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人常去的危山藏了什么秘密?又有著什么樣的傳說?
危山圣井的傳說
相傳明代李開先所做的《章丘八景詩》,首句便是“高聳危山圣井澄”,把危山尊為章丘八景之首,這一座俊秀的山丘便成為名揚(yáng)遐邇的章丘第一名勝。古時的危山名叫無影山。相傳過去在玉皇閣的東南面有一塊奇石,每到夏至的午時三刻,人立石上無影,故名無影山。據(jù)《史記》載:“北宮玄武危虛,齊之分野。”危山,位于章丘市中部濟(jì)王路南側(cè),距濟(jì)南市中心36公里,危山因二十八星宿中的危星而得名。漢景帝將平陵王劉辟光安葬在危山之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危山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最著名的是鐵墓頂、圣井、四賢泉、琵琶灣、一柏單二孔橋、石門夜象和怪石無影。
過去危山上有雄偉壯麗的建筑群。最早的記載見于宋神宗年代的碑記,明代曾大修兩次,清代光緒年間南劉莊人劉典又募捐重修諸神廟,當(dāng)年的危山殿堂毗連,氣勢宏偉,廟宇眾多,名揚(yáng)海內(nèi)。
一、李開先游危山
明朝嘉靖、隆慶年間,章丘縣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學(xué)家、戲曲家李開先。他一生寫了不少戲劇和散曲,《寶劍記》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佳句“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章丘東鵝莊人,曾任朝廷官員,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回鄉(xiāng)閑居。這一年重陽佳節(jié),秋高氣爽,金風(fēng)颯颯,黃花怒放。一年一度的危山廟會香火旺盛。眾鄉(xiāng)親忙罷秋收,紛紛登山趕會,李開先多日胸中郁悶,正欲借此消遣,排解惆悵,便帶上了貼身童兒前往登山。
危山是章丘境內(nèi)第一名勝,山川明秀萃于嶺壑。遠(yuǎn)望危山,殿宇毗連,亭閣鱗次,林木蔥郁,宮觀玲瓏,到處雉飛鶯啼,兔走雀躍,更有古木參天,碑碣夾道,曲徑通幽,清泉漱玉,一派迷人景象。山腰有一眼“圣井”,龍光云氣,甘冽醉人。每逢旱年,鄉(xiāng)人垂瓶口懸于井半,虔心祈祝,即時油然作云,沛然降雨,禾稼長茂,因此名揚(yáng)遐邇。不知起于何代,危山便被舉為“章丘八景”之首,久負(fù)“高聳危山圣井澄”的盛名。明太祖即位之后,危山設(shè)置了廟會,每年九九重陽,遠(yuǎn)近百姓便結(jié)伴登山,進(jìn)香許愿,拜佛祈福。更有商賈藝人,云集四海,搭臺唱戲,居貨貿(mào)易。貨棧星羅棋布,遍及山麓。趕會的鄉(xiāng)民熙熙攘攘,蟻擁蜂聚,盛會之期,日聚萬人。李開先迤邐來到山下,眼前游客似海,商旅如云,日暖風(fēng)清,山花怡人,不覺愁腸略解。翁童二人自北麓拾級而上,踏著匯泉長流水,跨過一柏二孔橋,行至二虎廟,看見一對威武的震山虎雄踞廟門。李開先不禁心中一震,惹起一片愁思。想自己身居京師,廣交海內(nèi)名士,今日隱居田園,如同這看山石獅,伺促于山林,不覺心中黯然。轉(zhuǎn)過山廟,進(jìn)入峽谷,緣木履石,攀援而上,出了一身透汗。兩人穿過木貨市、皮貨市、鐵貨市、布袋市、掃帚市、棺材市、騾馬市,走進(jìn)了天齊殿。殿房高大軒敞,檐牙高啄,紅磚綠瓦,金碧輝煌。正殿供奉著伏羲氏的塑像,神牌楷書:“少昊皇帝萬歲萬萬歲”,煞是威嚴(yán)。出殿折入東院是齊孝王祠堂,正廳書寫金字對聯(lián)“赤手挽銀河,公有大名垂天下;青山埋白骨,我來此地叩英雄”。李開先看罷,心中益發(fā)慘然。壯士處世立功名,齊孝王不過一方霸主,尚能顯世揚(yáng)名,而今華夏偌大,竟無英雄用武之地。自己十載寒窗,半世功名,反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終至遺恨千古。想到此,不禁潸然淚下。僮兒一見,連忙遞過手帕,勸慰道:“老爺不要再想那些煩心事了。常言道天無絕人之路,待日后皇上納諫尊賢,老爺東山再起,傾心報國也就是了?!崩铋_先聽了,只是搖頭苦笑。說話間依次飽覽了鎮(zhèn)武廟、十王殿、觀音堂、三朝殿、鐘鼓樓、王母宮、玉皇閣,觀賞著栩栩如生、神態(tài)各異的神像,千奇百怪的壁畫,看到心虔意誠的善男信女三拜九叩,慈眉善目的僧侶瞑目誦經(jīng),心中時喜時憂,百感交集。特別是那幅描繪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大型壁畫,更激起他胸中的狂濤巨瀾。想當(dāng)年,宋氏昏聵,奸臣弄權(quán),忠良被污,民生涂炭。