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門天后宮 | 海與平陽的見證
說起平陽的歷史,大概與海是分不開的?!?a href='/shanhaijing/' target=_blank>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載:“甌居海中”,早在先秦時期,甌越先民就可能已經(jīng)向廣闊的大海發(fā)起了探尋之路。三國時,東吳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橫嶼船屯即在今平陽縣仙口村一帶。東晉太康年間,析橫嶼船屯為始陽,是為平陽建縣之始,而如今的平陽縣擁有海岸線83.5公里,海域面積3.7萬平方公里。但平陽與海的這種緊密關(guān)聯(lián)卻少有見證,人們對越是息息相關(guān)的事物就越是容易習(xí)以為常,而天后宮仍是在淡漠中靜靜地守望著這片土地與海。
平陽西灣(摘自網(wǎng)絡(luò))
嶺門天后宮位于平陽縣縣城南嶺門山,現(xiàn)存建筑為1992年重建,1999年重建戲臺,2003年重建媽祖廟大殿。整體為木結(jié)構(gòu)混合建筑,西向,分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為水泥支架懸立大殿,頗高聳,共兩層,下層作平臺,上層內(nèi)部為戲臺,歇山頂紅色琉璃瓦。中部與戲臺相連,為回廊結(jié)構(gòu),兩側(cè)分別立有三柱,各有對聯(lián),柱間墻面則彩繪壁畫,頂以鋼板搭構(gòu)。中部之后設(shè)有階梯通往后部的大殿。大殿面闊五間,深三間,柱均有彩繪龍飾,前二柱游龍浮雕,面面相覷,生動形象。殿前正面匾額題有“海不揚波”四字,為光緒元年所立。殿內(nèi)中部設(shè)有香壇,后部各間均立有塑像,中間為天后娘娘媽祖,側(cè)壁各立二雕塑。柱上斗拱簡化,上作抱頭梁,梁架為混合式結(jié)構(gòu),五架梁下設(shè)穿斗式梁,其上則立三瓜柱,再上為三架梁。頂為重檐歇山結(jié)構(gòu),瓦與前殿同。
嶺門天后宮遠(yuǎn)景
嶺門天后宮大殿
天后宮所供奉的媽祖歷史上確有其人,媽祖姓林,福建莆田湄洲人,誕辰為960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日。據(jù)說在媽祖出生前,鄰里鄉(xiāng)親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因其出生至彌月間均不哭,故取名林默。林默幼時聰明穎悟,性情和順,行善濟世。二十八歲時(987年),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險船只而不幸被桅桿擊中頭部,落水身亡,后人緣以“人行善事,死后為神”,視她升天為神。(此段參考任清華《媽祖文化導(dǎo)論》)
嶺門天后宮大殿屋頂
媽祖之事最早見于北宋徐兢撰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但該書僅作“福州演嶼神”(卷三十九《海道六》),概當(dāng)時媽祖信仰尚未成熟。其后該事得到進一步拓展,北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年),莆田人李俊甫在《莆陽比事》中記載:“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靈,能言人休咎。死,廟食焉。今湄洲圣屯、江口、白湖皆有祠廟。宣和五年路允迪使高麗,中流震風(fēng),八舟溺七,獨路所乘,神降于檣,安流以濟,使還奏聞,特賜廟號順濟,累封夫人,今封靈惠、助順、顯衛(wèi)妃。告詞云:君白湖而鎮(zhèn)鯨海之濱,服朱衣而獲雞林之使?!贝宋牟粌H指出媽祖獲封的事跡,還首次確立了媽祖“服朱衣”的神女形象。此后,媽祖形象不斷豐富,元代又增加“席海而行”,而與道教的結(jié)合使其形象又大為一變,《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jīng)》中媽祖的形象為“珠冠云履,玉佩寶圭,緋衣青綬,龍車鳳輦,佩劍持印”的“輔斗真人”和“齊天圣后”。此外,媽祖的神格內(nèi)涵從最初的海神拓展為戰(zhàn)神、生育神、保護神等。(此段參考羅春榮《媽祖文化研究》)
