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fā)現(xiàn)|兩廣仙蹤,嶺南道源——洚水鄉(xiāng)的程溪龍母文化
文/周業(yè)鋒
一晃眼,程溪祖廟文物古跡在洚水鄉(xiāng)出土已經(jīng)有兩個月時間了,這兩個月時間,是鄉(xiāng)人最激動的兩個月,也是鄉(xiāng)人最緊張的兩個月,一方面是大家都為洚水鄉(xiāng)程溪龍母文化的重見天日而感到激動,一方面是大家又要為緊鑼密鼓地挖掘、探索程溪龍母文化而感到緊張。今天,我將為大家總結(jié)一點成果。
自程溪祖廟文物出土以來,本人經(jīng)過細心考證,共總結(jié)出以下幾點成果:一,古程溪河即今洚水河無疑;二,青旗山即龍母歸葬地無疑;三,程溪祖廟即天下龍母廟的祖庭無疑;四,程溪龍母文化一脈相承無疑;五,洚水鄉(xiāng)為人文古地無疑。下面,我將對幾個方面的問題進行闡述,以證明我的考證成果。
洚水下圍村出土的程溪祖廟古碑
(一)龍母是何方神圣
龍母是珠江流域乃至嶺南地區(qū)都普遍尊崇的一位神靈,龍母傳說產(chǎn)生于周秦時期,龍母文化誕生于西江之濱,龍母信仰風靡于海內(nèi)外,是南國著名的司水之神,足見龍母文化底蘊深厚。關(guān)于龍母的傳奇故事,是版本眾多、莫衷一是,各地關(guān)于龍母的傳說都有各地的特色,以至于大家對龍母的身份是迷糊莫定。下面,本人將推出幾個有進步性的說法。
1.端溪人說
此一說出自《南越志》。按照《南越志》所載“昔有溫氏媼者,端溪人也。嘗居澗中,捕魚以資日給”的說法,即說明龍母是端溪縣人,因古代云浮(除新興外)屬端溪縣,龍母既在今洚水鄉(xiāng),因云。說到端溪縣,雖然當時其治在德慶,但卻是以云浮的南江命名的。道光知縣汪兆柯的《稟覆陳撫憲到任詢訪地方利弊事宜疏》中提到:“(東安)縣城東北一隅,濱臨西江大河。東匯端江,南繞廬溪?!卑凑者@個記載,端江實際上就是南江,也即端溪,后來設(shè)端溪縣即是以此溪為名,所以說,德慶除了是端溪縣治所在之外,實則與端溪無太大關(guān)聯(lián),因而《南越志》在記載龍母身世時,指明龍母是端溪人,這點是絲毫不矛盾的,后面“媼殞,瘞于江陰”的記載實際上也從側(cè)面印證了這點?!赌显街尽逢P(guān)于龍母的身世記載,是比較人性化的,也最接近原始龍母形象,在這段記載中,龍母實際上充當了龍的母親的角色,沒有關(guān)于她治水的記載,因此這是與后世具有神話般色彩的龍母傳說是有出入的。
2.駱越首領(lǐng)說
此說出自近代學者。有近代學者推測,龍母原為秦時西江流域蒼梧地區(qū)駱越族的女首領(lǐng),在秦始皇南征百越后,她帶領(lǐng)族人順著西江東下,進入廣東境內(nèi),一直到達程溪流域安頓、繁衍,龍母去世后,其形象經(jīng)過后代不斷神化,最終形成今日亦人亦神的母儀天下形象。個人認為這個推測雖然沒有依據(jù),但是經(jīng)得起推敲的。首先,秦始皇當年的南征百越,其實主要是征服兩廣地區(qū),而當時兩廣地區(qū)主要就是西甌族和駱越族。其次,按照歷史記載,百越在抗秦戰(zhàn)爭后期,主要由西甌君譯吁宋擔任百越總指揮,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百越之君”,而百越之君星隕之后,就是葬在今羅定背夫山上,證明當時抗秦戰(zhàn)場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兩廣交界地;而龍母作為駱越族首領(lǐng),在抗秦失敗之后,就帶領(lǐng)族人遷徙至程溪避難,與羅定背夫山百越之君遙相呼應(yīng),兩者時間高度吻合,所以這點也沒有差池。再有,龍母之所以成為“龍母”,應(yīng)該也是越人蛟龍傳說的遺留——《輿地志》記載“交趾周時為駱越,秦時曰西甌,文身斷發(fā)避龍”,《淮南子·原道訓》記載“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于是民人被發(fā)文身以像鱗蟲”,《說苑》記載“而蛟龍又與我爭焉,是以剪發(fā)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避水神也”;按照以上幾段記載,都說明了古越人的龍傳說很廣,而龍母在駱越族中的地位是比較崇高的,所以在她身后,她被越人奉為“龍母”,以懾服水災(zāi)、龍殃,這點也是說得通的。綜上所述,龍母作為駱越族女首領(lǐng)的說法是通順的,但是有待考究、印證,尚未與龍母淵源劃上等號。