梁山好漢義聚水泊,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干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萬民稱頌,青史留名,強(qiáng)勝那宮廷伴駕,一世窩囊。想那林沖乃東京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本欲鋤奸報國,匡扶宋氏,結(jié)果事與愿違,只落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這般悲慘遭遇,與自身何其相似乃爾。如今主上不明,權(quán)臣攬政,? ?事將傾,百姓罹難,怎不叫人肝腸寸斷,憂心如焚。一路想著登上山巔,攀上高大的鐵墓頂。這座古墓,是漢代濟(jì)南王劉辟光之墓,因參與“七國之亂”,兵敗自殺,葬于此處。人類歷史幾經(jīng)滄桑,齊魯大地,舊貌依然。登高遠(yuǎn)望,曠野迷蒙,愁云低鎖,西風(fēng)驟起,落葉紛紛,回首西山,殘陽如血。一陣秋風(fēng)吹過,翻開手中的書卷,宋玉的《九辯》一首赫然映入眼簾,“悲哉!秋之為氣也?!彼X得心頭一鎖,又一次垂下淚來。僮兒見了說:“老爺又傷心了?!崩铋_先長嘆一聲說:“我雖身在鄉(xiāng)里,仍心憂天下。前些時日為忠君報國,逆忤權(quán)相,無辜獲罪,一班忠良,盡受牽連。我個人受點(diǎn)苦倒也罷了,只可惜了為人臣的一片苦心。如今同朝諸友天各一方,杳無音信,怎不叫人心焦?!闭f罷在磐石上展開文房四寶,揮筆寫道:“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欲作《悲秋賦》?;厥孜魃饺沼中?,天涯孤客真難渡,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睍T擱筆,叫僮兒打開隨身食盒,擺下酒菜,一老一少開懷暢飲起來。少頃間,杯來箸往,已是臉紅耳熱,醉眼朦朧。仰望天空,鷹飛奮擊,俯瞰幽谷,霧霾迷漫,忍不住仰天狂笑,放聲高歌:“百丈飛騰手自攀,須臾身在白云間,醉眼模糊不知處,錯把上山當(dāng)下山?!备枇T拂袖而起,蹣跚前行,踉踉蹌蹌?wù)巯驏|山,越過迎身殿,翻過小泰山、繞過琵琶灣、華佗池,如同腳下生風(fēng),不多時趕到圣水井邊。李開先長袖一撩,坐在石凳上乘涼??瓷降牡劳B忙汲水煮茶殷勤待客,李開先啜了一口,感到清香馥郁,沁人肺腑,頓時心清氣爽,醉意大解,精神陡震。他挨近圣井,探身望去,只見水清見底,晶瑩碧透,珠花串起,氤氳時縈,連喝幾杯香茶,如飲雨露甘霖,強(qiáng)勝那御賜瓊漿。人常說:“野外之人是仙家”,真要在這清泉幽林住上幾日,也不虛此一生。可憐世人只知爭名逐利,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怎知道人世間竟也有這圣潔清凈的仙境。難怪當(dāng)年靖節(jié)先生棄官歸去,躬耕山林,果然是天倫樂事。你看眾黎民男耕女織,陶然自得,農(nóng)忙過后趕山會,酌圣泉,是何等的歡娛!豈像自己逐鹿官場,蹉跎半生,屢遭不虞,換來無窮煩惱。也罷,倒不如撒手紅塵,圖他個六根清凈,逍遙自在。正在胡思亂想之際,猛抬頭,看見井沿上立著一座古碑。細(xì)細(xì)看去,碑文殘剝,依稀可辨,上有詩云:“齊俗相傳圣井名,當(dāng)年造化自生成。陰晴猶見寒泉滿,金固常時石髓清。疑有龍光云氣在,靜無銀綆轆轤聲。山靈鐘秀多神異,清早須臾雨澤傾?!崩铋_先反復(fù)品味,哦吟良久,忽有所悟,隨即拔劍起舞,驚得圣水井畔鶴走云飛。興致正濃,從前山傳來一陣鑼鼓聲,側(cè)耳細(xì)聽,卻是舞臺上正演出《六月飛雪斬竇娥》。李開先諦聽一番,心胸豁然開朗,腦海中倏地出現(xiàn)關(guān)漢卿那颯爽英姿來?;秀敝兴瓶吹疥P(guān)漢卿橫眉立目,高舉椽筆,寫出一出一出戲曲來。李開先如醍醐灌頂,眼前一亮? ?收劍取筆,飽蘸圣水,在山崖上狂書了三個大字:“寶劍記”然后向僮兒猛一揮手,堅(jiān)定地說道:“下山!”
二、孝子李之紳
清乾隆年間,在章丘縣危山腳下、九曲河畔的南栗園村,出了一位有名的孝子叫李之紳。據(jù)《章丘縣志》記載:“李之紳,少孤,家貧,母多病,侍湯藥,衣不解帶者百五十日,不入妻室者八年。后母益衰,動履必躬親調(diào)護(hù),三十載如一日……”先后有好幾個縣令給李之紳掛匾,稱他“孝子”。乾隆四年,皇帝下圣旨為他修建“孝義端廉坊”。
