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在長汀
□黃啟元 戴立豐
薩本棟(二排左四)在長汀廈大校門前與部分教師合影
廈門大學由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1937年7月1日,經南京國民政府核定,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廈門大學;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軍大舉入侵華北,東南沿海戰(zhàn)云密布。為了保障師生的安全,國立廈門大學師生在薩本棟校長率領下,于7月12日內遷長汀,直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才遷回廈門。
廈門大學在長汀堅持辦學八年,是廈門大學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壯大的八年:在校學生由1938年1月遷汀復課時的196人增加至1945年的1044人,為遷汀復課時的五倍多;院系由原來的3院9系發(fā)展到4院15系。1940年11月9日,廈門大學創(chuàng)辦人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來汀視察廈門大學后得出結論:“廈門大學有進步”“比其他諸大學可無遜色”。在學業(yè)上,1940年8月在第一屆全國國立8個院校學業(yè)競賽成績中名列第一;1941年全國第二屆專科以上學校學生學業(yè)競試中,廈門大學再居首位,蟬聯全國第一。美國地質地理學家葛德石訪問廈門大學后,贊揚廈門大學為“加爾各答以東之第一大學”,成為“南方之強”。
在私立時期優(yōu)良學風的基礎上,經過長汀時期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廈門大學形成了“愛國、勤奮、樸實、活躍”的好校風,并對長汀的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愛國”校風
抗戰(zhàn)時期,喬遷長汀的廈門大學,雖然有遷校帶來的種種困難,但師生們的愛國熱情卻更加高漲,抗日救亡活動特別在宣傳方面從未間斷,師生們不僅關注抗日戰(zhàn)場上敵我雙方的情況,同時關注內部堅持抗戰(zhàn)與妥協投降兩種潮流的斗爭。
廈門大學師生在薩本棟校長的帶領下與創(chuàng)辦人陳嘉庚先生站在一起,堅持抗戰(zhàn),反對投降,大力發(fā)揚愛國精神,如1940年4月1日,薩本棟以自己和全校師生名義,向全國通電斥責汪精衛(wèi)賣國投敵的滔天罪行,其通電內容為:“全國父老兄弟姐妹均鑒:報載汪逆兆銘陷日在寧率丑類成立偽組織,認賊作父,賣國叛黨,喪心病狂,莫此為甚,此獠不除,實為民族恥辱。特電聲討,伏祈各界一致奮起,掃蕩妖氛,共維大義,國家幸甚,民族幸甚。國立廈門大學校長薩本棟暨全體教員學生叩?!彼_校長和全體師生員工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1937年10月,“國立廈門大學學生救國服務團”正式成立,創(chuàng)辦《救亡言論》,進行各項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1月16日,全校師生200人組成20個宣傳隊,深入長汀城街道宣傳,演講日寇侵華的罪行,高呼抗戰(zhàn)救國口號,喚起長汀廣大民眾的抗戰(zhàn)意識,激發(fā)抗日宣傳和抗日救亡的熱情。22日起,宣傳隊改變形式,挨家挨戶進行家庭訪問。3月8日,廈門大學學生救國服務團宣傳隊深入河田等村進行為期一周的宣傳。在河田,巧遇北上抗日的新四軍二支隊。二支隊首長張鼎丞和鄧子恢對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深表贊許。救國服務團后來改名為“戰(zhàn)時后方服務團”,出版長汀抗戰(zhàn)以來第一份由大學生編輯出版的旬刊,刊名叫《唯力》,辦刊宗旨是“站在抗日最高原則之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生存奮斗到底”。該刊的出版受到新四軍二支隊首長的肯定和鼓勵,也成為進步學生和各界人士的搶手貨,為救國救亡的宣傳起到重大作用。