3.南越女巫說
此說也是現(xiàn)代人提出的。龍母作為傳說中先秦時期人,在秦漢三國時并無史料記載,更別說受到中央王朝的冊封。到了《南越志》中,作者詳細地介紹了溫氏從一個平凡女子向“龍母”轉(zhuǎn)化的故事,這個故事繪聲繪色,首次提到了秦始皇遣使聘母的說法,然而這個說法顯然帶有神話色彩,不足為憑。那么,龍母又是何許人也,能在后世史料中收到中央王朝冊封的殊榮?《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是時既滅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見鬼,數(shù)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至百六十歲。后世謾怠,故衰秏’。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臺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焉?!卑凑者@個記載,由于越人勇之的一番話,遂令漢武帝相信“越人俗信鬼”的功效,并首次引入越人祭鬼、占卜的風俗,命令越巫建立越人的祝祠以祈福,這應(yīng)該也是正史中記載中央王朝與越人祭祀有關(guān)的最早史料。所以,假如龍母為先秦越神,那么也會在這次進入中央王朝祭祀之列,不過是以“越鬼”的身份從祀的,因為她并非是中央王朝的正統(tǒng)神靈,估計當時的漢朝也并不知道關(guān)于龍母的傳說。而根據(jù)這個記載推測,龍母有可能是先秦時越人的女巫,會使巫術(shù),懾服蛟龍(其實就是鱷魚一類)的災(zāi)殃,而且在越人中地位頗高,在其辭世后,漸被越人奉為“龍母”,成為神靈,所以后來也會自然地進入“越鬼”仙班,成為漢武帝祭祀的“越鬼”之一。而也許就是這次進入中央王朝的祭祀,龍母正式成為正格之神,成為后代《南越志》記載龍母傳說的理論來源。
以上三個說法,都是不同版本的龍母來歷,既有人格化一面,也有神化一面,眾說紛紜,人們莫衷一是。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用心,就不難地將這些說法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可以想象,二千多年前的南越地區(qū),山高水險,兼多魑魍,越人生活水平低下,常患于水、龍之災(zāi)。水就是洪水,龍就是鱷魚或者其它兩棲惡獸,二者為越之大患。而龍母,一位駱越族的女首領(lǐng),在抗秦失利后即率領(lǐng)族人遷徙至古端溪縣的程溪(今洚水)流域繁衍生息,因此《南越志》記載龍母為端溪人也是正常的。而龍母作為族人首領(lǐng),在帶領(lǐng)族人開辟新家園的時候,治洪水、抗龍災(zāi),留下了赫赫功績,成為后世龍母形象的原型,這點也是說得通的。而龍母傳說在漢初已基本定型,是越人奉祀的鬼神之一,那么漢武帝在破滅南越國之后,大搞越俗祭祀,把龍母作為祭祀對象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估計這也是后代龍母傳說與中央王朝冊封的殊榮密不可分的一個關(guān)鍵。不管怎么說,龍母已經(jīng)辭世兩千多年,龍母傳說的真相已不得考證,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龍母遺跡,探尋龍母文化的遺珍。
(二)龍母與洚水鄉(xiāng)的聯(lián)系
