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紀念英雄,而改名的泰順古村落

筱村鎮(zhèn)徐岙底村屋瓦層疊、石墻環(huán)繞、古巷縱橫,是泰順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偌大的村落沒有一座現(xiàn)代化的房子,夯土墻、黑瓦、翠竹、石頭巷、酒曲坊、古井、古道,每一處都會觸動現(xiàn)代人的心弦。而徐岙的村名更蘊含著古人禮敬英雄的情結(jié)。

▲徐岙底村的古屋與縱橫交錯的小巷

遷居征得神明“應(yīng)允”

起初,徐岙底叫松源村,更早叫西岙,村里的人并不姓徐,而姓吳。筱村當?shù)赜幸粋€吳姓先祖吳萊與徐三公廟有關(guān)的遷居故事。吳萊是唐諫議大夫吳畦的十五世孫,世居鳳林(在今筱村鎮(zhèn)楓林村)。據(jù)道光二十年徐岙《吳氏族譜》記載:吳萊在“宋端平三年(1236)十二月庚申,夜夢徐岙地靈,遂有遷居之志。時有土谷神徐三公廟在此,公齋戒沐浴敬禱于神,將己屋與神易之,神許之,遂定居于此。”

▲《吳氏宗譜》記載吳萊的遷居軼事

這個家譜記載的遺事具體到年份、日子,著實稀奇,想來這是值得吳萊細細品味的一個夢境,他夢見徐岙山川靈秀,催生了遷居的念想。他定居徐岙底,先虔誠地向當?shù)氐耐凉壬裥烊\告,征得神明的默許。

▲徐岙底村口的古樹古廟與民居

這個記載也說明了村中是先有徐三公廟,后有吳氏村民。吳萊所欽敬的徐三公即是徐震(1064—1121),北宋瑞安義翔鄉(xiāng)五十九都仙居(今泰順羅陽鎮(zhèn)仙居村)人,官至溫州府判。徐岙村名的由來也與徐震有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

▲站在舉人府二樓看庭院與村落風光

徐震其人其事

幾百年來,徐震因何能贏得人們的敬重呢?這得從他的英雄故事慢慢說來……

宋徽宗統(tǒng)治初年,宋朝的情況一度還不錯,隱隱有中興之象。但宋徽宗耽迷藝術(shù),在江南大肆捜羅奇花異石,官吏們又乘機侵貪,階級矛盾更加尖銳,以至于民怨四起。

▲徐震畫像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在青溪(今浙江淳安)造反起義,起義隊伍很快從千余人發(fā)展到近萬人,并攻占了青溪縣城,接著又一鼓作氣,攻下了睦州州治建德城與睦州所屬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與其同時,起義軍打退了駐守歙州(今安徽歙縣)的宋軍,占領(lǐng)了歙州及所屬一些縣城。隨即,起義軍向杭州進攻。十二月二十九日便占領(lǐng)了杭州。這時,東南州郡紛紛響應(yīng),起義隊伍發(fā)展到將近百萬人。

乾隆《溫州府志》記載徐震守衛(wèi)吹臺小嶺

宣和三年(1121年),方臘的部隊攻占溫州,逼近瑞安。縣令王公濟與鄉(xiāng)紳趙霑商議穩(wěn)守,決定招募義勇4萬余人,由徐震為將領(lǐng),分守吹臺山(今甌海境內(nèi))各要道。是年四月初七,雙方激烈交戰(zhàn),首領(lǐng)徐震壯烈犧牲于瑞安桐嶺,享年58歲。徐震的英勇犧牲,激發(fā)了鄉(xiāng)紳及地方軍民的斗志。當時鄉(xiāng)紳薛良顯、薛良朋、薛良貴兄弟三進士組織徐震的余部,對敵抗戰(zhàn),方臘的軍隊未能進入瑞安。

▲瑞安小嶺城堡城門

徐震陣亡后,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敕封其為忠訓郎,并立廟祭祀。泰順仙居《徐氏宗譜》里記有一段敕封誥詞:“忠義所激,勇當寇鋒,陷陣先登,以身殉國,持贈忠訓郎。子承信郎,又立公之廟宇于桐嶺?!?/p>

▲徐震畫像左邊敕封誥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十六日,朝廷又加封他為忠訓侯王,入鄉(xiāng)賢、忠義二祠,正祀典,復(fù)建徐震廟。清雍正七年(1729年),其墓以名臣享受官銀修葺。

歷史上三個朝代三位皇帝先后敕封徐震,后人因此尊其為“徐三公”。后世為徐震建廟立祀,稱忠訓廟,亦稱徐三公殿或徐三翁廟。

▲清雍正《浙江通志》記載:

“洪武初,詔加忠訓郎”

