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元故里仙門及“仙門先生”名號考
唐伯元故里仙門及“仙門先生”名號考
(字里行間的唐伯元 組編七)
章信哆
仙門村,《汕頭市地名志》(1995年出版)這樣解釋:“相傳宋紹熙年間(公元 1190—1194 )福建莆田人遷此建村,因村境如仙景,進入僅一門,故名”(第111頁)。當代像這種望文生義的解法實在不少。仙門村的指路石碑恐也如是。
仙門,山門也。其山名叫鳳山,一名仙山。山門不是一出入關隘,而指山里人家。村以山名,山以村名,所以叫山門村,居其間者則山門里人。康熙《澄海縣志*山川》云:“仙門山,去城北十五里仙門村,高六十丈,周二里,上有烽墩?!保ū緱l在乾隆廿九年縣志相同. 雍正廣東通志潮州事輯澄??h山川:“仙門山在城北三十里高六十六丈,周圍二里?!背潜比镆堰^東隴河,有誤。)烽墩即軍事烽火臺。唐宋時期,這里與獅山、雙髻山(董坑山)、腳桶山為潮州海防前哨。名為山而偏于海隅,有明一代,海盜不止。明代唐伯元家族生活在這里,叫潮州府懷德鄉(xiāng)蘇灣都仙門村。由于行政區(qū)劃的嬗變更替原因,仙門村由原來的海陽到饒平最后歸屬澄海,以致僅幾代人便發(fā)生并存在籍貫截然不同的改變。澄??h設于1563年,縣治在澄城辟望村。之前,仙門村隸屬于饒平縣懷德鄉(xiāng)蘇灣都,縣治遠在光德鄉(xiāng)弦歌都下饒堡,今稱下饒。饒平縣設于1477年,之前屬于海陽縣,縣治與府治同在潮州城內(nèi)。唐伯元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大抵有四代人,在這六十三年中經(jīng)歷了戶籍轉(zhuǎn)變。其變化之神速,像這種例子并不多見。唐伯元本人出生及鄉(xiāng)試中舉時隸屬饒平縣。成進士通籍時變?yōu)槌魏?h。光緒《海陽縣志》唐伯元傳末有附言稱,唐伯元子孫移居海陽。如此,上至伯元先曾祖,后至與伯元子孫均占籍海陽縣。所以海陽、饒平、澄海縣的縣志都把唐伯元列入地方人物。
蘇灣都仙門村今名澄海區(qū)溪南鎮(zhèn)。仙門村在溪南屬于小村。主要姓氏是朱姓和唐姓。村內(nèi)有許厝巷,以許姓命名,但今村中己無許姓居民。另有陳姓,據(jù)村民介紹僅一、二家庭。朱唐二姓便成為仙門村的主構(gòu)。朱姓居于村北,唐姓居于村南。均有祠堂,而朱氏素榕公祠,為今天可見一村規(guī)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建筑,門樓肚有本地南洋渡亭村“渡亭耕夫"蔡心儂墨竹圖刻。 本地朱姓自認大儒朱熹后裔。湊巧的是,南宋淳熙年間曾發(fā)生了朱熹跟唐仲友二位時代大儒的著名公案。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遠紹孔、孟以來傳統(tǒng)儒家思想。唐仲友(1136—1188年)倡導“經(jīng)世致用”之學獨樹一幟,由于與朱熹學術有異,受到排斥。既是官妓又是一代才女嚴蕊,卷入其中,鬧得整個官場沸沸揚揚,時至今日,仍可見研究者樂此不疲。明代唐伯元為了維護朱熹以來的所謂正統(tǒng)儒學,抵誣王陽明的新學,被皇帝貶謫海州通判,無法申張自己的觀點,受此挫折郁郁寡歡。可謂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然于仙門,六七百年來朱唐睦鄰相安,也一大美談矣。
