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下令修建的一座廟,耗資288萬兩白銀,歷時4年,今成知名景點

2017-10-18 07:50景點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教派,其發(fā)展一直與佛教并駕齊驅,中國人信奉的“漫天神佛”中的神多數便來源于道教。在中國,儒家思想使人變成謙稴君子;道教則多出軍事人才,如鬼谷子、張儀、蘇秦等等。

焦作,有個地方一定要去,這個地方便是嘉應觀。嘉應觀最特別之處是觀內只供奉治河功臣,而不供奉神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嘉應觀俗名廟宮,也叫黃河龍王廟,是清代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紀念在武陟修壩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不惜耗資288萬兩白銀所建造。廟觀始建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一共四載。

嘉應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觀,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群。

嘉應觀的標志性景物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有酷似大清皇冠的御碑亭,雍正御筆書丹的三龍繞御制鐵胎銅面碑,乾坤倒置的八卦八音鐘,栩栩如生的龍鳳圖,蟲鳥不進的無塵殿,奇特的齊縫墻,神奇的姐妹椿等。

嘉應觀除了舉行祭祀河神的儀式,同時也是封賞歷代治河功臣的場所,功能上集宮、廟、衙三位一體,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F存的古建筑有249間,紅墻碧瓦、翅檐飛空、長廊通幽;樓閣庭院和亭臺櫛比鱗次,既氣派壯觀又富含藝術審美價值,是中國道觀類建筑的經典之作。

嘉應觀整體分南北兩個大院,北院由三個院落組成,包括中間的行宮殿,南北的山門、御碑亭、鼓樓、東西更衣殿、東西龍王殿、大王殿、恭儀亭、禹王閣、風神殿、雨神殿等;東院的河道御署是清代治理黃河的指揮中心;西院的道臺御署是地方管理河務的機構。

嘉應觀格局似北京紫禁城,因此有“河南小故宮”之稱。取名“嘉應觀”是雍正皇帝對大清江山美好祥和,順天應人的美好祝愿。

嘉應觀古樸悠雅,保存完好,一些斑駁的墻體更顯歷史的悠遠和厚重。

觀內老樹參天,綠意悠悠。廣播里播放的道教音樂和古箏曲,讓人內心寧靜。

柏樹是嘉應觀的主要樹種之一,史載:位于御碑亭右后方的柏樹是嘉應觀建造時雍正皇帝手種植的,寓意大清江山“萬古長存”,相傳樹齡已經接近300年了。300年,古樹長青,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同時見證著當下美好的生活。

跨過一道道門檻,走過一個個庭院,嘉應觀的各個奇觀引人遐想。

嘉應觀不僅是一座建筑精美的”觀“,它的存在提醒人們敬畏黃河、敬畏天地。只有母親好了,人們才能過上更好的日子。感謝歷代為治河做出杰出貢獻的先人,是他們減少了災難,為黃河流域的穩(wěn)定繁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游焦作嘉應觀,追古思今,內心充滿感激!

交通提示:

1.距鄭州火車站50公里,車程時間90分鐘     

2.距焦作汽車站30公里,車程時間40分鐘     

3.距武陟汽車站15公里,車程時間20分鐘附近市內公交情況:武陟縣城乘坐1路公交車到終點站下車即到

自駕車指南:

(1)焦作至嘉應觀:鄭焦晉高速—部分收費路段—收費路段—修武/武陟出口—農信大道—龍源路向左轉—上迎賓大道—104省道—004縣道—中心大街/004縣道—嘉應觀;

(2)鄭州至嘉應觀:連霍高速惠濟站、溝趙站上轉鄭云高速或鄭云高速廣武站上,從鄭云高速嘉應觀站下,左拐3公里即到;廣武站—嘉應觀站僅需13分鐘。(3)武陟至嘉應觀乘車路線:縣城坐1路公交直達景區(qū)

Hash:f8c601a364a3b0414d6b60b5917bd1c451443ad4

聲明:此文由 新鄉(xiāng)暴走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