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條街——小天竺
在城南錦江以南、與錦江平行、東西走向,有一條連接老南門和新南門的長街,它由黌門街、小天竺街、大學路組成。
這條長街的中段即小天竺街,得名于早年曾有的小天竺古剎。
小天竺街的特點是學校多,下面一一道來。
1910年,英、美、加三國基督教會在這里辦私立華西協(xié)合大學(后來的四川醫(yī)學院),以后逐年擴建,形成從北邊大學路、小天竺街一線到南邊林陰街、金陵東街一線的華西埧。
在華西后埧開辦有華西協(xié)合預備學堂(13中)。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小天竺古剎原址,浙江會館所在地,四川軍閥孫震開辦浙蓉中學(25中)。
1910年,清朝在國學巷設存古學堂,1912年改為國學館,1931年成立四川大學文學院后,原址改為四川大學附屬高中,1935年為私立濟川中學(16中),將校門改到小天竺街。
1940年,在小天竺街與錦江之間建立南虹藝專,其出口在小天竺街,這條出路遂稱南虹路。該校設有美術、音樂、建筑等專業(yè)。
1950年與其他學校合并,原址辦成空軍司令部氣象管理處下屬的氣象干部訓練大隊;1956年轉地方為成都氣象學校。
這么多學校集中在短短的小天竺街上,還不算完。街的西端延伸不到三百米,在黌門街界內,有1915年由加拿大傳教士饒珍芳創(chuàng)辦的私立弟維小學,解放后曾叫小天竺街小學、第五中心小學等。
在弟維小學街對面的金沙寺街,靠河邊還有一所金沙寺街小學,校舍就是寺廟改造的。現(xiàn)在已經撒消。
在小天竺街東頭,往東延伸數(shù)百米,在大學路界內,有大學路小學。位置就是現(xiàn)在的龍江路小學南區(qū)。
在黌門街西頭河邊,還有個大悲巷補習班,專門對初小考高小落榜的孩子補習一年,第二年再考。
1958年,小天竺街民辦中學成立,半工半讀,結果辦成了有名的先進典型。這么多大、中、小學,多少教師、學生、還有不少老外,使這條長街非常興旺。
沿街商鋪、茶鋪、餐館、理發(fā)、裁縫、照相、郵局、銀行、柴米油鹽,應有盡有。特別是還有一家叫"康福"的前店后廠西餐館,經營各式西點和飲品,別具特色。
下面擺點這條街的龍門陣。大家都知道華西的口腔專業(yè)有名,但不知道過去的華西有一個神學系。據(jù)說還要給學生作一種實驗。就在讓一只兔子在環(huán)形玻璃軌道里繞圈跑,然后一棒擊到兔子。兔子不動了,而隔著玻璃能看到兔子影子還要跑一段。以此證明靈魂的存在。
解放前夕,華西埧一個進步女學生叫毛英才,不慎在小天竺裁縫鋪遺失一本進步書刋,被老板告密入獄,殺害于十二橋。
現(xiàn)華西埧學生食堂前還有毛英才烈士的塑像。
兒時,華西埧的校園廣播經常播放蘇聯(lián)歌曲,歌聲因無高樓阻擋傳得很遠,常聽就會唱了。
弟維小學曾有一校長叫邱奇才,人稱釘錘校長。原因是他隨身總帶著錘和釘,看到教室桌椅壞了就動手修理。
小天竺街南虹路口斜對面,即現(xiàn)在"美麗人生"樓盤處,原是是一個有戲臺的廣場,解放初是群眾集會和宣傳演出的場所。曾在那里看過宣傳隊表演"打連廂",表演者手持兩端箝有銅錢的竹桿,在身體各部位擊打,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響聲,同時合著節(jié)拍邊跳邊唱。記得唱詞:“柳呀嘛柳連柳呀,荷花疊海棠,解放臺灣!”。
兒時最快樂的是去華西埧或空軍司令部看埧埧電影。進華西埧是靠蒙混過關;而空軍司令部就只能在墻外搭板凳看反面電影。
在1960年的困難時期,華西埧的教師食堂曾推出一道菜叫“躍進肘子”:4寸見方冬爪一塊去皮,用刀在表面劃方格,醬油上色,上鍋蒸熟,撒上蔥花上桌。同時期在康福西餐館,出售的“布丁”是在一塊饅頭上澆糖水而己。1964年我高考中榜,與家人去康福喝泗爪泗(類似加冰塊顆粒橙的飲品),兩角錢一杯,算是奢侈一盤,以示慶祝。 現(xiàn)今的小天竺一線,除25中和信息工程學院搬遷外,仍是大中小學齊全,而且越辦越好。
轉自:勘探旅游人生 作者: 方成
關注我們:yydhx@qq.com
預覽審閱:素心
責任編輯:西西
Hash:af82d8972d6d290cff7f65921da00989922fc7fa
聲明:此文由 永遠的華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