龍母與洚水鄉(xiāng)的聯(lián)系,這個關(guān)鍵決定了龍母文化產(chǎn)生于洚水鄉(xiāng)的說法正確性。在探尋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會注重歷史,歷史又分第一歷史、第二歷史和第三歷史,第一歷史就是發(fā)生中的歷史事件,這個已經(jīng)無法還原,第二歷史就是古人留下的正史,這些史書的記載最接近第一歷史,第三歷史就是文學作品、民間傳說中的歷史,有演繹、虛構(gòu)的成分,不足以當真歷史看,然而也能在側(cè)面反映了某個歷史人物的淵源、來歷,以軼聞輔之,輝映正史。如果要探尋龍母文化是否產(chǎn)生于洚水鄉(xiāng),那么我們就要翻開歷史,到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去尋找蛛絲馬跡,來印證我們的觀點。
1.第二歷史中的程溪龍母
中國有二十五史(或稱二十六史),是中國歷朝歷代官方承認的正統(tǒng)史書。歷朝以來,記載龍母的史料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坊間說法,很少有正史記載。最早記載龍母傳說的官方正史,乃是《舊唐書》。《舊唐書·地理志》中所載:“都城漢端溪縣。東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溫嫗養(yǎng)龍之溪也?!卑凑者@個記載,龍母所在的程溪河,已縮小到西江之陰、都城之東,這也符合了今洚水河所在的方位。另外,屬于地方正史的《東安縣志》亦記載:“青旗山在城東北六十里,開展若旗,橫連蔽日。楚懷王時,龍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倍稏|安縣志》中所記載的青旗山,恰恰正當程溪水口,而青旗山下、程溪河口,恰恰就有一座程溪祖廟,是奉祀龍母的廟宇,亦足以證明《舊唐書》和《東安縣志》所載的無誤。
2.第三歷史中的程溪龍母
按照《南越志》的記載,龍母在端溪去世之后,即葬于西江之陰,而且有龍子為之圓墳,這個記載其實也印證了程溪即今洚水(因位西江之陰),更符合了后世對于龍母歸葬青旗山的說法。據(jù)清代《孝通祖廟舊志》記載:“(龍母)明年得病,殞。前守宮化為五秀才,乘葦東來,如執(zhí)親喪,喪具靡不畢給,卜葬南岸青旗山之后?!卑凑者@個說法,龍母歸葬地即程溪口青旗山,雖然這個記載后面又捏造了五龍移墓的傳說,但實際上是承認了龍母窀穸于江南青旗山的說法。據(jù)清人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青旗山有三足鹿,初秦時,龍母蒲媼,常乘白鹿以出入。農(nóng)人惡其害稼,母乃斷一足以放之,至今鹿有三足者......”這個記載,突出了南越神獸三足鹿的形象,其實也豐富了程溪、青旗山的龍母文化。而洚水鄉(xiāng)一帶,世代就流傳著“先有程溪,后有龍母”的歌謠,人們都說程溪祖廟的歷史悠久,是奉祀龍母的最古老廟宇。
3.洚水鄉(xiāng)的文化傳承
古代的程溪,就是今天的洚水河無疑。程溪,又稱靈溪、零溪、神溪等等,是一條孕育了古老燦爛文化的河流。按照《東安縣志·山川志》的記載,此河有三個源頭——大紺山、鵬石分水嶺和茶洞分水凹。所以清初知縣莊大中在他的《紺嶺層巒》中,會有“金橘露垂尋古井,碧桃霞泛近零溪”的詩句。
程溪匯入西江之口,即是洚水鄉(xiāng),洚水者,洪水也,洚水鄉(xiāng)年年患于西江洪水,所以就自名“洚水”。據(jù)稱后又有好事者,根據(jù)鄉(xiāng)人的洪水降下的期望,改“洚水”為“降水”,所以也成了今日此鄉(xiāng)“洚”、“降”互通的情況。洚水鄉(xiāng)是一塊人文歷史非常濃厚的土地,這里不但有神秘古老的龍母文化,而且還有風光旖旎的山水景色,漁歌、棹韻、峰嶺、江天等等自然與人文和諧的情景,造就了洚水鄉(xiāng)獨特無二的靈秀獨鐘之勢,吸引了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前往觀光、憑吊。