1940年2月,全校師生400余人組成27隊,分赴長汀各鄉(xiāng)村舉行擴大兵役宣傳,慰問出征軍人家屬。暑假,又有三個宣傳隊共50多人下鄉(xiāng)宣傳。1944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廈門大學女生同學會主持公演名劇《家》,以門票收入贈送長汀抗日戰(zhàn)士的家屬。據廈門大學黨史資料第一輯記載:“國立廈門大學遷汀以來,對各項工作頗為努力,每次假期下鄉(xiāng)工作均著成績?!薄俺诉M行救亡宣傳以外,廈門大學學生還進行了大量后方服務等工作,諸如慰問軍屬、講演防毒,傳授救護常識等。”
廈門大學師生的愛國熱情和開展卓有成效的宣傳,給長汀這座富有革命傳統的山城帶來勃勃生機。廈門大學遷汀時,“縣城的中、小學里,有一批廈門大學師生長期兼課。1942年,縣立初中有28名師生兼課。”在課堂上,他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吟誦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和愛國詩人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钡鹊?,激發(fā)學生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廈門大學師生影響下,長汀中學的師生也常常在墻報和校刊上寫文章宣傳抗戰(zhàn),組織宣傳隊開展街頭宣傳,排演戲劇,專場演出話劇、歌劇等,整個長汀的抗日救亡活動如火如荼開展。
“勤奮”校風
廈門大學薩本棟校長以“務求無負陳嘉庚先生毀家興學,及政府將廈門大學收歸國立之至意”作為自己的信條,力謀廈門大學之復興。
他創(chuàng)辦工科,復辦法科,延聘良師,擴大招生,為廈門大學成為“南方之強”而忘我地工作。他把清華大學的一套勤學的風氣帶到廈門大學,對學校錄取新生的標準、各學系課程的開設及各課程教學的要求,均作出嚴格規(guī)定,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認真授課及學生的勤奮學習。
1940年11月,陳嘉庚(右)與薩本棟(左)合影于長汀
一位當年的學生回憶道:“因為功課關系,我們都起得很早。我平時都在五時半以前就起來了,操作一刻鐘的機械運動,讀一兩頁的英文,就進早餐了。第一節(jié)的功課是從六點鐘開始的,每節(jié)五十分鐘。文法二院的功課多半是集中在上午的時間,商學院和理工學院則因實驗和實習比較重要,下午也很忙。我為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見,總是坐在第一排的座位,有幾科功課,課后我還做整理筆記的工作,留作永久紀念,供以后參考之用。在沒有課的時候,我總是到閱覽廳里去看書閱報。在一、二年級的四個學期中,我已把亞丹斯密的國富論、利嘉圖的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馬克思的資本論、龐巴維克的資本肯定論和一般的經濟學理論的書籍,閱讀一遍?!薄?/p>
另一位同學在回憶文章寫道:“廈門大學的同學實在太勤勉了,廈門大學同學可說大部分都是敬惜光陰愛書如命的英雄好漢。無論在圖書館或野外,你可發(fā)現他們不是在溫習功課,便是在閱讀書報。這種勤勉的風氣是造成廈門大學聲譽的主要原因?!?/p>
“母校遷汀后,同學研究空氣異常濃厚,在借出圖書方面,即以二十八年下期而論。全期中師生四百余人共借圖書七千余冊,每人平均十六冊之多,至若閱覽室之教授指定參考書籍及普通參考書籍雜志等等。其閱覽人數,更為擁擠?!獑^之后,時告滿座,后至者往往向隅。于是母校圖書館當局,乃延長開放時間,每日自上午七時起至下午八時半,全日開放。唯閱覽室之座位,仍時有不足之處。”
