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德流芳,萬代馨香,探訪周家大院家族文化

周家大院位于湖南永州零陵區(qū)富家橋鎮(zhèn)一個名叫澗巖頭的五百年古村落。由宋代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后裔的一脈分支數(shù)百年來同宗同姓繁衍生息在這個村落里,祖孫二十六代,代以傳承,開創(chuàng)了由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新院子、子巖府、四大家院等六大院落構成的古民居群大院。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為周氏祖訓,今天上午,筆者隨周躍芳先生前往永州市富家橋鎮(zhèn)拜謁周家大院,緬懷周家祖宗,傳承周氏優(yōu)秀傳統(tǒng)非遺旅游文化。

據(jù)湖南省博物館原館長熊傳薪在《周家古韻》一書序言中描述到,周家大院是一個奇妙、神秘、幽邃而氣韻無窮的世界,這里,人杰地靈,巨龍若騰的鋸齒嶺,高接蒼穹,偉岸巍峨,峰戀起伏,疊綠鋪翠,迷霧繚繞,宏闊的身軀酷似一把龐大的“大師椅”的靠背,東西起伏綿亙的山脈恰似它的左右扶手,如兩只鳳鳥朝著翩然飛動的鳳鳥嶺和鷹嘴嶺兩座山峰高聳入云矗立于東;青石嶺懸崖萬丈,危壁千仞,陡峭險峻,氣勢雄渾,形同一位氣宇軒然的大將軍屹立于西。四山環(huán)列,前有進、賢二水,清瑩碧透,曼柔娟秀,迂曲環(huán)流,宛若兩條溫情飄逸的玉帶,從莽莽群山叢林的綠蔭深處飄然而至,再攜手西去,曲折蜿蜒伸向遙遠的天際。山水相依,山清水秀,這一方秀麗而神奇的土地,原本就是一塊風水寶地。

周家大院傳承著中國農耕社會農家院建筑的遺風,訴說著周氏一族人勤勞、智慧和勇敢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與快樂,見證了明、清時期封建社會楚南望族的興衰,展現(xiàn)了一代代周氏子孫才俊杰人的風采,獲得了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瀟湘第一古院、中國民間故宮等殊榮。

據(jù)悉,大院始建于明代宗景泰年間(1450—1456年),建成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后裔于明中期遷移至此生息繁衍,歷26代近600年,故名周家大院。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近100畝,建筑面積達3.5萬平方米,是一組包含門樓6座、正、橫屋180多棟,大小房屋1300多間,天井136個,游亭36座,走廊巷道40多條的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民居宅院建筑群。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充分顯于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是民間古建筑的杰作。澗巖頭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區(qū)何仙觀鎮(zhèn)境內澗巖頭村,是一處古民居群落,具備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較好的開發(fā)前景,自2000年以來國家、省級旅游、文物部門多次來這里考察,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風光秀美的旅游之地。

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號子巖,清零陵人(永州市零陵區(qū)富家橋鎮(zhèn)干巖頭村)。有文武才。同治元年(1862)舉京兆鄉(xiāng)試,觀政兵部。七年(1868)成進士,入翰林,散館授編修。光緒元年(1875)改官中書,旋以軍咨酒隨左宗棠進軍天山南北,收復新疆。其間,他參與決策,督辦軍需,攻績卓著,賞戴孔雀花翎,同都轉三品,權攝關內關外鎮(zhèn)迪、高平等處觀察使。光緒八年(1882)以后,又隨左宗棠到江蘇、浙江整飭鹽綱,處鹽場腥膻之地而兩袖清風,以廉潔為時人所稱。不久,乞歸永州,主講蘋州書院。后起為喀什噶爾兵備道,轉署理鎮(zhèn)迪道兼按察使。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表現(xiàn)出周敦頤潔身自愛的高尚人格和灑脫的胸襟。恰逢周敦頤誕辰千年慶典,.“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作為湖湘文化重要一脈的永州文化,周家大院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蘊藏著巨大的時代價值。

在省、市州、區(qū)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永州市零陵區(qū)編制周家大院、異蛇科技生態(tài)文化園、香零山鄉(xiāng)村旅游點等景區(qū)景點的旅游總規(guī)及修建性詳細規(guī)劃。周家大院已成為永州市零陵區(qū)全域旅游重要的一環(huán),區(qū)委書記親自帶隊來周家大院多次調研和現(xiàn)場辦公。我們渴盼著周家大院盡早地走出永州,走向世界……

Hash:9e15dd28db7783eef7de38b03c23fb3351467e73

聲明:此文由 華聲全媒體周義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