歷代文人對徐震多有題詠。北宋瑞安“橫塘先生”許景衡游吹臺山忠訓廟時寫下詩句:“天末空愁眼,尊前且浩歌。山林與廊廟,二老竟如何?”明朝崇禎年間瑞安知縣李燦箕為徐震廟題寫“忠毅荷天”匾額。清代學者林鶚拜謁泰順羅陽大貓灣的徐震墓時作詩:“怪石陰森吼大貓,鬼雄邱壟禁芻蕘?!痹娭械摹敖c蕘”指的是官府敬重徐震,禁止砍伐墳?zāi)惯吷系牟菽尽?/p>

▲羅陽鎮(zhèn)大貓灣的徐震墓

徐震的傳說

除吹臺山原有忠訓廟外,在飛云江一帶、溫瑞塘河沿岸及泰順境內(nèi)還有眾多忠訓廟,筱村鎮(zhèn)境內(nèi)現(xiàn)存就有三座。至于徐三公如何升格為筱村本境神主,那就有來頭了……

▲筱村鎮(zhèn)忠訓郎廟的大門

清光緒《分疆錄·忠烈傳》記載徐震:“……明洪武初,定祀典,仍加忠訓郎,每歲以五月望日致祭……至今各處廟祀尚多,而筱村香火獨盛?!弊詈竽蔷湓挘f明了徐震跟筱村的特殊緣分。

▲《分疆錄》記載徐震廟“筱村香火獨盛”

泰順筱村一帶至今有這樣的傳說:徐震戰(zhàn)死后,其家人扶柩返鄉(xiāng),在途經(jīng)筱村松源村口時顯靈,天降甘霖,解了當?shù)睾禐?zāi),當?shù)匕傩諡閳蠖鞅銓⒋迕臑椤靶灬保⒕偷亟▽m祭祀。徐岙村口古樹下的忠訓廟,就是當年祭祀徐震的徐三翁廟,千百年來祭祀的煙火從未斷絕。如今每逢農(nóng)歷六月初六徐震誕辰,筱村徐三翁廟都會迎來一場隆重的祭祀活動,迎神隊伍穿行于徐岙底的小巷。

▲迎神隊伍經(jīng)過徐岙底村的小巷

吳萊遷居徐岙底的時間是宋端平三年(1236年),徐震陣亡是宋宣和三年(1121)日,時間相差115年。

關(guān)于徐三公與筱村,還有一種傳說。徐公遇難,遺體運返故鄉(xiāng),途經(jīng)玉溪北坑口,當時大雨滂沱,洪波擁簇,浪花飛濺,無法前行,只能停留避雨。淜洪過后,上游漂流下大量樹木滯積溪旁,民眾甚感稀奇,欲為英雄立志,幾經(jīng)努力,建造徐三公廟。

因此,村民逢年過節(jié),人人祀拜,求財?shù)秘?,求雨得雨,?qū)邪除病,有求必應(yīng),甚為顯靈。至明洪武初定祀典仍加封忠訓郎,到明朝中期報朝封忠訓候王,自此玉溪村民更加敬仰英雄徐三公,眾議將小廟改造成徐三公大公宮,于是眾人慷慨解囊,集資捐財,有力出力,出謀獻策,蓋廟敬神。

▲徐岙底忠訓廟對聯(lián):

北宋御寇殉臺嶺,明中顯靈惠徐岙

大公宮即將竣工的某一晚,木匠師傅的斧頭和徐三公塑像的手腕不見了。眾人到處尋找,終于發(fā)現(xiàn)斧頭掛在松源村金蘭坑的樟樹枝上,手腕放在來龍崗的懸崖上。說來奇怪,經(jīng)求神問卦得知,原來是徐三公英靈想要到松源村安位,而松源村內(nèi)已有玄天帝神尊,不同意徐三公入住。為此,二神斗了起來,各顯神通,調(diào)來神兵神將,弄得山動地搖,雙方還是互不服輸。徐三公憤怒不已,跑到來龍崗上踏了二腳,聽說至今上路巖和下路巖這里,大公的二只腳印和一處崩塌的古足跡遺存尚在。

▲徐岙底古樹下的忠訓廟

松源村民不愿二神爭斗,出面調(diào)停,立下祭文,祭天拜地,要求和諧平安。二神也偃旗息鼓,終立下城下之盟,雙方協(xié)商議定,玄天帝神位歸眾廳奉祀,松源村水口新建一宮和北坑口新建的大公宮,都為徐三公神位奉祀。村民為紀念英雄徐三公,將松源村改名為徐岙村。

這純粹就是有才的村民,杜撰出來的故事。當然,徐震是真人,他跟筱村的事,也是真事。在民間他是徐三公,有求必應(yīng),護佑著一方百姓。死而不滅,既而成神。

▲筱村鎮(zhèn)北坑村上章自然村忠訓廟

藏風納氣,風水寶地

鳳林吳萊遷居徐岙底,可以說是不但得了風水寶地,還得到了神地。徐岙底前有玉溪環(huán)流,后倚金山,左青龍右白虎把守著村口,四相俱全,三才合和。村中山泉長流,古樹參天,粗壯的枝干和遒勁的老根,飽含著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

