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畢業(yè)的歸國華僑,她為什么會做里弄干部?(下)
社 區(qū) 記 憶
19世紀初,江蘇路街道轄區(qū)內(nèi)河道縱橫,居民多以耕田務(wù)農(nóng)為主,隨著租界當局越界辟路,新建了許多洋房別墅,這里因“鬧中取靜、環(huán)境優(yōu)雅”而成為許多高官名流、文人雅士的棲身之所,也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也成為早期的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和民主人士開展活動的地方。
2017年初,江蘇路街道為更好地挖掘、收集、保護社區(qū)的人文底蘊,不斷增強工作和生活在社區(qū)范圍內(nèi)的市民的文化自信,啟動了“社區(qū)記憶——百位長者口述歷史”攝像志采集工作,搶救性地挖掘社區(qū)中的歷史文脈資源,得到了社區(qū)居民的廣泛關(guān)注和極大的支持。
歷時近一年的江蘇路街道年度人文類書籍《社區(qū)記憶》于2018年1月正式發(fā)行。從本周開始,本微信公眾號將以專欄形式,在周末兩天推出連載專欄,展現(xiàn)書中長者的口述記憶,以饗讀者。
讓我們通過這些娓娓道來的歷史,閱讀一條路,品味一座城。
大愛無疆獻社區(qū)(下)
根據(jù)社區(qū)居民
口述整理
【接昨日(上)】
當時掃盲班,識字班,就借在孫家宅。說起孫家宅,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講應(yīng)該很陌生,大概位置就在今天安西路 412 弄、480 弄這一片,過去有一家姓孫的人家毗鄰西浜以孵豆芽為生,因此這里得名孫家宅??箲?zhàn)爆發(fā)后,大量人口涌入,搭建了連片的棚戶區(qū)。棚戶大多是草房子,像我這樣一米六五的人都得彎著腰走。隨著人口的積聚膨脹,西浜流域河道變得越發(fā)黑臭,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生活條件非常惡劣。
當時我始終秉承一個信念:共產(chǎn)黨來了,天翻地覆了。家庭婦女占我們中國人的一半,為了讓他們有一個好的生活,就要從文化開始,沒有文化就沒有前途了。那時候?qū)O家宅的教室條件不好,我們就盡力去完善,鼓勵人們有時間就多來參加,我和幾個小姐妹一起辦起來的這個掃盲班和識字班,漸漸就演變成了后來的江蘇路第一小學。
只要政府號召開會,大伙都愿意一起開會聽報告。我記得那時候上面開會,婦女就在下面納鞋底,當時居民生活很艱苦,沒有收入沒有錢。之后我們就開辦了生產(chǎn)組、烹飪組、花卉組,居民憑自己的興趣加入,對此街道也很支持。就這樣興趣組就慢慢發(fā)展起來,讓很多居民從中受益。
當時街道的主任叫盧明珍,她比我小,那時候也只有21歲左右,很年輕?,F(xiàn)在大概也八十多歲了,還有胡繼潔、趙祖耀同志,不知道在哪里,我很想念她們?,F(xiàn)在的安化中學,那時侯房子很破舊,住了好多人家,跟大雜院一樣,我們就一戶一戶動員他們搬走,有一戶怎么都不肯搬。那家夫妻真是“天仙配”,兩個人都怪怪的,趙祖耀說我脾氣好,讓我去動員他們,我就去和他們聊天,給他們找房子找地方安頓,安化中學的新樓終于蓋起來的。
在此期間,我又發(fā)現(xiàn)了個問 題:白天大人們?nèi)スぷ鹘M了,家里 的孩子怎么辦呢?開會的時候經(jīng)常是一個媽媽帶三四個小孩,小孩比大人還要多,吵吵鬧鬧,會也開不好。我就跟隔壁14號商量,希望他們家的客廳能用來辦托兒所,因為他們家客廳很大。14號老太太跟我很好,她的兒子媳婦都去香港了,但她總和阿姨吵架,我就過去給她們調(diào)解,一來二去我和她關(guān)系挺 好,老太太就答應(yīng)我了。她把樓底 客廳里的皮沙發(fā)、紅木家具都處理掉了,成立了托兒所。把孩子們送進托兒所,孩子們就不會到街上亂 跑闖禍了,而且在托兒所里還能學禮貌學規(guī)矩學文化,所以大家都很樂意。
日托解決了,那夜托問題如何解決昵?我就把我家利用起來,晚上媽媽上班,小孩就睡在底下客廳,有老師看著,三班倒的媽媽也就放心了。我們居委會主任叫朱秀珍,現(xiàn)在去世了,原來住在武夷路 207 號,她不識字,一大早我還在做飯,她就在樓下喊我“高大姐,高大姐”,我們就一起去居委會,我講話 多容易口渴,她們就用上海話叫我喝水:“吃茶吃茶”?,F(xiàn)在想想那時 候很開心,我們里弄干部很團結(jié), 基本上是不吵架的,互相幫助。
在利西居委會工作教育了我,也改變了我。記得我剛來的時候,利西路那時連路燈都沒有,現(xiàn)在當然不同了。那時候晚上去開會,一個人走夜路突然竄出個人來,那還不被嚇死啊!于是我們就動員潘氏 糖果廠在廠門口裝一盞路燈,不僅方便自己,過路人也受益。我三番四次找廠里的負責人,態(tài)度很好又講了很多好話,最后就幫忙裝好了。
我娘家條件也很好,結(jié)婚后條件也好,從來沒見過棚戶區(qū)這樣子的房子,老房子上隔一層,上面又住一戶人家,走上去要走竹樓梯,上去容易下來就很害怕,人家上下提水一天來回幾趟,生活很不容 易。想想自己再看看別人,這生活 非要改變啊,不改變太不公平了。所以我不喜歡和那些打麻將跳舞擦胭脂水粉的人來往,像這些窮苦的人,心里很坦蕩、直率、誠懇,我愿意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這讓我心情舒暢。另一方面,與他們和睦相 處,好像無形中就給他們一種教 育,他們也會自覺地改變自己的人 生觀了,自己努力、改善生活。整個上海精神生活充實,人的素質(zhì)自然 就提高了,會禮讓,就比如開門關(guān)門都變小聲了,知道考慮到他人,人們的生活意識形態(tài)都在悄然間 改變了。文化提高了,人的素質(zhì)就提高了。
我要特別感謝街道,把我講的記錄下來,雖然我不會講大道理,但還是要留給下一代人看看,也是一種教育。我一生的愿望是希望奉 獻社會,同周圍人攜手進步!
(本期 完)
空·
Hash:ea01b819187474c06d64967e31bfb3456bafc3d7
聲明:此文由 長寧區(qū)江蘇社區(qū)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