媽祖像(摘自朱天順主編《媽祖研究論文集》)
嶺門天后宮媽祖像
平陽嶺門天后宮歷史悠久,據(jù)其殿內(nèi)標(biāo)牌簡介:
天后宮,平陽嶺門,元至正間知州周嗣德建,明弘治三年丞李率民重建(舊志)。清光緒六年,平陽副將梁云山率眾重修(據(jù)廟碑志)。
嶺門天后宮簡介
此段文字摘自民國《平陽縣志》,而其又據(jù)廟碑?,F(xiàn)碑已無存,按天后宮管理人所言,該碑應(yīng)埋于舊址處(現(xiàn)天后宮山腳處)。但翻民國《平陽縣志·金石志》并無載此碑,《金石志》所載截止清末,該版縣志編纂始于1915年,至1925年成書,推測該碑應(yīng)是當(dāng)時新立,故不載。
該段記錄言嶺門天后宮始建于元至正年間,查《平陽縣志·周嗣德傳》,周嗣德于元至正甲午年(1354年)因舉薦上任,攝州事,其時閩栝賊攻陷州治,官吏皆降,黠民跳亂。嗣德上任后濟民整兵,于1357年基本平定賊亂。而后即遇方國珍為亂,政事迭起。1362年,發(fā)生奪印之爭,1363年,方國珍侄率三十余舟列橫陽江口及瑞安飛云港,嗣德四面受敵,激諸軍屢挫敵鋒方解圍。明年春,方國珍調(diào)臺慶溫之兵來攻,相持六個月,至九月嗣德終城陷被執(zhí)??梢哉f,周嗣德半生戎馬,其在平陽期間僅1357年至1362年兵息民安,不過五年。在此期間,嗣德所興工程皆見于記載,廣城池、浚河渠、拓海堤,又修官署、孔子廟學(xué)、東岳行宮、城隍祠、廣福宮,悉復(fù)其舊。此中未見興媽祖廟,而從周嗣德生平事略中可看出其他時間不大可能會有大工程,因而平陽嶺門天后宮的始建年代實有待商榷。
《平陽縣治·周嗣德傳》
周嗣德雖沒有建媽祖廟,但其所建東岳行宮卻與后來的媽祖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東岳行宮為何?其非現(xiàn)平陽東岳觀,東岳觀原為廣福宮,亦見于周嗣德所修建筑。據(jù)《東岳行宮碑》記載,東岳行宮應(yīng)為祭祀泰山之廟,該碑文見于《平陽縣志》卷六四《文內(nèi)·碑記》,其作者張嚞亦是平陽人,但該碑所記非平陽東岳行宮,亦可見元代溫州地區(qū)東岳祭祀之盛。東岳行宮雖為祭祀泰山,但其所祭祀的神可能并非為東岳帝君,而實為泰山神女。泰山神女起源甚早,西晉張華《博物志》卷七《異聞》載:“文王以太公為灌壇令,期年,風(fēng)不鳴條。文王夢見有一婦人當(dāng)?shù)蓝蓿瑔柶涔?,曰:‘?a href='/donghai/' target=_blank>東海泰山神女,嫁為西海婦,欲東歸,灌壇令當(dāng)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fēng)驟雨過也?!耐鯄粲X,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風(fēng)驟雨自西來也”。元代的《新編連相搜神廣記》則將其視為東岳帝君的女兒,“(東岳)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頂玉仙娘娘是也”。至宋代,泰山神女開始被封為“碧霞元君”(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五),其后碧霞元君的影響力逐漸增大。媽祖自屬道教系統(tǒng)后,因與碧霞元君同為女性神,兩者的聯(lián)系日趨緊密,至崇禎時則加封媽祖為碧霞元君,而在民間,也存在越來越多將東岳行宮視為媽祖廟的現(xiàn)象。明嘉靖年間進士錢薇所作《天妃歌》,詩云:“峨峨廟貌天妃祠,問祠所自人罕知……東岳行祠乃其故,不識何代稱天妃(引自孫曉天、李曉非《媽祖與泰山女神共享“天妃”、“碧霞元君”稱號考辨》)”。該詩說述正是東岳行宮逐漸向天妃宮的轉(zhuǎn)變。