李之紳是一個家境貧寒的孝子。他孝敬母親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他的外祖母是畢家坡村,母親經(jīng)常住娘家。他每天上學(xué)前后,一日三次到畢家坡村向母親問安。后來,母親常年生病,他端水喂飯,不離身邊。母親去世以后,他守墓三年,每天向墳頭添三兜土,把墳?zāi)苟训孟?a href='/xiaoshan83/' target=_blank>小山一樣。幾任縣令都為他舉孝廉,乾隆皇帝親自召見了李之紳,封“孝子第”,賜半朝鑾駕,食七品俸祿,并降旨給他修“孝子堂”、“孝子坊”。在南栗園村大街中心的“孝義端廉坊”上,刻著斗大的圣旨兩字。文官路過要下轎,武官要下馬。當(dāng)?shù)?a href='/laobaixing/' target=_blank>老百姓對李之紳十分崇敬,把他奉為神明。據(jù)說,有一年大雨過后,山洪暴發(fā),人們親眼看見“孝子爺”坐在浪尖上把洪水引走,使鄉(xiāng)民避免了一場水患。南栗園村地處山區(qū)與平原的交界,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雹災(zāi),人們也歸功于“孝子爺”的神靈保佑。這些神話傳說,反映了人民群眾崇尚孝德的美好愿望。
三、圣井的傳說
“高聳危山圣井澄”。危山是章丘八景之尊,因圣井而得名。圣井在危山北坡,鐵墓頂?shù)臇|北方,方可三四尺,深不足丈。據(jù)明弘治二年所立的石碑記載:“古跡有圣井之名也,方遇旱年,垂瓶口懸于井半,若肯虔心祈祝,水為云滿,即時作霈,然后降雨,苗稼長茂?!笔ゾ挠蓙砻耖g傳說是這樣的:
隋朝末年,天下大旱,危山一帶三年不下雨,寸草不生,天地龜裂,鄉(xiāng)人出外乞討,餓殍遍野。一天上午,鄰村的幾個老人,帶婦女兒童到危山求神拜佛,一時煙火繚繞,哀聲陣陣。忽然,天邊隱隱傳來一陣仙樂,一簇彩霞從西方緩緩飄來。眾人抬頭觀看,只見一位僧人自天而降,鄉(xiāng)人一起拜倒在地,叩首疾呼:“求佛爺保佑?!鄙舜认榈膯枺骸澳銈儌€個面帶愁容,卻是為何?”一位老者回答說:“天不作美,三年大旱,少吃無穿,老百姓都沒命了?!鄙擞终f:“這座危山泉水旺盛,可以用來澆灌農(nóng)田?!崩险邍@道:“荒山禿嶺,哪來的清泉,別說澆地,連吃水也沒有哇?!鄙藛枺骸昂尾汇@石打井?”老者回答:“滿山都是巖石,哪能打的出水來?”他笑盈盈地說:“你們莫要憂愁,常言道,山到頭,有水流,危山是群山的邊沿,哪能少的了泉水。你們看——”他把手中的禪杖往腳下一杵,頃刻石破泉涌,骨突突竄出一股泉水來。眾鄉(xiāng)民歡呼雀躍,馬上動手,搬石壘砌,不一會兒,山腰就出現(xiàn)了一眼清澈的水井。回頭再謝僧人,卻無影無蹤了。于是眾人朝天拜謝,取名叫“圣井”。從此,有了水碧如澄,用之不盡的“圣井”,危山人民引用灌溉,再也不用發(fā)愁,世世代代,安居樂業(yè)。
四、危山傳說故事集粹
危山自古多傳說,其中既有神鬼志怪,亦有祠宇狐蹤,既有名人韻事,亦有草木樹石、或者人望物附跡、或者人借題沿傳,云云總總,蔚成大觀,其離奇之狀,內(nèi)容之豐,皆為章丘他處景勝傳說所不及。今志之如下,以免其湮于泯滅無考云爾。
1、危山寺蛇一
濟(jì)南東章丘境西有危山,山有寺曰危山寺,乃唐遺古剎。相傳元朝至元年間,有僧號智度,在危山寺清修,時寺中大雄寶殿佛座之下,有一青蛇,粗如碗,長丈馀,常盤繞殿中堂柱之上,與人相安,智度每誦經(jīng)禮佛,蛇則首尾搖動,如解經(jīng)語,如是相伴七十余年。一日,智度語于蛇曰:“吾年近九十,塵期已滿,不日圓寂,汝在此聽經(jīng)禮佛亦有年,將于此常住耶?或與吾同去耶?”蛇繞柱而下,盤曲于智度前,若依依戀戀之狀。須臾逕出大殿,不知所終。后數(shù)日,僧果圓寂,寺僧眾為其卜葬危山之陽,及墓將合,忽見風(fēng)起樹動,眾人驚疑之間,那條青蛇嘯泳而至,繞墓悲嘶,然后鉆入墓,身體漸小,終于不見。寺僧感其神異,封土誦經(jīng),致以大禮。后危山寺僧再無見此巨蛇者。
2、危山寺蛇二
又相傳元時危山寺有蛇,居于不知幾代,時有見者,或云粗如巨木,或云粗如水桶,絕不傷人。元至正年間,有盜賊夜入寺,竊取僧物若干,背負(fù)欲出寺,剛欲逾墻,忽覺身后有光,驚回首,但見一巨蛇追至,雙目如燈。賊大駭,股栗戰(zhàn)戰(zhàn),懼伏于地,莫敢稍動,蛇亦不傷之,但困蟠于側(cè)不去。及天明,寺僧灑掃禪院,發(fā)現(xiàn)盜賊,已昏迷于地久矣。扶救之,賊稍蘇醒,具道所以,寺僧皆笑。后此盜賊竟以此洗手,于危山祝發(fā)為僧。
3、危山寺蛇三
清同治年間,有明水人李遇游危山,得一白蛇,自以為寶,浸酒中作藥,及飲用之,竟全身發(fā)青至死。
4、危山青桐
危山古有青桐樹,位于道院息廳之側(cè),枝干凌云,濃蔭匝地,乃唐宋遺物。相傳明嘉靖年間,釋僧智淵住寺,常誦《金剛經(jīng)》,每至夜半,便有物于窗外潛聽,智淵知為異物,亦不驚怪,誦經(jīng)不輟。
忽一夜,智淵正誦經(jīng)間,驀聽得院外有人呼其名。智淵不顧,而彼物呼聲不絕,智淵不耐,因應(yīng)曰:“呼我何事?可入門來言也?!庇形镩L六尺余,皂衣青面,張目巨吻,入門見僧,合手作禮,曰:“吾聽汝誦經(jīng)數(shù)十年,汝竟置若無聞,大非主人之道?!鄙唬骸凹确Q吾為主人,何吾閉門之后,夜夜入我道院潛聽,而為不速之客,此為賓禮乎?”物不能對,嚅嚅有慚顏,智淵熟視良久,謂曰:“爾寒乎?就此向火?!蔽锬司妥菧Y但念經(jīng),至五更,物為火醉,因閉目開口,據(jù)爐而鼾。智淵觀之,乃以火匙舉灰炭,置其口中,物大呼而起,出門消逝無蹤。
