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云寺有一口千人鍋,游客喜愛往里面丟錢幣,這種行為竟有三點危害

廣東慶云寺中,有一口著名的“千人鍋”,它是寺廟內重點保護的文物,但游客們卻總是向其內部投擲錢幣,其實這種行為不僅是對文物的不尊重,而且還存在三點危害。游客的行為又會為大鍋帶來哪些危害?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廣東省肇慶市東北18公里處的鼎湖山天溪山谷附近,有一座始建于明崇禎九年的寺廟,它便是慶云寺。在光緒十九年時,慈禧太后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壽辰,便敕令賜“萬壽慶云寺”匾和“龍藏經”,并對該寺廟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葺,正因如此,慶云寺才會躋身于廣東四大名剎之列,成為著名的寺廟。

慶云寺倚山勢而建,共構筑了五層殿宇,共計有大小殿堂100多間,其建筑面積為12000平方米,可見其規(guī)模之宏大。整座慶云寺按中軸線對稱布局,自下而上分別列殿,包括第一層韋陀殿、第二層大雄寶殿、第三層中正堂、第四層毗盧殿、第五層塔殿。慶云寺質樸而寬宏,其莊嚴典雅之態(tài),雄偉而肅穆,堪稱東方建筑之精粹。與此同時,如舍利子、千人鑊、大銅鐘、白茶花樹、平南王大法座、《磧砂藏經》、百梅詩碑、梅花圖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賜萬壽慶云寺”牌匾等,其歷史底蘊之深厚、魅力之巨大,一直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爭相游覽。

除上述文物遺跡之外,慶云寺內還有一處別致的景色,它就是一口巨大的鍋。據寺中的僧人交待,眼前的大鍋已經有近300年的歷史了,它是在1746年建造而成的,其縱深跨度接近1米,直徑也超越了2米。如果根據體積公式計算,其本身可容納1100公升的水,是名副其實的鍋中“巨無霸”。

其實慶云寺制造如此巨大的鐵鍋絕非一時興起,反而是為了實用。慶云寺大鍋曾經為前來燒香的香客提供粥品,香客絡繹不絕而來,大鍋就要不停地煮粥,據古籍稱,慶云寺大鍋每次能夠做出供1000人食用的粥,并且每次廟會時都要施舍出粥品十余鍋,也從側面反映出慶云寺當年的盛況。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慶云寺大鍋已經失去了本來的功用,它再也不是熬煮美味粥品的大鍋,而是一件被用來觀賞的文物。不只是從何時開始,慶云寺大鍋就被賦予了吉祥的定義,人們都認為,只要自己掏出錢來向鍋中投擲,便可以祛災避難,讓吉祥與幸福跟隨自己。正是在此背景下,慶云寺大鍋中每天都會出現不少的錢幣,包括紙幣、硬幣、銀行卡、游戲幣等等。每一枚硬幣都擁有自己的主人,它們被當作還愿的種子,在大鍋中“祈禱”著主人的平安

對于“游客扔硬幣”的現象,其實早已經屢見不鮮,但投擲硬幣也有講究,如果不假思索盲目投擲,則很可能會造成文物的破壞與損毀。如果文物是一方水池、一件石器,可能拋擲硬幣并不會對其損毀太嚴重,但慶云寺鐵鍋卻不同,拋擲硬幣對它而言猶如大禍臨頭。眾所周知,錢幣是屢經人手的物品,它的表面早已經沾滿了汗液。

一旦錢幣在鐵鍋中堆積到一定數量,錢幣表面汗液中的鹽分會與鐵鍋發(fā)生反應,加快其腐蝕速度。更重要的是,游客在許愿時,往往喜歡觀賞硬幣自上而下落下的場景,更愿意聽硬幣與大鍋碰觸的聲響。但我們卻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硬幣本身就是硬度極強的鋼鐵,如果任由硬幣自由落體運動沖擊鐵鍋,年久日長必然會對其損毀過大。

最后提出一點,作為新時代的游客,我們應該有尊重文物的觀念,每一件文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我們對其加以保護,繼而創(chuàng)造更文明的旅游新風尚。

參考資料:《慶云寺旅游攻略》車春雪著 廣東旅游出版社出版

Hash:17e41166777dc38c76cb72f81488ca9780911bb3

聲明:此文由 歷史小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