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文化丨祁門西峰寺的傳說

西峰山,在祁門縣西一百二十里,唐代有僧人自五臺山而來,里人鄭司徒傳為建寺于西峰元山之椒,有煉藥銅鼎、有呼龍鐵笛、有飛錫亭、錫杖存。

相傳唐昭宗光化二年,有一名叫清素的僧師,此人眉目清秀,發(fā)際覆額,豪爽灑脫,卓異不凡。他說自己從五臺來,要求時縣人鄭傳為其營造房宇,以便安禪誦經(jīng)。鄭傳告訴他自紫溪入西峰有地數(shù)畝,無人跡,古木清秀,澗中有洞穴,神龍居之,其旁可以安禪。清素禪師說:“你們給我準備一雙草鞋,今天晚上我要前往看看。”鄭傳安排他吃好飯,請到閣樓睡覺,并讓人將門窗緊鎖,嚴加防范,可是到了半夜三更卻發(fā)現(xiàn)人不見了,直到天明又發(fā)現(xiàn)他安寢自若,就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一樣。第二天,清素禪師對鄭傳說:“我已經(jīng)將錫杖插在西峰了,坤山而壬首”,也就是坐北朝西南。由于到西峰要涉溪三十六道,過嶺二十四座,鄭傳不信,派人前去查看,卻見山道上有新行的痕跡,如禪師所說的一樣。于是,鄭傳在西峰山為清素禪師建造了百余間房屋,讓其安禪誦經(jīng)。歙州刺史陶雅將此事上報吳王楊行密,得到楊氏賜額“上元寶林禪院”。楊氏封禪大德,聚僧?dāng)?shù)百人,四方香客絡(luò)繹不絕,終年香煙繚繞,興旺之時有七十二僧在外化緣求齋。清素僧住山十七年,于祐911年入寂。宋時賜號“神惠永濟禪師”。據(jù)《祁閶志》載:其舍利骨“藏于銅函,護以木匣”存于塔下。師嘗作歌偈,有“文殊遣我來”之語。宋賜號神惠永清禪院,宋神宗熙寧改壽圣寶林,宋孝宗隆興中改廣福。宋寧宗嘉定間,郡守李浹奏加普佑二字,今名西峰寺

“鄭三公”指的是籌建西峰寺廟的鄭傳、鄭魯、鄭玫三兄弟。鄭三公祠是鄭氏后人所建西峰寺左邊的一個專祠。專祠正堂是鄭三公的牌位,他們依次被供在中堂位的廂壁里,每年清明眾僧致送燭帛,以報三公捐山建寺之誼。

鄭三公均有政績,鄭傳捐俸為清素和尚在上元山修建西峰寶林禪院而成,至今已逾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a href='/huizhou92/' target=_blank>徽州府志》記載身為二品大員的鄭傳,曾與岳丈王璧集眾平亂,屢立戰(zhàn)功,官拜金紫光祿大夫。鄭魯仕至朝議即宣州司馬,檢校工部郎中,知祁門縣,二十年政聲大著。二弟鄭玫仕至左右先鋒都指揮使,歙州中軍使檢校尚書右仆射兼益王府長史,總握軍權(quán),上下輯睦。

清素“圓寂后,復(fù)大顯圣,四方之祈嗣求雨與疾病者,其應(yīng)如向。自是圣像日以莊嚴,梵剎日以壯麗,群尊為西峰大圣,而累朝又贈以禪師之號。吾三公亦以檀樾同祀。”因此,西峰山住持向年立有承約,每遇祭期,僧人備香燭紙錠送至墓前拜掃。

然而這些和尚六根未凈,覬覦山場樹木花利,鄭氏族人說,他們忘卻了“西峰為吾始祖捐業(yè),明初簽寺交燭帛答舊誼”的承諾,將文堂陳氏捐輸山村樹木砍伐后,不修繕專祠。康熙甲午年(1664)的清明時節(jié),營前鄭氏宗人前往西峰寺,“登山見佛寺如故,唯(三)公堂勢頺?!倍娊杓{糧為由放棄了對三公堂的修繕管理。于是鄭氏族人將和尚告上了官府,官司一直打到了朝廷。后來鄭氏贏了官司后,鄭氏發(fā)動眾宗人協(xié)力重修了三公堂,設(shè)立鄭司徒弟兄牌位還舊制,責(zé)令僧眾遵守承諾。每年清明致送燭帛,以報三公捐山建寺之誼。關(guān)于這一次的訴訟過程,在康熙五十三年《鄭氏宗譜》中就有記載。 (黃山在線 日新)

Hash:013fbb3d0837ea492d0b7c87b7acf4945354426f

聲明:此文由 祁門人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