天明,智淵尋其跡,見炭灰在廳側(cè)青桐一樹疤洞內(nèi),知為樹怪,恐為所忌害,乃持斧伐之,力斫之下,樹汁如血。自此后怪乃絕跡。
5、危山唐槐
危山天齊廟外,有唐槐一株,枝干蒼古,密葉布蔭,可蔽數(shù)畝,更為奇者,乃于樹根基部,生有瘤癭如斗甕者數(shù)起,累累兀突,形狀奇怪古特。
相傳清道光年間,濟(jì)南鵲山下梅花莊人喬某,素善雕鏤,因游危山,見此唐槐之瘤古怪,思欲取之,人力且少,又無斧鋸之屬,欲約改日再采取之,然又恐人先采,乃于衣簣中,取紙數(shù)張,割為線,系之樹瘤之上,示意人此乃神樹,不可采伐也。
既舍去,數(shù)日而還,大率人夫并刀斧,欲伐之。至此樹側(cè),乃見圖畫形影,旁掛紙錢繁繁,復(fù)有香火醮奠之處,喬某笑曰:“村人無知信此,可惑也?!蹦嗣ブ?。忽見紫衣神在旁,容色毅然,叱喝曰:“無伐此木?!眴棠吃唬骸拔嵛羧者^此,見此槐瘤,欲取之,因無斧鋸,又恐他人采去,故權(quán)且以紙錢占護(hù)耳,何有樹神之說,汝何阻我?”紫衣神曰:“始者汝以紙錢系樹,人皆來求,能為禍福,相與祈祀,冥司遂以吾取受享酹,今有神也,何言無之,汝若必伐,禍則至矣。”喬某不聽。紫衣人便問:“汝伐樹瘤何用?”喬某曰:“要雕刻為器。”紫衣人曰:“若如此,可以善價贖之乎?”喬某曰:“可。”紫衣人便問:“汝要錢幾何?”喬某曰:“百貫?!弊弦氯诵υ唬骸耙谞枴H晗律?,北去十五里,有壞塚,錢在其中。汝若不得,可復(fù)來?!眴棠嘲胄虐胍?,喏喏而去,北十五里,果有敗塚,遂入取錢,數(shù)目一一如紫衣人所諾。
6、危山圣井一
相傳明朝成化年間,章丘疫癘流行,藥莫能治,民間死亡者甚眾。邑令日夜祈禱,祝天普救,蕩滌民瘼,各地百姓亦紛紛祈天禳禍。忽一日,有老翁自東鄉(xiāng)來,語于眾人曰:“吾有良藥,可救災(zāi)疫?!币亓罟в胝虑鸪牵菰唬骸跋壬芫热f民,愿為立生祠?!崩衔绦υ唬骸胺揭嗖浑y,病人只飲危山圣井水,疫癘即解?!币亓钜稍唬骸昂挝I剿律?,日日飲其水,亦染疫癘?”翁訝曰:“果有此事?斷然難信?!币亓钏煸唬骸跋壬恍牛汕巴?yàn)證?!崩衔趟燹o衙,將去危山,一路隨行眾人看客無數(shù),邑令亦派吏員前往,并囑其若遁逃,即緝以妖人治罪。
翁至危山,果見山僧皆病,乃語圣井曰:“圣井圣井,何德為名?枉涌千古,難救民病。今吾此來,可即顯靈。如若不然,即封即涸,遺羞于永?!弊.?,聳身一躍,跳入井中,須臾不見。眾人啞然失聲,始知翁乃仙流,皆叩拜不已。轉(zhuǎn)瞬間,圣井水爆沸如雷,趵突數(shù)尺,民皆飲之,疫病無不立愈。邑令訝其行跡,不失其言,乃于圣井之側(cè)立祠以祀之,后沿傳日久,竟成藥王廟,仙翁亦被后人定為孫思邈,歷來香火不斷。
舊時章丘境內(nèi)窮人生病,多朝危山,先拜藥王,再恭取圣井之水,回家或以之熬藥,或以之洗患處,病無不輕減至愈,遠(yuǎn)近稱神。
7、危山圣井二
傳說明朝時,北京城有一孝子,其母眼疾,久治不愈,遂廢行業(yè),專為母四處奔波求醫(yī)求藥,希翼其康復(fù)。不料數(shù)年下來,家業(yè)蕩盡,所討之藥所請之醫(yī)皆無奇功異效,不僅沒有把病治好,其母雙目反而給治瞎了。其母遂泣曰:“吾兒,為娘雙目,斷難再明,你休再四處奔波了?!毙⒆颖溃骸澳?,兒聞世間事物,皆有生克。有一病,必有一藥能醫(yī),娘目不明,只是兒還未討到真方。只要兒有一口氣在,就要為母親討藥醫(yī)治。兒定要娘的雙目重見光明。”母子抱頭而哭。
自此之后,孝子便背著老母,一邊討要生活,一邊尋訪名醫(yī),真是遇佛上香,遇廟磕頭,輾轉(zhuǎn)千里,千辛萬苦,竟來到山東章丘境內(nèi)。一日,孝子聽說危山廟宇眾多,神明多有感應(yīng),遂背著老母朝山祈神。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終于爬到了山頂,來到了圣井旁邊,累得實(shí)在走不動了,便在井畔石凳上歇息。
正在這時,忽有一位老奶奶從泰山行宮里走出來,來到他們母子身邊,把他們上下打量,忽然問道:“你們從哪里來?”孝子答道:“我們從北京來?!崩夏棠逃謫枺骸翱茨銈冿L(fēng)塵仆仆,滿面煙灰,定有緣故?!毙⒆颖徽f到心里,驀然悲從中來,潸然淚下,道:“只為母親眼疾,久治不愈,漸竟失明,千里尋醫(yī),家業(yè)蕩盡,討要至此,欲求此山神明佑護(hù)?!崩夏棠厅c(diǎn)頭微笑,道:“好一個孝子。老身正好略懂眼科,你若放心,可讓我為你母親看治?!毙⒆勇勓?,撲通跪倒,泣道:“但醫(yī)好娘的眼,俺愿為您終身為仆,來世變牛變馬,報您的大恩大德。”老奶奶笑著扶起孝子,道:“你起來,難為你這片孝心,誠感天地,讓我為你母親看來?!闭f著,湊上前來,為孝子之母翻揀眼皮,良久,笑道:“你母子幸而到此,又幸而遇我,只在此山,別處斷然難醫(yī),雖病已久,吾卻有方可治?!毙⒆右宦牐莘诘?,叩首出血。老奶奶道:“免禮,孝子請起。你母眼疾,只用這危山圣井水一洗,自然便愈。”言訖,從懷中掏出一只小瓶,俯身向圣井中灌取井水滿瓶,然后一邊揉孝子之母的眼皮,一邊用井水澆洗,口中猶念念有詞。說來神奇,須臾之間,孝子之母雙目竟豁然復(fù)明。老奶奶笑道:“好了,好了,些許微功,到底不負(fù)孝子千里來訪?!毖杂?,便要走。孝子匍匐,跪請相隨,其母亦悲喜感恩,拜倒在地,誰知老奶奶卻眨眼間沒了蹤影。
