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愁記憶:柏山老農(nóng)《老資丘》--甘灑熱血鑄豐碑
甘灑熱血鑄豐碑
老資丘自古為土家族聚居地,從元代開始,中央王朝在土家族地區(qū)建立土司制度開始,至明代日趨完備,有史料記載,資丘曾屬玉江土司管轄。
清乾隆年間,白沙坪《田氏族譜》“譜序”記載:“越八世,名宮公者,才貌奇?zhèn)?,智敏特達,明萬歷玉江司官,名播朝野?!卑咨称河型醺z址,占地上百畝,規(guī)模宏大。到雍正13年,改土歸流,最后一任土司田愈,被清軍殺害,王府遭毀,歷時162年。
生性豪放的土家民族,歷來不畏強暴,敢于反抗,敢于斗爭。清朝嘉慶元年(1796),本邑農(nóng)民林之華、覃士輝與榔坪覃佳耀等舉白蓮教起義,發(fā)展武裝16000余人,與清軍連戰(zhàn)皆捷,朝野震動,先后攻占資丘、黃柏山,浴血奮戰(zhàn),游擊于鄂西諸縣,清庭派將軍額倫登保,率川、鄂、湘、黔四省數(shù)萬官兵,圍剿達三年之久,義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時隔58年,同治元年(1864),田思群“文章報國尤嫌淺”,于資丘殺族長田青遠兄弟后,樹旗起義,號稱“天下倡議都統(tǒng)領”,改年號為“甲子元年”。與官兵連戰(zhàn)皆捷,湖廣總督調(diào)集重兵圍剿半年,方將田誘殺于靖安。
雖然,兩次起義都以失敗告終,但是,那種敢于反抗,敢于斗爭,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土地革命時期,資丘古鎮(zhèn),風起云涌。
西灣大沙壩
1927年初,以龔良鵬為首的共產(chǎn)黨人,創(chuàng)建了中共長陽特別支部委員會,同時,以國民黨的名義,組建了資丘區(qū)黨部,古老的資丘鎮(zhèn),從此打上了紅色印記。在區(qū)黨部的領導下,相繼組建了農(nóng)民協(xié)會、婦女協(xié)會、店員工會及各種行業(yè)工會,發(fā)動群眾,減租減息,打擊土豪劣紳,革命運動如火如荼,長期受苦受難的農(nóng)民階級,揚眉吐氣,革命形勢,迅速發(fā)展??上r間不長,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扼殺。
革命失敗以后,中共中央認真總結經(jīng)驗教訓,徹底清除了以陳獨秀為首的右傾投降主義,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1928年12月,賀龍等人受鄂西特委的派遣來到長陽,發(fā)展黨的組織,建立工農(nóng)武裝,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1929年7月8日,陳壽山、羅正品、李勛等人在資丘鎮(zhèn)“聚云祥”棧房召開了黨員骨干會議,到會130余人,傳達賀龍同志關于舉行武裝起義、建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六軍和軍師級主要干部的任命決定。
第二天,由李勛主持,在西灣大沙壩召開了3000多人參加的軍民大會,莊嚴宣布縣保安團起義,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六軍,軍長李勛,副軍長陳壽山,前敵指揮兼軍法處長陳澤南,參謀長李子俊。軍隊編一師、三團、共1100多人,搶400余支,土家第一軍在資丘誕生了。從此,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斗爭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張玉華將軍瞻仰紀念碑
紅六軍成立以后,分別在資丘、麻池、馬連、城五河、璞嶺等地發(fā)動群眾,打土豪、擴部隊、改造舊保甲政權。先后打土豪30余戶,開倉放糧1800多石。擴軍200余人,籌集軍糧600多石,銀元7000余塊。然后,集中整訓,部隊戰(zhàn)斗力空前提高。
7月29日,紅六軍離開資丘,水旱兩路揮師東下,攻打沿頭溪,首戰(zhàn)告捷。當部隊繼續(xù)東進,準備攻打縣城時,與奉調(diào)前來圍剿紅六軍的國民黨軍隊張發(fā)奎部遭遇,倉促應戰(zhàn)失利,后撤時敵軍尾追不舍,8月5日從火燒坪撤退途經(jīng)資丘古鎮(zhèn)時,因為敵情不明,被敵陳鳳詔團從東西北三方包圍,紅六軍剛到資丘,立足未穩(wěn),已是三面受敵,一面臨水,形勢十分緊急。
國軍從峰脊嶺,石墻屋步步緊逼,居高臨下,猛烈的炮火直指古鎮(zhèn),由于古鎮(zhèn)地域狹窄,沒有回旋的余地,紅六軍別無選擇,只好倉促迎戰(zhàn)。
寧靜的古鎮(zhèn),頓時人喊馬嘶,槍炮轟鳴,到處硝煙彌漫,在不寬敞的街道上,戰(zhàn)士們左沖右突,不得脫身,一批倒下了,又一批接著上來,鮮血染紅了古鎮(zhèn)的大街小巷,在敵軍強大的炮火壓力下,