據(jù)說宋朝的黃公度受任肇慶府通判時,在一年西江漲洪時,他乘舟溯水西上,一直來到洚水鄉(xiāng),見當?shù)厝丝嘤谖鹘闉?zāi),深有感慨,于是便以“大水”為題,撰了首抒懷詩:“洚水應(yīng)垂儆,高穹豈不仁。發(fā)陳遵故事,執(zhí)咎定何人。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傷心問耆舊,誰與吊斯民?!痹娗橹?,感人肺腑。據(jù)說這也是洚水鄉(xiāng)因名之始。
到了明朝,一位名叫陳本義的文人,在目睹了程溪口青旗山的雄壯奇觀后,深懷淺感,寫下了一首《青旗擁翠》詩,詩云:“奇峰屼聳立千尋,春上煙林紫翠深。領(lǐng)得乾坤分付意,江南巨鎮(zhèn)到于今。”在詩中,青旗山以其獨特的美姿,獲得了“江南巨鎮(zhèn)”的稱號,并被詩人列入“康州八景”之一(此地古代應(yīng)該屬于康州地域)。
而《東安縣志》中,還收錄了明儒陳獻章的一首《渡程溪》詩。詩云:“山作旌幢擁,江絣鏡面平。舟航乘曉發(fā),云物入冬晴。鼓到江心絕,槎沖石角橫。經(jīng)過悅城曲,無語笑浮生?!贝颂帯办捍薄睉?yīng)為西江兩岸的青旗山、黃旗山,作者由西而東,經(jīng)過程溪河口時,但遇二山如旗、一江如鏡、云霧氤氳、鼓聲隱約,詩興大發(fā),便寫下了這首詩。而詩歌收錄在《東安縣志》,作為本邑藝文之一,所以亦證明了程溪為洚水的說法。
三足鹿
(三)洚水鄉(xiāng)的人文古跡
洚水鄉(xiāng)下圍村,作為龍母故鄉(xiāng),自古就有著許許多多的人文古跡,每個古跡背后都隱藏著一段古老的故事,這些古跡將與龍母文化一樣,輝映著洚水鄉(xiāng)的人文歷史。
1.程溪祖廟
程溪祖廟位于程溪河(今洚水河)口,面臨西江,背靠青旗山群峰。程溪祖廟為楚懷王(實為楚頃襄王)時龍母寄寓的故居遺址,龍母就是在這里帶領(lǐng)我們的先民抗洪、防汛,因此立下了赫赫功勞。秦始皇三十六年,龍母終老程溪后,人們葬她于青旗山上,又在程溪口建立程溪祖廟,奉祀龍母,以緬懷龍母恩德,因此是天下龍母廟的祖庭。因此,自秦始皇三十六年始建以來,程溪祖廟已歷經(jīng)兩千多年風風雨雨,成為龍母善信的精神寄托處,直到近代荒蕪至今。據(jù)村中耄耋老人介紹,過去祖廟廟會時,西江兩岸和遠道而來的香客都會抬上盛祭前往朝拜,洚水各村更是敲鑼打鼓致祭,輪流值神,有“先拜程溪,后拜龍母”的傳統(tǒng)。過去有紅星輪的時候,珠三角一帶的善信乘坐紅星輪上來朝拜龍母,都會先乘艇至程溪水口,或在船上遙祭,或下江灘致祭,以示對程溪龍母的尊敬。約兩個月前,程溪河流域出土了一系列關(guān)于程溪祖廟的文物,有古碑、古匾、古柱墩、古楹聯(lián)等各類文物,文物中豐富的文字都記載了程溪祖廟的古老歷史,印證了程溪龍母文化的存在,同時也填補了以往當?shù)刂挥袀髡f而缺乏實物證據(jù)的空白。
2.青旗山林
青旗山的人文歷史也可以追溯到程溪龍母,這里既是龍母的歸葬地,也是三足鹿的棲息地,更是靈木的保護地。青旗山大片山林,郁郁蔥蔥,多產(chǎn)靈木、古木,然而世代以來,人們只要保護它,卻不輕易砍伐。青旗山的樹木之所以靈,是因為它們沾染了龍母的靈氣;青旗山的樹木之所以古,是因為它們得到了大家的保護,自始至終,自生自滅,順應(yīng)自然。《廣東新語》記載青旗山是“天將雨,云氣必先群山而出。樹林陰翳,有數(shù)百年古木,人不敢伐,以夫人有神靈其間云”,《讀史方輿紀要》中也有類似記載“青旗山,在縣北,林木青蔥,人不敢伐”,而《東安縣志》又記載“(青旗山)樹木茂密......康熙癸己,歲大饑,鄉(xiāng)人詣廟,乞以山木賑 。許之,自是斧斤相尋,遂成濯濯云?!卑凑找陨蠚v史記載,即清楚說明了當?shù)厝藢τ谇嗥焐降木次?,因他們認為程溪夫人龍母的靈魂是居于青旗山的,所以青旗山的一草一木均有靈氣,所以大家約定俗成,不準砍伐青旗山林木;康熙年間當?shù)卮蠛?,大家不得已砍伐青旗?a href='/techan/23724' target=_blank>木材售以賑災(zāi),都是到廟中以占卜的方式請示龍母準許的情況下才開伐的。青旗山的一片古林,充分流露出當?shù)厝藢τ邶埬干耢`的敬畏之心,這或許也是龍母文化在當?shù)氐靡允来y延的重要原因吧!