乾隆《澄??h志》、嘉慶二十年《澄??h志》載唐伯元園第時有伯元別業(yè)“府第”、手植的荔枝樹,有山門位置等資料:
“唐吏部伯元第:在仙門鄉(xiāng)鳳山麓。南河(蓮陽河)右環(huán),蓮峰(蓮花山)左峙。旁為別業(yè),有桂一株,因名浴桂軒。又有荔枝樹大數(shù)十圍而干僅及拱(遭兵寇所伐,復萌——原注),香味絕佳,名金粟種,相傳為伯元手植,后移居府城,園第俱廢。桂樹、荔枝猶發(fā)舊枝焉。”
據(jù)仙門唐氏族人回憶,唐氏草創(chuàng)的地方,具體在今址東南,即山的南麓,原來澄??h果林場荔枝園一帶,幾代人之后才另擇此今址,定名山門里。村南有個地方襲用舊名“港尾”。說明這里古代屬于沿海港口的一部分。當代惟知大娘崗有鳳嶺,稱古港,不知仙門有鳳山,然仙門在鳳嶺港之前。港尾,或即消失的獅山港(仙市港——舊稱新市)一端。自新市至仙門,沿線經(jīng)埭頭獅山、梅圃龜山,過唐隴(地高曰隴)達仙門鳳山。自北宋開鑿山尾溪之后,由北而南,形成前海后溪,開啟潮州漕運盛世,成為天然泊渚。這里有種植荔枝的歷史,山門里還是澄??h唯一的果林場所在地。果林場己改他用,但這里至今遍種荔枝,在未引進外地果之前,仙門里荔枝以老叢核小甜脆聞名遐邇。
仙門村唐氏,郡望晉陽。據(jù)相關資料稱,明洪武初,唐氏文端公及其弟龍川祖,從福建漳州入潮州。文端祖創(chuàng)居仙門村,生遠公。遠公長子梅仙仍居仙門,次子慶云分居于仙門北面,今唐隴村所在,唐隴村北也有一規(guī)?;趾甑摹疤剖霞覐R?!毕砷T村因伯元之故而相對比較知名。
先賢唐伯元之資料日臻詳備。關于伯元父親的大名,現(xiàn)在存在單字名與雙字名的書證記錄,因?qū)偬厥馊宋?,與先賢有關,弄清楚了助,不但可以糾正既往的一些錯誤認識,更有助于弘揚先賢文化。
明胡直撰《衡廬精舍藏稿》卷二十二直有《仙門先生小傳》,由郭子章刻于萬歷十二年(1584年)。胡直(1517-1585)字正甫,號廬山,明朝江西江西省泰和縣人。當過廣東按察使、福建按察使。潮州知府郭子章,號青螺,歷史上的破案專家,是胡直門生,也是泰和縣人,年齡小唐伯元三歲,與唐伯元有一面之交。伯元曾為泰和縣令。種種關系,胡直為伯元父親撰了傳記,時夫婦健在,年齡都過七十?!断砷T先生小傳》,是今所見最早最為詳盡、其實非常長的一篇傳記。稱伯元父親性好施予,有田四、五畝,“其姻戚待先生舉火者,至四五家,嫁娶其女男者六七人,而先生不歆其德,人亦竟忘德之?!笔芙訚囊鲇H如此之多,豈四、五畝能夠解決的?而接受接濟的這些人,卻不懂得感恩,這是為什么呢?伯元祖父介庵翁生日,設宴招待很多客人,這些客人大多為伯元父親的學生,排場不遜縉紳家。根據(jù)這些記述,可知仙門先生不止不愁衣食,可以說是相當?shù)膶捲A恕,F(xiàn)代的有些文章,猶其故事文字,都將伯元父親說成一介貧農(nóng),非常寒磣,伯元自小要幫家里干農(nóng)活。