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流傳宜春千年

原標(biāo)題:采風(fēng)紀(jì)實2:一首詩 一尊石 一段流傳宜春千年的風(fēng)雅往事

網(wǎng)上宜春古城修復(fù)圖

一首詩 《介亭石》

介亭石

數(shù)仞壁立勢崔巍,奇石久與宮墻依。

當(dāng)年故物屬盧氏,盧公好事世所稀。

持節(jié)歙州宦情薄,不載金玉載石歸。

人間轉(zhuǎn)盻成今古,烏衣巷口宅無主。

敗瓦頹垣石湮埋,數(shù)百年來飽風(fēng)雨。

憑誰移向東湖東,太守風(fēng)流人姓祖。

巖巖氣象類應(yīng)孤,后先相賞有吾徒。

汲黯何人石堪比,品題定自張敬夫。

從此經(jīng)歷幾歲月,介亭圯盡湖水竭。

萬夫推挽入城來,泮水澄鮮石突兀。

諸君愛石豈徒然,欲使此邦仰前賢。

石以人重人不作,此石崢嶸常如昨。

萬石易氏家譜

這是小編于2019年10月20日,去八角亭采風(fēng)時,查看《萬石村易氏族譜》中所看到的一首沒有注明作者的詩。帶著對詩中所提到詩文典故的無知和疑惑,去請教了易自岐和袁贛湘兩位老先生,才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寫了什么,并通過這一首詩,知道了一個人,認(rèn)識了一塊石,了解了一段流傳宜春(袁州)的千年風(fēng)雅佳話。

鄉(xiāng)村古石板路

一個人 易儒杰

村中查閱家譜

在易自岐和袁贛湘兩位老先生的指教下,從他們提供的史料中得知,這首《介亭石》詩作,是一位叫易儒杰的人所作。易儒杰是何許人呢?民國版《宜春縣志》所記:

“易儒杰,字冠人,號云巖,宜春縣遷喬鄉(xiāng)人。清乾隆五十七年考取舉人”,“易儒杰潛心義理,通曉經(jīng)史子集”,“知縣黃河清聞聽他學(xué)識淵博,準(zhǔn)備聘請他撰修宜春縣志,因身染重病而未能如愿,卒年69歲,著有《云巖文集》”。

《萬石村易氏族譜》所記:“易儒杰(1734-1802年),字冠人,號云嚴(yán)”,與為縣志中的“云巖”有所不同,很有可能是萬石易氏續(xù)譜時,因“嚴(yán)巖”簡體為“嚴(yán)巖”的誤傳吧。

為了進(jìn)一步考究,2019年11月12日,小編再次來到八角亭萬石易家,查閱其家譜,追根溯源。原來,在古代,八角亭這一帶,也屬遷喬鄉(xiāng)管轄。問袁贛湘老先生,為什么會取遷喬鄉(xiāng)這個名字時,先生說,可能是在古代,因柏木一帶,外來客籍人遷居的比較多,故命名為遷喬鄉(xiāng)。

采訪村民易清才

從易氏家譜中,還查到了易儒杰更多的資料,從而得知,易儒杰是首纂萬石易氏家譜的易氏家族中的大先生,他著的《仰山瑞禾考》考證了“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仰山集云峰下大平興國禪院中,產(chǎn)瑞禾,一本兩莖七穗高九尺”一事。查閱的這些資料,說明易儒杰在當(dāng)時,不僅是易氏家族的大先生,也曾是宜春(袁州)的一位有影響的人物。

編纂過清道光版《萬載縣志》的大儒郭大經(jīng),是易儒杰的姻侄,曾為易儒杰寫有《例授文林郎太翁云巖姻伯先生傳贊》,傳記中描術(shù):“先生之學(xué),可謂博而能精英矣;先生之文,可謂醇而后肆矣;先生之品,可謂縝密以栗,全瑜無瑕矣。記所秤,蓄道德,能文章,砥礪廉隅者,是皆其可傳也”。

萬石易氏祠堂

一尊石 盧 石

春臺公園中盧石

易儒杰詩中的介亭石,是指盧石。所謂盧石,是唐狀元盧肇遺物,是他在歙州(今安徽歙縣)任上,運(yùn)回宜春,收藏在城北他老家的一塊太湖奇石。易儒杰在詩中描述:”持節(jié)歙州宦情薄,不載金玉載石歸”,美贊了這一史實。清朝袁壽齡也在其《盧狀元肇》詩中描述“千秋介節(jié)傳盧石”。這塊石頭,如今“收藏”在春臺公園里。