當年陳璘大將軍在為羅旁戰(zhàn)役善后之后,便全家奉皇旨來到東安(今云安六都)定居,為當?shù)匕傩战洳簧俟?,如今三羅地區(qū)還有許多陳璘遺跡,這些遺跡均與軍事、農(nóng)耕、水利等利民建設(shè)有關(guān)。傳說陳璘將軍一夜夢見龍母傳語,說程溪一帶大旱,請陳大將軍到程溪拯救黎民。陳璘到達程溪之后,果見當?shù)卮蠛?,百姓收成不好,怨聲載道。于是陳璘便到達位于仙菊鄉(xiāng)和洚水鄉(xiāng)相交出的鳧塘坳山,躍起用他八十斤重的桃木劍向著這座山就是一劈,一山頓分兩半,汩汩甘泉頓從中間流出,流入程溪河道,河道重新流水,滋養(yǎng)了兩岸的百姓和農(nóng)作物,整個洚水鄉(xiāng)猶如枯木逢春一般,從黃禿禿一片頓時變成青溜溜一片。后來,陳璘又以進京與萬歷皇帝對弈的機會,以高超的智慧折服萬歷皇帝,迫使萬歷皇帝降旨“天下錢糧減三分”,使本年旱災(zāi)地區(qū)度過了糧稅難關(guān)。洚水鄉(xiāng)百姓對于陳璘將軍開辟鳧塘坳清流的舉動自然是感激萬分,而此清流在流淌了近五百年后,至今仍然綻放出無限生機、滋養(yǎng)著程溪兩岸。后人為感陳璘將軍盛德,以其太子太保之銜,將此清流命名為“太保甘泉”。
4.“愛群號”罹難者墓群
相信在西江邊長大的50后、60后、70后眼里,紅星船是他們最熟悉不過的航運工具了,而且還有不少人坐過。其實在紅星船之前,西江上還流行過另外一種航運工具,因船尾有花紋,故時人稱之為“花尾渡”?;ㄎ捕膳d起于清末,結(jié)束于解放后,體型比紅星船更加龐大,歷史也比紅星船要久遠,曾經(jīng)是西江之上一道靚麗難忘的風景?;ㄎ捕傻暮竭\路線基本上是梧州至廣州或珠三角城市,在那個動亂且貧窮的年代,能坐花尾渡的人,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貴的人,所以船上的物資也都比較珍貴。大約是1940年前后,一艘名為“愛群號”的花尾渡由梧州出發(fā),在大約路經(jīng)六都碼頭的時候,船上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冒起大火,由于花尾渡體型較大,不能泊岸,所以“愛群號”就大火熊熊地一直往下游前行,路經(jīng)兩岸鄉(xiāng)村,有不少村民駕著小艇前往花尾渡上強掠物資,而且還逼迫船上乘客跳進西江中,一時間混亂的呼喊聲便圍繞著這艘花尾渡響起?;ㄎ捕梢恢焙叫械轿?a href='/jiangbei/' target=_blank>江北岸石灰廠前方時,已經(jīng)全面燃燒,不能繼續(xù)前進,船上乘客數(shù)百人,跳江的跳江、燒死的燒死,少有生還者。后來罹難者的尸體一部分漂浮于石灰廠前流,一部分留到南岸洚水鄉(xiāng)漂浮于程溪河口,所以當時政府將石灰廠前流的罹難者遺體葬于石灰廠山,將程溪河口的罹難者遺體葬于下圍村坡上,至今下圍村社壇后坡上有一系列無主墓群,即當年“愛群號”罹難者的遺體歸葬處,默默無聲,訴說著數(shù)十年來孤寂的春秋......
5.馬田社壇
程溪祖廟所在的下圍村有社壇數(shù)處,均奉馬田社壇為正宗。農(nóng)壇文化是嶺南鄉(xiāng)村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起源于先秦,發(fā)展于漢唐,興盛于明清,有社壇、稷壇之分,一般社壇以祥獸或瑞征起名,一般稷壇則名曰“牛王社”。馬田社壇應(yīng)該自開村時便有,至今已歷二三百年歷史,為供奉本村土地神之社壇。社壇原在西江邊下圍渡口處(即今降水電站位置),據(jù)說當年規(guī)模頗大且香火很旺,非今能比,后因建造水電站而拆毀。水電站建造之時,正值“破四舊”盛行年代,故舊社拆毀后,村民未思重建。后一夜,所有村人共同做了一個夢,夢見本村土地神要求村民另擇吉地重建社壇,否則他將不再顯靈保一方之安寧。翌日,村民互相附語說夢,知是社主有靈,于是便請風水先生來擇地重建社壇。風水先生在格選一番后,認為馬田老龍眼樹下有“香氣”,是納享八方香火之吉地,適宜在此重建社壇。于是村民便按照風水先生指示,在這里重建社壇,這便是馬田社壇之由來。馬田社壇建成至今,亦納享了數(shù)十年香火,代有擴建,頗具靈性,保村護民、旺丁旺財,是洚水鄉(xiāng)程溪文化的重要遺跡之一。
(四)洚水程溪龍母文化的傳承
洚水,作為程溪龍母文化的發(fā)源地,是南粵神源,也是嶺南龍裔尋根問祖的圣地。那么,洚水鄉(xiāng)的龍母文化如此昌盛,在二千多年的歲月里,又是有著哪方面的傳承?
