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丨紀念七七事變80周年

盧溝橋!盧溝橋!

男兒墳墓在此橋!

最后關頭已臨到,

犧牲到底不屈撓;

飛機坦克來勿怕,

大刀揮起敵人跑!

盧溝橋!盧溝橋!

國家存亡在此橋!

……

這首《盧溝橋歌》作于1937年“七七事變”后。

80年前,盧溝橋槍響,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

80年后,這首歌中透出的悲壯與豪邁,仍讓人動容。

盧溝橋

北京西南20里的永定河上,建于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在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或重建,原名廣利橋,是北京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橋。橋全長266.5米,橋身兩側護欄石柱頂均雕有石獅,大小485個,神態(tài)各異,形狀奇巧。清乾隆御題“盧溝曉月”碑立于橋頭的碑亭內,為燕京八景之一。

同時,盧溝橋也是點燃抗日戰(zhàn)爭烈火的地方,“七七”盧溝橋事變就發(fā)生在這里,因此這里也是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紀念地。

如今的盧溝橋面目嶄新。平坦如砥的橋面,只在中間留下一段印著深深車轍的舊橋面遺跡。兩邊的石雕護欄上,數(shù)百個石獅情態(tài)各異,絕大多數(shù)輪廓鮮明,顯然是新近雕成。偶有幾只面目模糊,大概是殘留下來的前朝故物。還有幾頭,或者崩去了半個腦袋,或者丟掉了腿腳,不知是風刀霜劍,還是當年交戰(zhàn)時的槍彈所致。橋欄的石材顏色如今有的色青,有的紫紅,還有的呈淺白色,顯然是不同時期的修繕材料不同所致。而歷經這些修繕,歷史的痕跡想必消磨了不少。

對于中國人來說,盧溝橋是橋又非橋,這座有著800 年歷史的石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連接著歷史與將來。

曾有風花雪月時

盧溝曉月

河橋殘月曉蒼蒼,

遠見渾河一道黃。

樹入平郊分澹藹,

天空斷岸隱微光。

北趨禁闕神京近,

南去征車客路長。

多少行人此來往,

馬蹄踏盡五更霜。

作者:佚名

河東去日悠悠,斜月偏宜入早秋。

曙色微涵波影動,殘光猶帶浪花流。

疏鐘欲度千門曉,匹馬曾為萬里游。

題柱漫勞回首處,西風寒露滿貂裘。

盧溝曙色

王英,明代文人

過盧溝橋

束發(fā)承恩禁苑游,鄉(xiāng)心今夕渡盧溝。

千峰過雨宦橋暮,廿載飛塵客鬢秋。

驛路行分三輔界,宮云回見五層樓。

車中卻聽渾河水,閱盡歸驂日夜流。

于慎行,明代文人。

盧溝

盧溝南望盡塵埃,木脫霜寒大漠開。

天海詩情驢背得,關山秋色雨中來。

茫茫閱世無成局,碌碌因人是廢才。

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吊古金臺。

王鳴盛,清代江蘇嘉定

1937 年之前,看的是“盧溝曉月”;

1937 年之后,看的是抗戰(zhàn)遺址。

盧溝橋

傲剛玉骨八百歲,作態(tài)攔獅列隊衛(wèi)。

猶耳炮聲驚世聞,氣豪八表云龍會。

作者:王樹遠

過盧溝橋

燕京曉月過盧溝,回首烽煙四十秋。

雖化干戈成玉帛,警心魔鬼又重游。

作者:吳丈蜀

本文來源:中國知網

1.中國工具書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名勝詩詞大辭典

2.池玉璽. 八百年風雨盧溝橋[N]. 中國文化報,2010-08-31006.

Hash:7553dfc53ed6ed9bde8895c7fb88fb70780f3eac

聲明:此文由 上海知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