小編先后兩次來到春臺公園,特意去參觀,立于春臺公園中所謂的“盧石”,走進(jìn)有點荒涼,到處是支離破碎的公園,只見在公園中部的場坪中央,矗立著一座奇石,那石頭的頂部,刻有“盧石”兩字,這是一塊七八十年代維修春臺公園時,仿立的“盧石”,不是真的盧石,真的盧石早已廢除了。

春臺公園中盧石

據(jù)記載,真正的盧石上刻的不是“盧石”兩字,而是用王羲之、米南宮書法將“第一峰”等警句刻于石上。真正的盧石是塊“嶙峋漏白石頭,石身滿布波紋,闊三尺,高丈六尺多,豎起來像石筍”,又似“鯨牙與龍角”。中腰處,變小稍彎曲,有好些小洞。因此說它有“三峰九竅”,“俏麗超陽朔,峻險似嵩華”。

春臺公園中盧石

一段往事 賞石之雅趣

宜春臺

如此精妙的奇石,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卻是幾經(jīng)沉浮,記錄著一段流傳宜春(袁州)的風(fēng)雅往事。

根據(jù)盧肇的“唐武宗李炎會昌三年(843年)狀元及第,咸通歙州刺史”和”持節(jié)歙州宦情薄,不載金玉載石歸”等史料推測,這奇石運(yùn)到宜春的時間,大約在845年左右。置放在宜春城北盧肇的老家,狀元府中。

“袁山之陽秀水側(cè),草覆遺基誰氏宅”,“敗瓦頹垣石湮埋,數(shù)百年來飽風(fēng)雨”。歷經(jīng)二百多年后,狀元府人去樓廢。

春臺公園中盧石

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時任袁州太守祖無擇,前往宜春城北狀元府吊古,“余心好異因獨往,下馬環(huán)觀聊拂拭”, “宅中舊物何所存,惟有嶙峋一巨石”,“闊才三尺高倍尋,久臥塵沙群瓦礫”,“地表可見十二三,已足怪駭動魂魄”。于是“千指曳繩車駟輪,擊鼓助力歸東陌”、“呼工運(yùn)鍤塹其旁,挽以長絙百夫力”,興師動眾將盧石挖出,“選置東湖最佳處,四面澄波映天碧”,運(yùn)往東湖,遺址在今天的化肥廠附近,供人觀賞。

春臺公園中盧石

又至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之一的袁州太守張栻(字敬夫),將盧石改稱“介石”,并在石旁構(gòu)建“介石亭”, 進(jìn)一步美化了盧石,也是易儒杰《介亭石》詩名的歷史典源,其詩句“品題定自張敬夫”就是述證此事。所謂“介石”, 語出《易·豫》:“介于石不終日貞吉”?!对ァ坟粤侈o本義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所以,州守張栻確實對盧石進(jìn)行了撥高而美贊了。

1926年9月23日,時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來到宜春春臺前的箭道,發(fā)表演講,并入住在省立八中(宜春中學(xué)前身),25日離宜春,在宜春的三天時間里,不知道他,是否參觀了這塊名字和自己名字相同的奇石,見過之后,又不知是否留下什么感悟么。

網(wǎng)上下載宜春古城修復(fù)圖

又至清乾隆年間,因東湖湖水干涸,亭榭倒塌,東湖衰敗,這石移往府學(xué)門首(垛子背,原地區(qū)法院所在地)。后來,府學(xué)又遭廢棄,但奇石豎立如故。有人環(huán)繞奇石,在周圍建造了幾間小房,將石頭覆蓋在房子內(nèi),開為煙肆,1950年這房屋歸公,煙肆停業(yè)。租與居民居住,居民嫌石占地將它擊碎。

嗚呼!千年古物,就這樣,在不經(jīng)意間,化為烏有。

春臺公園中盧石

好在千百年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為盧石留下的詩作,可作為史證。小編所查找到的相關(guān)詩作,就有北宋袁州太守祖無擇寫下《盧石》,宋人任大中的《和祖無擇題石》,北宋文學(xué)家梅堯臣的《題盧石》,清朝袁壽齡的《盧狀元肇》,清代宜春舉人彭維舉的《盧石歌》和易儒杰的《介亭石》等等。

海也會枯,石也會爛,只有文章千古留下來,真所謂“立言,雖久不廢”也。有很多文人墨客為盧石而歌而贊,盧石的佳話才能永遠(yuǎn)留傳,為宜春留下這一段難得的風(fēng)雅趣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修復(fù)宜春古城后,盧石還將會續(xù)承其風(fēng)雅之佳話。

網(wǎng)上下載宜春古城修復(fù)圖

附相關(guān)詩存:

盧 石

祖無擇

袁山之陽秀水側(cè),草覆遺基誰氏宅。

云子發(fā)其姓盧,往以文章名藉藉。

宅中舊物何所存,惟有嶙峋一巨石。

闊才三尺高倍尋,久臥塵沙群瓦礫。

余心好異因獨往,下馬環(huán)觀聊拂拭。

地表可見十二三,已足怪駭動魂魄。

呼工運(yùn)鍤塹其旁,挽以長絙百夫力。

歡然鼓噪登大車,恍爾如蒙巨靈擘。

選置東湖最佳處,四面澄波映天碧。

倚空突兀無與鄰,頓覺亭臺增氣色。

彎環(huán)幽竇莫敢探,恐有乖龍飛霹靂。

余嘗南游到陽朔,眾峰矗矗春筍植。

捫蘿踏蘚窮之遍,若此奇卓曾未識。

郡人奔走來如云,故老驚視復(fù)唧唧。

乃言此石遇真賞,屈指如今年二百。

沉埋曠代誰爾珍,一日見價逾荊璧。

嗟予束發(fā)大夫后,區(qū)區(qū)志尚惟忠直。

十年再謫非不窮,猶慕堅純無改易。

如何故老不我遇,感物再三形嘆息。

石不能言人有言,勿使他時重堙厄。

和祖無擇題盧石

任大中

宜陽剌史才,祖擇之雄杰。

大旱雨一方,轉(zhuǎn)瞬焦枯活。

公退趣向深,水石探其絕。

江北岸林,唐有盧子發(fā)。

曾居此林下,高把簪組脫。

歲遠(yuǎn)成荒墟,佳名詎泯沒。

有石數(shù)尺長,猶是舊時物。

沉辱泥涂久,實有堅重節(jié)。

擇之渡水見,特為心慘切。

萬夫一呼聚,撓動雷聲揭。

地崄若驅(qū)來,巖谷俱震裂。

齒輔郡東湖,脫得太華骨。

白玉漏纖紋,雨頻為澡刷。

草蔓漸盤繞,柳綠頻揮拂。

潤恐欲迸泉,怪亦有奧穴。

安知無蟄龍,時見微云出。

幾因中夜吟,向曉卷簾月。

氣暗逼人寒,蒙籠無分別。

煙重風(fēng)掃開,獨立勢突兀。

蘇武見單于,傲睨腰不折。

人皆畫將歸,手筆恨粗拙。

擇之豈不賢,天涯避讒舌。

對此憂足忘,我觀未甚悅。

不得見媧皇,愿天無破缺。

題 盧 石

梅堯臣

袁州太守蓬山客,來過盧家尋怪石

盧家百物今已空,惟石難移留舊跡。

埋沒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被泐。

太守惻然呼健兒,荷鋤秉鍤爭來役。

健兒掘土不為堅,旋旋剜沙見圭隙。

漸奇漸異人忘勞,更索更深知幾尺。

高峰削出嵩華骨,虛竅鑿破蛟螭額。

千指曳繩車駟輪,擊鼓助力歸東陌。

東陌東頭湖水傍,黃泥洗盡何蒼蒼。

故宅愈冷東湖喧,貴賤競觀無礙隔。

太守自憐堅直心,愛少憎多屢遭謫。

南入蒼梧桂林,名石遍訪無窮僻。

所宜厭慣不入眼,向此歌吟尤愛惜。

我思永叔滁陽時,大夸古翠菱溪獲。

作詩遠(yuǎn)寄予與蘇,高唱相隨無節(jié)拍。

今知賢人趨向同,玩好托情忘俗格。

建康從事胡公疏,一見詫君如李白

雄才落筆瀉天河,綴韻孤清乃險窄。

入探虎穴誰為難,辭通造化方能敵。

殿后吾雖膽力強(qiáng),獨鞭疲馬終無益。

盧石歌

彭維舉

東湖之水連天碧,東風(fēng)吹浪掀危石。

危石嶙嶙踞上流,巉巖遠(yuǎn)映明霞赤。

吁嗟盧室成墟丘,遺石千年空赫赫。

雨露凄涼鳥雀棲,風(fēng)霜飄泊蒼苔積。

物換星移亭復(fù)頹,介然猶自重芳格。

古今傲骨不可留,石頂封云增惋惜。

盧洲水繞蕩孤舟,盧石煙寒迷大澤。

海潮聲遠(yuǎn)幾徘徊,仰止高峰懸咫尺。

來源:豐頂山腳下

Hash:2c0bc6a5bd13627476e761dc5cd8cd3260a82b72

聲明:此文由 嗨宜春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