1.廟誕盛會
在洚水鄉(xiāng)一帶,有著這樣的傳說:五月初七是龍母誕生日,八月十三是龍母得道日,七月廿一日是五龍?zhí)诱Q生日。所以在過去程溪祖廟尚存的時候,每逢以上三個節(jié)日,洚水鄉(xiāng)一帶的村子都會家家做茶粿,并敲鑼打鼓一道,攜至祖廟奉神,遠近善信亦來朝賀,一連幾日,香火不斷,車水馬龍,頗為熱鬧,是一年中祖廟的重大節(jié)慶日,是程溪祖廟的廟誕,人稱“程溪誕”。除了以上所說的廟誕活動之外,往來于蒼梧和珠三角的航船,或江上遙祭,或江心放鞭炮,以示對祖廟的崇敬,也祈求航運平安、來往無虞,另外還有燒炮、“祭青蛇”等活動,聲威遠播,靈應(yīng)顯著。
2.龍母圣跡
云浮市是龍母之鄉(xiāng),關(guān)于龍母的圣跡頗多,也有不少地方有龍母的傳說,龍母文化因此成為云浮市三大本土文化之一。云浮在龍母圣跡方面,有蟠龍洞、獅子山龍母廟、鐵場龍母廟、春崗山龍母廟、留洞龍母廟等等,這些圣跡都以龍母傳說為主,輔入其它各方面的神奇?zhèn)髡f,使龍母形象活靈活現(xiàn)。除了以龍母為主的龍母圣跡之外,云浮地區(qū)還有許多龍母分靈的場所,例如連灘張公廟、六都白馬廟、新興大王廟等等,這些廟宇雖非主祀龍母,然而卻也有龍母的一席之地,也有關(guān)于龍母的傳說,足見龍母文化在云浮地區(qū)的滲透、影響。除了云浮之外,其它地方也有龍母分靈的場所,例如梧州龍母廟、藤縣龍母廟、德慶龍母廟、白沙龍母廟、黃岐龍母廟、珠海南屏廟等等,甚至在港澳臺地區(qū)和海外地區(qū),都有龍母分靈之處。程溪龍母,顯圣八方,各地供奉,善信洽洽。
3.龍母贊歌
云浮市高村,過去實名“歌村”,只因當?shù)厝藧鄢礁枨耶數(shù)赜质歉柘蓜⑷蒙焯幎妹?,這實際上反映了舊時三羅地區(qū)漢越融合、歌韻相雜的歷史。所以在西江兩岸一帶,民間頗多對龍母的贊歌,既有山歌的韻調(diào),又有酬神歌的韻味,余音繞梁,雅俗共賞,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贊歌的相傳視為程溪龍母文化的延承。本人也對龍母贊歌有所了解,贊歌其實就是人們在朝拜龍母時所吟唱的一種民歌,不同的儀式有不同的歌詞,兼以不同的拜禮,井井有條,毫不違和,以歌聲貫穿整個朝拜龍母的儀式過程。不過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進化,會唱龍母贊歌的人基本上已介入耄耋之年,沒有年輕一代的繼承,這種文化也就很快會隨著這批老人的去世而消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程溪祖廟重光時,還有人能夠在祖廟唱響龍母贊歌,讓這種古老文化得以重獲生命、薪火相傳!
(五)程溪龍母因何受到后世的普遍崇敬
從周秦以來,兩千多年間,程溪龍母一直受到世人的普遍崇敬,以其母儀天下的形象,招徠無數(shù)善信,天下分靈之廟甚眾,無愧于“嶺南圣母”的地位。那么,程溪龍母因何會有如此殊榮?
1.女權(quán)崇拜
在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中,社會生產(chǎn)力主要來源于男性,加上后儒家文化的渲染,使得男尊女卑的情況逐漸出現(xiàn),最后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至今還影響深遠。在那個男女權(quán)利嚴重失衡的時代,很多女性無法擺脫封建制度強加于她們身上的枷鎖,她們所受的委屈在現(xiàn)實中無處申訴,只能在精神上寄希望于某種意識形態(tài),并從中尋找安慰。于是,程溪龍母,一尊在封建社會中熠熠生輝的女性神靈,便應(yīng)運而生,其不但代表了崇高的女性權(quán)力,而且還超越皇權(quán)成為母儀天下的權(quán)力象征。這樣一尊女神,自然是崇拜女權(quán)的女性所最尊崇的,而且她們還會把經(jīng)過演繹的龍母傳說教育給下一代,以期望自己的女權(quán)得到鞏固。可以說,龍母不但是女權(quán)的象征,而且還是母權(quán)的象征。龍者,尊者也;龍母者,尊者之尊也。在封建時代,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自比為龍,所以秦始皇自稱“祖龍”;而龍母,作為龍的母親,恰恰比龍更尊貴,是母權(quán)的最高體現(xiàn),所以就連秦始皇當年也要遣使至程溪來聘龍母為契娘,這恰好是封建時代女權(quán)勝于男權(quán)的代表。盡管龍母帶有濃郁的神話色彩,然而在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她卻是女權(quán)和母權(quán)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這種恩威并重的表現(xiàn),不讓人崇敬龍母才怪!