嶺門天后宮遠(yuǎn)眺
由此可知平陽嶺門天后宮即元代東岳行宮,據(jù)周嗣德條所載“悉復(fù)其舊”言,該東岳行宮應(yīng)早已有之。至于周嗣德為何要修東岳行宮和廣福宮等道宮,從周嗣德字“宗道”、“從道”來看,大概其為道教信徒,而巧合的是,縱觀周嗣德生平,其最先原任福建???/a>場司令,后秩滿還浙江。但東岳行宮終非媽祖廟,而平陽地區(qū)東岳行宮轉(zhuǎn)為媽祖廟又究竟于何時?查弘治《溫州府志》卷十六《祠廟》平陽縣下有“圣妃廟”,這是目前所見關(guān)于平陽媽祖廟最早記載,對隆慶《平陽縣志》·《祠祀》亦為“圣妃廟”,兩者相同。按弘治《溫州府志》成書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此可知平陽東岳行宮至遲在明弘治十六年已改為媽祖廟。另據(jù)民國《平陽縣志》“明弘治三年丞李率民重建”,查卷二十三《職官志二》弘治下李選條有“宜興人,三年見任”,而隆慶《平陽縣志》圣妃宮條下亦為“李選”,可知民國《平陽縣志》條確缺字。但各縣志對李選均無細(xì)載,其人生平事跡不詳。細(xì)看天后宮條記載,言周嗣德為建,言李選為重建,梁云山則為重修,其間差別若明。李選重建在明弘治三年,十六年時即已見有圣妃廟,至于是否為李選重建時所改已難以明言。
嶺門天后宮大殿內(nèi)部及管理人員
此后,圣妃廟之名大致沿用至清順治時期,成書于順治八年(1651年)的順治《平陽縣志》卷七仍有“圣妃廟”條,而在成書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康熙《平陽縣志》中則已改為“天妃宮”。按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四五載,“康熙十九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yīng)宏仁普濟天妃。二十三年加封天妃為天后”。但據(jù)相關(guān)學(xué)者考證,加封天妃實為乾隆二年,二乾隆二十二年又予覆準(zhǔn)(詳見羅春榮《媽祖文化研究》)。此外,成書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乾隆《平陽縣志》仍亦作“天妃宮”,而天后宮匾額題年為光緒元年(1875年),大概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對天妃宮來說真的是“海不揚波”。
老照片中的媽祖像及匾額(已毀于火災(zāi))
其實,早在宋代,溫州地區(qū)就已存在海神信仰,并建有海神廟(北宋趙?《海神廟碑》,見金柏東主編《溫州歷代碑刻集》),但其時海神更多的是止風(fēng)雨、消水災(zāi)。當(dāng)元明時期伴隨著對海洋的深入拓展,原來的海神內(nèi)涵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能夠撫慰對海的敬畏和恐懼之心的媽祖信仰自然而然地代替海神在平陽落地生根。
在天后宮上遠(yuǎn)眺平陽縣城
總之,現(xiàn)平陽嶺門天后宮可追至元代東岳行宮,明弘治時改為圣妃廟,清康熙時改為天妃宮,至光緒元年改為天后宮。至于能不能將東岳行宮作為現(xiàn)天后宮的前身,則就見仁見智了。
來源:平陽縣博物館
Hash:833175a4d57f314563df8c4dfa782f12bb57e07f
聲明:此文由 平陽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