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00多歲的深圳古村落你去過沒?
走出塘尾地鐵站,踏上新能源公交,沿途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愈發(fā)寬闊的馬路車流穿梭,黃土飛揚的空氣里彌漫著一座新型現(xiàn)代城市建設的縮影。在聳立的建筑群中,福永街道鳳凰社區(qū)里卻隱藏著60多座明清時期的老瓦房,引人穿越回到700年前。這是深圳目前保留最好的明清古村落之一鳳凰古村。
在深圳這樣一座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大城市,像鳳凰古村這樣被較好地保存下來的古村落還有不少,如寶安沙井新橋古村、龍崗羅瑞合村、以大鵬所城而聞名的大鵬新區(qū)鵬城村。在城市更新、建設過程中,如何讓更多的古村像它們一樣盡可能完好地“活”下去,是一個亟待深圳人破解的問題。
鳳凰古村,文天祥后人 棲居700余年的家園
走進竹竿編織點綴的鳳凰社區(qū)廣場,婆娑樹影下,當?shù)鼐用駠蝗芤獾亓奶?。身邊的孩子你追我趕,穿過村子門口的雕塑小人,嬉鬧聲淹沒了道路上轟鳴的馬達。稍往里走,視線豁然開朗。大樹身后,成片古建筑錯落有致地林立,鯉鱗似的瓦片逶迤遠去,青石板小巷曲徑通幽,在這里聽不見鬧市中繁雜的喧囂,有的只是清脆的蟲鳴鳥語和委婉親切的鄰里交談。
這里是鳳凰社區(qū)古建筑群,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鳳凰古村”。寶安福永鳳凰古村由民族英雄文天祥后代建起,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據資料記載,村中有3口古井,均為宋末至元代所建;古村里現(xiàn)保留有69座明清民居、私塾書室近10座、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樹、6條主巷道和35條次巷道;現(xiàn)存的明清古建筑,最古老的已經有500年歷史,最短也有100多年。在文氏宗祠和文昌塔環(huán)抱之間、庇護之中,數(shù)百年來,文氏世代村民就在鳳凰山下的這片土地上生活。
鳳凰古村文氏宗祠
“這個建筑就是我們祖先的建筑。逢年過節(jié),這里都有拜祭祖先的活動。我就是負責看守這間祠堂的?!蔽氖献陟敉?,一身休閑打扮的文先生倚坐在大門一側,紅色帽子下,露出花白的頭發(fā)。
文先生是鳳凰古村本地人,說著一口流利的廣府話,在鳳凰社區(qū)一帶生活了將近60年。
文先生說,以前祖先住在鳳凰古村,他小時候也曾在這條古村的老房里生活過,那時候常常是一片熱鬧景象,街坊鄰舍都聚集在一起?,F(xiàn)在,大多居民都已搬出去住新房,他也跟著家人搬進了新樓。
隨著原居民的搬遷,不少老房子便成了出租屋。文先生說,“以前屋主把房子租給其他人住,就會破壞這些建筑,很多需要維修,要么就爛在那里。”記者在走訪鳳凰古村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破損的房屋,有的已被掛上“危樓”的標簽。但大多房子在經過翻新后呈現(xiàn)出古色古香的精致模樣,建筑風格也保持著村子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傳統(tǒng)樣貌。
“現(xiàn)在政府全部收回去保護起來了,保護得就挺好,還可以作為旅游區(qū),很多旅行團喜歡來這里。”文先生笑笑說。隨著政府統(tǒng)租,包括他在內的許多文氏后人也加入了保護古建筑的隊伍中,每天按時打卡上下班守在古建筑旁寸步不離。而今,鳳凰古村經合理的修繕和規(guī)劃后,作為深圳保留較好的古村落之一生存了下來。
你叩問那城墻,仍能聽到錚錚鐵骨回響
在深圳,像鳳凰古村這樣能夠較好保留下來的古村落還有不少,沙井新橋社區(qū)便是其中之一。
據資料記載,寶安沙井新橋是深圳西部曾氏最初的生息繁衍地之一。始建于南宋,至今有700余年歷史的新橋古村位于沙井街道東北部,古村坐西南朝東北,整個村落建筑形式為典型的廣府式排屋,建筑布局為梳式排屋?,F(xiàn)存的新橋古建筑群以曾氏宗祠為核心,主要的文物古跡有古喬曾公祠、貫傳曾公祠、觀音天后廟和桐軒書室。新橋河邊還有一片上百年古老建筑,這些古老建筑便是清平古墟,曾是深圳的四大古墟之一。
說起深圳的老屋故事,不得不提歷經200年風雨的客家圍屋——鶴湖新居。據資料記載,鶴湖新居位于龍崗羅瑞合村,為龍崗羅氏家族聚居地,呈城堡式圍樓。1000多年前,北方戰(zhàn)亂連年,不少居住在中原一帶的百姓為躲避戰(zhàn)火兵災,紛紛舉族南遷。200多年前,在這群背井離鄉(xiāng)的人當中,有一名河南籍男子羅瑞鳳,他初為小販,因擅長經商,勤儉致富,后積聚了百萬家財。嘉慶22年(1817年),他在龍崗河的沖積平原上發(fā)現(xiàn)了“鶴湖山”,于是選擇在此興建家園,取名鶴湖新居。而鶴湖新居的最后完工耗費了羅氏三代人數(shù)十年的心血。如今,這片規(guī)模宏大的客家圍屋,已成為許多喜歡古民居的游客的旅游勝地。