2.神權(quán)崇拜
神權(quán),與祖權(quán)、族權(quán)一道,同是嶺南地區(qū)的三大權(quán)力。說到嶺南地區(qū)的本土神,確實有很多,例如金花圣母、三山國外、圣山公、冼夫人等等,然而像龍母這么富有傳奇色彩的,還真的沒有。龍母,不但是嶺南神源,而且還是頗具嶺南特色的神靈。龍母是龍的母親,又是司水之神,又有始皇帝的誥封,又有消災(zāi)解難的傳說,這對于近水多瘴的嶺南地區(qū),自然是最合乎民心的保護神。相反,神力只限于保護母嬰的金花圣母、只限于守一方疆土的三山國外和只限于消弭戰(zhàn)事的冼夫人,相對于有求必應(yīng)的龍母來說,就顯得有點局限性了,其均為地方神靈,唯獨龍母,走出西江,走向珠三角,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其影響不分界限,處處皆可筑為分壇,足見龍母神權(quán)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有此良基,龍母地位不崇高才怪!
3.龍權(quán)崇拜
國人都知道,我們是“龍的傳人”,所以我們對“龍”這種神話圣靈有著莫名的好感和敬畏,也造就了龍權(quán)在中國人數(shù)千年的文化中所占據(jù)的獨一無二的地位。龍權(quán)是祖權(quán)和皇權(quán)的結(jié)合體,中國人喜歡以龍象征正統(tǒng),所以我們是龍的傳人,所以舊時的帝王是真龍?zhí)熳?,龍?quán)在中國神圣不可侵犯。然而在帝制時代,遠離京畿的嶺南地區(qū),卻一直被中原人視為蠻荒之地,嶺南人被呼為“蠻夷”,所以原則上嶺南人是與中原人的龍文化格格不入的,嶺南人沒有象征自己是正統(tǒng)的資本。然而,偏偏程溪龍母的橫空出世,就把嶺南的這個文化窘境給扭轉(zhuǎn)了。程溪龍母的傳說產(chǎn)生于東周時期,興隆于晉后,不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而且還有著至高無上的龍權(quán)象征,證明了嶺南并非蠻荒地、嶺南人并非蠻夷。所以,龍母是嶺南人的本土神、古老神,其影響橫跨兩廣地區(qū),是兩廣神源,而且還是嶺南人自己的龍文化的根源,這種祖權(quán)和皇權(quán)的結(jié)合,令到嶺南人無比神往,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程溪龍母不受推崇才怪!所以,程溪龍母是嶺南人的祖神,程溪祖廟是嶺南龍的傳人尋根問祖的圣地!
(六)程溪龍母祖庭面臨的窘境
程溪龍母,人盡皆知;龍母祖庭,未必有人知。龍母,作為一尊嶺南地區(qū)的保護神,自古以來就備受尊崇;但是,作為龍母祖庭的洚水鄉(xiāng),卻是很少有人知道。那么,程溪龍母祖庭如今又面臨著怎樣的發(fā)展窘境呢?
1.祖廟之殤
程溪祖廟,位于青旗山下、程溪河口,是最早奉祀龍母的祠廟,是龍母祖庭、龍母初庭。祖廟始建于始皇三十六年,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歷史,自古傳說眾多、香火旺盛,是龍母信仰的源頭。在兩千多年間,程溪廟建了塌、塌了建,飽經(jīng)滄桑,依然紀念著龍母的恩澤。不幸的是,程溪祖廟在上世紀國共內(nèi)戰(zhàn)時期被毀,荒蕪了近百年,除了些上了年紀的人知道外,其余的年輕一代均未知曉,祖廟遺址還曾經(jīng)一度被作為曬谷場來用。祖廟被毀之后,梧州、藤縣、武鳴、德慶等地的龍母廟相繼蠢蠢欲動,他們忽略了原始文獻的記載,而去爭搶龍母祖庭的地位,而且還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這無疑是取代了程溪祖廟的地位、否定了洚水程溪龍母文化,這是祖廟之殤!或許是洚水鄉(xiāng)的龍德未竟,在2017年9月,程溪河道旁的芒頂處出土了一系列祖廟文物,印證了程溪龍母文化的存在,為祖廟重構(gòu)提供了最好的文物資料。希望程溪廟能夠早日重建、重光,重新確立自己的龍母祖庭地位,把洚水鄉(xiāng)的程溪龍母文化提升起來,不負洚水鄉(xiāng)人的熱切期盼......
