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寺廟遺址之吉祥寺和彌陀寺

吉祥寺彌陀寺

解放前,酒泉古城鼓樓附近有兩座寺院,一座是鼓樓西北隅的吉祥寺,一座是鼓樓東南隅的彌陀寺。兩座寺院內各有一座高聳入云的古塔,民間有“兩座古塔系臥牛城犄角”之說。

吉祥寺

吉祥寺白塔

吉祥寺又名大寺,寺不知創(chuàng)建于何年,《重修肅州新志》說:“吉祥寺,在肅城鼓樓西,俗名大寺。寺后有白塔高聳,相傳建于漢武時,蓋最古剎也。正統五年,太監(jiān)劉永誠請于朝,敕賜額曰‘吉祥寺’,景泰七年繼修。順治初,回民土淪太、丁國棟叛亂寺毀,總督孟公喬芳遣副總戎齊升平之。順治九年,天城游擊郭良材重修,都司白銳有碑記事。康熙五十九年,衛(wèi)守備、廣陵曹錫鋮并住持僧妙德募化,又修之。寺有常住田八十四畝,座落黃草壩三百戶溝”云云。這里記述了繼修、重修、又修的時間,又提及了創(chuàng)修的大致時間,當是“最古剎也”。又有無名氏遺文一紙,云:“萬歷庚辰伏復,酒泉吉祥寺工竣,將碑敘經營之巔末。早午,工者在碑傍食瓜已,入剎休息,繼而去刊刻,則見碑上題詩三首,日:其一:‘佛宇留千尺,山深葉不黃。僧飛青玉杖,招客上天堂’。其二:‘杖竹游佛地,夕陽欲半天。龍官高嵌玉,飛棟護千年’。其三:‘山掛半天寺,林深云滿山。葉飛西谷上,云午夕陽寒’。尾有‘環(huán)州道人’四字,字跡淡綠色,人相沿傳是瓜皮所書,未知是否”。依此遺文,又可得知,在明代萬歷庚辰(1580年)對吉祥寺也曾修茸過,且有瓜皮書寫之碑文。

吉祥寺歲月滄桑,多次被毀,經歷了“繼修、 重修、又修”,得以保存面世。吉祥寺后之古塔,因系土建,不易為炬所毀,后世維修或重修,總能保持其原貌或部分規(guī)式,以至世代留傳下來。古塔外表用紙筋白灰粉飾,故在州志中稱為白塔。此塔一直屹立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依其所遺風貌,所謂“相傳建于漢武時”,固不可信,但也非明、清遺物,創(chuàng)建時間,大可上推至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北朝時期。古塔建筑在夯土臺上,形制可分塔座(須眉,四級)、覆缽(周有倒置外凸蓮瓣)、塔柱(園形四級)、塔頸(八面、四級,每級四龕,各級佛龕交錯出現)、塔蓋(木質,八角,懸風鈴)、塔頂(黃銅鑄造,形似寶葫蘆)等九個部分組成。因塔身傾斜過甚,危及安全,于1964年拆除,佛龕內出有宋、元明、清各代銅佛和模制。

彌陀寺

彌陀寺磚塔

彌陀寺座落在鼓樓東南隅。州志云:“彌陀寺,俗呼為姑姑寺,又名僧尼寺、臥佛寺,建于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 嘉靖時火焚二次,僧尼焚死者十一人,殿舍煨盡,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寺后有一古塔,傳說‘恐紅水河水漲淹城,故建此塔以鎮(zhèn)之’”。清順治十二年、康熙十六年和六十一年再修。新中國成立后,被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彩塑臥佛和十八羅漢采取了隔離保護措施。但在上世紀“文革”中被當作“四舊”連同殿宇全部拆毀。

寺院及古塔均有照片,存于酒泉市博物館

何端中根據《酒泉史話》《酒泉名勝古跡》整理

- END -

更多你身邊的本地生活訊息

盡在in酒泉

Hash:8040c33ff4f3b647570ffa9721640b76be88d56f

聲明:此文由 in酒泉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