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最有文脈的古村,“文房四寶”書寫歷史,卻有神秘的傳說

最美鄉(xiāng)村婺源旅行,選擇游人較少的未開發(fā)古村落,沱川鄉(xiāng)的篁村,就是此行的目的地。村莊,以“筆、墨、紙、硯”設(shè)計布局,用“文房四寶”書寫古村文脈歷史。最有書卷氣的古村,卻有個“重臣”祖先的神秘傳說。

江西婺源很多古村落,已開發(fā)成熱門景區(qū),游人如織。而我偏喜歡未開發(fā)的村莊,原汁原味。從清華鎮(zhèn)出發(fā)去沱川,被路邊的一個小村所吸引,森林、高山、云海,層層遞進。白云深處有人家,高聳的山峰,云霧繚繞,幾棟粉墻灰瓦的徽派建筑,散落在高山下,構(gòu)成“遠山、田園、村落”的詩情畫意。

小村名為“篁村”,婺源的“篁嶺”,聞名遐邇,游人聚集。而“篁村”,卻少有人知,無游人。村口,古樹蒼勁,一座“大夫弟”廊橋,靜臥篁溪之上。橋兩端門額上分別題有“鳳鳴篁墅”、“鶴和松林”八個大字,以及“廊引篁溪水,橋渡有緣人”對聯(lián),透出文人墨客的雅致與境界。

若是夏天,田野旁、古樹下、廊橋上,聽著潺潺水流、柔柔風聲、啾啾鳥鳴、朗朗書音,是否很愜意?婺源自古是書鄉(xiāng),“山間茅屋書聲響,放下扁擔考一場”,折射出古人耕讀傳家的好習慣。

村莊有棵羅漢松,枝繁葉茂,高大挺拔,像撐開的巨傘,投入片片綠萌。生長極慢的羅漢松,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多少年呢?892年!村莊的歷史從這棵樹開始。

安徽桐城讀書人余道潛,與理學(xué)家朱熹的父親朱松是同科進士,精通天文地理,在浙江為官,因不愿與貪官合污,辭官歸隱。當他經(jīng)徽饒古道吳楚分源的浙嶺,看到沱川一片修林茂竹時,似乎找到了歸隱地。在溪邊倒插一棵羅漢松,幾個月后竟然成活長出新芽。從此,他選擇這里安居,成為余氏祖先。

而為什么取“篁村”呢?歷史并沒有明確答案。但從“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古詩中,或許契合余道潛的意境。

余氏先祖用“筆墨紙硯”設(shè)計,門口筆架山,半月池為硯池,田畈為紙,紅豆杉為筆,“文房四寶”俱全。村舍阡陌縱橫,書寫古村山水人文。

不僅在設(shè)計上體現(xiàn)風水學(xué),余氏宗祠門樓,建筑更為氣派。建于明代的“五鳳樓”,雕刻圖案,仍然精美。鳳、鶴、麒麟、蓮花磚雕,栩栩如生?!笆蓟椎凇钡母〉翊笞郑陟糸_始建的當天,村莊接到有人中了狀元的喜訊。

除余氏宗祠之外,篁村還有“翰林院”、“正中堂”、“祥流屋”等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站在高處,俯瞰村莊,白墻黛瓦的民居,保留著原汁原味。

村莊文脈發(fā)達,曾出現(xiàn)“兄弟文武登科”、“金殿傳臚”等榮耀,篁村的余棐在嘉靖年間考取進士。余煌,清仁宗嘉慶三年中舉人,精通天文歷算,著名科學(xué)家。

最有書卷氣的古村,民間卻有個“神秘”傳說。相傳篁村的祖先是秦儈的后裔,為避禍而改姓,去了“秦”字頭,改為“余”,而將村莊取名“篁村”,與“皇”諧音,或許心中惦記著帝皇的權(quán)勢與宮廷的繁華。

隱藏最深的古村,朝廷“名臣”后裔,改姓隱名千年?問當?shù)卮迕?,祖先是否真是秦儈?村民并不回答。或許祖先是誰不并重要,過著平靜安寧,不被打擾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你來過神秘的古村嗎?

Hash:130836e1918f05018544940ff9db09de04c3e1e2

聲明:此文由 詹愛玉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