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錫伯祖庭“嘎仙洞舊石器遺存”---東北史地考(31)
地理坐標:東經(jīng)125°36′北緯50°38′
地 址: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zhèn)西北二十里嘎仙洞
出土部分打制石器。
噶仙洞為中國北魏拓跋鮮卑先祖所居石室。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zhèn)西北10公里、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1980年在洞內(nèi)發(fā)現(xiàn)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443)祝文刻辭。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zhèn)北約10公里、大興安嶺北段頂峰東端。其地峰巒層疊,樹木參天,松樺蔽日。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約2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長90多米,東西寬27米許,高20余米,相傳為仙人洞府。洞內(nèi)西壁距洞口15米處,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銘刻。
嘎仙洞為一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約25米的峭壁上。方向南偏西30°。主洞長92米,寬27~28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最高處達20多米。西北有一向上的斜洞,坡度約20°,斜洞長22米,寬 9米,高6~7米。主洞中部放置一塊約 3米見方的天然石板,下用大石塊支撐。洞壁平整,青苔滋生,地下堆積較厚。
主洞西側(cè)距洞口約 15米處的石壁上刊刻 "祝文",共 19行,201字,字體大小不一,書體介于楷隸之間,書法古拙,筆勢蒼勁。內(nèi)容為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燾于太平真君四年 (443)派遣中書侍郎李敞來此發(fā)祥之地致祭時所刻祝辭,與《魏書》記載基本相符。
祝文全文如下:
"維太平真君四年,癸未歲,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燾,使謁者仆射庫六官、中書侍郎李敞、傅雀,用駿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啟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歷載億年,聿來南遷。應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邊。慶流后胤,延及沖人,闡揚玄風,增構(gòu)崇堂??唆鍍慈?,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來王。始聞舊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懷,希仰余光。王業(yè)之興,起自皇祖。綿綿瓜爪,時惟多祜。歸以謝施,推以配天,子子孫孫,福祿永延。薦于:皇皇帝天、皇皇后土。
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
尚饗!
東作帥使念鑿。"
[1]米文平 《鮮卑石室的發(fā)現(xiàn)與初步研究》文物 1981
Hash:c18b3293d72c1e78fd685b8483d80fd47d95eec2
聲明:此文由 老家綏中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