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最早的古牌坊和最大的古民居——歙縣鄭村
歙縣鄭村鎮(zhèn)是個大鎮(zhèn),離縣城只有五公里左右的路程。下轄十一個村,棠樾、槐塘、稠墅皆屬于鄭村治下。鄭村鎮(zhèn)政府所在是鄭村村,歷史悠久,古跡眾多。鄭村村建村于隋唐時期,現(xiàn)存歷史文化遺跡40余處,其中有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氏祠堂;還有徽州最早的古牌坊,元代“貞白門坊”;以及徽州最大的古民居“和義堂”。皆是卓爾不凡,傲視鄉(xiāng)野。
鄭氏宗祠面臨鄭村的中心廣場,是鄭氏的祖祠 。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間,是為紀(jì)念元代著名學(xué)者、師山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鄭玉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保碑和省保碑被嵌入門坊旁邊的圍墻上。
鄭氏宗祠是傳統(tǒng)的徽派廊院祠堂,暫未對外開放。中軸線最前方是一座石制門坊,四柱三門五重檐。坊寬約9.86米,高12.5米,是明代萬歷四十三年(1615)祠堂大修時加造。梁、柱和枋額遍飾錦紋雕刻,典雅工麗。
明樓。正脊龍吻,四角飛翹。定盤枋上施四攢方斗,斗上出栱三跳,令栱上施撩檐枋。
明樓下雙龍之間無字,這里本應(yīng)刻上“圣旨”牌,后人以為是鄭氏民間私制,故稱門坊。
鄭村門坊的梁柱雀替周身淺浮雕錦紋圖案,實為一絕。大字板亦無字,由波浪形的淺刻線紋填充。據(jù)記載,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貞”四個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刻字蒼勁。這些大字均在文革中被鑿除。
次間,雀替、下枋、上枋、定盤枋、立柱,均淺刻云紋錦繡,蘇式圖案,令人贊嘆。
次間梁枋。
次間屋檐,鰲魚尾脊飾,栱眼壁鏤空雕刻。定盤枋皆出頭。
另一側(cè)次間屋檐。
透過門坊,可見祠堂前廳,面闊五間,明間較寬,石柱木梁,上施斗栱。中間三間屋檐高起,是三重檐的結(jié)構(gòu)。
中間屋檐,檐柱月梁。
前廳之后,是傳統(tǒng)的三進二天井結(jié)構(gòu),中軸線上列享堂、寢樓?,F(xiàn)未開放。
貞白里門坊,是為紀(jì)念鄭氏家族名人鄭千齡的功名坊,并兼有門坊、里坊之功能,立在小巷路口。二柱一間三樓,高8米,寬5.7米。該坊始建于元末,是徽州地區(qū)最早的牌坊,全國的元代牌坊也不超過十座。正中匾額上刻有明弘治、嘉靖重修的題字,元末義士余闕題寫的“貞白里”三個篆字依舊清晰看見。石質(zhì)牌坊簡約明快,雙柱單間,額枋上的雕刻已經(jīng)鑿爛。
上下枋和大字板都是重修的產(chǎn)物。下枋浮雕獅子滾繡球圖案,尾款隱約可見:乾隆二十年(1755)桂月重修字樣。大字板為明弘治十二年(1499)徽州府知府張禛和歙縣知縣朱諫重立;嘉靖六年(1527)重修。
二樓匾額有《貞白里門銘》,旨在旌表鄭千齡一家三代鄉(xiāng)賢。鄭千齡只擔(dān)任過縣尹小官,但他廉潔奉公,勤勉工作。去世后村人自發(fā)為他建起了牌坊。因此,貞白里門坊上沒有圣旨牌,只有《貞白里門銘》取而代之,這在元代大抵還是允許的。
據(jù)民國《歙縣志》載:鄭千齡,字耆卿,曾任延陵巡檢、祁門縣尉、淳安和休寧縣尹。其“操守介,所至有惠政?!彼篮笏街u"貞白先生",最高職務(wù)不過是七品縣官,但死后由民間自發(fā)立坊旌表,并以“貞白”相譽,同時改“善福里”為“貞白里”,可見其聲望之卓著。其子鄭玉精通儒學(xué)經(jīng)典,一生絕意仕途,埋頭鄉(xiāng)間專事講學(xué),因門生鮑元康特意為其建“師山書院”作為講學(xué)之地,故鄭玉亦被稱為“師山先生”。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攻破徽州,鄭玉遭人陷害入獄,幸得門生鮑深搭救脫險。次年再次入獄,鄭玉不忍鮑深以子替換脫身計謀,自縊而死。
顯然,鄭千齡、鄭玉父子忠于元朝, 用生命向一個逝去的異族王朝致意,他們的儒家信仰根深蒂固,令人千古浩嘆。
抱鼓石碩大,幾乎抵達下枋的雀替處。
枋的下部亦有雕刻的花卉圖案。
貞白門坊背面。
梁枋圖案。
鰲魚尾雀替。石柱內(nèi)側(cè)面有門框卯口,從前裝有木柵門。
兩立柱丁頭出栱,原先應(yīng)上托雕像,現(xiàn)已殘。
鄭村幽深的小巷曲折多姿,皆是白墻黑瓦高墻大院。徽州的建筑在統(tǒng)一的外表下暗藏著對于個性空間的追求。前面的這處連排大宅即是徽州最大的古民居“和義堂”。
在鄭村,鄭、汪二姓為大姓。鄭姓居?xùn)|,汪姓居西。和義堂亦稱翰林院,為“三里三翰林”之一的汪運錀的故居。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汪氏后裔汪為炳在父親資助下建造的,占地2.42畝。分東西兩個大門,坐北朝南, 此建筑結(jié)構(gòu)為九宮全封閉式,寬 48米,進深33.8米,建筑面積1612.3平方米,由西到東,二巷隔為三列,每列從南到北又分前、中、后多進,布局合理,無一雷同,十分壯觀。
沿街門樓磚雕,包羅了不同時代的痕跡。
磚雕四周為植物圖案,主體故事惜乎已殘。
麻石門坊,門樓下錦紋磚雕。
陀橔外刻瑞獸,上下枋刻葵花向日圖案。大字匾上是宋體書: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
一進天井,墻體高峻,前廳為二層樓閣,木構(gòu)廊柱,中間穿廊。
前檐。
和義堂的一處正廳現(xiàn)為麻將屋,村人濟濟一堂,共筑方城。渾然不知時光之流逝。
陀橔、雀替,木雕精致。
雀替。
木雕,刻瑞禽花草。
由門的尺度可以看出墻體之高。和義堂由兩巷隔為三列,由兄弟數(shù)人分別居住,山墻亦不共用,中有火巷?;鹣锛瓤尚纬煞烙?a href='/tongdao/' target=_blank>通道,又可使兩戶互不干擾,獨自成章。
高致的山墻。
旁院,有些荒蕪。
防火廊道陰森寂寥,高窗上透進陽光,帶來生機。
和義堂對外是三座門樓,此其一,無門簪。
第二座門樓,有兩座門簪。
第三座門樓。
漏室空堂,當(dāng)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曾經(jīng)的繁華已成云煙,徽州最大的古民居歷經(jīng)風(fēng)雨,已近垂垂老矣。
總 編:我是一只魚
來源:游浙里(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本微信號刪除)
Hash:1141039ad88626a052db1f05c7a0c1d6e5227363
聲明:此文由 歙縣論壇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