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運河古橋之救民獻身記潮王

京杭運河上具有悠久歷史的橋梁不少,這些古橋,有的已經不存,有的雖然還在延用原名,卻已是近現代的產物。

潮王橋,宋時有此橋名?,F橋位于潮王路,跨京杭運河。潮王是一個人,叫石瑰,生于唐朝長慶三年(823)。當時杭城錢塘江江水洶涌,經常風怒湍急,嚴重危害沿江百姓的安全。石瑰挺身而出,不分寒暑奮力筑堤,最終死在潮水中。后來,有感于石瑰的精神,朝廷封石瑰為潮王。據民間傳說,這個潮王是個好潮王,在宋時,潮王還顯過靈,搭救過落水的百姓。所以潮王在民間有很高的威信。從小住在運河邊的老人說,老橋位于現今河東路上距離長板巷約10米處,單孔圓拱,兩邊各有20多級臺階。抗日戰(zhàn)爭時,德勝橋上的亭子被拆到潮王橋上,農閑時,很多農民喜歡坐在亭下抽旱煙。

現在的這座橋建成于1994年,橋長414米,橋寬30米,為鋼筋砼三跨連續(xù)箱梁。2005年的潮王橋整治方案中,潮王橋也是其中一個修整的對象。潮王橋整治工程包括裝飾整治、橋梁加固整治、綠化景觀施工等。在整體上,設計者融入潮王神雕塑、潮王傳說和潮王橋記,反映潮王奮力筑堤、阻止水勢、不畏艱險的歷史。設計者選用珍珠白的花崗石作為這座橋欄桿的主要石材,這種石材比普通的青石高一倍的價格,但在視覺效果上卻非常好。設計者希望借這種石材體現堅忍和大氣的精神,體現唐代厚重、大氣與華麗的藝術風格。

在細節(jié)上,幾個設計的重點落在紋飾及橋欄、望柱、垂帶、雕塑等設計元素上。先說紋飾。雕刻圖案用波浪形表現波浪的洶涌不斷和潮王的斗爭精神。望柱與垂帶,用簡單的幾何造型,體現雄渾磅礴之氣,表達人類對自己命運把握與駕馭的愿望。上部金屬欄桿的輕盈、通透更襯托出望柱的凝重。外側橋墩上的小橋頭堡形成橋欄整體的視覺穩(wěn)定點。整個設計形式力求體現出潮王駕馭洶涌潮水的氣勢。

橋下還有一組潮王青銅雕像。這四座潮王雕像位于潮王橋下的橋墩旁,有的仿佛騎著鯉魚前來看潮護航,有的手持魚叉、怒目圓睜,力克潮水。當有大船從運河隆隆駛過,掀起的水浪拍過“潮王”的大足,栩栩如生。橋下的親水設計讓人更易接受這個橋下空間,而刻有蠶、絲、帛字樣的錢幣形護欄設計通透而安全,和運河結合得更緊密。

橋邊還有一組雕塑,就是稻香園雕塑,描述的是秋天黃昏時刻,運河邊豐收待割的水稻隨晚風搖曳飄香的醉人景象。雕塑得名于年年入秋飄香的水稻和茭白,這種景象一直延續(xù)到了20世紀的80年代初城市改造之時。

編輯整理: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qū)

Hash:e2bfa2ff205889d1520fb74845224a2a17695bee

聲明:此文由 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q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