孝子母子知是遇了神仙,一步一拜,進(jìn)了泰山行宮。當(dāng)拜到眼光奶奶面前時,孝子一下子便認(rèn)出來:“救治母親眼疾的就是她?!庇谑?,孝子便請出泰山行宮的住持道人來,講了這件事,并要求出家入道,就在這危山之上,終身侍奉泰山行宮。行宮中的道人們亦感其誠,收留了他們。后來孝子之母直活了九十余歲,無疾而終,孝子亦得高壽,終成遠(yuǎn)近聞名的有道之人。
8、危山圣井三
傳說危山圣井之水能治病,故自古以來,朝山著莫不以能得其水為重。到了清康熙年間,危山東岳廟主持道人主持危山僧道事務(wù),見香客取水者眾多,遂與各山僧眾道約商,欲于井畔設(shè)一當(dāng)值道人,凡有朝山香客取井水者,皆收錢。其下僧道亦有同意的,亦有反對的,亦有不置可否的,正議論紛紛不決,忽聽圣井一帶人聲喧鬧,眾人忙出來看時,只見好端端流水的圣井,突然間干涸了。諸僧道十分驚訝,都怪那東岳廟主持不該提出這樣的餿點(diǎn)子來,紛紛指責(zé)他,那道人亦暗自驚駭,稱罪不迭,并指天指地,賭咒發(fā)誓永不為此事。說也奇怪,隨著合山僧道的懺悔,那圣井水竟然復(fù)涌如初。自此,不論僧道官府,再無人輕議賣圣井之水的話題。
9、趙孟頫
元朝的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本湖州人,他博學(xué)多才,凡博古、音律、書法、繪事,皆居海內(nèi)一流。元至正二十九年,他來到山東做官,出任同知濟(jì)南路總管府事。
民間傳說,有一日,趙子昂視察章丘,因慕危山勝境,便率諸侍從吏員在章丘縣令的陪同下登臨,游覽之間,忽覺四下景致依稀,便時時駐足自語曰:“何風(fēng)物如此熟悉,怪哉,怪哉。”漸至山頂,忽笑謂眾人曰:“吾斷乎來過此山。”眾人皆驚其語,愕然相顧,趙子昂又曰:“非止來過,吾并常年駐過此山?!币蛑更c(diǎn)山中名勝、祠宇、冢墓、名木,名稱方位分毫不差。諸人聽得面面相覷,暗暗驚駭,莫敢接語。趙子昂見大家驚疑,笑道:“吾說前生矣,汝等不信……”因遙指前方道:“那便是危山寺。吾前生曾為寺僧。大殿內(nèi)有石龕,吾曾于內(nèi)藏經(jīng)三部,一部《金剛經(jīng)》,一部《華嚴(yán)經(jīng)》,一部《法華經(jīng)》,外以泥砌,未知今尚在否?”眾人大奇,隨同入寺,知會主持,叩壁尋龕,果得之,三部經(jīng)皆完好如初,趙子昂并指點(diǎn)某經(jīng)曾做某批注,某經(jīng)刊印于何年,某經(jīng)手抄于何年,一一如所言。眾始驚異信服。
10、危山二僧
相傳古時,危山寺有二老僧,師兄法號圓空,師弟法號圓凈,因遇戰(zhàn)亂年荒,寺院漸漸荒敗,二僧入世化緣,意欲重修之,誰知世道艱難,募化稀少,難以完成大愿。世人見寺已成敗相,便出家也不奔此,因此寺里的香火亦漸漸斷絕。
一日,圓空圓凈聚在一起,議論寺之前途,師兄圓空道:“師弟,我想,若危山寺敗在我們手里,那可是天大的罪過。”圓凈道:“那有什么辦法?時下募緣艱難,世道兵亂,人心惶惶,咱們失了布施,又化不來緣,又沒徒弟來投師……只好眼睜睜看著這寺敗下去罷了,便是你我,朝夕亦難測……”
圓空道:“師弟太過悲觀,為兄倒有個計(jì)較,咱師兄兩個還得把寺修起來。”圓凈訝道:“怎么修法?我可想不出?!眻A空正色道:“我想投生轉(zhuǎn)世,將胸中修行轉(zhuǎn)為一世才學(xué),將來博個世間前途,回頭來修寺?!眻A凈驚跳起來,道:“師兄妄語?!眻A空道:“吾絕非虛言,只是有一點(diǎn),我走之后,恐有隔世之迷,故需要你活下去,到時能點(diǎn)化我?!眻A凈遲疑道:“為弟卻實(shí)實(shí)無此把握?!眻A空道:“師弟放心,你到時斷然是個上壽的高僧?!眻A凈道:“即便如此,到時我怎識辨你?”圓空道:“佛法無邊,真空妙有。吾愿燃指供佛,以成此志,將來轉(zhuǎn)世,吾有一指焦黑,汝自然指示我,我必驚悟?!眻A凈默然。于是,圓空便于佛前燈上,燃點(diǎn)左手中指,口中念經(jīng)不住,指燃之后,既然入滅。圓凈悲之,將其體封于一經(jīng)室之內(nèi)。自此之后,苦修禪定,以待師兄。
圓凈在寺里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轉(zhuǎn)世的師兄杳無音訊,轉(zhuǎn)眼間三十年過去了,他已一百余歲,世上改朝換代,國家又現(xiàn)太平,危山寺雖然已破敗不堪,可圓凈以上壽老僧,卻是名傳齊魯,譽(yù)播海內(nèi),不斷有全國各地的人前來探望他,香客們見危山寺荒涼的樣子,紛紛出錢捐資,寺漸漸有了新氣象。
一日,圓凈正在院中花木間默坐,忽然心血來潮,耳熱眼跳,那株古銀杏樹上喜鵲頻頻喧噪,圓凈驚道:“寂定多年,何事動心,擾我如此?”轉(zhuǎn)即恍然,自笑道:“莫非師兄回來了?一隔三十年,不知師兄何狀,可識故人否?”