青石板小巷通幽,在這里聽不見鬧市的喧囂。
再往深圳的東邊走,延續(xù)600多年歷史的大鵬所城,是深圳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資料記載,早在2003年,以大鵬所城而知名的鵬城村就位列首批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這不是一座傳統(tǒng)意義上漁樵耕讀的村莊,村中的大鵬所城600年來鎮(zhèn)守海疆、抵御外侮,九龍海戰(zhàn)的刀光劍影、東江縱隊的俠骨英姿,眾志而成城,浴血而成城,這是一座你叩問那城墻,仍能聽到錚錚鐵骨回響的名城?!斑@里發(fā)展脈絡非常清晰,極具特色,海防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相融合,是深圳歷史村落的一個標本。”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主任黃玲曾如是形容這座古村。在她看來,一部鵬城村的歷史,就是一部深圳乃至中國的海防史、移民史,而鵬城村多姓聚居,對于深圳移民史的研究,也具備重要的借鑒意義。
保護的不僅是村莊,而且是深圳的文化遺產
隱藏在深圳城市一隅的古村落其實遠不止上述這些。在深圳1000多個自然村落中,這些村子歷經30多年天翻地覆的開發(fā)建設之后,仍然大體保持著歷史風貌。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存在印證了,即使在城市建設、更新高速發(fā)展的深圳,古村也有可能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文化遺產包含兩個部分,一種是文物,另一種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鳳凰古村的保護已經不單純是保護文物了,而應該被稱為保護文化遺產。”從事歷史方面研究約30年的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原研究員張一兵表示,文物是人們希望保留下來的、具有文化價值的東西,它一定是個“物”,對于文物的保護應該是保持人們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的狀態(tài),把那種狀態(tài)保存下來,而非經過后期改造或翻新。在他看來,當前有不少人混淆了保護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在古村落所在片區(qū)開展城市更新時,動輒翻新改造、推倒重建,卻美其名曰“保護”,這實際上是沒有弄清楚應該保護什么,怎樣去保護。很多古村經過翻新、改造之后,失去了原有的風貌,這是十分可惜的。
張一兵坦言,保護文化遺產與社會整體發(fā)展階段存在一定聯(lián)系,越是在富裕和平時期,就越能抽出財力和精力去保護文化遺產,且保護的層級也越高。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下,我們的社會正在不斷進步,文化遺產開始得到重視,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保護?,F(xiàn)在的問題是,在今天的條件下,我們希望保護得更多,保護得更好?!睆堃槐硎?,深圳有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目前已有一部分古村落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保護,但他更加希望的是,能夠把深圳最珍貴、最貴重的那一部分古建筑原汁原味地保護下來,讓它們“活”在周遭居民的生活當中,“如果把我們所剩不多的物質形態(tài)的古村、古建筑拆除和破壞性改造,那將是深圳人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后人將質問我們:為什么當初不搶救和保護這些歷史遺產?”
來源:晶報
Hash:d73cd401fad3b5efd30d36540b190a7f64bdef4b
聲明:此文由 深圳市能源環(huán)保有限公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