▲站在村后看頂頭厝等古民居

得風水之氣和泰順吳氏的文氣,徐岙底除了出了武舉人吳永楓、貢生吳永清等之外,還留下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古民居村落。

▲舉人府老照片

▲舉人府的檐廊

徐岙底古民居主要以土木結(jié)構(gòu)建造為主,古民居和諧自然,由夯土墻、石墻蠻石、素木天然而成。青瓦土墻不事雕琢,屋檐翹挑,飄灑靈動;古宅敞而不封,親和友善,細節(jié)處盡顯匠心和智慧。

▲石墻蠻石、鵝卵石

徐岙底巷道縱橫,路面均用卵石鋪設(shè)而成。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古道兩旁,立面起伏有致,屋檐富于變化,古民居主要有文元院、舉人府、頂頭厝等。

▲文元院內(nèi)景及染布作坊

文元院位于頂頭厝的正前方,為附貢生吳存經(jīng)所建,廳堂里懸掛有浙江學政王杰為其父吳永曾所題的匾額“華國俊英”等;舉人府位于文元院的左前方,門樓上懸掛著吳永楓的“登科”匾額,廳堂橫放著一把大刀;頂頭厝為村落現(xiàn)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處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們俗稱為“頂頭厝”。

▲浙江學政為吳永曾題寫的匾額“華國俊英”

▲頂頭厝的木質(zhì)門樓

頂頭厝是太學生吳家駒在乾隆年間所建,他素性敦厚,以鄉(xiāng)中的公益事業(yè)為己任。乾隆丁卯年(1747),吳家駒帶領(lǐng)族人建造吳氏宗祠,祠堂將要竣工之時,第四子吳永楓出生。吳永楓能文能武,考庠生時得浙江學政李宗文的賞識,后在乾隆庚寅恩科鄉(xiāng)試中考取第三十七名武舉人,鄉(xiāng)民都說這是吳家駒善有善報。

▲徐岙底吳氏宗祠

后來,吳永楓上京參加會試落榜,已經(jīng)擔任兵部左侍郎的李宗文想留他在京練習武藝,再圖進取,但他以父母年老為由婉辭。李宗文詢問后得知吳父年將七十、吳母年將六十,就親筆題贈匾額“松蘿青蔭”賀壽,曾擔任過浙江學政的周煌也贈匾“王國儲英”。

▲吳永楓舉人府廳堂中的大刀

頂頭厝軒闊富麗,可惜現(xiàn)在倒塌了大部分。此外,徐岙底還有忠訓郎廟、雙井、雙心巷、舉人巷、文元巷、三拱石橋——永濟橋、七齒石碇等人文景觀,具有多方面的文物研究價值。從1982年的《徐岙地形側(cè)面圖》來看,以前徐岙底還有湯夫人宮、馬佛宮等。徐岙底宗族文化、崇祀文化及“耕讀”文化,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與風情,文化旅游價值較高。

▲徐岙地形側(cè)面圖中有湯夫人宮基等

村內(nèi)的許多構(gòu)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頂頭厝門樓的木質(zhì)抱鼓石,稍飾雕刻,紋樣清晰,古樸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鋪出花紋,正房和兩廂也采用較多的雕飾,風格樸雅。

▲左圖為頂頭厝的門樓的木質(zhì)抱鼓石

右圖為舉人府梁柱上的獅子木雕構(gòu)件

尤其是被寫進族譜“徐岙底四景詩”的雙井,頗有特色。徐岙底村后有“雙井”遺跡,上一口井為飲用水源,下一口井為洗滌之用,有《雙井含春》詩:

苔漬煙霏石甃清,銀床兩兩照空明

誰為抱甕長飛霧,錯認潮泉含避鶄

一脈甘溫浮玉液,四時澄徹嫩瓊罌

由知勝地春常在,不管硫黃始得名

▲徐岙底的“雙井含春”之景

結(jié) 語

如今的徐岙底,是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溫州市十大最美歷史文化村落。它是徐三公“神佑”和筱村吳氏宗族經(jīng)營的結(jié)果, “徐岙底的村民不姓徐”也成為一個富有價值的文化IP,這是古時候筱村人紀念英雄的見證,是鑄進時間里的謙恭,作為歷史遺跡它給人以力量,作為民俗它是鄉(xiāng)愁的守望。

▲煙雨迷蒙中的徐岙底村落

====全文結(jié)束,別忘記轉(zhuǎn)發(fā)分享哦!====

本期撰稿:龔崎現(xiàn)

“泰順3000年”征稿啟事

為傳播泰順故事,助力旅游發(fā)展,縣委宣傳部開設(shè)微信公眾號 “泰順3000年”。編輯部誠邀各界專家、文史愛好者和廣大市民踴躍供稿,稿件一經(jīng)采用,將奉上稿酬。 歡迎社會各界為公眾號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

郵箱:ts3000n@126.com

也可以直接關(guān)注公眾號后留言互動哦!

Hash:d5c6072f96718e58238721e5ffae8b6e859ce0df

聲明:此文由 泰順生活服務(wù)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