正想著,猛聽山下鼓樂聲張,排軍喝道,不多時,許多吏員擁護(hù)著一員大官進(jìn)寺來,那官生的面目白皙,目如點(diǎn)漆,唇若施朱,身材健壯,神清氣和,態(tài)度雍容安嫻,渾身冠服嚴(yán)整顯明,透出一種尊貴氣象。
乃有一陪從見老僧垂目打坐于院,便上前道:“老法師,便是那危山寺主持老方丈么?今有新任濟(jì)南府知府顧大人前來看你,快起迎接。”圓凈得言,微睜雙目,但頷首而笑,暗道:“是了,是了,師兄來了?!笨谥袇s不答言。那知府笑容滿面,前行幾步,作禮道:“擾了老法師禪定,本府來得唐突了。久聞法師年高德著,名稱有道,故來拜謁。本府顧知光有理了?!毖援呉竟啊A凈老和尚笑曰:“法師知府,別來無恙,閻浮提旅游滋味足否?”顧知府愕然道:“老方丈何出此言,本府幼長上京,出身富貴,讀書致仕,科第隆身,何曾為法師?況本府首次來危山,何有別來無恙之語?老法師稱呼,一何乖謬?!眻A凈喝曰:“汝不憶修《法華》于此寺乎?”顧知府茫然無對,其下吏隸笑勸道:“老方丈糊涂了,我家顧大人盤桓京師,未曾來山東,又何與你同寺之說。”圓凈乃起,微微頷首,唱詩道:“云歸深山鶴回林,游子迷忘法華身。誤入塵網(wǎng)三十年,且來舊地覓知音。”
顧知府聽他話語之中大含玄機(jī),不由心生納罕,訥訥笑道:“本府俗人,愿聽老法師指點(diǎn)迷津?!眻A凈哈哈大笑,道:“法師知府,汝將舊事全忘了,汝不憶當(dāng)年燃指供佛,危山相別乎?汝可知左手中指為何生而焦黑耶?”顧知府聽得心頭大震怖,暗道:“吾左手中指,生而焦黑,他如何得知?”心里雖驚疑不定,面上卻不動聲色,道:“老法師此言何意?”圓凈更不答言,轉(zhuǎn)身竟入大殿。眾人相隨,皆不知其欲何為。但見圓凈禮佛,臉上悲喜交集,目中老淚流下,一時禮畢,跌坐于佛座之前,以左手中指沾佛燈中油,就焰上點(diǎn)燃,對顧知府喝道:“圓空師兄,回首是岸。”顧知府見景聞聲,如被霹靂一樣,驀然驚呆了,頃刻乃悟,淚潸然而下,雙膝一屈,拜倒佛前,伏地大慟,難做一語,一時前生故事,如夢如幻,一一畢現(xiàn)心境,良久乃道:“圓凈師弟,三十年守寺辛苦了?!庇谑瞧镣吮娙耍硕U堂方丈中相敘感慨。圓凈又為之開當(dāng)年圓空禪室,顧大人見了當(dāng)年舊物,并己身前世骷髏,更不勝唏噓。
顧知府回到濟(jì)南之后,就倡議重修章丘危山寺,一時濟(jì)南俯下四州二十六縣人物紛紛前來,或捐以錢物,或助以義工,不上三年,將危山寺重修一新,金碧輝煌,無美不備,頓成名聞海內(nèi)的上剎。
在最后竣工那日,佛殿圣僧開光,驚動了當(dāng)朝皇帝,御賜幡蓋匾書。金經(jīng)玉藏。一時禮畢,午時三刻,老僧圓凈、濟(jì)南知府顧大人,二人面帶微笑,牽手跌坐于佛前,寂然而化,成為轟動中國佛教界的大事。皇帝亦感其異,勒旨地方為之建塔,其塔雙峰齊并,解放前猶存。皇帝度敕令章丘縣,時時維持危山,著意修繕,這使危山從此之后,代代香煙旺盛,長盛而不衰。
亦有人說那和尚圓空轉(zhuǎn)世之后,不為顧大人,而是叫劉典??肌墩虑鹂h志》,章丘自宋元之后,共有三劉典,未知孰是。
11、海印和尚
相傳明朝海印和尚,未知何鄉(xiāng)人,落發(fā)章丘危山,住危山大佛寺,年八十余歲,平時受明水李御史家供養(yǎng),屢到其宅。
一日,李御史笑而戲言曰:“和尚后世能來弟子家中托生否?”海印和尚竟微笑而諾之。及其歸寺,即得疾不起,奄奄于禪床上,數(shù)日而化。其遷化日,李家得一女。時明水隆泉寺住持端云法師聞其事,往訪之,女子方滿月,抱出一見便笑。端云法師失口曰:“海印,汝錯了也?!北伺勓裕迶?shù)聲化去。
12、危山蘗鏡
相傳危山古時有地藏庵,地藏菩薩前,有銅鏡圓三尺,置于架上,本名蘗鏡,俗呼為照妖鏡,相傳人沒之后,照臨此鏡,其生前之事,纖毫畢現(xiàn)無隱。
清康熙年間,龍山人馬某,因游危山,入拜地藏王菩薩,忽見鏡面大放光明,內(nèi)中有十八地獄之象,自己母親以大衍在獄中輾轉(zhuǎn)受苦,其狀慘不忍睹。馬某大不能忍受,倉促而起,以頭撞鏡,人死而鏡裂。
地藏庵中僧人,并馬某家人,馳報章丘縣,邑令鐘某,親自前往,備問細(xì)節(jié),乃責(zé)令苦主自行掩葬,同時廢去蘗鏡之設(shè)。清乾隆中,又復(fù)恢復(fù),但已改銅鏡為石鏡,民國時猶在。
13、圣泉池
危山有華佗洞,洞前有圣泉池,池乃泉水涓涓流注而成,清波粼粼,甜美甘冽。忽一日,池中有一赤鯉,悠閑游動。相傳華佗洞當(dāng)值道人號沖虛,見而奇之,恐人傷害,乃于華佗洞內(nèi)鑿一小池,汲水養(yǎng)之。后經(jīng)月余,忽見云興霧起,遮洞前左右,其赤鯉即在池中騰躍,逡巡之間,乃漸升入云,至夜,復(fù)回洞池如故,危山道皆以為妖。沖虛恐為其害,遂語鯉曰:“我本惜爾性命,容爾生,爾何欲禍我也?”其鯉俯伏,如知聆狀,須臾之間,從池中躍起,云起風(fēng)從,破洞而出,即杳渺升天,唯空中遺下一珠如彈丸,光晶射人。
后五年,沖虛子患病欲亡,意想賣珠求醫(yī),其珠忽化為丹丸,沖虛子服之,病遂痊愈,后無疾高壽而終。
14、危山芝
危山之東部峰嶺被林木,俗呼為小泰山,古時常有芝生。清康熙中,章丘城高大觀游山,于此獲芝三枚,皆紫莖俞尺,光彩如華蓋,因持歸貢縣,縣令嘉之。
15、瑪瑙甕
危山天齊廟內(nèi),有一瑪瑙甕,高三尺,徑三尺,其上雕有花果藤枝,盛以甘露供神,乃危山鎮(zhèn)山之寶。