2.旗山之殤
青旗山,位于程溪河口,腳下是浩浩西江,巔峰高聳入云,被明人陳本義贊為“江南巨鎮(zhèn)”。青旗山的人文歷史頗為深厚,有著許多光怪陸離的傳說,張掛著一面神秘的面紗。首先,青旗山是龍母的歸葬地,是龍母的窀穸之處,這點毫無疑問:正因為有龍母神靈的護佑,所以造就了青旗山林的奇跡,青旗山那片茂密的森林中,至今仍然有著許多不解之謎,等待大家前往揭秘。其次,青旗山是南越神獸三足鹿的棲息地:三足鹿作為龍母的坐騎,被列為南越神獸,而據(jù)歷史記載,三足鹿的棲息地就是在青旗山,自古士人就以泛舟西江上聽見青旗山鹿鳴為瑞征,所以青旗山不失為南越仙蹤之地。第三,青旗山與歷史上眾多人物均有關(guān)聯(lián):除了龍母之外,青旗山還與秦使、陸賈、陳承親、賴布衣、陳璘、陳本義、陳獻章、黃紹臺等一批歷史人物有著深厚的歷史關(guān)聯(lián),或留下他們的迷人故事,或留下他們的錦繡文章,千古一脈,繼之不斷??梢哉f,在洚水鄉(xiāng)除了程溪祖廟之外,這座青旗山就是一個重要的龍母文化載體了,這里不但有“絲線吊金鐘”的優(yōu)美風水環(huán)境,還有引人入勝的錦繡江天,更有神秘莫測的超自然現(xiàn)象,踏著前人的腳步,聽著前人的故事,大有龍行虎步之感。然而可惜的是,如今青旗山及其文化底蘊仍在,但是其名氣卻頗有局限,不為世人所知,加上近年來政府擴建公路毀壞青旗山山體,使得青旗山風景大不如前,日薄西山、行將就木。如果青旗山按照這個態(tài)勢發(fā)展下去,勢必會重蹈程溪祖廟的覆轍,將來可能是名字留下了,山卻沒有了,這未免不是青旗山之殤啊!
3.龍鄉(xiāng)之殤
洚水鄉(xiāng)內(nèi)的程溪河,孕育了龍母,也孕育了龍子,無愧于“龍的故鄉(xiāng)”的美譽。洚水鄉(xiāng)因程溪而遐澤,因龍母而享譽,境內(nèi)的程溪河、程溪廟和青旗山,可謂是洚水程溪龍母文化三大遺存瑰寶。說實話,洚水鄉(xiāng)有著豐富的龍母文化和人文文化,應(yīng)該深受著嶺南地區(qū)的人民的崇敬才對,那么為何洚水鄉(xiāng)目前會落得個如此靜僻的地步呢?原因很簡單:隨著程溪祖廟的崩塌,祖廟有關(guān)龍母的文物先是被保存起來,后來在文革時又被深埋于程溪河道旁,這悠悠數(shù)十年間,程溪龍母的名堂越漸式微,而其它地方的龍母廟卻乘勢而起,洚水龍鄉(xiāng)逐漸為人們所忽略,是其永恒之殤。當然,洚水程溪龍母也并非完全被忘卻,除了當?shù)厝丝诙鄠髦猓?a href='/waidiren/' target=_blank>外地人在改革開放初期仍然到洚水鄉(xiāng)程溪水口朝拜,履行著“先拜程溪,后拜龍母”的承諾,近年來又有外鄉(xiāng)人前往程溪廟故址附近打聽程溪廟往事;所以我們也不能說洚水程溪龍母文化完全斷絕,至少在少數(shù)人中其仍然流傳,這或許是洚水龍鄉(xiāng)的“殤中之幸”吧!
綜上所述可知,云浮市洚水鄉(xiāng)的確為龍母文化發(fā)源地,是嶺南道源所在。這里的仙宗文化鼎盛、人文歷史燦爛,不愧為文化考證的一大重要成果。展望未來,程溪河、程溪廟、青旗山能夠聞名于世,為這片錦繡山河增添更多的異彩!
作者簡介:
周業(yè)鋒
字孤臣,廣東云浮人。時年19歲,自幼熱愛古典文化,為業(yè)余寫手。
- END -
?
Likejiliterature & art studio
有溫度,有態(tài)度 我們只做好玩的和文 藝的
Hash:e8a4dba32f6c1c13d7a5392c258c2ebd646ca25f
聲明:此文由 KJ文化傳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