故事不是歷史,只是不完全忠實于歷史,但也不能完全背離實際?!秱鳌穼懽饔谔撇?a href='/nanjing/' target=_blank>南京戶部員外郎時,刊于唐伯元貶海州任判官前后,是有關伯元父母事跡的唯一記錄。文中念及伯元父親時記為“先生姓唐,名某,字某,潮之澄??h人也。”完全諱其名,諱其字,故無以資考。別有一得者,從中獲知伯元父親號仙峰及仙門先生之由來。
伯元父親年輕時讀書,為了應付科舉考試十分努力,然屢試不中,曾振振有詞地說,我何必死抱著一本呆板的經(jīng)書而困守科場時文,到頭來還要聽憑當局稱評估價,給一官半職?!庇谑欠艞壟e業(yè),邊耕地,邊精心讀書?!熬x六經(jīng),博觀群書,下逮稗官小說,靡不窺治?!焙髞黹_館講學,不設門檻,不問貧賤,得到一個學識豐富,品德高尚的昆山人王學諭的推介,從學的人聚然增加了很多。鄭令尹聞其名,對伯元父親非常相敬。聽說伯元父親家在仙門村,見面便稱以仙門先生。伯元父親不敢以此自居,一再解釋,鄭大人仍先生前先生后,只好謙稱自已是“仙峰再傳門人”,并以仙峰為號,于是人咸稱仙門先生?!煞迮c仙門先生即出于此。郭惟賢所撰伯元墓志銘有“父仙峰公”句,比此文后幾十年。
令尹,代指知州。古文注釋有“諸州之卿,唯楚稱令尹,其余國稱相也。”鄭令尹其人,文中在前面猶提到:“鄉(xiāng)先達鄭令尹,”即指揭陽地都人鄭旻,嘉靖二十五年(1546)舉人,三十五年(1556)登進士。萬歷四年(1576),鄭旻任貴州布政使時,因積勞成疾,卒于官,年59歲。貴州百姓感其德,祀于名宦祠,也是一位潮籍先賢。伯元少時跟隨父親在教館,認識了這位鄭令尹,深得夸贊。后來鄭令尹逝世,遵從父親的安排,跟隨鄭令尹之子到各地游學,以明相報。
前文所說伯元父親存在單字名與雙字名的書證記錄,是指:地方習稱“天萌”,其他如現(xiàn)代人寫的零散文章,也有寫作“天萌”。這是屬于雙字名。但目前有二部堪稱最有參考價值的書籍,點校本:鄭煥隆先生《周光鎬詩文選注》,和由紀念館增輯刊印的《醉經(jīng)樓集》,是今天最好的版本和學習研究資料,其中為伯元撰的《行狀》和《墓志銘》,伯元父親名字,都作單字名“天”。周都督《明奉政大夫吏部文選司郎中曙臺唐公行狀》斷為“父天,蔭封南京戶部郎中。”同文在《醉經(jīng)樓集》之點校也作如是斷。同書郭維賢《明奉政大夫吏部文選司郎中曙臺唐公墓志銘》斷為“父仙峰公天,蔭以仁卿,累封南京戶部郎中?!庇谑怯辛藛巫置碗p字名二種不同稱謂。
本地方志是查閱本地人物的最好資料。澄海有康熙、雍正、乾隆丶嘉慶諸舊志(明王嘉忠版亡佚)。但舊志原文沒有標點,很難區(qū)別。更無法拿來跟點校本《醉經(jīng)樓集》和《周光鎬詩文送注》比對。孰是孰非,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從舊志封贈門入手。正式出版的文獻類書籍,原文或即“天蔭”,而點校者把“天”和“蔭”離間開來,這樣點校是有原因的,受到“蔭封贈”的影響,有很大的可能。蔭封贈,指官員致仕之后,可為在世的直系親屬敘封官爵,為在世或已死的直系親屬封贈官爵。伯元守本官致仕,即退休時以官蔭補親屬,自已不升轉(zhuǎn)官資官階。循此思路,從康熙二十五年王岱修《澄??h志》、乾隆廿九年《澄??h志》“封贈”條下均查到記載。“唐天蔭,以子伯元贈戶部郎中?!庇墒侵c校本存在錯斷,當以縣志為是。