清咸豐中,有外國傳教士獲知此事,多次上山,欲高價購買,都被道人拒絕。后傳教士買通官府,陰謀逼勒之,住持道人恐不能守,于是秘密埋藏,謊稱失盜。官府惱羞成怒,以監(jiān)守自盜的罪名將住持道眾盡皆捕去入獄,嚴(yán)刑拷打,至死者十?dāng)?shù)人,住持道首亦未幸免于難。后因其知情者皆死,瑪瑙甕再未出世,究竟不知其埋于何處。
16、相思木
危山之陽,有一異樹曰相思樹,枝葉茂密。相傳乃隋朝之時,危山之陽有民從煬帝征高麗,一去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此樹。因枝葉皆向高麗方向而生,故土人謂其名曰相思木。其樹立千年,粗可數(shù)圍,每夏日開黃花,香飄數(shù)里,秋未有實(shí),而采種之不發(fā)芽。清末宣統(tǒng)二年,章丘大風(fēng)為災(zāi),此木竟為大風(fēng)摧折,此后絕不復(fù)出,世遂失其種類。
17、無影石
傳說元末,危山無影石曾大呼:“世值大明,天下太平?!焙袈暟倮锝月劇?/p>
18危山雹
明崇禎年間,章丘人李克似歸隱泉林下,因游危山,值大暑,忽然暴風(fēng)雷至,天雨雹,乃有一大雹大如屋,下于危山寺中,高與殿齊,入地可數(shù)尺。傾之雨止,則炎風(fēng)赫日。經(jīng)日,雹乃消盡。
19、危山牛
相傳明天啟年間,危山下有村童牧牛,洗所著汗衫,曝曬于草上而假寐,及醒失衣,唯一鄰兒在傍,以為竊去,因相喧競。鄰兒父見之,怒曰:“生兒為盜,將安用之?!”即縊之死,鄰兒死而復(fù)蘇,大哭呼冤,如此四縊,其死不成。俄而危山頂上忽起一云,頃之雷聲大震,暴雨下,霹靂擊牛死,汗衫自??谥袊I出,兒乃得免。
20、危山夜市
危山常有幻市蜃樓呈象,或于白天,或于黑夜,白天者名“山市”;夜晚者為“夜市”,又稱為“鬼市”、“魔城”,往往突然之間,平地出城,或出名山古剎,其中人物往來,樓閣亭臺,歷歷清晰,與世無二。
相傳古時,有一萊蕪人暮行,因過危山,欲往山上寺中求宿。正行之間,忽見前有一路,直通一城,心中納罕,異之,乃緣路而行,移時入城,但見星月在天,清風(fēng)肅肅,而市里車水馬龍,人物輻輳,燈燭輝煌。因覓客店,有店主、伙計(jì)恭迎之入內(nèi),置酒相待,萊蕪人欣然與話舊,夜半方寢,是夜遂宿店中。
及天明拂曉,萊蕪人醒來,但見城市已無,人境全消,自己則臥在一荒冢草叢之中,大懼,詢問土人,才知此乃危山夜市,又名鬼市,常弄路人也。
21、危山觀音
危山古有觀音院,內(nèi)塑觀世音菩薩像。傳說明嘉靖年間,章丘李官莊人李照患瘡,久治未愈,身爛將死,忽一日夢一菩薩摩其瘡曰:“我在危山寺?!崩钫阵@覺汗流,數(shù)日而愈。因朝山尋檢,至危山寺觀音院,見觀音像,一如夢中所睹。傾縣百姓聞其異,皆來瞻禮。李照遂賣家業(yè)田產(chǎn)之半,為觀音像貼金。并重修觀音院,后工竣,立碑為記,民國時碑猶在,細(xì)載此事。
22、危山寺主
明章丘危山寺,住有僧人數(shù)百,因大齋會,寺主會群僧,一時依禮主次皆坐定。忽有一小僧,自外后至,已無所坐,唯寺主下曠一位,小僧欲坐,寺主輒叱之,如是數(shù)次。后小僧恐齋失時,竟來就坐。寺主怒甚,依柱而坐,以掌摑之。方欲舉手,大袖竟為大柱所壓,不得下,合掌驚駭。小僧慚沮,不齋而還房。眾議恐是小僧道德所致,寺主遂與眾同禮小僧,小僧惶懼,自言無道德,不敢濫受大德之禮。因問平生作何行業(yè),云:“二十年惟持《金剛經(jīng)》?!比私再潎@,謂其得金剛護(hù)持之力。便于柱前焚香頂禮,咒云:“若是金剛神力,當(dāng)還此衣。”于是寺主衣袖隨手而出。
23、劉辟光
西漢濟(jì)南王劉辟光,都于平陵城,時出郊游,因愛危山秀容孤起,山光泉影、嘉木有蔭,遂時時盤桓,每酒酣之際,往往指山語侍從曰:“吾死后,必葬此地?!焙笾翝h景三年,劉辟光參與七國之亂,兵敗自殺,果葬危山之巔。
24、危山道士
危山天齊廟中有道士,明崇禎年間,住持道人法號靈和,精于卜筮之法,斷人吉兇休咎、生死禍福,其應(yīng)驗(yàn)如神。時普集有儒生劉步禹,自恃才高博于釋道,因游危山,見進(jìn)出東岳天齊廟香客如云,便往廟里來,及見靈和道人為人卜筮,笑道:“道士亦懂易學(xué)。”靈和見是一儒生,倨勢于前,謙道:“不過略涉皮毛而已,何敢言懂?!眲⒉接硇Φ溃骸暗朗考妊阅懿?,能為我卜否?你看我死于何時何地?”道士把他上下審量一番,笑道:“先生即求,于吾無不應(yīng),只是先生莫怪吾鐵口無遮:吾斷先生當(dāng)死于三日之內(nèi),為豬所吃?!眲⒉接硐仁且汇担^而大笑道:“好好好!權(quán)由你言,若三日不準(zhǔn)如何?”道士道:“若三日不準(zhǔn),我永離章丘危山,終生不言占卜之事?!眲⒉接淼溃骸熬右谎?,駟馬難追。三日之后,我來為你送行?!毖杂櫍笮Χ?。乃有人謂道士靈和曰:“世上何有豬吃人?仙長言輸了?!钡朗康溃骸按巳讼喽ㄈ绱?,三日后必不復(fù)來矣。”
三日后,劉步禹未來,乃有好事者前往探聽,果其已死。先是,劉步禹回家,語及家人,家人亦引為笑談。其圈中恰有大豬,步禹笑謂曰:“道士謂豬吃我,我卻言我吃豬,其言何妄也?!币蝗?,二日,至三日無事,晚上,劉步禹如廁大便,忽脫肛,其豬噬之,曳腸而出。劉生及家人回救無及,遂痛倒糞中而死。
