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永康城區(qū)現(xiàn)存最大的徐姓祠堂,這里有你的回憶嗎?

“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這句話用來形容徐震二公祠是極為貼切的。

沿著永康市博物館旁的武義巷一直走,就能看見一座規(guī)模宏大、青磚黛瓦的老建筑,這就是徐震二公祠。在老一輩永康人心中,它不僅是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古跡,更是老城歲月的一個錨點,串起人們的記憶。

城區(qū)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徐姓祠堂

永康城區(qū)內(nèi)的大部分祠堂都在舊城改造中被拆除,徐震二公祠 是目前城區(qū)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徐姓祠堂。

該祠又名“震二徐公祠”,為祭祀元代處士震二公所建。震二公諱希祐,字仲振,為徐氏三世祖。他的生平在《徐氏宗譜》中有記載:“自幼穎敏好讀書,不為嬉戲,事親孝能得其歡心……安貧樂善,足跡未嘗至官府,可謂揖潔者。”可見震二公是一位安貧樂施、德才兼?zhèn)洹⑿㈨樃改傅娜恕?/p>

記者從永康市博物館了解到,徐震二公祠建于清代中葉,其實它最初的地址在目前位置的西側(cè),原是永康徐姓族人的居住地。至清代中葉,由于子孫繁衍,原來的公祠日漸顯得不夠?qū)挸ǎ⑿刑珜W生立夫公與其堂兄達帆公率眾對公祠進行擴修。一年后,終于修成四進、二廂房,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新祠。

3日,記者來到徐震二公祠,正好博物館工作人員胡女士在祠堂內(nèi)整理物品。胡女士告訴記者,抗戰(zhàn)勝利后,這座祠堂一度用來囤放糧食,后來又被改成員工宿舍,致使建筑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損壞。幸好一些好心的群眾,在一進后檐馬腿表面糊上了石灰,才使該祠雕刻藝術中的精華部分得以保存。

徐震二公祠旁,有一片徐氏建造的民居,俗稱“十三間頭”。以前到縣里趕考的徐氏子孫都住在十三間頭,這里會有人供給吃喝,讓學子專心備考。胡女士說:“我曾聽一名七旬徐姓老人講過,她的父親以前曾住在這里備考?!毙焓现貙W的風氣可見一斑。

徐氏后人徐立斌一家在祠堂里的輔房居住過多年。在他的記憶中,徐震二公祠不單是一處文保單位,更是一段鮮活的過往。

徐氏家風重祭祀,每年春冬兩季都會舉辦族內(nèi)大祭?!凹漓雽⑴c人的社會地位、讀書成就都有要求,不是每個徐氏子孫都能參加祭祀?!毙炝⒈笳f,當時的徐氏是縣城內(nèi)的大族,祭祀禮儀要求十分嚴格,什么東西放幾樣、放哪里,都有講究。這樣的習俗一直保留到民國時期。

小而精美的雕刻 大而巍峨的建筑

1997年8月,徐震二公祠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祠因此名聲大噪,吸引眾多游客慕名來訪。如今,徐震二公祠仍是備受游人青睞的旅游景點。

推開祠堂大門,豁然開朗,祠內(nèi)寬敞明亮,別有洞天,刷成朱紅色的門板、左右兩座石獅子,精美的琴枋、牛腿、雀替雕刻……極盡富麗,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沖擊。

徐震二公祠以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著稱。從梁架結構來看,該祠每進梁架均在七架以上,多達九架、十架,明顯超過了規(guī)制。正門系四柱五樓牌坊式建筑,牌樓明間分上下兩層,牌樓兩側(cè)為平墻和山墻,建筑巍峨高大。每進的用材不僅碩大,而且極為考究。整體建筑,隨地勢逐級抬高,氣勢雄偉壯觀。

第一次來到徐震二公祠的人定會被它宏偉的外表震撼,若仔細一看,還能發(fā)現(xiàn)它的“小”和“精”。祠堂內(nèi)的雕刻工藝極為精湛,石雕、磚雕木雕藝術巧奪天工,處處體現(xiàn)出工匠的精巧妙思——正門門枕石上雕刻麒麟回首圖案,寓意麒麟送子;花籃形柱礎雕刻綬帶如意紋,寓意為事事如意;石質(zhì)地栿雕刻經(jīng)過變形處理的吉祥圖案夔龍紋。

公祠的梁、檁、枋也都采用了不同的刻法。三架梁、五架梁的梁頭兩端雕兩條簡單的腮形梁須;單步梁混合了線刻、立體透雕及圓雕等手法,雕刻成“倒掛龍”或“麒麟”形;一進后檐額枋則采用薄浮雕、減地深浮雕等工藝,刻出各種吉祥圖案。

文旅活動頻繁 公祠煥發(fā)新活力

據(jù)了解,在新中國成立前,徐震二公祠曾被作為永康縣參議會的駐址。而現(xiàn)在,公祠已變身為文旅活動的新陣地,成了文人雅士聚會交流的場所。

蘭花鑒賞會、畫展、書法展、非遺文物展……近年來,隨著徐震二公祠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頻繁在祠堂內(nèi)舉辦,不少攝影文學、書畫愛好者慕名而來,為老祠堂聚集人氣,使之煥發(fā)活力,呈現(xiàn)新氣象。

疫情影響,近期徐震二公祠大門緊閉,顯得有些寥落。但記者走進祠堂內(nèi),仍能看到早前在這里舉辦的非遺成果展。玻璃窗內(nèi)展示著錫器、銅器等精美五金器皿,彰顯本土源遠流長的五金文化;廳堂里則擺放著許多陳舊的農(nóng)耕用具和一架用于九獅圖表演的道具。

此時的祠堂,顯然成了一座凝固的歷史博物館,傳統(tǒng)元素與老建筑糅合成一種古樸悠長之美,為家鄉(xiāng)留下一份雋永的歷史瑰寶。

記者 | 高婷婷

編輯 | 盧嘉樂

以上為永康日報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Hash:12341b115f15d823900fa2d2ad392c49efb27024

聲明:此文由 永康生活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