仙門先生傳。
仙門先生始業(yè)舉輒工登等竟弗售乃改業(yè)奮曰吾豈復挾一經(jīng)捐大旨鐫墨義求有司提衡哉乃精讀六經(jīng)博觀羣書下逮稗官小說靡不窺治一帙則究骫骳是非善敗若擊目指掌乃釋以是作為文章無不當是非善敗者曰吾不為欵言矣。讀史至盛帝喆臣,事踔絶者,輒作為傳贊,以詔于其子伯元仁卿者曰是當仿是不當仿有王學諭者崑山人博物君子也一見大相引重至是而先生門徒履屩不啻百矣先生教人授經(jīng)先行曰吾貴實不貴華始先生弱冠居約邑人弗知也鄉(xiāng)先達鄭令尹獨敬禮曰是吾老友竟後禮不輟嘉靖乙卯仁卿年十五侍先生館饒鄭令尹相見異之慰喜賦詩期許不淺鮮衆(zhòng)乃知鄭令尹有遠監(jiān)云仙門者先生故里名也鄭令尹見輒呼仙門先生先生讓弗居則稱仙峯從門人號也鄭令尹沒先生乃勅仁卿從其子游以明相報既去鄭令尹踰十霜語及未嘗不追慕嗟咨也先生治家恥纎然性勤約歲督耕獲輒稍贏而性最好施予其姻戚待先生舉火者至四五家嫁娶其女男者六七人而先生不歆其德人亦竟忘德之然先生猶多量出而配某孺人喜施益甚常時不較有無不設猜疑叩輒倒囊故閭左右感誦孺人澤彌殷也孺人初歸時見田不五畝數(shù)匱輒解釵簪資先生游學既稍贏先生為父介庵翁上夀致客奉觴匜祝者不後縉紳家然其間多門下士覘知者曰孺人助不尠哉生平薄視榮利忘情得失鄉(xiāng)人或以貴富詡也領之兢是與非也必立解之世珍膏壤巍甍綺服玉饌瓊榭仙葩姣童駿驃之以相聞也未嘗口之而獨嗜唫詠又喜閑其賦詩有求閑未得之慨人謂有淵明風既晚益任悃愊極其致則芚愚之為之左右也恬漠之為之酣飫也寥廓之為之行廬日月之為之燭照也羅浮潮海之為之琴瑟煙云泉石之為之角觝意未厭也蓋其於世夐矣仁卿既長領鄉(xiāng)書浸知問學則獨勅曰學在實其辨在義利毋若近學者荏苒恣世譏耳其它與仁卿語者至多世咸莫得知仁卿自敘生平無外師父即師耳萬歷甲戌仁卿第進士令泰和禔身刻亷政教純用仁禮蔚為時冠而世莫不頌先生為教者豫且弘也已卯三年政成天子下玉書褒封如子官母為太孺人適先生暨太孺人偕年七?人稱異數(shù)云先生姓唐名某字某潮之澄??h人也胡子曰古抱珍之士逃棄塵鞅娛情泉石彼其於世豈崖然絶耶抑無所希而尚有貽耶今夫海人知其瀇瀁無端涯也而不知出於河河之先又胎於星宿海其貽者遠也黃石鹿門始不欲以名姓落人耳然亟求子房孔明而授以其道者何哉彼其抱而珍者固可以立濟天下之具也故其所貽于當時之天下若響應然彼豈它有慕哉然彼挈所抱以貽人亦豈必人人授之茍得一人焉吾事畢矣甚哉一人之難遇也昔之遇于四方或遇于鄉(xiāng)遇于家總之皆以立濟當時之天下者雖然遇于家者則唯古賢其他鮮聞今仙門先生與仁卿令君蓋庶幾哉蓋庶幾哉
Hash:86c53d52ede038aa78c38a6a74c88f3218f6a0c8
聲明:此文由 篤信小彌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