劉步禹有兄為進(jìn)士,在朝中為官,及知其詳大怒,給危山道士靈和加了個妖言惑眾,妖術(shù)害人的罪名,命地方抓捕之。章丘縣令親自帶捕快上危山,而靈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
五、臘月高粱紅
傳說很久以前,危山東面的孟家阿村有一個姓孟的,名字叫孟兆良,家中有父母妻小,日子過得很貧寒。這一年春天,他和父母妻子商量,要上東北找點(diǎn)事干。啟程這天,妻子送到村口,囑他無論如何臘月要來家過年,他也囑妻子種好山上那點(diǎn)薄地,伺候好父母。妻子揮淚告別,孟兆良走了。
哪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到處沒有窮人的活路,這一年,他給人家種過地,也種過菜,還伐過木頭。下大雪了,莊稼地里沒了活,他就上山打柴賣柴,可是到頭來一點(diǎn)錢也沒剩下。臘月二十幾了,他想起了父母妻子的囑咐決定回家去,第二天他就要著飯回家了。他白天也走,晚上也走,走累了就歇一歇再走。
這天傍晚,他出了一個莊,隱隱約約看見前面有一座山,他仔細(xì)一看,這不是危山嗎?西面那不是鐵墓頂?是??!到家了,他加快了腳步一個勁的向前走,不多時就上了山??墒撬X得太累了,他想:翻過山去就是村,沒有幾里路了,歇一歇再走吧。他坐在堰根一塊大石上,實(shí)在太累了,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不多時迷迷糊糊睡著了。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陣涼風(fēng)把他吹醒,他一睜眼,??!我這是來到了什么地方,近處是一片高粱地,高粱頭又大又紅,遠(yuǎn)處是黃澄澄的谷子,那邊還有玉米、豆子,蟈蟈一個勁的叫,他站起來看見這籽粒飽滿的高粱頭,心想,我扯下半穗明年做個種不好嗎?說著他就扯下了半穗裝在了口袋里,頓時覺得身上也不累了,也暖和了,他順著小道繼續(xù)向前走,不一會功夫他就下了山,進(jìn)了離別一年的村莊。
他妻子在家也不容易,糧食打得很少,她讓老人家吃糧食做的干糧,自己整天吃糠咽菜,進(jìn)了臘月,她天天盼著丈夫回來,還有一兩天就過年了,他莫非不來了,或者在外邊生病了……她越想心里越不安。這天晚上她翻來覆去睡不著,忽然聽到有人叫門的聲音,一聽是她的丈夫,趕忙起來去開門,一見丈夫衣裳襤褸,眼淚撲簌簌落下來。父母聽見兒子來了,也點(diǎn)上燈開開屋門,把兒子讓到屋里。兒子把在外的情景一一說給老人聽,母親說:“掙不著錢不要緊,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回來我就放心了。明年不出去了,在家安心種地吧?!眱鹤右宦牱N地倆字,猛然想起口袋里的高粱種,忙說:“爹,我來到危山時,看見一片高粱長得很好,我扯了半穗,明年咱做種吧?!备赣H一聽“高粱種”,忙問:“胡說,臘月里哪來的高粱,我看一看?!眱鹤右宦牳赣H要看,連忙掏口袋,口袋里裝的哪里是高粱種?是半口袋珍珠,全家無不喜歡。
孟兆良就這樣過了一個團(tuán)圓年,第二年賣了珍珠買了地,蓋了房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越過越好。
六、沈大力
在很久以前,有位姓沈的小伙子,家中生活十分貧困。有一日,他來到危山寺,覺得很疲乏了,就在寺里睡了一覺。恍惚覺得一位圓頭圓腦,十分胖大的老者對他說道:“小伙子,不要睡了,我耳朵很癢,過來給我搔一下?!边@樣連喊了三次。小伙子睡醒了,發(fā)現(xiàn)大佛的頭部有一蜂窩。他站起來,爬上大佛的肩部,用鋤頭把蜂窩鋤了下來。忽聽得大殿里有個聲音說:“你這小伙子,也沒有什么大福分,給你點(diǎn)力氣混碗飯吃吧!”不一會兒,他覺得自己的衣服小了許多,個子也長高了,這才知道是菩薩顯靈了。
不久,他因交不起官銀,被鎖上鏈子抓走了。行至寨子村,正是夏季,天氣十分熱,兩位差衙到店里吃東西,涼快一下再走,他們把沈鎖在了附近的一個大石獅子上,就到店里去了。沈覺得太陽曬得太熱了,你們餓了,我也餓,不如先回家吃點(diǎn)東西。于是站起身來提著石獅子就回了家。兩位縣役吃飽喝足后,出來一看,嚇了一跳,怎么人和獅子都沒有了?于是兩個匆匆順原路回去查找,到了沈家大門前,只見小伙子正拿著個大盆吃野菜呢,二人嚇得膛目結(jié)舌,忙問:“你怎么把石獅子拿來的?”沈答道:“我這不用手提來的嗎!”二人聽了,嚇得灰溜溜的走了。從此,人們便稱姓沈的小伙子為“沈大力”。
本文來源:章丘區(qū)文化館
免責(zé)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本平臺部分文章來源或改編自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于讓更多人獲取需要的咨訊,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quán)益或版權(quán)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nèi)刪除。
Hash:df83d2884caf6ff65e5c8196086cf6ebcf0ca33a
聲明:此文由 章丘廣播電視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