廈門大學的勤奮學風也由兼課教師帶到長汀中、小學。如抗戰(zhàn)前長汀的中學沒有早讀的風氣,廈門大學學生來汀后,每天很早起床到北山(臥龍山)腳下讀書。汀中不久也實行了早讀,每天早上校長就守候在校長室發(fā)給最早到校早讀的學生“早到牌”,當天就對獲得早到牌的學生進行表彰,極大地鼓勵了汀中學生的勤學熱情。廈門大學實行學分制,在這影響下,汀中也實行了平時成績優(yōu)秀者期末免考制。廈門大學的勤奮學風帶動了汀中學生的求學熱情。汀中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每年高中畢業(yè)考取大學的人數均居閩西各縣前茅?!皬B門大學在汀期間先后招考錄取汀籍學生100多名。”“1946年秋,廈門大學遷返廈門,將大量房產、家具、課桌和大部分儀器分贈給長汀中、小學等26個單位?!睆B門大學為長汀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樸實”校風
廈門大學治學風氣之“樸實”,在私立時期已初奠基礎。內遷長汀之后,校長薩本棟極力提倡“樸實”的學風,反復告誡師生“不要大吹大擂”,“應加緊研究學術與培養(yǎng)技能”。全校上下埋頭苦干,培養(yǎng)了一屆又一屆“實際致用的學問充實于內,服務耐勞的精神表現于外”的畢業(yè)生,贏得了各界的贊譽。
廈門大學生活上的“樸實”之風,是在長汀形成的??箶承蝿莸钠D危,山區(qū)條件之粗陋,戰(zhàn)時物資的匱乏,學生家境的貧寒,使廈門大學師生從思想到風尚都發(fā)生了驚人的轉變。
留學過英、美、德、法、瑞士五國的周辨明教授在回顧這一轉變時說:“從十里洋場的廈門、到七閩空僻的長??;從雕欄石砌的高樓大廈、到畫棟剝落的破敗廟宇;從貴族到平民;從繁華到樸素;這期間,轉變的太驚人。不過這一轉變,對于重生的廈門大學,卻是十分有利的,這種經驗可以說是有錢沒處買的。”
廈門大學在長汀時期的生物實驗室
一位當年的窮苦學生在《我的廈門大學生活》征文中則寫道:“正因為是處在山城中,大都市一切的繁華喧囂,都不會來煩憂我們,使我們無形中養(yǎng)成了樸實的風氣,這對我這個窮小子,特別方便。沒有錢做西裝,可以穿棉布學生裝,因為在這里穿西裝的只有鳳毛麟角的例外;沒有錢穿皮鞋,可以穿草鞋;因為這里穿草鞋的,也大有人在;就這樣,布衣草鞋度過了四年的大學生活。而在交際上,并沒有降低身份的感覺;在學習上,更沒有被不良的嗜好所引誘;這是出于戰(zhàn)爭之賜呢,還是出于廈門大學之賜?”
薩校長提倡自由研究活動,親作“有限差分之原理及應用”的報告。由廈門大學專家、教授開辦的學術講座就有20余次,并邀請王亞南、郭大力、李四光、薛篤弼、石延漢等赴校做學術報告。學校先后出版《巨圖》《唯力》《廈門大學文摘》《廈門大學文叢》《廈門大學通訊》《閩贛余話》等書刊。在《汀江日報》(后改《中南日報》)上開辟副刊,由有名望的教授主編《科學副刊》《經濟副刊》《商學副刊》《語言文學導刊》等,在長汀城鄉(xiāng)廣為流傳,對長汀教育質量的提高和促成長汀全城文風鼎盛,傳播文化科學知識均有深遠影響。廈門大學法律系學生成立法律顧問小組,為人們提供法律咨詢,為窮人主持正義,為受欺凌的百姓出庭辯護。
廈門大學化學系與福建省府建設廳、“東南工合”合作進行科學試驗,在長汀研制“改良紙”成功,并將它推廣至連城、寧化、邵武、南平等地。它具有即寫即干、不滲不透的特點,適于印刷賬冊和信箋等,使用歷史達半個世紀。
1942年,廈門大學愛好版畫者如朱一雄、吳忠翰、涂元渠及汀人鄭永芳等成立木刻研究會,兩度在汀舉辦版畫展覽,展出作品100余幅,翌年選70幅送重慶參加全國性版畫展覽。
“至學生衣著方面,亦極樸素,西裝革履、油頭粉面、絲絨旗袍,幾從未見及。偶有濱海大學轉來廈門大學就讀者,不久亦為‘簞食瓢飲,短褐粗衣’之樸儉風氣同化矣?!保ㄕ浴稄B門大學校史》第二輯第425頁)
廈門大學師生在生活中“樸實”的風氣,對長汀中、小學師生影響則更大了,長汀廣大民眾對名牌大學的師生穿著樸素由驚訝到敬佩,這對汀城各界人士養(yǎng)成儉樸風氣起到潛移默化作用。
“活躍”校風
廈門大學“活躍”的校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術思想,二是課外活動。廈門大學自建校開始,就提倡學術自由,私立時延聘了一些不同觀點的學者、教授來校,開展自由討論。因此,學術空氣十分活躍。改歸國立后,雖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嚴密控制,但薩本棟仍取兼收并容的態(tài)度,學校聘請政治上反蔣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王亞南為經濟系教授(摘自《廈門大學校史》第一輯第220頁)。
