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民文化藝術的產(chǎn)物和智慧的結(jié)晶——栓馬柱

拴馬樁石雕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民間石刻藝術品,在陜西省渭北高原上的澄城縣分布尤為密集,其數(shù)量和品種可稱得上在全國“獨一無二”。它原本是過去鄉(xiāng)紳大戶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系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寬厚相當,約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農(nóng)家民居建筑大門的兩側(cè),不僅成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機構(gòu)成,而且和門前的石獅一樣,既有裝點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zhèn)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

漢白玉石雕拴馬樁-中式庭院雕刻擺件-定制精美石

栓馬樁,位于陜西省鎮(zhèn)安縣米糧鎮(zhèn)水峽口一座直立而起的石山。此山渾然一體,獨樹在水峽口,因為外形酷似栓馬的木樁,故得名“栓馬樁”。

定制漢白玉雕刻-中式柱子裝飾品-家居石雕工藝品

“拴馬樁”是廣泛流傳于陜西渭南鄉(xiāng)村的民間石雕品,也稱“拴馬石”?,F(xiàn)在藏有拴馬樁最多的是關中民俗博物院,關中民俗博物院藏有8600多根拴馬樁。在農(nóng)家宅院,門前用以拴馬、牛等牲畜的石雕樁。雕刻精美的拴馬樁稱“樣樁”、“看樁”。拴馬樁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黑青石,少數(shù)用細砂石。

歐式雕刻石柱-庭院小型戶外擺件-精品雕刻工藝品

一般大型的通高約300厘米,中型的約260厘米,小型約230厘米。石樁分四部分:樁頭是石雕的主要部位:樁頸(臺座)承托樁頭,一般為上圓下方,其上浮雕蓮瓣、鹿、馬、鳥、 兔、 云、水 、博古等圖案;樁身,少數(shù)刻串枝紋、卷水、云水紋;樁根則埋入地下。樁頭圓雕,有表現(xiàn)人物,人與獸和多人物組合形象,也有表現(xiàn)神話故事人物如壽星、劉海、仙翁等。

石雕漢白玉拴馬樁-定制復古工藝品-新中式庭院景觀雕刻

動物形象則有獅、猴、鷹、象、牛、馬等。較精彩的是人騎獅,多在石獅子前肢或人臂腕間鏤鑿穿系韁繩的孔眼,石獅子突出其扭轉(zhuǎn)身軀的動態(tài),騎者則表現(xiàn)為俯身前沖,或駝背卷伏的動態(tài),頗為生動。人物五官及衣飾刻劃細致,所持物件如煙斗、如意、琵琶、月琴都很逼真。拴馬樁石雕在整體上能綜合運用圓雕、浮雕、線刻手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自從人類馴化馬,并為人騎乘運輸起,拴馬樁就必不可少。最初沒有固定的拴馬樁,一棵樹,一根木樁子,一塊石頭,只要能固定馬韁繩就可以了。現(xiàn)在在蒙古呼倫湖中豎立著一塊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石柱,相傳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拴馬樁,它可能就是元代拴馬樁的雛形。明清兩代,石刻的拴馬樁已非常普遍,民國以后,汽車等新的代步工具慢慢替代了騎馬出行,拴馬樁就逐漸減少了。

精美定制歐式柱子-庭院園林擺放擺件-觀賞性石雕柱子

在古代,馬是馱運物品、作戰(zhàn)及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古代的驛站旁就常常設立有大批的拴馬樁。加之蒙古族、滿族等北方游牧民族有騎馬狩獵的習俗,所以馬匹的大量存在是拴馬樁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馬、驢、騾在北方地區(qū)是一種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一個家庭擁有的土地越多,所需的馬匹也就越多,所以在北方農(nóng)民的心里,拴馬樁又是富裕的象征和標志,這也是大批的拴馬樁能夠產(chǎn)生和保存下來的重要的心理因素。

拴馬樁石雕石柱-精致馬頭石柱雕刻-定制精品擺件

在陜西渭北地區(qū)所見到的拴馬樁是北方農(nóng)耕文化的產(chǎn)物和縮影。拴馬樁不僅具有拴系馬、牛等牲畜的實用功能,還因其置于富戶人家的大門兩側(cè),成對或成排狀,從而與門前建筑互相映襯,成為宅院建筑的有機構(gòu)成部分,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拴馬樁一般高2米左右,寬厚相當,約22~30厘米不等,特別高大粗壯的,高可達3米以上,尤其是雕刻精美的被譽為“看樁”、“望樁”或“樣樁”,堪稱莊戶人的“華表”。

栓馬樁為中國古代人民文化藝術的產(chǎn)物和智慧的結(jié)晶,對考古和文化藝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Hash:afcdf88d7bc7bedf6c20c16f5b0489f879678255

聲明:此文由 石源瑞德雕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