,有流水淙淙,如陶淵明詩所言“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一座園子,便寄托了園主人的性情與志向。
頤園雖小,卻出自大家之手,造園者為家住西林寺旁的松江人張南垣。張南垣是什么來頭?他是“我國首屈一指的造園疊山大師,其造園疊山作品水平最高數(shù)量最多,古今中外無一人能比。他開創(chuàng)一個時代,創(chuàng)新一個流派,對我國的造園疊山事業(y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將我國的造園疊山藝術(shù)推到巔峰,對當時和后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保ㄔ醋灾?a href='/jianzhu/' target=_blank>建筑歷史學(xué)家曹汛對張南垣的評價)張南垣所筑的園林,往往有山水畫意,最著名的作品有松江李逢申的橫云山莊,嘉興吳昌時竹亭湖墅、朱茂時鶴洲草堂,太倉王時敏樂郊園、南園和西田、吳偉業(yè)梅村、錢增天藻園,常熟錢謙益拂水山莊,吳縣席本楨東園,嘉定趙洪范南園,金壇虞大復(fù)豫園等。張的技藝享譽江南,許多名流學(xué)者如董其昌、陳繼儒、黃宗羲、吳偉業(yè)、錢謙益等都和他作布衣之交,盛贊他的疊石絕技。張南垣后來被寫入《清史稿·藝術(shù)列傳》,而且位列第一,縱觀我國二十五史,以造園疊山寫入正史列傳的,唯張南垣一人而已。
頤園便出自松江這位大家之手,園內(nèi)疊山鑿池,小橋流水,樓臺顧盼,曲廊通幽,古樸典雅,可謂巧奪天工,匠心獨運。
現(xiàn)存頤園,有南北兩組景物。園北布局以水、石勝,有清池一汪,上架石橋,凌波三曲。池東北隅,繞以舫榭回廊,頑石小筑,點綴其間。池之西岸有黃石疊山,呈懸崖狀,凌空于池,山勢險峻。
園南有雙樓相望,南面的觀稼樓為“戲樓”,北面的樓為“看樓”。
南樓小巧精致,屋脊輕盈,檐下四角垂以花柱,槅扇四面,玲瓏剔透。當年,登樓遠望,西南皆田,故園主人曾名樓為“觀稼樓”。
觀稼樓上北面的十扇長窗,可隨意裝卸,拆卸下來后便可充當戲樓,而與戲樓相對的北樓則可憑欄觀戲。
著名作家和考古學(xué)家?guī)熗樱疾爝^頤園,他說:“明代戲樓保存得如此完整,全國恐怕僅此一處了。”
一座小小的頤園,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fēng)雨,幾經(jīng)易主,幾度廢興,可謂是見證了松江明清兩代以來的風(fēng)云歷史。
“因而園”初為明代布商沈氏所有,那時松江正值“衣被天下”的鼎盛時期,自元末黃道婆在松江傳播海南棉紡技術(shù)后,松江的棉紡業(yè)迅速崛起,成為全國棉紡中心,商人趨之若鶩,其中三棱布、眉織布、飛花布、尤墩布更是松江布的精華,其他地區(qū)產(chǎn)品不能比擬。
“因而園”傳至孫輩,家道衰落,轉(zhuǎn)賣羅姓,易名“羅氏園”。光緒初年,羅家把園售給漸江歸安縣縣令許威,從此改稱“頤園”。進入民國,軍閥混戰(zhàn),兵禍連累松江城。孫傳芳部下殘兵敗將進駐頤園,名園慘遭踐踏,亭臺破損,花木凋零。北伐勝利后,軍閥撤走,但許家子孫染上鴉片惡習(xí),家道敗落,園子無力修整。1937年,許威后人便將頤園轉(zhuǎn)讓給了金山張堰人高君藩,從此松江當?shù)厝擞址Q頤園為“高家花園”。
高君藩購入頤園,還有一個重要用途,便是作為南社成員的松江集會場所?!坝麘{文字播風(fēng)潮”的南社成立于1909年,是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化團體。之所以命名為“南社”,意謂“操南音不忘本”,亦即表示反清革命。南社之“社”,來源于明末清初的復(fù)社、幾社之社,松江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等都是幾社元老。南社的發(fā)起人為柳亞子、高天梅和陳去病等,高家乃名門望族,高天梅是“江南三名士”之一高吹萬的侄子,高君藩為高吹萬的第二個兒子,高吹萬還有一孫子高錕,是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獲得者,當然這是后話。當時,參與南社的松江人不下30人,高家購入頤園后,高君藩之父高吹萬便常把好友召集于此,吟賞唱和,高家花園也因此成了南社成員雅集的重要場所,柳亞子也曾在這里參與社團活動。
弘一法師李叔同也曾造訪過頤園,對其精妙盛贊不已。李叔同與松江頗有淵源,現(xiàn)如今頤園隔壁的立達中學(xué)校歌,便是由李叔同作詞:“立己立人,達己達人,吾校之訓(xùn),拳拳服膺。好學(xué),力行,知恥,日新又日新。互助,奮斗,創(chuàng)造,求民族復(fù)興。立己立人,達己達人,吾校之訓(xùn),拳拳服膺?!?935年2月李叔同到立達學(xué)園講學(xué),并且為學(xué)校創(chuàng)作了校歌,作曲則為中國著名作曲家呂驥,曾任新中國第一任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也是周筆暢的外叔公。
解放后,頤園長期失去維護,園內(nèi)雜草叢生,雙樓搖搖欲墜,一片殘敗凄涼景象。以至于老版《聊齋》都到這里來取景拍攝。一代名園,命運至此,哀哉痛心。
所幸,1989年,市縣兩級財政撥款10萬元,對園內(nèi)文物價值最高已出現(xiàn)險情的“觀稼樓”進行了修復(fù)。2005年,上海市文管會與上海第四福利院出資,對頤園進行整體修繕。在修繕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明代青石坐墩、石元寶、門枕石與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片等園內(nèi)文物。屆時半年,修葺工程竣工,荒廢了近半個世紀的頤園,終于重現(xiàn)了盛世名園的精致玲瓏?!邦U園聽雨”現(xiàn)被列為“松江二十四景”之一。
(內(nèi)容來源:永豐資訊)
Hash:4ba385a669c2ba984b420d36b44bfbc9afa4573a
聲明:此文由 上海松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