廈門大學課外活動之活躍,更是一向聞名全省乃至全國。私立時期體育運動之普及,體育競賽的成績,在全國各大學中均屬一流水平;而演劇、音樂、書畫、攝影等文化娛樂,郊游、迎新、送別等交誼聯誼,每學期都是連接不斷,熱鬧非常。內遷長汀后雖然受到了種種條件的限制,但廈門大學的體育、文娛活動卻只增無減(摘自《廈門大學校史》第一輯第220頁)。
在廈門大學幫助和指導下,長汀抗日救亡宣傳與廈門大學緊密團結、密切配合,共同掀起了利用文藝武器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的高潮。
廈大學生在簡易的閱覽室認真看書學習
長汀于1937年七、八月間,組織成立了抗敵后援會。隨著廈門大學遷汀,省立福州工業(yè)職業(yè)學校也在長汀設立分校。其他機關、部隊、銀行、商店都先后涌入長汀,一時長汀城關人口劇增到10萬人左右。在這種情況下,長汀抗敵后援會組織機構也不斷發(fā)展壯大,會員由廈門大學、僑民師范、省立高級工業(yè)學校、省立長汀中學、縣中、城區(qū)各小學以及各階層愛國人士組成,公推廈門大學的薩校長為該會的名譽會長,同時還成立“長汀抗敵劇團”,由廈門大學任重擔任團長兼導演。
廈門大學組織“抗敵劇團”、“鐵聲歌詠團”等,文娛活動異?;钴S,在城鄉(xiāng)公演《雷雨》《放下你的鞭子》《日出》《原野》《再會吧,香港》《升官圖》《中國萬歲》《打殺漢奸》《燕京》等十幾出話劇,深刻感人,轟動山城。還教唱《黃河大合唱》《延安頌》《松花江上》《大刀歌》《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帶動長汀中、小學抗敵文藝隊伍紛紛深入城鄉(xiāng)活動。
廈門大學抗敵劇團和長汀抗敵劇團開展抗日宣傳競賽,帶動汀中劇團、縣中劇團、商工劇團也爭相演出,他們拿起各種文藝武器走上街頭,深入農村,采用演講、教唱救亡歌曲、演出話劇、搞漫畫展覽等多種形式,宣傳抗日救國的意義,廣泛地發(fā)動群眾,激起民眾的抗日熱情。長汀抗敵劇團,除演出大型戲劇如《塞上風云》《日出》《紅心草》《野玫瑰》、《蛻變》《鳳凰城》外,還演出獨幕話劇《夜之歌》《打鬼子》《萬眾一心》等,并深入鄉(xiāng)村演出。長汀抗敵劇團還多次跨縣演出,并將演出的收入,除了一小部分作為演出經費外,其余盡數匯往前方,或購制寒衣、購買食品,慰勞前方抗敵將士。
在體育活動方面,廈門大學遷汀不上三個月,一切尚未安頓好,學校就在校慶十七周年紀念日舉行體育運動大會。
《廈門大學校史》第一輯記載:“當時沒有跑道,沒有沙坑,田徑就以越野賽跑代替所有正規(guī)比賽,決出男子、女子組冠軍和以下優(yōu)勝者;足球既沒有場地,又沒有對手,就在公園草坪上劃下白灰線,樹起“城門”,組成兩隊對賽;其他尚有籃球比賽、排球比賽、武術空拳對打、國術器械表演等?!?/p>
“在這運動大會上最新奇的,要數女生的兩項表演項目。一是“掃帚操”,人數二十人,時間六分鐘,服裝工人裝;二是“棍棒操”,人數十二人,時間四分鐘,服裝白衣黑褲。這兩項表演既體現了崇高勞動,又顯示了巾幗雄風,博得了全場喝彩?!?/p>
“自此以后,廈門大學在長汀,年年賽事不斷,而且不但在校內進行,還擴展到校外。1939年春,由學校主辦的全汀三千米公開賽跑,分軍警、學生、民眾三組,參賽人數八十多人,為長汀歷史上前所未有。1940年,再度舉行校慶運動大會,打破多項學校記錄。接著,廈門大學在長汀修建了正規(guī)的跑道、足球場、游泳池。至1945年抗戰(zhàn)勝利,體育運動越鬧越火紅,大大活躍了學校生活,同時大大促進了長汀體育運動的開展?!?/p>
廈門大學在長汀時期形成的“愛國、勤奮、樸實、活躍”的優(yōu)良校風,不僅使該校獲得了“南方之強”的贊譽,而且對長汀的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據《廈門大學校史》(第一輯)記載:“廈門大學遷汀后對長汀社會的影響既廣且深,而長汀社會的進步,又為廈門大學提供了一個優(yōu)良的社會環(huán)境。廈門大學在抗戰(zhàn)期間的復興與發(fā)展,與長汀民眾的支持幫助,同樣是分不開的?!薄?/p>
Hash:76ef95ea3cca7e00e5c3b7c9d85514dba11e860c
聲明:此文由 紅色文化周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