為了保存實力,軍長李勛率黃超群等40余人殺開一條血路,沖出重圍;參謀長李子俊等人在掩護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前敵指揮陳澤南,師長向泉山等率部向東阻擊,掩護主力突圍,傷亡十分慘重,最后僅剩下80余人,彈盡被俘。
面對敵人的槍口,陳澤南、向泉山及全體將士,在“紅軍萬歲”、“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的口號聲中,被敵軍用亂刀砍死于煙臺子腳下的空地上,無一人屈膝投降。古老的小鎮(zhèn)被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蒼山垂首,夷水悲鳴,日月無光,天人共憤。
第二天,古鎮(zhèn)工商界正義之士,慷慨解囊,捐出白布將尸體逐個包裹,然后,集體掩埋于附近的石灰窯中。
在突圍時,共產(chǎn)黨員覃守望和李步云一起撤退到天池口以后,兩人決定,再上黃柏山,發(fā)動群眾,重新組建工農(nóng)武裝,不料途中被叛徒告密,兩人同時被捕。敵人不認識李步云,拷問覃守望時,他斬釘截鐵地說:“紅軍就是我一人,河南河北都聞名!”敵人說,你不怕死嗎?他說:“當紅軍就不怕死,怕死就不當紅軍!”
8月26日,敵軍將李步云押解送縣,途中被黨組織營救脫險,覃守望在黃柏山被團匪綁在漆樹上,身中數(shù)十刀,英勇就義,年僅26歲。
資丘“七十七烈士紀念碑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古鎮(zhèn)人民為了緬懷先烈,在后山“老虎園”修起了瓦木結構的“烈士紀念亭”,紀念亭面朝煙臺,中間是石刻的紀念碑,記錄著烈士們遇難的大體經(jīng)過。周圍有條凳,可供瞻仰者休息。但由于規(guī)模小,建筑質(zhì)量差,經(jīng)不起日嗮雨淋,沒過幾年,就已破爛不堪。
文化大革命中,縣政府頂住壓力,于烈士就義之地煙臺墩,重新修建了“七十七烈士紀念碑”。煙臺墩方圓不過百米,四周峭壁如削,高數(shù)十丈,地勢極為險要。
從江邊仰望,新建的烈士紀念碑直插云天,正面“七十七烈士紀念碑”幾個鮮紅的大字,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烈士的骨灰,存放于紀念碑后水泥澆鑄的骨灰盒中,盒蓋上面是一個鮮紅的火炬,象征烈士們的豐功偉績。紀念碑周圍是石雕護欄,極為壯觀。
與此同時,在紀念碑的進口處修建了“革命文物陳列館”,眾多的革命文物和圖片展覽,成為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
1980年期間,中央軍委委員、武漢軍區(qū)政委張玉華將軍,中央委員、湖北省省長韓寧夫夫婦,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少將等,先后來到古鎮(zhèn),瞻仰紀念碑,與隨行人員、當?shù)攸h政領導合影留念。
賀捷生來資丘與社隊干部合影
“抬頭看見黃柏山,低頭看見清江水,山還是那么高,水還是那么清……?!边@是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踏著父輩的革命足跡來到資丘,瞻仰了七十七烈士紀念碑之后,在全縣三級干部會議上,熱情洋溢、極富詩意的講話,表達了對父輩、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懷念,抒發(fā)出對老區(qū)人民的深厚情誼。
這篇講話一時廣為流傳,不少人至今還能背誦其中片斷?!捌呤吡沂考o念碑”,成為資丘古鎮(zhèn)的地標性建筑,成為嶄新的資丘精神象征。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我一直在資丘古鎮(zhèn)工作。工作中的功過得失,隨著時光的流逝,早已遺忘殆盡,唯有矗立在煙墩巖上的“七十七烈士紀念碑”以及“革命文物陳列館”和館長曹衛(wèi)國先生,至今記憶猶新。
當年,特別是夏季,每當身心疲憊,希望得到片時寧靜的時候,就會漫步煙臺,在曹先生那里,或捧一杯綠茶,回顧中溪往事;或來到紀念碑前,倚欄遠眺,看碧峰秀水,落日余暉;或矚目豐碑,俯視烈士就義之地,昔日紛飛的戰(zhàn)火轉(zhuǎn)瞬凝為沉寂的思緒,一任清涼的晚風吹拂。
其情,其景,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像陳年老酒一樣醇香,成為更加美好的回憶。
風雨滄桑向王廟
悲歡離合半邊街
古鎮(zhèn)名片皂角樹
驚天動地田思群
Hash:b8f1632b60cf60c68798d363191044770bc689ae
聲明:此文由 長陽在線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